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434贴子:1,147,844
  • 11回复贴,共1

【论道】道德经中仁与慈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慈的含义为老爱幼,上爱下,怜悯恻忍称为慈。由此而知,慈表示出了一种社会身份,社会地位;表现出了包含与被包含的社会关系。成熟者,地位高者,修养高的人对低层次者应宽容,应具有怜悯恻忍的心态,应爱护促使低层次者成长。
仁的含义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亲近及帮助。表现的更具有社会的,自然的普适性,也就是说更接近于民主性。仁抛开了身份地位年龄的差别,更接近于人性的本质,更具有平等的价值。因此这个‘仁’被孔子作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并成为了最高的道德标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24 13:21回复
    哦,原来在此,干嘛要分开写呢


    2楼2013-09-24 15:58
    收起回复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其本就不是对百姓的要求。 按老子观点返璞归真、仁义这些东西人民天性都具有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9-24 16:04
      收起回复
        我们联想到为何要提倡大家学习雷锋叔叔好榜样呢……先王之道若在,还需要让小民们学习雷锋叔叔吗?“明君”们为何要百姓学习雷锋叔叔呢?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24 16:10
        回复
          仲尼答曾子之问礼,每曰“吾闻诸老耽”,岂非以人能清净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乎?犹龙之叹,良有以也。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9-24 17:11
          回复
            楼主是用今义释古语。没有意义


            IP属地:吉林6楼2013-09-24 17:26
            回复
              仲尼答曾子之问礼,每曰“吾闻诸老耽”,岂非以人能清净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乎?犹龙之叹,良有以也。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24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