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群侠论坛吧 关注:2,083贴子:195,072
  • 13回复贴,共1

围棋界的“独孤求败”——百岁棋圣 吴清源 逝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云南1楼2014-12-01 16:12回复

    “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这段话来自金庸,其分量一望可知。
    在金庸眼中,吴清源能够战胜同时代的所有高手,是因为他的棋没有定式,招式可以因应对手而变化,将创新发挥到极致,所以无人能敌。
    于是,金庸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设定了这么一位人物来向吴清源致敬:他的剑术没有具体的招式,一剑中竟有三百六十种变化;他武功盖世,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三个半人之一,他就是《笑傲江湖》里神秘而又令人无限神往的一代大侠风清扬。


    IP属地:云南2楼2014-12-01 16:13
    回复

      据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消息,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日本当地时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于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被赞誉为“围棋神童”,14岁东渡日本开始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吴清源曾经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吴清源的家属准备在12月3日为吴清源召开告别仪式。值得一提的是11月23日,吴清源的百岁寿辰庆祝会刚在北京举行,数百位社会各界人士为吴老先生祝寿,包括物理学家杨振宁、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影星张震以及聂卫平等中国围棋界众多知名人士,王汝南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吴清源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IP属地:云南3楼2014-12-01 16:16
      回复

        中国少年旋风
        尽管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在20世纪初,日本却是围棋气氛最好、水平最高的国家,日本棋手多,观众号称多达1000万,观众中也是藏龙卧虎。中国少年吴清源,成为日本媒体关注的对象。
        日本棋院到底给他几段,这是一个问题。大部分日本棋手建议让中国人从初段开始,爱才的濑越先生坚持认为,自己的新弟子足有三段水平,因为吴赢过他的另一位弟子桥本四段。
        日本棋院于是决定假设吴为三段,进行考试。题目是跟一位新进的四段下一局,和“名人”本因坊秀哉下一局,名人让吴二子,第三局再和一位四段交手。吴清源三局皆胜。
        名人秀哉下完让二子局之后难得地赞扬了这位后辈,他在日本棋士中地位尊贵,在日本这样一个充满了等级意识的国家里,后辈跟他交手往往会有巨大心理压力,许多人说棋盘前看见秀哉,就会觉得他瘦小的身体大了一圈,有压迫感。所幸吴当时还不理解秀哉的地位,初生牛犊般地打胜了。
        1930年,吴清源升到四段,1931年升到五段,这一年他创下了十八连胜的好成绩,而且第一次执白胜了木谷。(在当时的规矩里,执黑没有贴目,也就是说最后算战绩的时候,白棋非常吃亏。1955年之后贴目的规则才实行,今天的多数比赛里,黑棋都要贴6目半。吴的时代执白赢,就是大胜了。)
        他和大多数日本棋手不一样,他低调,因为是“弱国”的国民客居在日本,他和哥哥出门迷路了也尽量不去问警察,以免被羞辱。他下完棋就回家,回家就继续打棋谱或者打坐。
        他对二哥说:“日本的围棋名手在棋力上都和我不相上下。若要战胜他们,只有在紧要关头,头脑非常清醒,没有杂念干扰,才有可能制胜。打坐便是修炼这种功夫。”
        他打坐和打谱的时候,日本的许多棋手沉迷于酒馆和舞场,而且以“好色才是男子汉大丈夫”自诩。吴清源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个瘦弱白皙的少年。
        这个少年1931年胜率达到九成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把他当作最恐怖的对手。少年吴清源正在悄然崛起。
        血腥的赛制、令人恐惧的威胁,没有舍身取义的精神,根本不可能赢得这样的比赛
        和今天的围棋比赛相比,吴清源的胜负十番棋更血腥,更刺激,更容易让人激动。今天没有人下十番棋,人们只有从吴清源和对手的对战当中,回味当年的惊心动魄,这位棋风颇有“孙悟空”气质的围棋大师,当年以十番棋这样的决斗征服了日本。


        IP属地:云南5楼2014-12-01 16:24
        回复

          一个不懂政治的棋手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吴清源会像在美国打球的姚明、在五大联赛踢球的各国内球星一样,成为“文化、友谊使者”,赢得国内棋迷的欢呼。
          遗憾的是,他在棋盘上横扫日本棋手的岁月,他的祖国在被他现在的国家所侵略——1936年,吴清源以“吴泉”的名字加入了日本国籍。1937年,侵华战争就全面爆发了。
          这一举动,是许多今天的年轻人所诟病的,也是当年的许多国内棋迷所难以接受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批评他是“文化汉奸”。
          吴去“访问”过“伪满洲国”,溥仪很喜欢他,让他和别人下棋,自己观战。几天之内,吴打败了溥仪认识的全部高手。吴想到自己祖上做的是清朝的官,对溥仪的感觉很好。
          吴还曾经陪日军伤病员下过棋。许多人认为,“慰劳鬼子”是吴最无法让中国人原谅的一点。
          替他辩解的人们说,他是日本公民,这是工作安排。
          事实上,日本的狂热分子也一直认为吴是一个“支那人”,对他打败日本棋手发出过死亡威胁。
          吴清源只能靠实力说话,他此时以经成为一流高手,他和木谷一起探索了许多新布局。他曾经用三三、星、天元的布局把名人秀哉几乎打败(秀哉多次要求停棋休息,回去思考,更有传言说后来秀哉制胜的那一招是他弟子的贡献),这一突破窠臼的布局让吴成为大师级人物。
          (本人认为吴清源是一个纯粹的棋士)


          IP属地:云南6楼2014-12-01 16:26
          回复
            提携后辈和推广围棋
            吴的时代终结于一场车祸,1961年,吴清源被一辆印刷所送校样的摩托车撞倒,头部受创,复出后精神状态大不如前,一度发生过精神错乱。几次参加“名人”挑战赛都没有得到挑战权,后来弟子林海峰23岁就获得了名人称号,成为吴老师最得意的一件事。
            梅兰芳1956年访问日本,和吴清源见面,曾问他“中国围棋如何迅速发展”。吴清源给的是“海外棋手”的猛药,让中国的年轻人来留学,到适合静心下棋的地方来。
            20世纪60年代,17岁的陈祖德去日本参加围棋交流,按周总理的吩咐拜访并请教了吴清源,可惜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陈祖德无法在日本学棋。但陈祖德成了第一个击败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和“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中国围棋能有今天的三分天下,陈祖德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吴清源更是努力运作,希望中国围棋界派遣年轻留学生来学棋。他找好了赞助,同时做好了在自己家给这些孩子开伙的准备,遗憾的是这些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在田壮壮的电影《吴清源》拍摄完成之后,吴清源试看了样片,在影片描写到恩师、老友逝世的时候,他非常悲伤。
            张震扮演的青年吴清源得到了吴清源本人的认可,也有棋迷认为,这是吴老宽厚的性格使然,张震演的吴清源更接近陈景润——木讷不通世事。
            事实上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才是一个敦厚不善言辞的人,金庸先生曾经评价过林海峰说,他就是我心中最接近郭靖的人。
            “看看吴老的棋就知道,他少年时那飘逸灵动活泼的气质,那打破定式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更接近于孙悟空。”一个棋迷网友这样评价道。


            IP属地:云南9楼2014-12-01 16:33
            回复

              如果他留在中国,他的天才只会被中国乱世的环境所埋没,世界上只是多了一个普通人,他选择去了日本,杀败了所有的日本超一流棋手,为世界棋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的中国没有他发挥的舞台,他只是个纯粹的棋士。


              IP属地:云南10楼2014-12-01 16:37
              回复
                大师都去日本定居,国内的氛围实在够差劲


                IP属地:广西12楼2014-12-01 18:18
                收起回复
                  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IP属地:辽宁13楼2014-12-01 23:27
                  回复
                    哎呀我竟然没顶起这贴,当时还以为吧里没有这事的贴,才发了那个独孤求败,实在是太愧了


                    14楼2014-12-10 21:40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2-11 08: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