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86贴子:645,318
  • 15回复贴,共1

江东桥传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12-07 15:52回复

    ①在采石场临溪处建一座凹形码头,通过“石载船”方式,把石梁搁置在凹形码头两端的平台上。

    ②三条船驶进凹形码头,待潮水上涨、水涨船高后,将石梁托起。

    ③三条船并进,顺北溪而下,把石梁运载到江东桥址的上游处。

    ④潮水高位时,三条船并驾齐驱,直接将石梁平稳地托上桥墩,再将船开走。
    详《漳州文史爱好者郑德鸿 尝试破解江东古桥之谜》http://zz.fjsen.com/2015-11/24/content_16939279.htm


    10楼2015-12-08 12:48
    收起回复

      《漳州江东桥架设考析》http://www.doc88.com/p-3387746773212.html


      11楼2015-12-08 12:51
      回复
        补充两张老照片

        这张可以看到枯水时露出的桥墩形像

        桥墩上建的桥亭形像


        12楼2015-12-08 13:07
        回复
          相关:南京阳山石碑,碑材重量太过庞大导致无法起重和运输。

          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99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3116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为取此石材,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13楼2015-12-08 13:31
          回复
            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建筑石料
            不过漳州江东桥与泉州的相比,技术要差一点。
            漳州江东桥只是桥梁重一点而已。同样跨度,泉州人可以用小得多的石梁,就是因为漳州考虑安全系数太大,心里没底所致。
            漳州江东桥的巨大石梁就在附近沿河石崖下部开凿,个别处尚可见遗痕。而宋代泉州建桥,“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繂”。漳州江东桥也可以“悬机以弦繂”,但“激浪以涨舟”,我很怀疑潮水能不能涨不到江东桥这里。


            IP属地:福建15楼2015-12-24 01:25
            收起回复
              自下游到上游,参考三峡船闸
              京杭大运河也有这类闸


              IP属地:山东16楼2016-02-27 23:00
              回复
                同类的长桥还有泉州南门的顺济桥更悲惨,石狮长3000米的沿海长桥玉澜桥则完全被抹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2-28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