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掉你的霸气吧 关注:15贴子:1,503
  • 14回复贴,共1

轰然倒下的巨人——苏俄航空母舰生产工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苏联有三大造船基地:乌克兰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地区,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及北冰洋沿岸的北德文斯克。苏联时期在黑海地区有14家造船厂,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接收了8家。其中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黑海造船厂是黑海地区最大的造船厂,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黑海造船厂是苏联时代唯一的航母建造总 装厂,苏联时代的9艘航母——“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乌里 扬诺夫斯克”号,全部在此建造。
黑海造船厂创建于沙俄时代的1897年,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厂。规模宏大,建造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从60年代建造第一代航母“莫斯科” 号起,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生产装备及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均衡建造的节奏。即每三年有一舰上船台,每三年有一舰下水;一舰 下水,后续舰于当日上船台。正常情况下,有能力三年交付一舰。从80年代起,就装备了可以建造大型航母的0号船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为 58500吨,其舰体的下水重量达到30000吨,下水重量如此之大的军舰在纵向斜船台上下水,存在诸多问题。当年,与该舰下水重量相近的大型邮轮“玛丽 皇后”号和“伊丽莎白皇后”号在英国建造时,从斜船台上下水都不顺利,底部板架变形受损。从此以后,没人再敢冒用斜船台造巨轮的风险,而将建造施工移至船 坞中进行。黑海造船厂却在0号船台上建造,并通过采用4根下水滑道、3对止骨器,可承受万吨压力的尾支架等技术手段,使其顺利下水。


1楼2014-06-13 22:05回复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不景气,黑海造船厂被分成总装厂、造机、鱼船、铸锻等四个独立部分。工厂的境遇非常不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很差。最近,听说俄罗斯已将总装厂买回去了。
    和中国军民兼用的体制有所不同,从前苏联船厂分工比较细。黑海造船厂主要以建造军用船只为主,乌克兰黑海地区著名的民用船厂赫尔松造船厂,它也有承建军辅 船的职能。当年我国建造的“跃进”号、“红旗”号远洋轮的图纸就是从赫尔松船厂买来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以及大连造船厂完工的那条从乌克兰买来 的在建的海上补给船也是赫尔松船厂建造的。
    任何国家,建造航空母舰都是重大的国家行为。苏联酝酿建造航母时间很早,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过将战列舰改为航母的打算,30年初就开始了7l型航母的 设计。1938年8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向斯大林提交的舰艇发展计划中,列入了建造两艘航母的研制任务,这个计划后来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 被耽搁。二战之后,苏联最高领导层对于是否发展航母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赫鲁晓夫就认为航空母舰是海上的“浮动棺材”,主张发展导弹。此外,对于优先发展航 母还是核潜艇也一直存在争议,且一段时间内“潜艇派”占了上风。苏联领导层中,还一直有种观点,认为航母是代表侵略者的工具,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应 该造航母。所以后来决定建造航母了,也不使用航空母舰的名称,而是叫什么“重型载机巡洋舰”。


    2楼2014-06-13 22:05
    回复
      1958年12月,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做出决策,建造代号为1123型的“反潜航空巡洋舰”,就是苏联第一代航母,其基本特征是直升机母舰,主要任务是反 潜。1123型舰共建造两艘,首舰“莫斯科”号的研制周期为9年,1962年12月15日在黑海造船厂0号船台安放定位分段,1967年12月25日签署 验收交付海军使用。而其姊妹舰“列宁格勒”号的制造周期仅为4年4个半月。
      1969年,苏联第二代航母,代号1143的“基辅”号(代号1143型)开始研制。其特征是搭载垂直/短距起降固定翼攻击机雅克一38。80年代,苏联 开始研制配备固定翼水平起降舰机(苏一27K)的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代号1143.5型)和瓦舰(代号1143.6型),同时开始酝酿建造第四 代大型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为此,苏联政府拨款对黑海造船厂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包括建成了装配和焊接车间,允许将船体分段重量增大到 200吨;装备了2台载重各为350吨的自行平板车,和建成了从新车间到船台的运输车道;0号船台的长度加长了30米;建成了装配重达1700吨总段的水 平船台旁平台安装了船台和船台旁平台用的2台起重量各为900吨的龙门吊车,并加装了其它新型吊车,使得整个船台上使用的吊车达到10台;同时,改造大渠 舾装码头。为了保障航母出厂驶往黑海,还将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竣深到10-5米。这次技术改造,大大增强了黑海造船厂的生产能力。


      3楼2014-06-13 22:05
      回复
        航母是现代科技的结晶。苏联建造航母,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技术环节,涉及到冶金、造船、航空、电子、化工、原子能等许多工业部门,涉及到几十个设计局、上千 家企业单位,也涉及到极为复杂的进度统筹安排。比如舰载机的研制,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又如电子武备的研制决定着航母的战术技术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整个航母的研制进度。“库兹涅佐夫”号1985年12月4日下水后,按照黑海厂的总装能力,确保1989年底交船不成问题。但海军在1984年底提出,要 将舰上的无线电对抗系统“坎塔塔一M”换成“星座一B P”,而此时“星座”系统的设计尚没有完成,原先的电缆安装则已经提交。最后,由于12个系统订货脱期及方案修改,使得2100多台套、110车皮的电子 设备不能及时到厂,修改报废电缆400千米,新增电缆1200千米,至少延误工期一年半。苏联人后来r解到,美国航母使用的比较重要的电子配套系统,在一 般动力系统建造前的7~8年便已开始拨款研制和生产,从而避免在总装时舰等设备的局面。苏联的经验表明,舰体建造不是主要问题,而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系统 的研制脱期和不能及时供货,往往是造成工程拖延的主要原因。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数十年不断准备和积累的过程,要造航母,就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提前许多 年做准备。如果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抓总和统筹协调,就会出现各自为政、多走弯路的情况,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也浪费了时间。


        5楼2014-06-13 22:06
        回复
          第一代:“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冷战时期的的1959年,时任苏联海军总司令的戈尔什科夫提出了建造2艘“反潜巡洋舰”,赫鲁晓夫对该提议的其实成品——航母是一向不屑的。三年后的古 巴导弹危机使苏联一改原先的航母是“海上活棺材”的思路,决定建造“航空母舰”。“莫斯科”号于当年1962年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开始建 造,1967年12月服役,隶属于苏联海军黑海舰队。
          “莫斯科”号外形高大,带有强烈的俄式舰艇风格,舰身前半截与导弹巡洋舰无异,而自中段烟囱开始,后半截如刀削般出现了一大块直升机起落平台。该舰设计直指美国当时可携带“北极星”A1潜射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隧以反潜为主。
          1967年10月30日完成试验返厂前由Ф.З.斯塔罗日夫海军上校接任舰长。
          1967年11月2日卡-25直升机按照试验大纲与“莫斯科”号舰一起完成海试返厂。
          1968年1月10日黑海舰队接收“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
          1968年9月19日第一次前往地中海执行战斗勤务,出海前一天,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登舰为其壮行,黑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В.И.沃罗诺夫空 军少将参加了这次航行;在48个昼夜的海上战斗勤务中,有39个航行日;并长时间与北约的舰艇和飞机接触的环境下,在6级海况中,直升机完成 497次飞行;在海域面积达到2000平方海里的区域内昼夜地搜索、发现、并长时间跟踪核潜艇和柴-电动力潜艇方面表现良好;共航行10500海里,按照 当时苏联海、空军的标准,这次战斗勤务中用完了年度计划任务的70%-80%,同时证实了舰载技术设备及直升机的可靠性;在勤务航行后召开的飞行技术汇报 会上,对卡-25直升机作为搜索、跟踪核潜艇的战术手段有效性,给以肯定的评价。从后来海军航空兵司令 А.А.米罗年科空军上将所宣布的结果可见一斑“在所有型号反潜飞机中,跟踪美国潜艇时间中的90%是由卡-25直升机承担的(其他型号包括:图 -142、伊尔-38、别-12和米-14直升机)”。

          苏联海军莫斯科级航空母舰


          7楼2014-06-13 22:06
          回复
            当然,作为首制舰型存在的问题也不可避免;
            1970年1月3 日出航赴地中海和北大西洋,进行适航性试验并参加代号“大洋-70”的演习;苏联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Б.Н.拉姆海军少将主持了此次试验,试验科目及 条件相对完整,并用电影摄影机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拍摄;这次航行中充分暴露了 “莫斯科”号舰的部分设计缺陷,在大浪中发生了埋艏现象,先是在地中海迎着5级浪全速航行时,艏部1号位РБУ-6000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被从基座上撕 开,水压将18毫米厚的钢质基座板把螺栓拉断,所幸的是发射装置没有脱落;海水灌入弹药舱,淹没了КAУ-37输弹装置和弹舱内的РГБ-60型火箭深 弹;2号位РБУ-6000型深弹发射装置的基座也已变形,发射装置偏离垂直状态15度;参加试验的黑海造船厂交船队长是А.И.谢列金,他后来回忆说, 当Б.Н.拉姆海军少将向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元帅报告所发生的情况时,С.Г.戈尔什科夫只简短地回答:“是委托您去试验该舰,而不是去破坏 它,往后谨慎点”。
            随舰的造船厂34号车间安装工А.别兰在舰员的帮助下,很快将2座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修补复位,并没有影响后面的试验。
            随后,在寒冷的气象条件下驶入大西洋,为了寻找风暴天气往北航行至北纬56°,在6级大风的条件下反复检查了减摇装置、伸缩式“Орион.猎户座”声 纳的工作状态、完成ЗИФ-72型57毫米双管炮多种方位角的射击,均无问题;减摇鳍不工作时舰的最大横倾达到29度,位于水线以上23米高的驾驶桥楼也 处于密集的水流中,清晰的记录下几个航向角时,海水会涌进吸气室进入锅炉炉膛(这就是后来外界传说的主机问题),而减摇装置正常工作时摇摆幅度则降低至 15度。


            8楼2014-06-13 22:06
            回复
              1972年2月24日发生了“К-19艇”事件,“莫斯科”号奉命参加救援,由于离事发海域较远,抵达事发海域前К-19艇已被拖往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港,“莫斯科”号随即返回;继续准备着舰试验。
              1972年11月8日首次着舰试验开始;一架从费奥多西亚的基洛夫斯基机场起飞的雅克-36M在“莫斯科”号艉部起降平台成功着舰,由于当时苏联并没有 舰用航空近距离导航和自动无线电系统,仅凭舰上飞行指挥员的口头指令和飞行员目测参照物及方位标完成降落动作,整个飞行动作堪称完美,实际着舰点偏离为机 轮标出的着舰点不超过10-15厘米;黑海舰队航空兵司令В.И.沃罗诺夫空军少将在“莫斯科” 号上观看了全过程。
              1972年11月22日进行完整动作试验,从舰上垂直起飞,按试验大纲要求飞行和垂直着舰,整套试验动作十分规范, 出席试验的海军航空兵司令 И.И.鲍尔佐夫空军上将指示“莫斯科”号舰长А.В.多弗勃尼亚海军中校在舰的值班日志上写下:“1972年11月22日——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由 于雅克-36M的成功研制,苏联政府在一个月后晋升И.И.鲍尔佐夫为空军元帅,这是苏联战后海军航空兵司令中唯一获此军衔的人。
              而人们长时间津津乐道的英国“海鹞”在1979年6月18日才完成了第一次着舰飞行,距苏联“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已近七年之久了!


              10楼2014-06-13 22:07
              回复
                1969年,及莫斯科级“莫斯科”号之后,该级舰第二艘——“列宁格勒”号(1991年改名为“圣彼得堡”号)建成服役。虽然“莫斯科”级是一种直升机 母舰,但它不是简单地模仿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开创的直升机航母,而是独具一格地将直升机母舰与巡洋舰结合为一体。由于“莫斯科”级航母没有制空能力, 实际上并不适用于远洋反潜,因此只建造了2艘,但它为第二步建造“基辅”级航母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1楼2014-06-13 22:07
                回复
                  第二代:“基辅”级垂直起降飞机航母
                  1968年9月2日,前苏联政府通过决议,批准了国防部和造船工业部关于停止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11233型)和建造 1143型反潜巡洋舰(1977年分类时定为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建议。同时批准了后者的主要要素:20-22架卡-25直升机和雅克-36М垂直起降飞机 (任意组合),1套“旋风”反潜导弹系统,2座РБУ-6000火箭炸弹发射炮,2座533mm鱼雷发射器,8套П-15М反舰导弹系统,2套“风暴”通 用防空导弹系统,2套“黄蜂” 防空导弹系统,2门АК-726型76mm舰炮,8-10门АК-630型30mm舰炮。最大航速不低于27节,续航力7000-8000海里,标准排水 量20000-25000吨。委托国防部在一个月内提出战术技术课题,造船工业部在1968年完成草图设计(涅夫斯基设计局负责),1969年完成技术设 计,确保黑海造船厂按时开工并于1973年交货。1968年10月16日,海军总司令部批准了1143型反潜巡洋舰的设计战术技术课题,但以射程更远的 “单岩”反舰导弹系统取代了П-15М 。1969年1月25日,海军总司令部批准了雅克-36М轻型舰载强击机的战术技术要求。
                  代号为“矛隼”的1143型舰草图设计于1969年3-4月经造船工业部和海军审议通过。排水量25000吨的第一方案作为基础方案。但根据审议过程中收 到的补充建议,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包括:以威力更大的“玄武岩”反舰导弹系统取代“单岩” ,将无线电通信系统集成化,排水量增加到28000吨(后来又增加到29000吨)。

                  “基辅”级前部搭载4座双联“玄武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12楼2014-06-13 22:07
                  回复
                    在北方舰队第一副司令Е.И.沃洛布耶夫中将的领导下,政府委员会进行了国家验收。委员会副主席为1143型反潜巡洋舰总设计师А. В.马林尼奇和莫斯科“速度”机器制造厂副总设计师К.Б.别基尔巴耶夫。黑海造船厂交货负责人为总建造师И. И.韦尼克。1975年12月28日,对“基辅”号反潜巡洋舰及其舰载机的第一阶段国家验收工作结束。 1976年7月至8月,“基辅” 号携5架雅克-36М和1架雅克-36МУ(教练型),绕行欧洲远航至其在北方舰队的驻地。在远航过程中飞行员共完成45次飞行。1976年8月至12 月,在北方舰队对该舰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国家验收——“玄武岩”反舰导弹系统试验、无线电电子设备的综合试验、飞机编队飞行及航海试验。验收于1976年 12月3日结束。
                    1977年2月,“基辅”号反潜巡洋舰正式列装前苏联海军,并作为北方舰队的旗舰。同年8月,雅克-36М垂直起降飞机列装海军,编号改为雅克-38M。 它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垂直起降飞机。到1977年底以前,在“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第1舰载强击机团已有34名海军飞行员。1977-1982年, “基辅”号多次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执勤。在从1978年12月15日到1979 年3月28日的远航中,雅克-38共飞行355架次。1982-1984年,该舰在黑海造船厂进行了中修。1985由于在作战训练中成绩突出而荣膺红旗勋 章。其远航活动一直持续到1991年底。

                    航母甲板上的雅克-38


                    15楼2014-06-13 22:08
                    回复
                      “明斯克”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于1975年9月30日下水,三年后,正式加入前苏联海军。1978年11月,列编太平洋舰队。1979年2月至7月, 从塞瓦斯托波尔绕非洲大陆远航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途中对安哥拉的卢安达、莫桑比克的马努塔和毛里求斯的路易港进行了访问。远航中,飞机在热带环境条件下遇 到了动力装置功率锐减、留空时间缩短的问题。后来采用短距滑跑起飞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短距滑跑起飞方式后来也被推广开来。1982年12月,“明斯 克”号在执勤过程中访问了印度的孟买港,1986年7月访问了朝鲜的元山港。
                      乌斯季诺夫去世(1984年)和戈尔什科夫离职 (1985年)以后,由于战术能力不强,海军对雅克-38飞机的兴趣逐渐丧失。从1987年开始停止了批量生产,1991年,转为预备役并开始逐步销毁。

                      “明斯克”号


                      16楼2014-06-13 22:08
                      回复
                        第三艘“新罗西斯克”(1143.3型)1975年9月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1978年12月下水,1982年9月服役。其主尺度、主要 性能与“基辅”号也基本相同,主要变化在于舰载武器:风暴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增加到96枚,黄蜂-M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为2具“短剑”六联装防空导 弹发射装置(备弹96枚)所取代。

                        “新罗西斯克”号
                        第四艘“巴库”号(1143.4型),(今“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1978年12月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1982年4月下水,1987年 1月服役。与前三艘相比,“巴库”号有较大变化,首先是标准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分别增加到37000和44500吨;其次动力装置总功率增加到 4×50000马力,相应地最大航速和续航力分别增加到32节和13500海里(18节时);第三是舰员编制由1300人减少至1200人;第四是舰载武 器装备有较大变化:“玄武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由4具增加到6具,备弹也由16枚增加到24枚;“短剑”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由2具增加到4具,备弹由96枚 增加到192枚;4座П-120“孔雀石”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门АК-726型76.2mm双管舰炮换为2门АК-100型100mm单管舰炮;反 潜武器仅保留2座РБУ-12000型10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第五是舰载设备有较大变化: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电子设备。

                        “巴库”号
                        “基辅”级航母四艘总共只用了17年时间就全部建成服役,这个建造速度不低于西方国家航母建造速度。该级舰的建成为前苏联发展大型航母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17楼2014-06-13 22:08
                        回复
                          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
                          1972年,前苏联海、空军和造船工业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舰载歼击机的掩护,建立远洋舰队是毫无意义的,而舰载 机应是普通型式的飞机而不是垂直起降飞机。此时,涅夫斯基设计局开始实施代号为“鹰”的核动力航母研制计划。其排水量为70000万吨,舰载机70架,装 4座蒸汽弹射器。海军总司令C.戈尔什科夫同意了这一方案,但建议吨位再小一点,并加装反舰导弹。次年,这一方案得到了国防部长A.格列奇科、海军、空军 和造船工业部及航空工业部领导人的支持。但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Д.乌斯季诺夫突然提出:在实施该方案之前,先在“基辅”级第三艘舰“新罗西斯克”号上安装 弹射器,并用米格-23A歼击机补充其机队。显然,“基辅”舰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如此改装。结果,上面指示:“鹰”推迟实施计划,按原计划建造“新罗西斯 克”号,并考虑建造使用弹射器并能搭载36架飞机的同尺寸航母。
                          直到1976年4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才重新做出决议,批准于1978-1980年建造2艘排水量各为60000吨的“大型航空 武器巡洋舰”,采用核动力装置,安装2部弹射器,搭载50架飞机和直升机。吸收了66家单位参与航母的研制,并开始研制国产弹射器和着陆拦阻装置。但航母 的发展方向再次发生偏离:决定将弹射器和着陆拦阻装置用于第五艘“基辅”级巡洋舰,并用常规蒸汽涡轮机取代核动力装置


                          18楼2014-06-13 22:08
                          回复
                            但好事多磨,当时负责海军的副总参谋长H.阿梅利科海军上将令人意外地成为标准航母的反对者。他在其上司苏联元帅Н.奥加尔科夫的支持下,向 戈尔什科夫发难。他不仅反对建造航空母舰,也反对建造作战能力远逊于前者的载机巡洋舰,而提出用“大西洋”级商用干货船改造为反潜直升机母舰来充实舰队。 阿梅利科可能是想仿效美国人。后者曾于1961-1970年以快速干货船为基础建造了“硫磺岛”级直升机登陆舰。1978-1980年,苏联专家对这种反 潜舰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是不可行的。理由是,燃气轮机虽然功率高,但噪声太大。这对于登陆舰也许不算什么,但用在反潜舰上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声纳设备 的正常工作。同时,这一方案没有考虑到搭载预警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时间和资金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直到1980年4月,才最终批准了45000吨级常规动力航母的战术技术任务书,但又取消了原方案中的弹射器,而采用了滑跳式甲板。尽新任国防部长Д.乌斯季诺夫于1981年同意将排水量增加到55000吨后,但这仍小于“鹰”计划所制定的规模。
                            В.库津在《海军文集》中曾感慨地写道:“标准排水量从8万吨到5万5千吨,从核动力装置到蒸汽涡轮机,从4部弹射器到一个也没有,海军的命运就这样被这些对海军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的权势人物任意支配,一误再误。


                            19楼2014-06-13 22:09
                            回复
                              海上巨舰今安在
                              两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在苏联解体后该舰归俄罗斯所有,于1991年退役,其后被解体。
                              1991年“8.19”事件之后,位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瓦良格”号被迫停工(只完工70%)。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发展公司以 2000万美元的竞价,自乌克兰买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后该舰于2002年3月辗转来到中国北方港口大连。处境更惨的是库兹涅佐夫级第三艘舰——“乌 里扬诺夫斯克”号,本来它是前苏联海军下决心研制和建造的第一艘7万吨级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甚至传闻它将是前苏联第四代新型航空母舰,可惜生不逢 时,1992年2月,“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拆除,作为废钢铁以每吨500美元的低价出售给美国一家公司,仅换得1500万美元。
                              至于基辅级4艘舰,命运也各不相同。前苏联北方舰队的旗舰——“基辅”号1994年发生火灾未加修理,后提前退役,由中国 天津天马拆船公司购进。2003年9月15日抵达天津港,后被改造为游乐场,永远停泊于天津国际游乐港。

                              天津国际游乐港中用于旅游参观的“基辅”号航母


                              21楼2014-06-13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