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吧 关注:18,153贴子:67,897

【书籍分享】《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石印原版+简体版PDF/DOC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教授、著作、传播、收集、整理的各位前辈先贤。







免责声明:
本次分享的书籍来源于网络,仅供能理解的同好学习研究参考收藏使用。自己乱练或未按要求、练习不当造成的任何损伤由练习者自己承担。如果此分享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pdf
大小:7.78MB下载:1872次转存:677次
文件已失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pdf
大小:5.31MB下载:940次转存:611次
文件已失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pdf
大小:556.10KB下载:627次转存:564次
文件已失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doc
大小:2.36MB下载:817次转存:571次
文件已失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DOC
大小:3.77MB下载:664次转存:549次
文件已失效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7-23 21:04回复
    为什么前三个名字一样,大小不一?


    IP属地:广东2楼2014-07-23 22:22
    收起回复
      哪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24 12:48
      收起回复
        啥情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25 19:13
        收起回复
          手机百度贴吧浏览不到地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27 14:25
          收起回复
            手机浏览以下地址 :
            http://yun.baidu.com/share/home?uk=1109917851&view=share#category/type=0


            IP属地:山西8楼2014-07-27 14:28
            收起回复
              感谢楼主分享~~


              IP属地:广东9楼2014-07-28 10:17
              回复
                须知道就好了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7-28 13:24
                收起回复
                  schottlee@126.com 多谢楼主!!!


                  11楼2014-07-28 14:36
                  回复
                    简体版书里面怎么没有后面的图??


                    IP属地:山西12楼2014-07-28 17:08
                    收起回复
                      我有实体版的相关资料,这些电子版不看的,偶尔用一下,里面有什么不完整的可以问我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28 19:41
                      回复
                        运功总说。
                        行功所用推挽、托按、排跌、起顿、操握、提抱、周折、旋转、摆纽、翻倒、屈伸、俯仰、抑扬、曲直、分合、弯环、顺逆、上下、错综、互易、升降、呼吸、气势、度数,各法俱宜挨身变换,顺势而行,必使回旋如意,操纵自然,方为合度。万不可另起炉灶。此经图势虽多,皆取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以搬运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次序厘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也。学者细心体之。
                        初势吐纳说。第一图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纳入清气也。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
                        正身图二十七势。
                        1.环拱正立势。凡行功时,要将脚跟靠紧,脚尖立地。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黄庭之上。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鼻对胸。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牙关扣紧,舌抵上腭,气由鼻出。然后调息定气,壹志凝神,记气出入三口,开步献杵,由此起功。
                        2.献杵起功势。此势直立腰膝,高耸脊梁。脚根离地,脚尖挂指。两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齐于鼻尖,仍计气呼入三口,顺势推出。再作下势。其余耳鼻相对、收视、叩齿、抵腭诸法同前。
                        3.出爪亮翅势。此势将手尽力推出,掌立腕直,平与肩齐,两掌底与两肩角对。计呼吸三口,平收掌回。作下势。余法同前。
                        4.双凤朝阳势。此势将两腕曲折依膀,使腕膀平肩;掌向上立,如双凤朝阳之势。计呼吸三口,后两掌依身向左右排开。作下势。余法同前。
                        5.飞鹰展翅势。此势将两手排开,两掌上立,肩膀肱腕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计气(即计呼吸三口)毕,两掌缓缓托上。作下势。余法同前。
                        6.双手托塔势。此势将两手向上托去,两掌朝上,两掌背下对两肩窝,掌上如托塔负重之势。计气毕,将两掌随左右肩角顺下。作下势。余法同前。
                        7.三峰峙立势。此势将两掌顺左右势直下,向外直立至两肩角;膀肱曲折,两腋挟紧,使三腕天骨开张,掌并头如三峰峙立之状。计气毕,左手抱身,右肱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
                        8.龙探右爪势。此势将左手由前操抱后身背右扇子骨,复将右膀前撑,右肱横前,掌如探物未得之状,齐与肩平。计气毕,顺势将右手抱身,左手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
                        9.龙探左爪势。此势操抱、撑、横、探,齐俱同,但其法移右于左耳。凡作二势,探右爪头眼向左,导气左旋;探左爪头眼向右,导气右旋。各计呼吸。势毕,将两手收回至颈项,横肱。作下势。余法同前。
                        10.横肱蹲立势。此势将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指尖相对;肱与膀依,膀与肩直;左右一撑,呼吸一口。依身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1.三才通气第一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尽力叠交在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2.三才通气第二势。此势就前势,依身顺势尽力直肱按下丹田。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3.三才通气第三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直起对肩,阳掌向前,力撑一手,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4.三才通气第四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掌向外平平尽力朝两边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5.三才通气第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两手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6.三才通气第六势。此势就前势,从背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7.三才通气第七势。此势就前势,将掌翻转,掌心向外,尽力前撑,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8.三才通气第八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手直分作一字平肩;平倒两掌,十指向前,掌心向左右之外尽力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9.三才通气第九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从两腋耳边顺势插上,以膀伸肱直掌立为合式;掌心向内,掌背向外,中空不过一尺,尽力上指,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20.三才通气第十势。此法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往上一托,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21.三才通气第十一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顺势放下,平与肩齐;十指仍交,肩角与前腕仍对,尽力向前一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22.三才通气第十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翻转,十指仍交,平与肩齐,掌心向外,掌背向内,尽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23.三才通气第十三势。此势体态气数与三才通气第四势同。
                        24.三才通气第十四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掌直分至后,复伸膀直肱,使掌心朝上,掌背朝下,十指叠交在后,往下一掷,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右三才通气十四势是使三焦通达,凡在天庭上、地库下、人身中之窍,皆当以气贯之,故名三才通气图。行至此,身中上自泥丸、下至尾闾、中及四肢之关窍穴脉罔不节节玲珑、窍窍灵通,此正身图中绝妙法门,学道者慎毋忽诸。
                        25.献杵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由后转前,曲腕回抱,合掌还献杵起功之势。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26.仰面朝天势。此势就前势,将脚跟挨地立定,缓缓将头向后倒,面朝天合掌,随之两目反视;顺势呼吸三口,导气逆行;不可过倒,以仰面朝天为度。呼吸毕,缓缓顺势回转。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27.拱立归位势。此势就前势,缓缓顺势回转,初如献杵还原之势,平气一口。再如环拱正立之势,又平气一口。然后一呼一吸,调息定气,正身图全。接作侧身图势。余诸法悉皆同前。
                        侧身图八势
                        1.独手擎天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相依,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间;右手从右股间伸膀直肱,逆撑而上,至头顶面,即随右手朝天仰观掌背,使上右掌背对右脚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导气逆行。而脚跟两膝及左肱左膀亦须正直,不可放松。呼吸毕,顺作下势。
                        2.翻手拔刀势。此势就前势,将右手着力绕头一转,由前转后,由后顺前至右肩窝处,即将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气一提一平。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3.开弓打蛋势。此势就前势,将左手放开,平掌,顺势伸膀直肱,向左逆撑,高与肩平,又随势收回;两脚换丁字向左,然后立定脚跟,竖起膝腿腰脊,将左曲腕与右平掌向两边一撑,如开弓状,头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与左掌相对,壹志凝神,呼吸三口,导气顺行毕,将右拳打出,顺作下势。右三势毕。又由左独手擎天,由右翻手拔刀,开弓打蛋,然后功全。其诸法皆同。惟手、脚、掌、拳、头、眼与气,前向右者换左,前向左者换右耳。至于上身皆宜正直,罔可偏倚。六势毕,顺作下势。
                        4.一字平肩势。此势就前势,将拳打开,将掌放平,脚根离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尽力向左右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5.白鹤闪翅势。此势就前势,脚根离地,伸膀直肱,将两阴掌平肩按下,上身随之隔地尺余。呼气一口。随即伸膀直肱,翻阳掌提上,平肩直撑,如前吸气一口。复按复起,连依三次。余皆同前。
                        6.献杵团结势。此势俟闪翅起立直撑后,将两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气团结,如献杵起立之状。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7.仰面朝天势。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半身图二十七势
                        1.马上献杵势。此势将脚跟离地,下身如骑马势,上身如正身图中献杵势,气数诸法皆同。
                        2.马上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推出,如抛缰势,下身如骑马状,气数诸法同前。
                        3.马上收缰势。此势就前势,收回两掌,如马上收缰状,类正身图中双凤朝阳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4.马上振衣势。此势就前势,向左右立掌打开,如马上振衣状,类正身图中飞鹰展翅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5.马上整盔势。此势就前势,逆翻两掌向上,如马上整盔状,类正身图中双手托塔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6.马上乘风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顺势放下至两肩角,如乘马遇风,试风马上,以便驰驱之意,类正身图中三峰峙立之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7.向左勒马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右爪势;下身如本图中之骑马势。合而观之,不啻向左勒马状。所有呼吸、气数、凝注、导引诸法,亦悉与龙探右爪同。
                        8.向右勒马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左爪势;下身如本图中骑马势。合而观之,类向右勒马状。所有凝注、导引、呼吸、气数诸法,亦悉与龙探左爪同。
                        9.马上横肱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横肱蹲立势;下身如本图中骑马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10.马上交关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十指尽力双叠,交于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11.向前正鞍势。此势就前势,依身顺势伸膀直肱,尽力按下丹田,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正鞍之势。余法同前。
                        12.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伸膀肱直起对肩,阳掌,向前力撑一手,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一般。余法同前。
                        13.左右分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尽力排开,倒掌一撑,如马上向左右分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4.向后正鞍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十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如在马上向后正鞍之势,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15.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从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6.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掌翻转,掌心向外,尽力前撑,亦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7.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18.马上攀杨第一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从两腋耳边顺势插上,以膀伸肱直掌立为合式,掌心向内,掌背向外,中空不过一尺,尽力上指,如在马上欲攀杨柳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9.马上攀杨第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往上一托,如在马上攀着杨柳之状,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20.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顺势放下,平与肩齐,十指叠交,肩角与前腕相对,尽力向前一推,亦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21.向前抛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抛缰法同。
                        22.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23.向后正鞍势。此势体态、气数与前向后整鞍势同。
                        24.马上献杵归原势。此势与本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25.起立朝天势。此势就前势,将脚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耸,然后呼吸,导气由脚尖上行,过鹊桥、翻泥丸、至尾闾为一转,又由尾闾度丹田,逆提至泥丸,为一运。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诸法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同。
                        26.献杵还原势。此势与正身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27.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7-29 01:33
                        回复
                          屈身图八势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半身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2.马上打恭上势。此势就前势,将合掌初放在神庭上,呼吸一口;次推上泥丸宫,呼吸一口;然后由泥丸向上尽力一撑,如打恭在上状,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3.马上打恭下势。此势就前势,合掌打恭至地,膀伸肱直,腰立头正,向下一撑,呼吸一口;复起还马上献杵状,又呼吸一口,再作下势。余法同前。右马上打恭二图三上三下,其功乃全。每次体势、气数、上下悉同其图,仅列二势者,省笔也。
                          4.左右排闼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顺势分开,掌心向背,掌背向前,两边俱与肩齐,尽力向左右排闼,呼吸一口,然后将两掌平平收回至两乳旁,阳掌向下,阴掌向上,着力一提,又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5.三盘落地势。此势就前势,缓缓挨身,顺势放下至地,上要头正腰立,下要指挂腿屈,手要膀伸肱直。呼吸毕,仍起作排闼,合前一势交互各行三次。然后复起,排闼收回,两掌回抱,合掌还原。其余诸法悉皆同前。
                          6.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半身图中马上献杵还原法同。
                          7.仰面朝天势。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折身图十六势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前图马上献杵法同。
                          2.伏耳抱柱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头按伏两耳,两手中三指紧按天柱,正身平视,壹志凝神,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3.稽首崩角势。此势就前势,缓缓着力按头,下至膝间,如稽首崩角状,膝腿直伸,足尖挂地,呼吸三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4.倒运河车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放松,由后颈项挨身顺下至两足边,搬脚对立,两折皆直,俯首凝注,呼吸三口,倒运河车。
                          5.昂头掉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尖挨着两脚十指尖,尾掉头昂,神凝目注,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6.合掌定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移开,足尖挂地,身随头起,立合掌定气,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马上献杵势。
                          7.伸手舒脉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打开,舒畅血脉,立掌左右,皆与肩齐,呼吸一口,诸法同前马上振衣势。
                          8.提空起立势。此势就前势,仍足指挂地,上下直立,掌背向外,掌心向内,垂两掌平肩,尽力上提,呼吸一口。余法同前立身势。
                          9.踏云拨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心逆翻至顶,交叉,顺势着力向左右拨开,以膀伸肱直为度,而上下身直,足仍离地,恍如踏云拨雾之状。其余气数诸法悉皆同前。
                          10.托天镇地势。此势就前势,仍足指挂地,上下身直,将两掌心翻转,排左右朝天,尽力往上、下一撑,上托下镇,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11.四肢通关势。此势就前势,仍足指挂地,将两手向左右排开,阳掌向外,阴掌向内,使左手与右脚对,右手与左脚对,然后四肢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12.悬吊如钟势。此势就前势,仍足指挂地,将两手收至头顶,合掌直伸,悬吊如钟,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13.直立如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收回,足根相挨,仍起脚离地,上下一撑,直立如松,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14.献杵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仍脚指挂地,将合掌缓缓放下,平肩,呼吸三口。余法与前图中立身献杆还原同。
                          15.仰面朝天势。此势与侧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16.拱立归位势。此势与侧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扭身图十八势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折身图马上献杵法同。
                          2.左旋回抱势。此势就前势,将头身纽转向左,左脚腕曲,左足挨地,右脚腕伸,右脚挂指,腿势半弓,足势丁字,腰立头直,回抱齐鼻,凝神注目,呼吸一口,耳肩心鼻亦针缝相对。
                          3.左旋提空势。此势就前势,倒掌回抱作提空势,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4.左旋伏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曲肱,两掌心打开,收回抓肩,挨身翻掌按下,随身至地,以十指蹲踞,左脚顺转挂指,与右脚一顺。肢撑,头扬、目注、神凝,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5.回抱还左势。此势就前势,缓缓直起,还左旋回抱势,呼吸一口,法悉同。
                          6.右旋回抱势。此势就前势,缓缓将头身旋右,左脚换如右,右脚换如左,气数诸法皆与左旋回抱同。
                          7.右旋提空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左旋提空同。
                          8.右旋伏地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左旋伏地同。
                          9.回抱还右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回抱还左同。
                          10.左拽牛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复纽头身旋左,使左肱向上曲纽,左拳底与两目相对;右手向下曲纽,右拳头与右脚之右股相对,作左倒拽牛尾状,两脚与左旋回抱同,呼吸三口。换右,作下势。
                          11.右拽牛尾势。此势就前势,将手、脚、头、身换右,气数诸法悉同。
                          12.献杵还左势。此势就前势,收回手脚,端正头身,下身脚尖挂地如骑马状;左肱屈转,挨身平胸立掌;右肱屈转,挨身平掌放于立掌下,掌背朝上,平气一口。换右,作下势。余法与马上献杵还原同。
                          13.献杵还右势。此势就前势,左掌换如右,右掌换如左,气数诸法悉同前势。
                          14.献杵还中势。此势与马上献杵还原同。
                          15.插脚腾空势。此势就前势,脚仍挂地,缓缓起立,作插脚腾空之状,呼吸一口。其诸法与正身图中献杵还原同。
                          16.仰面朝天势。此势与前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17.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前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1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前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倒身图六势
                          1.马上献杵势。此势侧形与折身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2.合掌平胸势。此势就前势,将两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3.四肢投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挨身,分开放下,向前至地,与后两脚配,脚尖手指一齐挂地,四肢蹲踞,昂头上视,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后吸,导气翻行逆升,倒运河车,顺作下势。
                          4.左鼎脚舒身势。此势就前势,将右脚向前中立,以脚尖挂地,合两手如鼎脚之势,然后将左脚直伸,脚与头平,腰背股膝一齐直撑,呼吸三口,使气由脚根直冲泥丸,转下脚根,三度气毕,顺作下势。
                          5.右鼎脚舒身势。此势左脚换如右,右脚换如左,余法皆同。
                          6.投地还原势。此势就前势,还四肢投地之原,其体势、呼吸悉与四肢投地法同。
                          翻身图十三势
                          1.空中跌坐势。此势就前势,将后两脚向前,插于两手中,将两手移后至股间,以两脚十指斜挂于地,两胯排开,使两脚根相挨,头直身立,眼光平视,壹志凝神,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2.翻身蹲踞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足排开,手足指俱挂地,翻身尽力一撑,膝与面平,如前倒身蹲踞状,呼吸三口,导气逆行,顺作下势。
                          3.左抵脚鼎立势。此势就前势,将右脚移中挂指,合两手如鼎脚状,左脚尽力向前直抵,眼注脚背,呼吸三口,换作下势。
                          4.右抵脚鼎立势。此势就前势,将左脚换如右脚,右脚换如左脚,呼吸度数诸法悉同前。
                          5.翻身还原势。此势与翻身蹲踞法同。
                          6.合掌平胸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收回,起脚离地,腿曲身直,合掌平胸,眼光平视,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7.马上打恭向上势。此势就前势,仍脚尖挂地,将合掌向上直撑如在马上打拱状,气亦随之,速作下势。
                          8.马上打恭向下势。此势就前势,仍足尖挂地,眼光平视,将合掌直撑向下,气亦随之,顺作下势。
                          9.三起三跌势。此势就前势,垫脚起立,合掌如正身图中献杵起功状,呼吸一口,竖脊曲膝,合掌随下,两手肱至两膝间,复起,立合掌如前。三起三跌,起跌一次,呼吸一口,每一次将合掌收回一部,至第三次,收回平胸。再一跌一起,顺作下势。
                          10.起立三推势。此势就前势,仍脚尖挂地,正身直立,合掌平胸,呼吸一口,缓缓将合掌推出,又呼吸一口,推至三次圆满,如正身图中献杵起功状,呼吸一口,使脚根挨地,作下势。
                          11.仰面朝天势。此势与前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12.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前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13.拱立归位势。此势与前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07-29 01:35
                          回复
                            谢谢楼主分享!


                            17楼2014-09-26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