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788,608贴子:58,225,094

大气中正,自然之声,飞利浦 Fidelio X2 大陆首评,全方位剖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听说集齐7个妹子佩戴图可以去蓝翔免费学挖掘机技术~吧主勿删,重点是耳机……
请大家勿插楼,方便阅读,排个版不容易,很快完事,楼中楼先凑合一下,被我删了不要怪我。
之前开箱贴 tieba.baidu.com/p/3351763027d


IP属地:山东1楼2014-10-25 03:48回复
    合个影先,上奶瓶~

    先说明一下,这帖子是给大家开个螃蟹尝鲜的,观点全部基于个人听感,且不具备指导性。首先,鄙人觉得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的听音观”,毕竟耳朵都是个人的,听音观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有人喜欢交响,有人喜欢流行,是吧。大家进来围观的是X2,希望大家能够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少些攻击批判,多些交流建议,和谐愉快地围观。
    截止到鄙人收到X2为止,互联网上关于X2可见的评测只有国外head-fi上一篇帖子(现在看来,这篇评测给出的结论是比较准确的,而且图表非常直观,值得参考:head-fi.org/t/729413/philips-fidelio-x2-a-review-by-baycode) ,不知道是不是工程机,由于太长,也没时间翻阅,只看了几页,大概了解有哪些改变。8月香港IFA展时X2开售,虽有同胞当场剁手,但也只是草草说了几句,没了下文。
    此篇拙文作为大陆第一个算是“评测”的评测,我打算写的详细一点,并且参考了听到过或者已经拥有了X2的朋友们的意见,结合讨论,完成声音部分的评估。
    鉴于这几天讨论X1的帖子有点多。正赶上大陆行货上市在即,而非其他渠道价格不稳定,所以本篇不提及关于商家和价格的信息,以免出现类似之前吧里无脑跟风推荐S2,又大面积反黑的情况,导致部分早期持有者被指打枪。宣传什么的,国行代理会做的,快了。东西就是这么个东西,优缺点告诉大家,适不适合自己,大家还是自己考量,耳朵收货最靠谱。


    IP属地:山东2楼2014-10-25 03:50
    收起回复
      飞利浦Fidelio系列,以贝多芬的唯一一部歌剧命名(贝爷即是信仰,已通过支付宝充值),是飞利浦重回HiFi市场的子品牌,旗舰X1也是保有量比较可观的耳机,以其出色的做工、良好的素质、相对均衡中正的声音走向、易驱动性、以及跳水后异常高的性价比,成为了这个价位被推荐的常客。当然,声音有褒有贬,相信大家更愿意用耳朵收货。缺点也是比较致命,耳罩竟然不能拆换清洗,头梁对于头大的朋友不是很友好,线材性能也不尽人意。

      Fidelio X2作为X1的接班人,自从放出这个7999标价的广告以来,让大家跟着震惊了一把,简直坑爹~不过也有猜测,是什么黑科技让X2敢标这么个价格,这个价位的竞争对手个个都不是吃素的,着实为X2捏了把汗。


      IP属地:山东3楼2014-10-25 03:50
      收起回复
        主角特写。


        外观方面,相对于X1的棕色银色配色,改为了更为冷峻的黑色与枪色相间的配色,略显严肃,随着光线变化观感也有变化。个人感觉,没有了X1那股牛仔气息,多了份沉稳。

        头梁依旧是小牛皮来做包裹,比X1的头梁要大一圈,使得耳罩压感更宽松舒适。本人脑袋算是中等大小,戴X1会把自适应头带顶到头梁,X2则会留有一些空间,看上去也不会像个橄榄球套在头上了,倒是像个铁圈,囧。(我就想知道为啥我的X2实物用的小牛皮没有包装盒上照片的皮质纹理,模特和媳妇的区别,也不用这么大吧~)


        IP属地:山东4楼2014-10-25 03:56
        收起回复
          单元近照,可以依稀看到内部的振膜,还有倾斜角度。
          X2耳罩已经设计成可拆卸式,方便拆洗,安装拆卸都比较轻松,直接4个卡扣位置摘下来就可以,但是是专有设计,损坏或者丢失的话,只能找原装,至于飞利浦会不会提供耳罩及相关配件购买,暂时不清楚。

          佩戴方面,个人感觉X2要比X1舒服的多,因为头梁更为宽松,压力小一些。耳罩贴合度很好,但是有个弱视群体叫做眼镜党,之前X1对眼镜腿的包容性还不错,但是夹时间长了的话,真的会疼。X2这方面改善了一些,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感。重量方面,拿在手里可以感受的到,比X1轻了一些,大家不用再为颈椎担心,久戴不累,我赶这篇评测的时候,带着X2洗尿布听评测曲目,水池前一坐就是一小时,中途不休息,除了坐的腰疼,没啥感觉,这么说可信服不。


          IP属地:山东5楼2014-10-25 04:01
          收起回复
            接下来看X2相对于X1的其他改进,网上找来的,个人再补充整理一下。
            1.硬件上作出提升,采用了入耳式Fidelio S2的(LMC)分层动态控制驱动器,目的是令中高频、中低频更为细致分明。
            这个东西的重点其实就是S2双层振膜部分使用的凝胶填充层。从这个方面讲,X2才是S2的大耳版,X1不管是从声音走向还是技术上来说,在我拿到手之后都觉得和S2不是一个方向的东西。S2的声音比较通透,低频突出弹性,X1却不是。
            2.高端超低阻抗OFC耳机线材,强化耳机声音效果表现。 采用3.5mm镀金插头,附带3.5mm转6.3mm镀金转换头。

            线材依旧是凯夫拉织物包裹,主要是线材内部线芯材料改进,X1原线的声音,在同一前端上,是比较散的,据说使用的线材是4N无氧铜(OFC),很多拥有者选择换线使用。但是换线导致的问题就是声音走向不容易把握,破坏了X1原有的声音风格。我个人使用的是索尼Z1000的短线,线材为7N无氧铜,AB后,变化是几耳朵就可以分辨出来的。
            3.除了一对采用透气天鹅绒物料的原音还原耳罩,更配送上一对超重低音效果的耳罩,前者用来配合听讲求细节分析力的古典乐,后者则适合注重动态及低音表现的电子摇滚音乐。
            可更换式调音耳罩,这是个非常棒的改进!杂食党选耳机,最纠结的就是在倾向古典或者流行&摇滚之间做取舍,甚至同时手持几副耳机使用,应对不同曲风,实际上使用起来费事不说,钱包也撑不住啊。这个低音耳罩我仔细看了一下,底部比原音耳罩多了个BASS PLUS的标识,材质和结构貌似有些不同。
            4.参数
            频率响应:5Hz-40KHz
            阻抗:30ohm
            敏感度:100dB
            频响范围有变化,X1频响范围为10Hz-40KHz,其他参数相同,略过。


            IP属地:山东6楼2014-10-25 04:03
            收起回复
              前端使用乐之邦07mp,USB模式接笔记本,充当小型解码耳放一体机,TF模式居家小范围移动,选这个也是为了兼顾PC桌面和随身。自打用06MX换了07MP,使用一段时间下来,自我感觉声音算是比较中性,驱动力也能够满足X2需求的,台机党莫笑话,使用环境不一样,否则楼主也不会选择X2作为升级方向。其他方面不多评价,在最新固件解决了时钟问题的情况下,除了TF模式偶尔死机问题,其他个人觉得满意,不打算升级到08mp。(至于那铁砣般的重量,确实是个问题,有人在乐之邦论坛问到掉地上咋办,客服给出的回答是,小心脚~)

              步步高VIVO XPlay3s(再强调一遍,这是个手机,不要拿砖头的标准来衡量它),平时出门搭配S2使用,是楼主的主要随身设备,驱动力在之前S2的讨论中多次提到过,3s在驱动S2的时候还是可以的,比iPhone系列以及普通安卓智能手机要强(我想说藐视众生,求打~),主要体现在动态上和声音顺滑度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出门带2块砖头了。

              再来个索尼大法Xperia Z3 Compact,耳机吧只谈声音,由她来负责普通安卓智能手机驱动X2部分的评测,本篇配图也是出自她手。索尼大法好,秒天秒地秒宇宙。


              IP属地:山东7楼2014-10-25 04:07
              收起回复
                前几天开箱的时候,因为时间赶的紧,为了测试下大家比较关心的低频问题,使用了渡口前三下鼓声作为参考片段,结果被指动不动就渡口什么的,平时真没人听这些东西…我只想知道蔡大妈听到这话,会不会夜里去敲打你床…
                所以,本篇绝对不会出现渡口、加州洗脚城之类的常见曲目…所以楼主从自己曲库里抽取了一些曲子,格式全部为FLAC,考验器材各方面能力够用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楼主是杂食偏器乐党,对人声的要求不高(除了歌剧戏剧音乐等舞台剧音乐),能听的清楚,声音不走样就好,不太会听什么人声感情韵味之类的东西,所以略过,见笑了。
                特地说明的2个东西,一个是ACG,一个是交响风格的配乐、原声。
                先说说ACG这个东西,前几天有人问到X1听ACG如何,楼主说下自己的看法,ACG并不是曲风,而是动漫游戏等等岛国产物的配乐,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涵盖了jpop、jrock、电子乐、交响乐或者混合风格音乐,这方面不得不佩服岛国音乐人的创造力,乐器使用和编曲手法都很超前,当然,这也是得益于良好的创作环境。本篇中会插入几首手里有的曲子,东方、樱大战系列,还有在ACG党喜闻乐见的高达独角兽OST,楼主ACG外行,表示不知这些是否具备参考性,反正大家凑合着吧。

                至于交响风格的配乐、原声,我听的比较多,人类对音乐的理解运用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各种曲风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融合是趋势。这类音乐依旧使用的是交响乐队演奏,再进行混音,但是融入了很多现代乐器、电子乐,甚至直接使用混音手段来制作,结构相对传统交响乐较为短小,更符合碎片化时代人们的欣赏需求。那些拿着那些生硬的音乐分类列表来教育楼主这不是交响乐而是原声的朋友,我直接在这里求你们来打脸,交响是演奏形式,原声是音乐内容和功能,内容与形式并不冲突,用多个标签来标识音乐风格,私以为没有什么不妥。


                IP属地:山东8楼2014-10-25 04:09
                收起回复
                  Libera - Air On The G String

                  G弦上的咏叹调,童声版,用来作为人声高音段顺滑度测试。
                  听感:声音延展性非常好,总体来说,自然还原吧,细节丰富,层次分明,我个人觉得也是感情丰富的声音,温润耐听,无毛刺,够顺滑,完事。
                  评分:9
                  童丽 - 爱我别走

                  又是“发烧碟”,先别骂我,我知道假的厉害,不过我取这个是因为开曲那个应该是混音而成的人头录音,再说童丽声音也挺甜的,是不是~
                  听感:开曲的人头录音,定位确实给力,猫咪、剪刀、关门声、脚步声,位置都很清晰,但是空间感和楼主所处的小黑屋有点不相符,余音略多,假的厉害。录音人声贴耳,童丽那甜润的声音表现的很不错,顺滑度很好,齿音应该做了后处理,很自然。乐器自然无视了,感情什么的,略过。
                  评分:9
                  Rhapsody - Lamento Eroico

                  来自意大利交响金属乐队狂想曲的一首抒情歌《英雄悲歌》,那首翡翠之剑比较出名。这首歌曲的副歌部分,采用交响乐的爆发式伴奏,以意大利式男高音咏叹调,把这首悲情的歌曲,带入高潮,又归于平静。测试目标,男声表现,中频质量与厚度。(Big不够,就不用老帕啥的了。)
                  听感:这首曲子录音质量并不算好,男声属于铿锵与澎湃型。在X2上,人声厚度适中,音色准确,密度不错,发声时细节丰富,偏向自然还原,既不毒人,也不丢份,个人认为声音染色较少,此曲旋律很容易带入感情,如同面对雕像般的凝重情绪渲染的十分到位。
                  评分:8
                  Enya - Orinoco Flow

                  恩雅的奥里诺科河,夏日降温专属曲目,不多说了。测试目标:声场声场声场声场声场~为了这个我专门借口出门放风,半夜11点戴着X2溜达到桥上把07mp的音量开到了-15dB~
                  听感:爽~终于达到我的要求了,就像先锋SE-A1000横向声场一样宽阔,声场奇大无比,空气感超强。站在桥上看着夜空,恩雅那老妖精一样的歌声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仿佛从天边飘来。
                  评分:9


                  IP属地:山东12楼2014-10-25 04:13
                  收起回复
                    Antonio Vivaldi - The 4 Seasons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Divox版,选取了夏季第三乐章《暴风雨》和冬季第一乐章《Winter Is Coming》(囧~冰火粉请大声告诉我,是不是这么回事!?)。评测目标:弦乐细腻度、通透度、声场、定位
                    听感:先说通透度,因为这个,我对X1十分不满意,略闷,有点吊在半空中的感觉,X2表现出色,音色明亮且丰满,能够做到抑扬顿挫、婉转多彩,声调正常,也没有染色过的声音毒人,算是自然还原吧。录音现场偶尔出现的杂音挺不讨喜,暴风雨中偏后有一段琴声,拉弦力度稍大能够明确的感觉到。声场还原出色,定位应该准确吧(囧~主要我也没去过录音现场),堂音丰富,当然,也是得益于此版本录音质量较高。
                    评分:9
                    David Garrett - Viva La Vida

                    生命万岁!这首曲子重点在混音,开曲部分,多个小提琴声音依次从10点、9点、3点、2点、1点、11点方向陆续出现,最后第7个在靠近听者的12点方向出现,是作为定位能力的重要参考片段。
                    听感:定位非常准确,结束~囧,上边都告诉你们了。
                    评分:10,这个满分我个人没意见~
                    Blackmore*s Night - Mond Tanz

                    这乐队知道的不多,但是Blackmore应该知道的不少吧,来自老牌乐队“深紫”的吉他大师,有了媳妇就去玩中世纪民谣摇滚去了~此曲出自夫妻俩第一张专辑《月影》,典型的中世纪民谣吉它范本,录音质量不错,可作为古典吉它声音还原能力的参考曲目。最后的观众掌声,也可以比较好的考量临场感。
                    听感:整体来说,声音还原的非常漂亮,拨弦、扫弦时声音的颗粒感,层次感不错,偶尔出现的擦弦余音非常的清晰,箱音和琴弦泛音自然中正,好听。但是这东西连续听了好多遍来分析声音,耳朵累,码到这扔个分先睡觉。
                    评分:10分


                    IP属地:山东13楼2014-10-25 04:15
                    回复
                      t.A.T.u. - Beliy Plaschik (White Robe) (Fly Dream Remix)

                      来自女子组合t.A.T.u.的一首电子乐,此曲开曲的一段嘈杂环境的录音可以作为空间感,临场感的重要参考片段,贯穿整曲的电子失真音效也极考验解析力。
                      听感:开曲的那段环境音,分辨后应该是嘈杂的街道,空间感和临场感非常好,某些细节让人不禁扭头去看看是不是周围的声音。至于那个电子失真的音效,每次震颤都可以听的很清楚,出现的时候,虽然噪,但是并不刺耳,没有盖过其他部分声音的迹象。解析力上乘。
                      评分:9
                      Nana Takahashi - Grip & Break Down !!

                      来自东方什么什么的,我也不知道是啥,典型的电子合成乐,略嘈杂,节奏快,女声亮,作为解析、分离度、瞬态表现以及日系甜美型女声的参考对象。
                      听感:整曲低频表现稳定,富有冲击力且没有低频污染现象,强劲且不轰头(你愿意反复听当我没说),解析力和分离度非常好,瞬态响应一流,各种电音的收放干净利索,毫不含糊,非常带感,没有出现高音刺耳人声走样等不良现象,女声表现,甜美顺滑,不算过于腻,其他我只觉得没有妖媚过度的现象,不太听这类也不发表啥意见了。
                      评分:9


                      IP属地:山东14楼2014-10-25 04:16
                      回复
                        硬摇滚搞不定是吧,那我们搞金属,虽然更难搞,但是对于素质更有参考性。
                        Nightwish - Sacrament Of Wilderness
                        Nightwish - Passion And The Opera

                        夜愿经典砖里选了个二连发一起说,气势凌厉逼人,前者电吉他啸叫与键盘的快速演奏可圈可点,后者中部开始的歌剧花腔冒充参考片段了,省事。
                        听感:一耳朵,爽!够亮,够稳,够痛快。得益于优秀的解析分离度,各种乐器虽咆哮一般灌入耳朵,但也是井然有序,偏高频部分被完美的压制住了,亮而不刺,低频非常扎实,掷地有声,无污染,细节丰富,中频部分的人声和乐器,饱满有力,Opera一曲,人声回响空气感丰富,花腔部分,婉转动人,流光溢彩,因为后期混音偏空灵,发声细节需要仔细听,个人觉得比较丰富,音色纯正。
                        评分:10分,现在是北京时间0点53分,各位不要怪我脑放开大了,本来还想写个交响金属,但是碍于时间,赶紧进入下一环节,交响和配乐评论的复制粘贴工作(之前在手机上码了一部分)。


                        IP属地:山东16楼2014-10-25 04:18
                        收起回复
                          Johann Strauss - Radetzky Marsch. Op228 Johann StraussⅠ1987.1.1 Herbert Von Karajan

                          直接上拉德斯基8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版,大家没意见吧,各大场合都有出现这激进昂扬的曲子(运动会、婚礼…),就算平时不听交响,也应该是耳熟能详,你要说你真没听过……本曲没有参考片段,因为整曲可以作为耳机素质测试基准。
                          听感:对于这曲在X2下的表现,直接上形容词我觉得比较明智,出色的分离度与定位,各声部乐器位置交代的很清楚,声场还原较真实,堂音衰减速度适中。整体声音中性自然,既不过分冷静,也无暖厚现象。不错的动态及瞬态响应,没有出现合奏部分疲惫,一口气上不去的现象。总结就是手握07mp戴着X2总感觉会爆炸的样子…这么小的体积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评分:8分,鉴于回放难度和设备局限,动态部分仍有提升空间,所以只给出8分。
                          Two Steps From Hell - Skyworld

                          叠进式的旋律配合华丽的编曲,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整曲较长的气氛铺垫,归于结尾时爆发,气势十足。
                          听感:X2的表现非常完美,声场开阔,贴合标题。声音方面细节毕现,丝毫不拖泥带水,开曲的鼓声回响细节丰富,弦乐顺滑清晰,最后由乌云翻腾般铺开的低频把曲子带入第二部分,中段电子失真的加入,略贴耳,且丝毫没有影响到其他乐组的表现,结尾管弦乐组齐奏,管乐组音量压倒性的盖过弦乐组,亮度十足,但是丝毫没有刺耳的感觉,让人热血沸腾。
                          评分:9,完美!
                          Two Steps From Hell - He Who Brings The Night

                          黑暗袭来,其势如虹!这是首极富侵略性的曲子,作为气势与氛围以及低频弹性、乐器分离度不可多得的参考对象。
                          听感:开篇氛围给的很足,经由呢喃般的人声与紧促的弦乐铺垫,然后由突然迸发出来的鞭挞式鼓声和咆哮一般的管弦乐组轮番轰炸带入主题,再加入电吉他的呼啸,使整曲表现出超强的压迫感,如快刀斩乱麻,狂风扫落叶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我想大家听到这曲时的想法应该会跟我一样,别挣扎了,赶紧就地装死吧!
                          听感:X2的解析力和分离度可以用强来形容,毫不含混,大量现代乐器的使用,使此曲演绎不好很容易糊成一锅浆糊,而动态与瞬态响应不足的话,整体毫无气势可言,绵软无力,那鞭挞式的鼓声,弹性十足,收的速度适当,无多余残响,X2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都是极好的。
                          评分:9
                          Sawano Hiroyuki - UNICORN
                          Sawano Hiroyuki - MOBILE SUIT

                          我从小没看过高达,但是玩过DC上的机器人大战α……特地找来高达Unicorn的 OST,确实很好听,我更偏爱Mobile Suit,乐器使用上面,紧张气氛渲染的很不错。
                          听感:X2气势和氛围给的都很足,大气恢弘,各种乐器的声音很准,真的很准,谁能告诉我,这东西是不是混音有问题,听起来怎么都不太对味,完全不像上面两首那么自然,层次略生硬,听感只能到此结束,没什么特别想说的。
                          评分:8,X2表现起来毫无压力,求一个Mobile Suit的其他版本,有现场演奏的么。
                          Hideaki Kobayashi & Fumie Kumatani - Can Still See The Light (Lyric Version) ~Phantasy Star Online Ending Theme~

                          给ACG党再补一个,2000年PSO第一版的OST,DC版PSO作为把主机游戏带入网络化时代的领头者,当年录音方面的待遇我觉得甚好,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此曲前半部分是女声演唱,虽然是捏嗓子唱的,其实也算好听,后半部分是交响混合现代乐器演奏,临场感极强,后半部分管风琴的加入,可以作为低频气势的参考曲目。
                          听感:女声部分,因为捏嗓子,线条略细,还原还算准确,不偏薄不偏厚,捏到高处,没发现刺耳;主要说交响部分,开曲几下定音鼓的基音和泛音十分出色,微动态那叫一个准,左耳边三角铁清脆的声音附和着管乐组低沉的声音把曲子带入正篇,悠扬的弦乐响起,突然又极富张力,张弛有力,管弦乐组齐鸣,通过背景的低音烘托,气势和氛围缓式上升,管风琴的低沉的声音,细节非常丰富,听的我脑袋也感觉震颤了起来,整个乐队的被包围感强烈,让人身临其境,震撼有余。
                          评分:9,再好一点我也不嫌弃。


                          IP属地:山东17楼2014-10-25 04:21
                          回复
                            Era - Enae Volare

                            Era那个The Mass比较出名,格里高利咏叹调,我选的这首教堂合唱,就是为了爆耳朵的,测试厅堂感,反复听了几十遍开头。当然,此曲其他部分也是可圈可点,比如低频下潜。
                            听感:厅堂感十足,合唱人声的回声,泛音,细节非常丰富,延伸感极强。就这么着吧,其他方面就说个低频下潜和响应很给力。
                            评分:9


                            IP属地:山东18楼2014-10-25 04:21
                            收起回复
                              好了好了,不写了,快2点了。最后再上一首综合考量的曲子。
                              帝国歌剧団·花组 - 檄!帝国歌剧団Ⅲ

                              还是因为DC版樱大战3,此曲编曲和乐器使用复杂,使用的声音有:管弦乐背景、传统拨弦乐器、女声合唱、中年女声、童声、年轻女声、贝斯、电吉他等现代乐器,所以,我拿来做综合考量曲目,其它方面,此曲录音声场是剧院舞台。
                              听感:开曲号声亮度十足,无刺耳现象,合唱前两句就把整个舞台的临场感交代的很清楚,回音和方向感不错,各种人声层次能听个大概,算是清楚,中间穿插了一声男童声和一声年轻女生,萌音是吧?前者相对低沉些,小孩声音挺好听,囧,后者那萌音我也不了解能到啥水平,就是好听,贝斯全程稳定,非常稳定,第一段副歌之后的传统拨弦乐器,我真听不出来是啥,响应速度很好,拨弦颗粒感和层次清晰,虽然有贝斯和电吉他伴奏,仍可以考察到拨弦后的空气凝聚感,水平很高。各种乐器分离度良好。
                              评价:9分。


                              IP属地:山东19楼2014-10-25 04: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