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吧 关注:239贴子:287
  • 13回复贴,共1

古人教大家如何养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上隐书》曰∶天地以清浊为质,非气不足以运阴阳;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气不足以交魂魄。
以橐龠之用、呼吸之理,是气使之然也。禽一冲而制在气,腹空如实;鱼一跃而制在水,穿水如无。
众植凋残,独松柏而常茂者,气坚也;群动灭寂,惟龟鹤之不悴者,气任也。形为留气之舍,气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气聚神灵,遨游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1楼2014-06-12 16:49回复
    《西山记》曰∶古今养生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实,徒劳而吐纳,终不能佳矣。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上咽下蓄,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形也。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嘘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路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养气矣。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阳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气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非特此也,才所不敏,强思伤也;力所不及,强举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怀;伤也。或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拽弓引弩。


    2楼2014-06-12 16:49
    回复
      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故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冬则阳生,至春分之后,阳盛而阴散,防其余阴入腹而为苦寒之疾。夏则阴生,至秋分之后,阴盛而阳散,防其余阳入腹而为酷暑之患。勿观死者,防死气触生气;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真气未壮而朝不虚食,常充口;真气欲绝而暮不实食,常减口。然而调气、和气、布气、咽气、聚气、行气、保气、换气,皆不出养气之道。夫气如线,触之则断;气如烟,扰之则散。不能养者,失保形之道。然养气未及采气,采气未及炼气。采气还元,结成金丹。炼之出壳,迁变羽客。未炼先采之,未炼先养之。


      3楼2014-06-12 16:50
      回复
        好东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27 20:05
        回复
          老师 教我养气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24 14:30
          回复
            养气 好
            气化运行 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
            中西医最大区别在此!!!


            6楼2015-12-18 08:36
            回复
              怎么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0-21 09:23
              回复
                路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14 11:58
                回复

                  喜马拉红枣枸杞青稞粉由红枣、枸杞、青稞、山药、藏豌豆制成,除了红枣和枸杞,其中的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豌豆还具有益中气、止泻痢、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的作用。可以说红枣枸杞青稞粉比单纯的红枣枸杞茶还要养生,还要健康。


                  10楼2018-07-18 15:07
                  回复
                    很不错的分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11 06:5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12 09:16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14 22:13
                        回复
                          慎言语以养神气
                          忌狂喜以养心气
                          乐助人以养胆气
                          善制怒以养肝气
                          少忧思而养脾气
                          食清淡以养胃气
                          常咽津以养肾气
                          深呼吸以养肺气
                          多运动以养骨气
                          广交友以养人气
                          好读书以养灵气
                          不显露以养元气
                          居中道以养和气
                          意内守以养真气
                          祛惰性以养志气
                          坦胸襟以养正气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1-24 1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