写作吧 关注:113,459贴子:761,643
  • 6回复贴,共1

楚辞笔记(3)-------- 阅读楚辞,想到路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书注:再一次想到路遥。尝试着用路遥的经历阐释这段话: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也许是二十岁左右,记不清在什么情况下,很可能在故乡寂静的山间小路上行走的时候,或者在小县城河边面对悠悠流水静思默想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一般地说来,我对生活条件从不苛求。这和我的贫困的家庭出身有关。青少年如前期所述,我几乎一直在饥饿中挣扎。写作紧张之时,常常会忘记吃饭,一天有一顿也就凑合了。
有时候,因为顺利或者困难,不知不觉就到了夜间十二点钟,夜市去不成了,又无处寻觅吃的东西,只好硬着头皮到没有入睡的同事家里要两个冷馍一根大葱,凑合着吃了一顿饭,其狼狈如同我书中流落失魄的王满银。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非甲必乙的格局中,你偏是丙或丁,你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文学形势。我知道,我国文学正到了一个花样翻新的高潮时刻。其变化之日新月异前所未有。文学理论仍然“大于”文学创作。许多评论文章不断重复谈论某一个短篇或中篇,观点大同小异。
按当时的文学形势,这部书的发表和出版是很成问题的。首先当然是因为这部书基本用所谓“传统”的手法表现,和当时的文学潮流背逆;一般的刊物和出版社都对新潮作品趋之若鹜,不会对这类作品感兴趣。
但理智却清醒地提出警告: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
我同时意识到,这种冥顽而不识时务的态度,只能在中国当前的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但我对此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孤立有时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强大,更振奋。
既然我一直不畏惧迎风而立,那么,我又将面对的孤立或者说将要进行的挑战,就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其中有一句话应置于案头,常默诵之,铭刻于心。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屈原天生是作家,因为取决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成为作家的,并不是技法与构思,而是他对真善美是否有足够清新深刻的见解,即他的人格。在当代的那些有名气的“作家”中,儿戏如王朔、变态冷血如莫言的数不胜数,在这种危险的境地中,回到先秦,回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是最好的选择


IP属地:广东1楼2013-09-02 18:30回复
    怎么不集合在一起…还要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9-02 18:40
    收起回复
      看过平凡的世界


      IP属地:河南3楼2013-09-02 19:45
      回复
        这文有点意思


        4楼2013-09-03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