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吧 关注:3,954贴子:24,143

印光大师对戒杀、放生、吃素等慈悲无尽的开示(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印光大师著述
  惭愧弟子敬辑
  南五台山,乃千三百年前,观世音菩萨,现比丘身,降伏毒龙,所开之古道场也。亦莲宗八祖,云栖莲池大师,中兴莲宗之发源处也。明嘉靖时,有性天文理老和尚者,隐居此山无门洞。后因云游至杭州,住西山黄龙庵。莲池大师仰其道风,与夫人汤氏,归依座下。不二三年,又依之出家。使此老无有出格道德,岂能令如大师之博学鸿词,躬行实践,盛德君子,屈身座下,始终依止,以为弟子乎。
  大师出家后,老人复归关中。大师志慕遍参,未能远从。而关中法道,至清乾隆后,日渐式微。哲人云亡,志乘佚失。致老人嘉言懿行,无由永传于世,何胜悼叹。然以异地之僧,能令莲池归依出家,可以想见其为人。事见云栖法汇莲池大师塔铭中。
  其派为宗福法德义,普贤行愿深,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果。大师正在殊字辈。其改为袾者,以洪武时,有一高僧,洪武诏见,甚加优宠,特以玉盏,赐乳令服。因咏谢恩诗,有一盏琼浆来殊域,九重恩德自上方之句。洪武姓朱,遂谓殊者,歹朱,是骂己。即令斩之。及斩,乃悟其非骂,而已悔无所及矣。此宿世杀业所感,业力现时,不能自主。杀业之难消如此,可不戒哉。
  如来于诸戒之中,皆以杀戒居首。其深慈大悲,至极无加矣。而迷倒愚夫,不知感恩,反加谤毁。势必从劫至劫,互相杀戮,可不哀哉。莲池大师以此之故,去歹加衣,而用袾字。世多不察,每每讹作从示之祩。其不识字义,粗心浮气,有如此者。而大师慎微杜祸正名顺言之道,遂因之埋没。惜哉。
  《增广文钞卷一~与高鹤年居士书》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11-07 13:20回复
      周木居士鉴,接手书,知生净信心,欲皈依佛法。然皈依佛法,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并须戒杀护生,吃素,如不能净素,亦当以不贪食为是,更须持六斋,或十斋,否则便与佛相背矣。
      《增广文钞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汝父之不能吃素,由于不细心体贴,反身而观。设使自己作了食物之牲,断不至愿人杀而食我,今有五谷养命,尚欲助其贪馋,生死不了,到了被人食时,诚可哀悯,而已无可救援矣,哀哉。
      《增广文钞卷一~复唐大圆居士书》


    IP属地:江西2楼2014-11-07 13:33
    回复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快,则是不知惭愧之人,以所杀蚕命,实非小可。至于服阿胶,更非所宜问者,此与吃肉有何分别。阿胶吃了就会不冷乎,倘日常礼拜,身体自然强壮,何用阿胶为哉。彼贫人亦曾过冬,谁曾用丝绵阿胶乎。一言以蔽之,曰不知惭愧,与不知自己是甚么人而已。祈洞察是幸。
        《增广文钞卷一~与方远凡居士书》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增广文钞卷一~复庞契贞书》


      IP属地:江西3楼2014-11-07 13:41
      收起回复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夫与子皆长斋,汝何忍不长斋。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扶球当名福球,以环球之祸,由于不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遂致任自己野蛮心,行弱肉强食,互相残害之惨事。汝既皈依佛法,当以此事此理,由自行而渐及于他,俾一切内而眷属,外而乡党邻里与一切相识之人,同知此理,同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则杀业消而风俗淳厚,神人和而天下太平矣。
          《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凡入会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与一切人说。纵不能人各依从,而人以贵会诸公,皆盛德君子,实行吃素,自然潜移密化,悉皆不杀生,不食肉矣。若仍旧食肉,放生之功德,亦不可思议,但自己所行,尚自矛盾,尚不能依慈悲忠恕之道而实行,况欲令见闻者潜移密化乎。
          光无道德财力,不能助贵会之善举,谨献愚诚,以当布施。上海诸居士,立常斋会,凡入会者,无论冠婚丧祭,概不用荤。前年关絅之居士,令光作一序,观之自知其概。欲详知者,当致书上海白克路怀安里关絅之居士,彼有章程,祈寄来一览。光文钞中,劝人戒杀之文字,有十多篇,但以文词拙朴,不堪雅目所睹,然其意故有可取者,倘不以芜秽见弃,亦可作轻尘益岳之一笑具。
          《增广文钞卷二~与泉州大同放生会书》


        IP属地:江西4楼2014-11-07 14:12
        回复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又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理宜戒杀护生,爱惜物命,切勿依世俗知见,谓奉父母甘旨为孝。彼未闻佛法者,不知六道轮回之事理,妄谓为孝,尚有可原。若已闻佛法之人,杀过去父母亲属,以奉养现在父母及丧祭等,岂但不是孝道,直成忤逆矣。
            是以通人达士,由闻佛法之真实义谛,悉不肯依世俗之权法以行。以此权法,殆姑顺世俗迷情而立,非如来洞彻三世因果之道故也。若欲深知,取文钞中诸戒杀文,及观音颂之普劝戒杀挽劫文,阅之自知。
            《增广文钞卷二~复周孟由昆弟书》


          IP属地:江西6楼2014-11-09 11:18
          收起回复
              五,如鸡食虫,养鸡则是杀虫,保虫必须杀鸡,然则如何。
              答,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遂其生。鸡乃人之所养,若不设法令生,彼将断绝,非彼自生者可比。鸡食虫,以饥故,使不饥,则可不食,非必定食虫也。若如彼说,则杀鸡即为救虫。然人之吃一切物命,亦当杀之以为救一切物命,可乎不可。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见,阻人戒杀放生之善。后来做了物类,决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时之苦,皆今日之邪智所培植也。
              《增广文钞卷二~复冯不疚居士书》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
              《增广文钞卷二~复马舜卿居士书》


            IP属地:江西7楼2014-11-09 11:25
            回复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若以世孝互相较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也。
                《增广文钞卷二~佛教以孝为本论》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11-09 11:31
              回复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
                  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实则暗存恶心,以行恶事。意谓人既不知,有何妨碍。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随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甚矣佛恩之浃于民生也。人特不深思,故弗知耳。
                  上古之世,人情淳朴,胜过叔季之浇漓,奚啻数倍。文王之泽,及乎枯骨。不数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列国诸侯之死,杀所爱之臣妾,动至数十百人。不惟不生怜愍,而复反以为荣,各相效尤。以秦穆公之贤,尚杀百七十七人以殉葬。子车三子,乃国之良臣,亦复不为国与民计而免,况其他无道之暴君哉。国君如是,大夫与士,亦各随其力而为之。虽孔孟老庄齐出,亦莫能止。
                  及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尽其天年而死者,盖亦鲜矣。
                  张季鸾君,特刊中华新报,每日专辟一栏,提倡佛学。举凡如来应化,法道流通,信毁罪福,修持利益。与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之言论事迹,随便登载。冀阅报诸君,同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以行断恶修善,复本心源之事。余谓此实护国救民正本清源之道。
                  《增广文钞卷二~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IP属地:江西9楼2014-11-09 12:01
                回复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
                    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11-09 12:23
                  回复
                      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
                      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11-09 12:26
                    回复
                        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佛。
                        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
                        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IP属地:江西12楼2014-11-09 12:28
                      回复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
                          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
                          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圝〔口里栾〕,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
                          《增广文钞卷二~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IP属地:江西13楼2014-11-09 12:34
                        回复
                            由是诸檀越悉皆欢喜,争先布金。遂得佛殿僧寮,一一悉备。居然一专修净业之大道场。所谓地由人著者,非乎。三门之外,开一池塘,以放水族诸物。继云栖天台之慈行,令将登鼎镬以充口腹者,咸得游泳其中,以尽天年。乃所以息刀兵而弭杀劫之最上良策也。
                            其殿堂寮舍,已经五十余年,未曾修葺。兼以今夏风灾,诸多坍塌破坏。若不即修,久则更难为力。而且放生池多年未浚,淤泥充满。于放生一事,大有所碍。拟欲开拓浚掘,悉皆加倍。外竖围栏,以为防护。庶放生得所,而盗捕无由。俾流水智者慈云莲池之慈惠,永久无替。岂徒曲全物命,实欲启世仁慈。倘能人各不杀,则世道有不太平者乎。
                            《增广文钞卷二~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IP属地:江西15楼2014-11-11 10:50
                          回复
                              而况法云寺,效法云栖,念佛放生,教养孤儿,为江南第一慈善道场。以近来杀劫至惨,而南京和记洋行,杀一切牛羊飞走等物,不计其数。由是冯梦老,魏梅荪等诸居士,纠集僧俗若干人,提倡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以期挽回劫运。遂买地四百四十亩于三汊河,开放生池九区,占百余亩。
                              又设慈幼院,教养孤儿,现已满六十名。邓璞君居士募四十八愿,启建大殿,每愿千元,现已将圆,明年当即建造。殿成之后,量资安僧,专修净业,兼以讲演。崔益荣居士发心募铸大钟,任人随心随力布施,或千元百元十元一元俱可。
                              但此钟须昼夜常击,宜用响铜,至少须三千斤。而响铜颇贵,每斤须一元多,则料及工资,当须四五千元。若所募有余,则用铸报钟,大磬,呼板各一,此俱作佛事不可少者。须知法云寺一起,和记洋行遂止杀业,但作制蛋之厂,其关系实非浅鲜。盖由大家之诚心,感三宝冥熏加被,故致然也。
                              《增广文钞卷二~南京三汊河法云寺募铸幽冥大钟疏》


                            IP属地:江西16楼2014-11-11 10:59
                            回复
                                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穷。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
                                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采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
                                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凶,缕析条陈。决疑辨难,理圆词妙。其震聋发瞆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增广文钞卷三~重刻安士全书序一》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11-11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