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bb吧 关注:8贴子:57
  • 19回复贴,共1

【转】潘无双 - 上将潘凤之千古一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韩馥自得潘凤,扫平中原,群雄束手。时天下未定者,惟曹操、刘备、孙坚三人,皆割据鹰扬之雄也。三人深畏潘凤之势,遂各起兵雄兵六十万,上将千员,网罗中原名将吕布、华雄、颜良、文丑等人,结为盟军,与韩馥会战于虎牢。当是之时,风云色变,猛将如云,韩馥见关下人马,心中惊惧,顾潘凤曰:三雄皆虎狼之杰,吾欲示之盟好,共分天下。”凤笑曰:“主公勿忧,此乃千古一战,战罢则天下可定。"馥壮之,烫酒一壶以赠潘凤。凤辞让不受,一骑出关,呼最强者来战。董卓旧将华雄,勇名素著,出马迎敌,两军呐喊,天崩岳塌,只一合,斩华雄之首,其酒尚温。时孙坚之子孙策,号称小霸王者,怒发冲冠,飞马拒之。潘凤奋起神威,作虎啸龙吟之吼,策心胆俱裂,倒跌马下而亡,众皆色变。却说蜀主刘备,有虎将五人,各自踊跃,西凉马超先出,奋起一枪,破风而至,凤只手握住枪,折为两段,超心惊而退,凤不追之。河北上将颜良、文丑双马齐出,夹攻潘凤,凤交战数合,斧劈颜良于马下,文丑心怯而走,凤手擒之,如提童稚。刘备帐下神射黄忠暗思:“此人近战难敌,只可冷箭伤之。”方欲搭弓射之,头上盔缨正中潘凤一箭。潘凤大笑曰:“匹夫思放暗箭,诚为可笑,莫非天下已无勇将!”此言一出,关下人马,肝胆如碎。刘备身后转出一将,乃赵云也,跃马舞枪直取潘凤,凤奋威来战,无十余合,云不能敌,曹操帐下张合、徐晃,亦来助战。潘凤长啸一声,手起处,那斧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刺赵云落马,张合、徐晃胆战心惊,不敢迎敌。是日日不移影,潘凤已连杀名将五十四人,甘宁、太史慈、张辽、庞德等辈,并皆丧命。刘备义弟关羽张飞,世皆呼万人敌,齐出战之。三骑走马灯般,大战三十余合,战不倒潘凤。凤大怒曰:“鼠辈妄称万人之敌,只杀得无名下将,安得杀我!”遂手起一斧,斩了关公,怒吼一声,惊退翼德。凤见无人敢战,遂招引本部铁骑,径直杀入百万军中,当者披靡,血流成河。盟军但见“潘无双”旗号者,并相传说,抱头鼠窜。三雄会合败军一处,死力拒之,潘凤攻势稍停。曹操叹曰:“天下英雄,唯潘凤耳。”刘备亦称:“素闻得潘凤者可安天下,今日方信之也。”孙坚亦道:“吾闻马中赤兔,人中潘凤,果然不虚!”三人正叹惋之间,飞将吕布引五原铁骑数万人至,闻说潘凤之事,不由忿然,乃引军出战。陷阵营高顺道:“不劳温侯,某愿往之。”遂出马直取潘凤,却被凤随手一斧,斩落马下。吕布大怒,舞方天画戟亲出。潘凤见是吕布,挥斧来战,两人战数十合,布戟法散乱。曹操回顾诸将曰:“潘凤非一人可胜!”于是恶来典韦、虎痴许褚、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于禁六员大将,各举兵器,杀入战阵。潘凤见状,顿生拔山盖世之气,一斧斩落温侯,力战六将,风云色变,有天崩地塌之势。斧过处,衣甲平过,血如泉涌,六将非死则伤,典韦双戟脱手,虎口振裂;许褚弃了大刀,止得无鞍马败归。盟军见潘凤神勇天纵,猛将尽折,岂敢再战?正云愁雾惨之际,中军谋臣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贾诩、庞统、司马懿、陆逊八人,皆天下奇谋之士,上前进策曰:“此人勇略,霸王复生亦难匹敌,只可以谋取之。臣等近日合谋苦思,得妙计三百六十条,分十八路包抄洛阳,可破潘凤,万无一失。潘凤偏师至此,早已无力回天,主公可陈说臣等奇谋,震恐潘凤,足振我军士气。”三雄大喜,来至阵前,未及开口,潘凤大笑曰:“公等奇谋,凤早已料之。”遂自怀中取出一榜,令军士于阵前诵之,榜上尽言三百六十条妙计及破解之道。盟军八位谋臣,莫不冷汗涔涔而下,孔明叹曰:“既生龙,何生凤!”颓然倒地;司马仲达亦曰:“凤真乃天下绝才也!天下无人可比!”羞愧难言。三雄见奇谋尽破,三军兵无斗志,乃纷纷下马乞降。潘凤乃敛容正色,陈之以兴亡之序、大义之道,言辞慷慨,闻者莫不动容泪下,信为神人。
  于是天下乃定,凤辅佐韩馥,划定郡县,统一法制,沟通西域,降服波斯;东连海路,倭国来朝,定万世不拔之基业,开千古未有之奇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14 17:12回复
    潘无双,唯有一人能敌得住——刘三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2-14 17:13
    回复
      刘刕,字三刀。生年不详,卒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东汉末年南阳淯阳人,祖籍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其先人已不可考,东汉末著名将领,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少与陈郡潘凤齐名,然名胜于潘凤。刘刕曰:‘少时与凤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侄孙乃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著名美男子,闻鸡起舞的刘琨。
      相貌如右图,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器宇轩昂,玉树临风。
      背上插双刀,一刀杀人,一刀救人!手中杀人,心中却救人。
      手中握一笛,笛声如刀,刀催人老!手中有笛,心中却无敌。
      父亲早逝,少孤贫,侨居帝都南阳。生性冲约有远识,寡欲能让,尤善谈论。其所不知,则默如也。桥玄常引与谈论,自叹不如。陈蕃为太尉,举为秀才。陈蕃又荐之于何进,遂辟尚书郎,转太子舍人。累迁南蛮校尉,后转征西将军从事舍人。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人常思其遗爱。后因名气大胜,决战吕布前惹二袁嫉妒,设计死于虎牢关前。
      龙章凤姿 视瞻不凡 刘刕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桥玄曰:“刘三刀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刘刕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风姿秀彻 幼年早慧 刘刕自幼聪颖,身材七尺八寸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桥玄称其双目“烂烂如岩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刘刕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刘刕与其父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王朗交好。时王朗与刘刕之父同为尚书郎,造访刘刕之父时,便说:“与卿语,不如与阿刕语。”刘刕之父死后,其故吏赠钱百万,刘刕辞而不受,由此显名。
      刘刕入洛 二袁减价 刘刕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陈蕃。陈蕃颇为看重他,说:“东南之宝,龙跃云津”使得刘刕名气大振。时有“刘刕入洛,二袁减价”之说。后与二袁构隙,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随其主公征西将军陶谦参战,因袁绍、袁术妒忌其才华,而命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风流俊才刘三刀一人出战吕布和他手下的五千精骑,在奋力杀死388名士兵后力量透支不幸被卓首席大将吕布斩于马下,落于贼手。悲哉!
      假若三刀不死,神州焉知曹刘孙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2-14 17:15
      回复
        三国被遗忘的武将
        1 神亭鬼见愁 刘三刀
        2 青州无双将 潘凤
        3 麦城擒王手 马忠
        4 北海天雷锤 武安国
        5 河内万人敌 方悦
        6 南阳神风枪 俞涉
        7 上党铁枪王 穆顺
        8 洛阳无情幻阴手 张让
        9 涿郡黄巾圣斗士 程远志
        10 吴郡金刀德王 严白虎
        11 会稽东海贼王 区星
        12 河北血海屠夫 刘安
        13 西域血刀魔王 胡赤儿
        14 宛城空手神行 胡车儿
        15 牛头大力锤圣 裴元绍
        16 汉中斩魄刀 夏侯德
        17 长坂剑神将 夏侯恩
        18 当阳虎胆将 夏侯杰
        19 乌巢醉仙拳 淳于琼
        20 官渡铁骑王 蒋奇
        21 东岭插翅虎 孔秀
        22 京师夺命箭 韩福
        23 洛阳日月刀 孟坦
        24 汜水流星锤 卞喜
        25 黄河千人斩 秦琪
        26 古城白眉刀 蔡阳
        27 白马天猛将 宋宪
        28 白马地煞将 魏续
        29 下邳盗马圣手 侯成
        30 下邳射目神箭 曹性
        31 乌戈国火云宗主 奚泥
        32 桃花潭幽冥邪神 土安
        33 西凉战天斧 韩德
        34 西蜀急先锋 廖化
        35 成都鬼哭宦圣 黄皓
        36 江南万劫情魔 岑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26 01:26
        收起回复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因此现代网友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曹操成就霸业的得力助手;五子良将
          张辽在投降曹操之后大破柳城中的胡人军队 被封为“荡寇将军”
          徐晃曾征讨袁绍 攻打周瑜并大破关羽 被曹操赞为“有周亚夫之风”
          乐进是最早投奔曹操的诸将之一 英勇善战 为魏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五子良将
          别 名:魏五子
          代表人物: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
          年 代:三国时期
          职 称:将军
          所属阵营:曹魏
          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字文远
          五子良将之臂乐进字文谦
          五子良将之躯张郃字儁乂
          五子良将之胯于禁字文则
          五子良将之足徐晃字公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26 01:37
          回复
              11.竹林七贤
              成员: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 阮咸
              简介:魏末的七位名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他们的思想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2.建安七子
              成员: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简介: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13.三曹
              成员:曹操 曹丕 曹植
              简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有着极大的成就,他在文学上也有惊人的造诣,堪称一代全才。他与两个儿子对当时文坛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被称为“三曹”。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与吴质书》曹植的《洛神赋》《与杨祖徳书》等等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作。
              14.东吴五君
              成员:诸葛瑾 顾天逸 步骘 严畯 张承
              简介: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谋臣,他们的才得深得吴主的器中和百姓的好评。
              15.蜀汉四相
              成 员:诸葛亮 蒋琬 董允 费祎
              简介:“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智慧与忠义的化身,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诸葛亮死后,后三人相继执掌蜀汉大权,殚精竭虑,历来为人所称道。
              16.曹魏三公
              成员:王朗 锺繇 华歆
              简介:曹魏的三位司徒大人,王朗被诸葛亮阵前骂死,锺繇是锺会之父,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曹丕评:“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17.东吴四友
              成员:诸葛恪 张休 顾谭 陈表
              简介:此四人分别在文学,军事,政治上分别拥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时人称其为东吴四友。诸葛恪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后来他执掌东吴大权,专横独断,被吴主设计杀死。
              18.曹魏四友
              成员:司马懿 陈群 吴质 朱铄
              简介:四人皆为曹魏重臣,而曹魏后期司马懿更是独揽大权,三国天下皆归于司马氏,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垒向来为人所津津乐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2-26 01:45
            回复
                19.马氏五常
                成员:马玄 马康 马津 马良 马谡
                简介:兄弟五人,人称“马氏五常。五人中属马良马谡名气最大。马良眉中有白毛,时人语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则让人感到万分叹息。
                20.曹魏双璧
                成员:邓艾 钟会
                简介:曹魏后期的两位独当一面的帅才。邓艾更是有灭蜀的盖世功勋,但因此他也遭到钟会的嫉恨,从而反目,此二人与蜀汉大将姜维之间的缠斗纠葛是三国后期一组重要的旋律。(下接第三页)
                21.江东双璧
                成员:孙策 周瑜
                简介:孙策英勇无双,人称“江东小霸王”,征南闯北,为江东的基业耗尽毕生心血。“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更是无数三国迷心中的完美男人。
                22. 蜀汉三杰
                成员:诸葛亮 关羽 张飞
                简介: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角,蜀汉势力的擎天巨柱,三人追随刘备,出生入死,用他们的智慧与勇气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
                23.十常侍
                成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简介: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24.江东二乔
                成员:大乔 小乔
                简介:江东的两位美女,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英雄配美人,本是一段佳话传奇,可惜孙策和周瑜都是英年早逝,令人不胜惋惜。
                25.曹魏三征
                成员:王昶、胡遵、毋丘俭
                简介:三人皆为曹魏大将,都曾和诸葛亮打过仗。
                26.三狗
                成员:何晏、邓飏、丁谧
                简介:大将军曹爽手下的此三人被称为“三狗”。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传闻何晏形貌艳丽,典故“何郎傅粉”就是来形容美貌男子。
                27.四大棋家
                成员: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简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张华《博物志》:“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曹操)皆与捋能。”后世称为四大棋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2-26 01:46
              回复
                历史谜团:三国版扫地僧——曲阿小将 他到底是谁?


                IP属地:广东11楼2017-11-07 15:29
                回复
                  曲阿小将

                  详细资料编辑出自:《三国演义》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
                  事迹:助太史慈抵挡程普等十二骑。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曲阿小将刘繇与孙策在神亭岭对阵。孙策等十三骑探看刘繇营寨栅。太史慈欲擒孙策,不候刘繇将令,披挂出营。惟有一“小将”同行。太史慈与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怕众将群殴,遂诱孙策至无人处,又到五十合。不慎都滚下马来。后刘繇千余接应军到,程普等十二骑亦到。一场混战。(原文请参见《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这段文字与《三国志》相符:(慈)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IP属地:广东12楼2017-11-07 15:30
                  回复
                    被埋没的猛将--
                    曲阿小将曲阿小将,无名无姓,生卒年份不详。
                    事迹:助太史慈抵挡程普等十二骑。
                    时间:不详。
                    地点:第一战场,神亭岭下;第二战场,神亭岭下另一平川地。
                    注意:其中行军路线未确定。
                    参加人员:太史慈、曲阿小将(即三国志中的一骑卒)、孙策、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宋谦、姓名不详的另外六骑。从孙策追太史慈开始到程普等十二骑赶到,一共是多长时间呢?参考《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马超张飞午后开战,百余合后休息片刻,再战百余合天色己晚。二将从午后打到天黑,估计有四到五小时,共战两百余回合,中间休息片刻。以此类推,从孙策追太史慈开始到程普等十二骑赶到,中间包括追击的时间大战五十余合,滚到地上撕打,刘繇接应军赶到,中间至少有一小时。问题出现了,这一个多小时程普等十二骑干嘛去了?
                    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程普等十二骑在第一次大战的地方,即神亭岭下,等候孙策回来,傻等了一个多小时。二、程普等十二骑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地在神亭岭下,傻等了一个多小时
                    三、有人畜意谋反,要致孙策于死地,十二个人起内讧,影响了追击的速度。
                    四、太史慈、孙策马快,程普等十二骑追之不及,一个多小时才赶到。
                    五、追赶过程中迷路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对路。
                    六、随太史慈同来的曲阿无名小将是个说书的好手,摆事实讲道理,和江东众将神侃了一个多小时。
                    七、被随太史慈同来的曲阿无名小将阻击一个多小时!
                    八、曲阿小将拼斗多回,不敌,逃回城中,十二骑追至城下折返救主。
                    九、太史慈早有投奔孙策之心,无名小将只是太史慈的忠心随从,这本来就是一场戏,演给刘瑶看的。


                    IP属地:广东13楼2017-11-07 15:31
                    回复
                      既然己经认定曲阿小将是位超级猛将,那么其武艺如何呢?下面作一详细讨论。
                      一、对手的水平。陪同孙策的十二人中有六人的姓名己知,参照三国论坛的多数武评,将其武力分述如下:程普(强二流)、黄盖(中二流)、韩当(弱一流)、周泰(强一流)、蒋钦(弱二流)、宋谦(未知)。
                      宋谦的武力不太好评价,此人曾与贾华共同担当孙权的侍卫,地位相当于北魏的曹洪、典韦、许褚、庞德(曹操的保镖),或者西蜀的赵云(刘备的保镖)。《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孙仲谋大战东吴兵中提到乐进一刀劈断宋谦、贾华的两杆画戟便回,宋谦取过士兵手中枪追赶,被李典一箭射死,似乎演义中宋谦就露过这一回脸。中箭只能说明他避箭水平不高,另外宋谦护主心切难免方寸大乱,李典又是在乱军中施放冷箭,不能说明宋谦无能。既然能当君主的保镖,当然绝非等闲之辈,虽未必及得上前述曹典许庞赵五将,相差也不会太远。宋谦死后孙权放声大哭,足见宋谦在孙权心中的地位。同级别的贾华后来负责在甘露寺谋杀刘备,而当时孙权己知刘备有赵云当侍卫,派遣贾华执行这一危险任务,也证明了贾华武艺非凡,排名在贾华之前的宋谦应该更厉害,估且暂定为中二流水平,80分上下,估计大家不会有太大意见吧。
                      另六人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均未提及,陪同孙策出行的人选,不排除心腹谋士、亲兵、马僮的可能,但是后来刘繇接应军赶到时,孙策的十二骑也赶到,在神亭岭下与以太史慈为首的一千余人一场大战,人人以一当百,个个全身而退保住了性命,三流武将似乎也没这个本事,因此后六人应该也是武将,武力至少弱二流。
                      这十二人联手的威力倒底有多大,恐怕很难精确计算,只能进行粗略的类比。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对付关羽张飞(均为超一流)联手,己处下风,加上刘备(二流水平)就万万不是对手;吕布对付曹家六将时,对手包括许褚、典韦、夏侯惇(一流)、夏侯渊(一流)、李典(强二流)、乐进(弱一流),前三将的组合实力己超过刘关张,吕布趁六将尚未合围之前即借赤兔之力逃之夭夭,应该说是相当明智的。孙策十二骑威力应该不比曹家六将差,所以小将实力可见一斑!
                      二、战况如何?有以下几种可能:
                      1、曲阿小将奋力死战,但寡不敌众,或遭人暗算,被江东众将所杀。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己知曲阿小将是位盖世神将,身逢绝地必然奋力反扑,相信江东众将无人能接住这雷霆万钧的最后一击,而事实上十二骑全须全尾儿地追上了孙策,不但没人阵亡,而且还保护孙策与千余敌兵大战,直到周瑜引兵来接应。所以曲阿小将被杀的可能性不大。
                      2、曲阿小将武力稍逊于东吴十二骑联手,勉强支持一小时后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逃。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东吴众将救主心切,个个奋勇争先,死战不退,曲阿小将不下杀手恐怕想逃命也难。于是又回到前述第一种情况。所以曲阿小将落败的可能性也不大
                      3、曲阿小将缠住东吴众将,如老叟戏顽童,缠斗一小时,为东吴众将救主的一片忠心所感化,高抬贵手,放众将追赶孙策。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即曲阿小将的武力大于等于东吴十二将联手武力,窃以为应该不低于200。
                      三、网民的疑虑:
                      1、曲阿小将武艺盖世无双,为什么没有展露头脚?有可能是刘繇不识货,看太史慈在刘繇帐下的待遇就可见一斑。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曲阿小将看破红尘,淡薄名利,深藏不露,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2、曲阿小将是个什么样的人?曲阿小将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武艺高强自不必说,智谋亦不逊色。当孙太二人离去时,程普等十二将必要跟随,在不知曲阿小将武艺之前,必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追赶主公要紧。曲阿小将的坐骑未必是宝马良驹,就算是,在一片开阔地上也很难将十二骑尽数拦住 ,顾此失彼,坏了太史慈的好事,只能是抢先据险,并且亮出一手绝技,镇住东吴十二将,使得十二将只能围住自己大战而不敢离去,不然个个有性命之忧。太史慈听说孙策探看营寨,便披甲上马,招呼众将同往却无人应声,只有曲阿小将挺身而出。要知道孙策虽是初出茅庐,但手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等将可是成名己久,这份胆气更胜文鸯单骑退魏兵(文鸯当时面临绝境,必然激发更大斗志,超水平发挥;而曲阿小将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份敢于只身涉险的勇气,实在可贵)。 曲阿小将不但胆气豪壮,而且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曲阿小将的地位仅是 一员末将,恐怕没有机会跟高手过招,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但经过分析,发现曲阿小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论据如下:(1)只身陪同太史慈勇斗东吴众将,如无自信肯定会再招乎几个同伴前来助拳
                      (2)太史慈、孙策二人离去时,曲阿小将面临独当大敌的危险境地,却没有吓得两股战战,落荒而逃,而是稳住阵脚,岿然不动。
                      (3)如果曲阿小将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自信,那么面对江东十二上将,最佳的选择是出其不意痛下杀手,拣弱的先干掉几个再说,以其武力的绝对优势,做到这一点易如反掌,而事实上东吴众将个个全身而退毫发无损。
                      3、曲阿小将去向如何?笔者认为神亭岭一战后曲阿小将应该是退隐江湖或另投它处继续做小将了,而不大可能回到刘繇账下。原因是,一方面经过神亭岭一战刘繇己知账下众将仅 太史慈是孙策的对手,大敌当前无暇顾及太史慈的违抗军令私自出战之罪,而曲阿小将则不然,实力深藏不露,为整肃军纪,刘繇极可能要重罚曲阿小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逃掉的好;另一方面孙策评价太史慈是“真丈夫也”,最重信义,得曲阿小将相助,必然感激不尽,就算刘繇不识货,也应 该向后来的孙策推荐曲阿小将,违背了曲阿小将置身世外的处事原则。
                      4、曲阿小将与太史慈交情如何?应该不差,而且很可能太史慈知道曲阿小将的本领。如若不然,虽然曲阿小将有可能是受太史慈敢于孤身涉险的勇气感动而出手,但太史慈可不知道身边还 有这样一位万万人敌,尽管孙策有可能逞血气之勇紧追不舍而中诱敌之计,而太 史慈却不敢肯定曲阿小将有本事阻击江东众将,倘被程普等人很快追上,则诱敌之计成为泡影。最大的可能性是,太史慈与曲阿小将交情莫逆,对他的武艺和处 事原则十分敬仰,自觉为其保守秘密;而曲阿小将也钦佩太史慈是个英雄,有心相助。太史慈不得刘繇重用,得知孙策前来,早生去意,但又不愿主动屈就,当这个好机会从天而降时,太史慈与曲阿小将一路商定,分工明确,太史慈用尽浑身解数,搏得孙策的钦敬,而曲阿小将则挡住江东众将,为了使太史慈顺利投靠孙策,曲阿小将手下留情未伤一人,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孙策己经有了英雄惜英雄中有意留下的一个伏笔。因为该章节着力描写太史慈的胆勇,为何不写太史慈孤身独战孙策十三骑?又或数十将校随太史慈前来,一见孙策勇武众将威风,吓得四散奔逃,只留太史慈独当大敌(如文鸯单骑退魏兵)?《三国志》中仅用廖廖 数十字描写这一情节,基本不存在这个疑问。本人文学功底甚浅,参不透罗老先生的本意,愚以为最大的可能是他老人家既尊重了史实又有意留给后人无限暇想 的空间。还请高手赐教。


                      IP属地:广东16楼2017-11-07 15:37
                      回复
                        补张镇楼图
                        无双超威天神大将军潘凤


                        IP属地:广东18楼2017-11-07 15:43
                        回复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毒士、鬼才他们在三国中分别指那些人?
                          一直以来,三国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处于耀眼的地位,除了《三国演义》这一部巨著的生动刻画外,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是一个人才济济,风云变幻的时代。无数的英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挥洒才华,彰显自己卓越的智慧,他们是天之骄子,更是人中之龙。
                          说起三国的英雄,简直数不胜数,他们各有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效忠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数千年来,人们对于他们的美誉依旧不绝于耳。而尊称更是将他们的谋略智慧引到巅峰,卧龙、凤雏、冢虎、幼麟、毒士、鬼才这些尊称又对应哪些人呢!
                          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人物,他号卧龙,常自比于管仲乐毅。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三国第一智囊,《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智谋过人,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寄人篱下,得到诸葛亮后三国鼎立,足以见得。
                          而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诸葛亮做事情特别认真,所以才有事必躬亲的来历,诸葛亮对于蜀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毕竟,在这样一个人才风起云涌的时代,一己之力虽能保全社稷,但无力北伐进取,才使得他郁郁而终。
                          凤雏庞统
                          庞统是三国最令人可惜的一位英雄,他的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但是为人却过于自负,相比于诸葛亮的亲民庞统显得略有不足。但是他的智谋依旧是三国中的一道曙光,庞统本是东吴的一个谋士,但在人才济济的东吴,英雄始终无用武之地,所以赤壁之战后投奔刘备。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并非无中生有,庞统献奇策让刘备轻松攻下蜀地,不过可惜天妒英才,年仅三十几岁的庞统,在落凤坡殒命,有人说是由于诸葛亮嫉妒使阴谋所制,虽然毫无依据,但足以见得他的智慧也要让诸葛亮忌惮三分。
                          冢虎司马懿
                          司马家族是三国最大的赢家,而司马家族的一切都是因为司马懿一生的隐忍,作为一个和诸葛亮斗争了一辈子的奇才,他带领的魏军,让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取得魏国一寸土地。司马懿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曹氏家族代代短命,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蚕食掏空魏国。
                          真正的智慧就是不显露智慧,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野心和老谋深算足足埋藏了近五十年,曹家三代托孤司马懿,虽有鹰视狼顾之相,却能隐藏的如此完美,也可谓是一种本事,冢虎也是对他最完美的一种概括,不动则已,一动比取其性命。
                          幼麟姜维
                          幼麟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生前将毕生所学皆传授于姜维,而姜维也是一个有着自己足够智慧的一位将领,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才开始在作战中崭露头角。他带领蜀军一次打败了魏军,使得蜀国可以安宁,但是刘禅却遭到佞臣宦官怂恿北伐不成,最终被司马昭带兵攻打蜀国,刘禅投降,他本想复国,但最后力衰失败而死。
                          毒士贾诩
                          贾诩是三国初年的一位重要谋士,曾先后效忠于董卓、张绣、曹操。但是前两个对贾诩的计谋都完全不当一回事,所以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曹操是一个任人唯贤的人,他对贾诩言听计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在曹操传位上面,以袁绍为例,劝诫不可废长立幼,保证了曹魏的安宁,可谓是三国初年一位奇才。
                          鬼才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郭嘉和诸葛亮从来没有正面对抗过,他们谁更厉害,只能凭借个人臆想。但是郭嘉对于曹操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郭嘉帮助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从而稳固了曹魏的政权,后续在灭袁绍上更是建有奇功。他与曹操感情深厚,只是可惜英年早逝,曹操甚是心痛。
                          在三国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谋士只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一个时代的骄傲。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才能诞生出这样一个个旷世奇才,他们的智慧和谋略过人,是我们所以值得仰慕的存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8-04 0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