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吧 关注:7,844贴子:17,454

黑水城文献所见西夏与大食之贸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水城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兰库布镇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荒漠之中,在西夏和元代时最为鼎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 P. K. Kozlov,1899~1901年)和英国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年)在黑水城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内容丰富,填补了西夏历史的许多空白,西夏与大食之贸易往来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例。


IP属地:宁夏1楼2015-01-20 09:54回复
    与大食人一样,高昌回鹘人也是非常重视商业贸易的,自古以来,回鹘人即以善于经商而著称。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最善经商者,首推大食与回鹘商人。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载说:
    回鹘自唐末浸微……甘、凉、瓜、沙旧皆有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多为商贾于燕……[其人]尤能别珍宝,番汉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⑦]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在中原地区有不少回鹘商人存在,他们特别能够识别珍宝,当汉人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时,识别珍宝的成色或真伪,通常离不开回鹘行家;买卖双方对货物品种、数量及价格的商洽与撮合,也离不开回鹘牙侩。由此可以看出回鹘商人能力之强,对沟通中西商业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辽朝政权为接待回鹘商旅而在京都南门设置了“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⑧]
    从《天盛律令》的有关记载看,在西夏与周边民族与政权的商业往来中,大食与高昌回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而特别受到政府的重视。根据规定,西夏政府规定的“敕禁物”不得出售给包括大食、高昌回鹘在内的各国使者和商人,如有违背,则视具体情况予以处罚。按照惯例,这些“敕禁物”指的一般是那些与军事有关的物资。
    在杜绝“敕禁物”,使之不能进入买卖市场的前提下,西夏政府采取了多种鼓励性的优惠政策。其一,当大食、高昌回鹘商人用于运输的骆驼死亡或不够用时,或者所驮货物需要有人看护时,可告知当地政府由其帮助解决;其二,商人来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在吃用不完时可就地出售;当其回还时,可在当地购买所需食粮,但不许“超额运走”,如有违犯,按买卖“敕禁物”论处。


    IP属地:宁夏3楼2015-01-20 09:54
    回复
      西夏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在《天盛律令》还有更具体的反映,据载,西夏设立有主管与他国买卖的机构皇城司和三司,《司序行文门》把皇城司、三司列为次等司,地位仅次于上等司中枢、枢密。此外,监军司有接待与护送他国来使的职责,群牧司负责提供出使他国时所用马匹、骆驼。从《他国买卖门》、《使来往门》以及《执符铁箭显贵言等失门》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 他国使者的人员有客副、都案、[译语]小监等;出使他国买卖的人员有正副使、内侍、合门、文书、译语、官之卖者、驾骆驼、侍马等。[⑨]
      2. 他国来使,“监军司、译语小监当指挥,人马口粮当于近便官谷物、钱物中分拔予之,好好侍奉……不侍奉使人时,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⑩] 另外,他国来使所带随从、行童必须是可靠人员;他国来使若要买卖,必须住进京师的馆驿,买卖时还要纳一定的税。
      3. 出使他国进行买卖时,官物与私物必须分清,私物不能由官驮负载;官物与私物同时买卖,私物不能与官物竞争;官物卖时,“所得价及实物当于正副使眼前校验,成色、总数当注册,种种物当记之,以执前官侍御印子印之。”[11]
      西夏对使者来往与出使他国贸易的规定,可以说是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这一方面反映了西夏对丝路贸易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客观上要求必须有详细的法律条文来规范贸易过程中的诸种行为。《天盛律令》的修订恰好适应了这种需求。
      吾人固知,在西夏国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北宋、南宋的贸易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12]而与西夏及其它北方政权的贸易则主要通过陆路丝绸之路来进行。而高昌回鹘王国呢,是不可能偏居东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展开贸易的,但可以与金、西夏进行贸易,而西夏为了与金竞争,必须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同时,西夏与南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贸易竞争。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西方的大食等国往往通过海路与南宋进行贸易,而西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无法与南宋相颉颃。尽管如此,西夏仍然要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大食展开贸易,从历史记载来看,这种政策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天盛律令》卷19《畜利限门》载:
      大食之骆驼数依所成幼仔交纳……大食之骆驼毛、绒、酥不须交纳,牧者持之。[13]
      这一记载是说,凡是来自“大食之骆驼”都要按照数量交税,对于幼崽,则要根据成活的幼仔数量来决定税额,而对大食骆驼的毛、戎及酥,则无须缴税。这一记载,一方面反映了西夏政府对与大食贸易的重视,同时也说明,西夏对大食的优惠贸易政策收到了成效,有不少大食商人都前来西夏贸易,否则,西夏政府就没必要以立法的形式来具体规定如此详尽的关于大食骆驼税收的细则了。


      IP属地:宁夏4楼2015-01-20 09:55
      回复
        西夏与大食之间官方关系的存在,在黑水城出土的文献中亦有见于记载者。在编号为TK298的信函残片中出现有“不敢暂离,更有大石悉古海使人专请至房下”,“我至西凉府”等文字。[14]该文献当为西夏写本,其中的大石亦即大食。这条记载说明,大食国王悉古海所派遣的使者曾远足西夏辖下的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市)一带。以理度之,此使的河西之行亦应与贸易有关。
        通过贸易,大食的不少物产都传到了西夏境内。西夏汉文文献《杂字·果子部》(编号Дх. 2822)中即有“大石瓜”的记载。[15]
        西夏种植的植物中也有来自阿拉伯世界者。西夏文辞书《文海》收有“块根菜”一词,并解释说:“此者蔓菁类也,草上出也。”[16] 蔓菁原产于阿拉伯国家。元代营养学名著《饮食正要》也解释说:“蔓菁,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藏(脏),轻身益气,蔓菁子名目。”[17]蔓菁根,阿拉伯语称šaljam,元时译为沙吉木儿。
        至于其它盛产于阿拉伯地区的物品则更多,屡屡见载于西夏时代的各种文献之中。在西夏文—汉文对照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中共收集词语700余条,内容涉及到西夏社会的各个方面,列举了不少外来物品,其中盛产于阿拉伯世界的有如乳香、沉香、珊瑚、琉璃、[18] 琥珀、玛瑙等。[19]《天盛律令》卷17《物离库门》讲述的是西夏官府对财物的出入库管理,其中列举了近200种生药药材,阿拉伯地区盛产的珊瑚、沉香、琥珀、乳香、玛瑙等也有出现。[20] 西夏文辞书《文海》中也有琥珀、珊瑚等词条。[21]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有一件黑水城出土的项链(编号为X-2842),系由玻璃珠、珊瑚和宝石做成,中间是黑白条纹组成的石头护身符,用以招福驱邪,研究者初步定为12~14世纪的物品,极有可能是西夏时期的遗物。[22] 由此可以推断,来自阿拉伯世界物品很可能是通过河西走廊传至西夏的。


        IP属地:宁夏5楼2015-01-20 09:55
        回复
          但是,我们如果考虑一下西夏对大食贸易重视的程度,我们就会怀疑西夏为什么会有意来阻碍丝绸之路的畅通呢?
          《宋史》卷490《大食传》载:
          先是,其入贡路繇沙州,涉夏国,抵秦州。乾兴初(1022年,赵德明请道其国中,不许。至天圣元年(1023年)来贡,恐为西人钞略,乃诏自今日取海路繇广州至京师。
          从“赵德明请道其国中”一语就可以看出,西夏统治者李德明为经济利益计,是很希望北宋与西方的贸易能通过其境的。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大食与宋朝的贸易,尽管越来越依赖于海路,但陆路贸易并未完全终止。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言:
          沙州大食国遣使进奉至阙。缘大食国比来皆汛海,由广州入朝,今取道沙州入京,经历夏州境内,方至渭州。伏虑自今大食止于此路出入,望申旧制,不得于西蕃出入。从之。[27]
          所谓旧制,大约是在灵州陷落以后制定的。但是这个旧制对大食并不十分奏效,1023年,大食又从夏州入宋朝贡,北宋不得不重申禁令。由此可见,大食还是乐意与西夏进行商业贸易的,这应与西夏采取了鼓励与优惠政策息息相关。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西夏一方面采取掠夺与重税政策,阻碍着丝路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丝路贸易的进行,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但如果把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统置于宋夏矛盾的大背景下来考量,一切都可迎刃而解。北宋与西夏互视对方为敌对国家,北宋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以及于阗结成联盟,遏制西夏势力的扩展,西夏为打破这个联盟,必须要努力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西夏自然而然地就会阻碍丝绸之路的畅通,乃历史条件使然。北宋统治者为遏制西夏,要求大食入贡时走海路,不要经过西夏境。面对李德明要求使者走陆路的请求,北宋政府断然予以拒绝。从这一点看,西夏是希望丝绸之路能够畅通无阻的。至于西方商旅何以舍弃陆路而改走海路的问题,那就更不能完全归罪于西夏了,原因是多重的。


          IP属地:宁夏7楼2015-01-20 09:55
          回复
            原作者:陈爱峰、杨富学,《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


            IP属地:宁夏10楼2015-01-20 09:57
            回复
              此“大食”非彼大食。


              IP属地:山西11楼2015-01-20 18:09
              收起回复
                楼主正解!


                IP属地:山西12楼2015-01-20 23:37
                回复
                  这些还需要从出土文物中知道吗?“先是,其入贡路繇沙州,涉夏国,抵秦州”《宋史》。正是因为西夏人的盘剥才致使大食人改道海路。而且此时大食只是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小国,隶属于大秦。


                  IP属地:吉林13楼2015-04-16 19:49
                  收起回复
                    就那你说的这篇论文吧!漏洞百出!
                    西夏与大食交往史之前是空白的吗?宋史没有交代过吗?
                    大食是大帝国但是宋朝时的大食是大帝国吗?宋史没交代过吗?
                    大食与中国的交往史还用论文阐述吗?二十四史没有说过吗?
                    最别扭的就是高昌回鹘,高昌就是高昌,回鹘就是回鹘,本人严重怀疑此处的真实性,因为历史上从未这样阐述过,但是西夏与新疆的交往确实存在,“绍兴二十三年、夏天盛五年夏五月,畏吾儿国来献。畏吾儿居伊州外,见夏国日盛,遣使献方物。”


                    IP属地:吉林14楼2015-04-18 14:24
                    收起回复
                      最别扭的就是高昌回鹘,高昌就是高昌,回鹘就是回鹘,本人严重怀疑此处的真实性,因为历史上从未这样阐述过。
                      ——————————————————————————
                      @不会飞的鹰1
                      如果你自己读的书不够多,最好谨慎点,你永远没法看完所有的历史文献,所以最好不要说“历史上从未”如何如何。
                      欧阳玄的《圭斋文集》看过没?


                      IP属地:宁夏15楼2015-04-18 14:42
                      回复
                        @不会飞的鹰1
                        又明初大学士胡广《胡文穆公文集》说宋天圣明道之间契丹太平重熈之际,“此时高昌为回鹘之地”


                        IP属地:宁夏17楼2015-04-18 15:02
                        收起回复



                          IP属地:宁夏18楼2015-04-18 16: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宁夏19楼2015-04-18 17:04
                            收起回复


                              IP属地:宁夏20楼2015-04-18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