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霍夫曼吧 关注:23贴子:73
  • 4回复贴,共1

神秘的宗教体验不仅仅是对圣者的感知和启蒙。对很多世俗之人和幻想家而言,它也是宗教体验的本质。宗教体验的真正的“神秘主义”很难去定义,而且似乎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操作的,从看到圣者的欣喜若狂的体验到普通人体验到的宁静时刻,很多体验都发生的很突然、出乎意料,而且有改变生命的力量。Grant(1985)把“神秘主义”定义为宗教的“诗意”和“创造性精神”,并把它看作“文化和言语障碍之外”的一种神圣的体验。Cox(1983)在研究了一系列西方的“神秘主义”定义之后认为其都包含对上帝的直接体验,而“我们统一获得的知识是很难达到理性理解的”。东方的“神秘主义”,特别在佛教中,用诸如“绝对真实”、“虚无”或“本质”等词语来代替“上帝”,但是不管用什么术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在突然领悟的那一刻,神秘主义被看作是事情的真正本质、世界表象之下的本质性,特别是能够带来变化。
事实上已经有各种研究尝试去对神秘体验进行分类。Hood(1975、1995)提出把它分为先验的神秘体验(transcendentmystical experience,自身以外的与神有关的感觉以及创造性能量),和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imminentmysticalexperience,对遍布和统一所有事情的神圣的存在的感知)。更进一步的支持Hood划分的证据有,Hood用Stace的标准构建了一个有着32个项目的模型来测量宗教体验的发生。对它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表明存在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与他的模型的大多数项目有关的普遍的神秘主义(代表着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另一个因素是他称之为宗教的、纯理性的、积极的影响项目(与先验性相似)。Stace的标准和Hood的32项目的模型都比较偏向于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而第二种因素可能发生的更强烈一些。Hood发现这两个因素之间有.47的相关,这表明这两种神秘主义的形式有相当多的重叠部分,也可能来自一个单独的普遍因素,即将这种报告中的分歧更多的归因于文化差异、宗教教义和语义学等变量而不是真实的体验。
这两种形式的神秘主义通常都体现在神秘体验中,而它似乎与Gupta(1978)和其他印度学者所提出的在深层冥想中体验到的“入定”中的“savikalpa”和“nirvikalpa”状态相似。在“savikalpa”状态(先验状态)下,沉思者据说能保留自己的意识而与神沟通;而在“nirvikalpa”状态(即将发生的状态)下的体验是自我正在与神融为一体。Zaehner(1957)把这两种不同的状态看作与所有宗教中关于神的两种不同概念有关,即一元论(神只有一个,而且是不能分割的,受到它的创造物-人的崇拜和沉思)以及泛神论(任何东西都是神的一种表现,无物不是神)。Smart(1996)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1.1.1.1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
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又被称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神秘体验”。Wilber和其他学者认为,高级的神秘状态只有在长时间的思维训练基础上才能够获得,但是有很多人是自发的获得的,尽管可能一生只有一次。
当我们读到佛教圣者HanShan于1300年前写下的经典时,神秘体验的这些不可改变的本质就会显而易见了:
“…他的身体和思想消失了,且被一种巨大的明亮所取代,圆满的、清晰的,就好像一面包含所有的山、河流和土地的圆镜。然后他看到了他身体内外的一种安详…这种极大的幸福是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这种关于神秘体验的极大的喜悦的本质在不同的报告中经常可以看到,而且它无法用语言来充分描述这种体验的真正本质,也无法描述所经历的感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12-04 10:31回复

    1.1.1.2先验的神秘体验
    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神秘体验”相反的是,先验神秘体验讲的是对独立于神秘的他或她自身的一种神圣,尽管这种神圣有时候更多的被描述为力量、智慧和爱而不是一种物理的存在。Johnson(1989)引用了13世纪神秘的《TheBlessed Angelico of Foligno》一书中的话:
    “我看到了上帝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完全…我看到了上帝的充足,我理解了这儿和海洋、地狱之下的整个世界…在这里我看到了神的力量,完全无法用言语描述…因此我理解到整个世界不过是物质的;我知道上帝的力量在所有生物之上,而且整个世界都存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12-04 12:02
    回复

      1.1.4神秘体验的特征
      Hardy(1979)提出了由宗教体验研究中心收集的一长串神秘体验的不同特征。其中一些似乎比另一些更常见:
      ·看见卓越的本质或已死的亲戚朋友;
      ·精神存在感;
      ·光明;
      ·声音,特别典型的指导或平静的声音;
      ·周围环境的改变和赐福;
      ·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感和(或)与其他人的一致感;
      ·温暖的感觉和(或)被抚摸的感觉
      ……
      融为一体的感觉是这些核心体验的最显著的特征,并伴随有感知光明、获得一些深刻认识的感觉、幸福感、失去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感知到神的存在。因此,Zaehner提出他的观点,这一中心神秘体验的“广泛的确知的事实”就是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一种“所有事物或生物本质都成为一体”的感觉(1971)。他继续提到“在任何情况下拥有这种体验的人都相信他所体验到的东西,不认为其是虚幻的…比他平常通过五官或思维体验到的要更加真实。”Zaehner更加认为这种体验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是一种可“以任何方式存在”的体验。
      Zaehner所描述的启示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过的即将发生的神秘体验。为了让这种描述更加完整,我们还必须加上视觉体验、存在感的体验以及Hardy和Stace所提到的对神圣的体验——换而言之就是先验的神秘主义体验。Spencer(1963)在对跨不同宗教的广泛研究中表明,即将发生的体验更多的发生在无神论教义中,而先验体验则更多的发生在坚持有神论信仰的人中。然而,Spencer也强调了一种他认为是即将发生和先验体验的共同特征,即广泛的爱——博爱。在无神论宗教中,这种爱通常被认为将禁锢的自我以及有限的自我(被看作个性化的,独立于其创造物的)解放出来。在有神论宗教中,博爱被认为是上帝的神圣本质的表现,因此这种博爱的体验就是认识上帝。在这两种宗教中,爱是通过怜悯的倾泻而带给所有有感觉的生物的——事实上就是Spencer所描述的“把别人的痛苦和遭遇留给自己”。在无神论宗教中这一过程被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了:所有生物事实上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是生物真正本质的统一。而在有神论宗教的认识则是,上帝的爱是无限的,是给所有生物的;因此通过我们自己给他人的这种爱,我们就实践了上帝在尘世的目的。
      总而言之,这些证据很大的支持了这一观点:神秘主义体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所有生物的融为一体,另一种是神圣的存在。这两种体验形式都伴随有对光明的认知,以便能改变环境。两种形式的体验都能导致幸福感、启发/认知感,以及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两种形式的体验都让人们相信博爱的重要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5-12-05 09:20
      回复
        自己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06 09:44
        回复
          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7-30 0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