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吧 关注:468,854贴子:2,096,839
  • 2回复贴,共1
全国到底有多少人在吃“财政饭”?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的财政供养人员数据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争论也比较大。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提供的一个最新数据是,到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远超过6400万。
《经济参考报》9月17日发布一篇标题为《四项经济改革亟须推进》的报道, 详细介绍了对陈剑的专访内容。
在此之前,关于政府规模问题常见诸于公开资料的概念包括:党政机关公务员、政府雇员和财政供养人员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由于中国政府并未系统地公布相关人数,这一数字因不同的统计标准而差别较大。
陈剑则是从纳税人负担的角度,用财政供养规模的方式来衡量中国政府规模大小,即指需要由财政来支付个人收入以及办公费用的人员数量。他将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三部分,一是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主要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政法机关、政协、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等机构;二是各类事业单位人员,供职于教育、科研、卫生等诸多领域;第三是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据财政部2012年出版的《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全国不包括中央的财政供养人口为5392.6万人,这些都是有公务员编制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体制内人员。此外,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准财政供养人员,包括数十万个村委会和城市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本身不属于上述三种人员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在中国分布各地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干部大多则由财政发工资,参照事业单位管理。据陈剑介绍,中国准财政供养人数超过1000万人。
基于此种统计,陈剑称,到2014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超过6400万,超过英国人口总量。
查阅以往资料可以发现,陈剑提供的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基本居于人民此前预估的中间值。《凤凰周刊》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曾称,中国的“吃公粮”人口仅截止2009年就已超过5700万,这个数字已经逼近英国的人口规模,并且还以每年超过100万人的速度递增。
另外,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是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为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网友据此推断出全国共有干部3940万人。但是这个结论仅涉及所谓的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群体,并不包括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等。
还有一个说法是,除了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外,党政群机关中的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列入预算自己收费供养的政府机构和执法人员、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大量行政级别的公务员性质的官员、县乡村中大量由罚款和收费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大约2000万)以及由财政供养的行政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以上人员合计超过了7000万人。
陈剑认为,行政成本高,必然是赋税重,企业压力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这无疑也是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诸多降低行政成本中,减少政府层级,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可能是影响最大,也是最持久的举措。”
此外,中国财政供养规模的问题不仅仅是存量巨大,其加速增长的趋势也令人担忧。据《凤凰周刊》的文章介绍,由于离退长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迅速增加,从1998年到2009年11年间,中国财政供养规模增加了1550万人,年均增加141万人。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政府规模是否超出财政和国民的承受能力展开了讨论。其中一个统计标准是财政供养比,即财政供养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据陈剑介绍,目前大约是23个纳税人养活一个财政供养人员。在改革开放初期,67个纳税人养活一个财政供养人员;20年前,这一比例为40:1。当下,23:1这一数字已经比肩发达国家。
除了人数太多且增长过快,中国财政供养规模的问题还在于高昂的行政成本和管理费用。陈剑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政府层级多,人员多,行政成本自然就高,且“政府花钱少有节制”。这也一直为外界所诟病。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表示,臃肿的机构和数量庞大的行政人员,“把国家的钱都吃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9-18 11:43回复
    北京时间9月18日上午消息,瑞士银行周四汇总的最新数据显示,纽约人平均工作3天就能购买一部新iPhone 6,而北京居民则需要工作27天。
      瑞士银行的这项数据每3年公布一次,共涵盖了全球71座城市的iPhone购买能力。其中,苏黎世居民花费的时间最短,只需要工作21小时即可赚够一部iPhone的钱,伦敦略多,达到41小时。而墨西哥城则需要工作200多个小时——所以iPhone对那里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品。
      研究人员还发现,基辅居民的iPhone购买能力最差——乌克兰人平均需要工作627个小时(78天)才能买得起一部iPhone。
      这项研究凸显出iPhone在很多城市的昂贵身价,这也使得很多竞争对手在当地的销量可以轻松超越苹果。例如,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印度本土手机巨头Micromax最近刚刚成为该国最大手机厂商。由于苹果产品对工薪阶层而言过于昂贵,印度至今没有一家苹果旗舰店。
      与此同时,小米则跻身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列,在中国的销量超过苹果。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还以24小时卖出212万部智能手机的业绩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下是世界主要城市购买16GB iPhone 6所需花费的工作时间:
      雅典:98.2小时
      曼谷:149.6小时
      北京:217.8小时
      芝加哥:28.4小时
      日内瓦:21.6小时
      香港:51.9小时
      雅加达:468小时
      基辅:627.2小时
      伦敦:41.2小时
      洛杉矶:27.2小时
      墨西哥城:217.6小时
      迈阿密:27小时
      莫斯科:158.3小时
      内罗毕:468小时
      新德里:360.3小时
      纽约:24小时
      巴黎:42.2小时
      里约热内卢:139.9小时
      罗马:53.7小时
      上海:163.8小时
      悉尼:34小时
      特拉维夫:75.3小时
      东京:40.5小时
      多伦多:37.2小时
      苏黎世:20.6小时
      该报告所需的价格和收入数据是由瑞士银行今年3月和4月搜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9-18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