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英吧 关注:95贴子:313
  • 4回复贴,共1

如今的八坊人,你还记得赵席聘这个人吗? 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5-26 14:57回复
    "不要说人所共知的八坊王家,白家,毛家,被称为“八坊三富”,也不要说出自临夏本地的五个省主席,八个军长和数以百计的高级军官的六大姨,八大婆住在八坊,还不要说数不清的珠宝商,黄金,古董世家住在八坊,据先祖讲,像我母亲的这种家族在八坊至少有3,4百户。记得80年代末期,《红楼梦》在临夏上演,最轰动的还是在八坊,人们在这个鸿篇巨著中寻找自己的影子,追忆往日的荣华聊以自慰---我祖上还是阔人”
    今日八坊人兴许还依稀记得祖上曾经的荣华富贵,别说是赵君,就是那一把大火没几个人知晓了。这是“含铜量”高的体质带出的非典型性失忆症,这样的失忆症具有群发性、感染性特征,却又是文化溃败最直接的派生物。 “如今的八坊,犹如满清贵族在民国的演变,衰落一样,贫困潦倒(多亏这几年有低保)好多家庭已到了非常没落的地步,为了生计,。。。。。”所言极是,从容、和蔼,靠着一派和气生财有道的生意人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新发财们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的嘴脸,因为过分抬高的头颅而夸张变形了的脸,失却了祖上应有的智睿与精明,或臃肿呆滞;或世故奸诈;或为市井的贪婪扭曲的刁蛮之相。我们有理由怀疑,邓爸的理论精髓都是为这些人量身订做的,或抑是先有他们才有黑白猫学说的。这些人依仗着钱势竟连祖上的老话都不曾记得“钱是自己的,仁义是大家的”。那些在经济夹缝里打拼的人们,日夜为生计煎熬的人们,前无康庄大道可展望,后无特殊的社会保障可顾盼,在所有的遗产里最显赫的莫过于不受人接济的赤贫者的“体面”,还有生活重压难以消解的坏脾气。唉~其实这些人的现状就是整个“经济怪圈”里生存的所有的人的缩影。


    3楼2014-05-26 15:01
    回复
      当时都说回族军阀将甘肃的钱搜刮到河州窖藏了,回族军阀又不配合冯玉祥打天下,总想着流水的官员们上家里请教他们治理地方,一心想当土皇帝,哪知刘郁芬是个浑不吝,西北军如狼似虎,苦了百姓。


      IP属地:重庆6楼2022-06-03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