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训吧 关注:4贴子:42
  • 0回复贴,共1

将“质疑”变为“好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循是D公司里的一位元老,他经验丰富、做事不畏艰险、富于激情,负责一个新的事业部,近几年的业绩非常突出。但王循觉得在公司里“不太受器重”,自己说话比较直,老板总是“因人废言”——我提的意见,他听不进去。别人说类似的话,老板马上就采纳。周围的同事也有点“阴奉阳违”的。
  一次,我有机会旁听了一下D公司的管理会议。会后,我记录了王循的几段发言,模仿他的语气说给他听:
  “你说市场不景气,怎么不好好挖掘一下老客户呢?”
  “这些市场数据核查过吗?怎么和我们预算的差那么多?”
  “刘总,你现在说的有点虚,时间这么紧,得赶紧去抓运营团队。”
  说完这几句,我笑着问王循:“有什么感受?”“挺冲的,不太舒服。”王循若有所思,“可我看到他们走弯路,特着急,其实是想帮大家快点解决问题。”我点点头,很同意:“是的,你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很愿意支持团队。只是,假如他们听了你的话心里不太舒服,做事的效果会怎样?”“做事的阻力总是蛮大的,尤其是我…..”王循无奈地说。我深表理解:“你有很好的想法,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那么,你的同事、你的老板需要是什么,想过吗?”王循楞住了,原本滔滔不绝地提思路、做方案的他,对于“任务”游刃有余,但对任务背后的“人心”似乎想得不多。
  我在“卡住”的地方加一点油,问道:“王总,什么是他们想要的、你也能给的?”“他们想要的?除了好的思路、经验……可能还有尊重、肯定……或许,还需要耐心的倾听?”好棒的悟性!我热烈地回应:“是啊,你有特别实战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市场,掌握更精准的数据。只是,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能量,不是质疑、指责,而是带着好奇和支持一起去探寻。”“好奇?”实战派的王循对这个词有些迷惑,“说实际点儿。”
  “你刚才问了许多‘Why’和‘Why not’之类的问题,现在,我们尝试一下 ‘What’和‘How’之类的问题,如何?”我们一点点地实践“好奇”,请他把刚才的三段发言转化了一下,成果如下——
  “针对市场不景气,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应对之策,比如…..接下去,我们还可以加强一些什么?”“针对老客户,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新的思路?”
  “你们提到的想法不错,如何能更深入地支持到运营团队呢?”“假如,我们要更快速地了解现场情况,还可以怎么做?”
  “这些数据与我们的预算有不少差异,我想到的可能有这些原因……刘总,您看看,还会有哪些地方没考虑到?”
  随后,我把转化了的三段话再次念给王循听,他笑了:“这领导不那么讨人嫌了。我愿意提出更好的思路,也愿意去参与、去支持。”
  觉察时刻
  有一些优秀的经理人:满脑子的经验、超敏锐的判断、一箩筐的建议——看似非常高效、干练,但是跟随者寥寥,用心支持者也有限。
  看似“留给别人的空间”很少,其实“内在心理的天地”很窄:不信任他人、担心变化、害怕失控、急于求成、总要显示“我是对的”“我是最优秀的”……
  当“质疑”他人时,我们的心是封闭的、眼神是冷冷的,语言中充满了挑战性的能量。当“好奇”他人时,我们的心是敞开的,眼神是温暖的、关爱的,语言中洋溢着启发性的能量,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和无限的可能性。很可能,一扇扇新的天窗打开,会撒进更多的阳光雨露,融入夜空的点点繁星。呵呵,还有可能像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遇那样,从天窗落下一只“散步的羊”。
  那好吧,让我们重新启动生而有之、逐渐淡忘了的“好奇”,在工作和生活中,开始更多欣赏式的探寻——
  · 今天,我做了哪三件事情值得欣赏?
  · 假如再做一次,我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方式?
  · 我遇到了一个有情绪的人(事),什么地方触动了我?
  · 除了抱怨和指责,我可以怎样不同,去支持到他/ 她(事情)?


IP属地:福建1楼2014-08-12 14: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