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人格吧 关注:175贴子:1,485
  • 6回复贴,共1

【理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06 00:15回复
    1.单维思维
    例如,让4或5岁儿童用两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每次投一颗‘)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考虑高度却不能顾及宽度。反之,考虑宽度,却忽略了高度。这种现象又叫集中偏向(centration)。
    2。思维的不可逆性
    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前运算儿童不能这样思维。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06 00:16
    回复
      3.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6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4.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
      例如,有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满水,然后将其中一杯水倒进另一个大而低的杯子里,当倒水时用一屏障挡住水在杯子里的水位线,儿童能见到水,但看不见水在杯子里的高低。许多4岁儿童说新杯子中的水同原来的杯子中的一样多。但当屏障拿掉以后,他们改变了看法,说新杯子中的水没有原杯子中的水多。这说明他们的认知被静止的知觉状态支配,而不能同时考虑导致这个状态的转化过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06 00:18
      回复
        5.不合逻辑的推理
        例如,皮亚杰的两岁女儿的一个小朋友是驼背,她说,这个小朋友很可怜,他病了。几天后她听说这个小朋友得了流感,睡在床上。后来又听说这个小朋友的流感好了。于是,她说:“现在他的驼背没有了。”这种推理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而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从一种病到另一种病的推理,视二者同一,以为一种病好了,另一种病也好了。这种思维被皮亚杰称为传导思维(又称传导推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06 00:19
        回复
          (三)具体运算阶段(7—1l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
          1.多维思维。
          例如,呈现如图2—1所示的几何图形,要求儿童完成下列任务:①正方形的数目;②长方形的数目;⑧白色图形数目;④阴影图形数目;⑤阴影正方形数目。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完成这类任务。这类任务要求儿童从多维对事物归类。皮亚杰称这种思维的多维化叫去集中偏向(deeentratJon)。
          2·思维的可逆性
          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例如,对上面所说的倒水例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考虑水从大杯倒入小杯,而且还能设想水从小杯倒回大杯,并恢复原状。这种可逆思维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06 00:20
          回复
            3.去自我中心(10ssOfegocentrism)
            这就是说,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他们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这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4.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例如,将5只鸡蛋和5只杯子一一对应,排成一线且排得一样宽。问4岁儿童鸡蛋与杯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他们能回答一样多。但假定将鸡蛋排得很宽或堆成一堆,再问他们鸡蛋与杯子何者多。他们会认为排得开的物体多。但6至7岁儿童能知道两者一样多。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已经能意识到转换的动作,思维不再局限于静止表象,因此能解决这种数目守恒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06 00:22
            回复
              5.具体逻辑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如,向7—8岁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因为在后一种情形下,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06 0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