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cos吧 关注:143,328贴子:8,406,606

【闲聊】兼职评戏员,有戏必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又来了——
这次是过来评戏的,接单后一到两个小时给予回复,做一个100+的简评。
如果是长篇(即2000+),接单后,五个钟头左右回复。
【不接同人】
【不接同人】
【不接同人】
重要的话说三遍!
拒绝同人主要是我不混同人圈。
原创相关的古原、现原、西幻、科幻等——如果背景复杂可带梗贴戏(自戏/对戏/段子皆可)——来者不拒。
没有客户端,不加好友,有疑问可楼中楼或直接回复。
以上。


IP属地:湖南1楼2016-01-27 15:36回复
    我给你一篇,麻烦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27 16:13
    回复
      丑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1-27 17:34
      收起回复
        提起已经陪伴了自己十五年的老牌钢笔,望着摆在木桌中央的陈旧已经泛黄的信纸,将边缘的折角抹平,有些困惑自己是怎么翻出的这些老古董。罢了罢了,再不用就该扔了,就当练练笔吧,也好久没写字快生疏了。写点什么呢……人老了记性不好,儿时学到的那点古诗词句也还给当年教自己的严厉的先生了。眯着眼睛看向窗外,温暖的阳光透射进来,一阵风忽然从未掩实的窗户缝中溜了进来,将随意瘫在床边的诗集吹得沙沙作响,页也自己翻个不停。这风,来的突然去的也迅速。诗集却堪堪翻到倒数第二页才停止。带上已经不离身的老花镜,伸手拿起那本诗集将上面的一句话小心翼翼的抄写在纸上。
        “当年不该种相思。”
        停笔,身子不由地顿了顿了,无奈地叹了口气,又再次提起笔写道:许久不见,从那时起也有四十来年了,不知你如今过得怎样。身体是否安好?家庭是否和睦?子孙是否孝顺?往事重提也没意思了,咱俩就不说了。呵呵……你最近看电视了吗,那什么劳子专家说啊,咱俩那事儿不算病,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听说古代还有君王那样干。说多也无益了,近来我偶尔也会想起你,也会梦到过去的事儿。你说,要是当年我们勇敢点儿改多好……写着写着,有点茫然望了眼窗外,一瞬间眼眶忽然酸涩了起来。扶了扶了下滑的老花镜,皱起眉头。将手边的诗集又翻了一页已经是终章,又是小心翼翼地将白纸上的黑字抄在纸上,当结束的话语。搁下笔,抖了下纸张,才低声笑着舒展了眉头。只见最后。
        ” 一种一寺舍利子。”
        ————至故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27 18:25
        收起回复
          @_顾魄 给楼主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1-27 19:50
          收起回复
            这看起来像是自戏,老人整理旧物时,忆及故人,于是写下一段文字。
            故事脉络清晰,戏风清新自然,但文笔较为稚嫩(如用词重复),添上冯唐的“当年不该种相思,一种一寺舍利子”——毫无必要,反有附庸风雅之嫌。
            一般而言,儿时学古诗词都忘光了的人,应该不属于知识分子,那么桌上却摆着诗集,写感想(信),怎么看都和人物设定不符,而且行文间看不出浸淫书本数十年的底蕴,细节描写部分比较出戏。
            大概还不足以驾驭这样的人物,建议多观察身边的老人,加油,送你一只漂亮的蝴蝶!


            IP属地:湖南14楼2016-01-27 19:58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4322885472?share=9105&fr=share
              楼主辛苦了,链接二楼就是,我就不复制过来了。背景是两个为堂兄弟,崔大远游回来刚入国子监读书,崔二科举中榜为官数年后升至兵部侍郎,崔大整日在国子监为非作歹,崔二前去试探并提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1-27 20:21
              收起回复
                好帖,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1-27 20:34
                回复
                  祝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1-27 20:48
                  回复
                    对戏双方态度诚恳,人物设定也新颖别致,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①叙事节奏混乱,句与句之间逻辑性不强,给人以抽离感,无法代入人物情绪。
                    例如:
                    【玄盈元年元月,我的孩子尊我为太后】
                    【如今仲秋又六日,已逝四年匆匆韶华.在凤位端坐太久的我已经麻木倦怠,】
                    ②多用心理描写,但情绪转折的突兀,导致读者理解困难,个人建议结合其他描写手法塑造人物。
                    例如:
                    【她心里的怨恨我很清楚,瞳仁里的野心也看的明白,但是我什么也没说没做。】
                    【不过区区婕妤,任她如何得宠平步青云,在我面前也只能垂首臣服。】
                    【这就是我身为玄盈太后的骄傲,我萧肃涟的骄傲。】
                    ③遣词用句和对白方面,建议多加斟酌,如此更为符合太后的身份。
                    例如:
                    【这婕妤之位是你应得的,若想靠着死人往上爬,终究只会止步于婕妤。】
                    ④剧情较为牵强,因为心疼孙女就把妃嫔叫过来训斥,被顶撞了,当时没有发怒,而是事后关妃子的禁闭。
                    大概是楼主直男思维,不大能理解这样费力又没有效果的见面有什么作用。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必介怀,也给你画一朵花花!


                    IP属地:湖南20楼2016-01-27 20:50
                    收起回复
                      【崔既明】
                      好,当真是好!
                      阿耶委屈求全十数年,终换得如今崔氏无人敢小觑。
                      【拊掌笑赞一句转而又端端正正行个大礼】
                      儿贺大人心愿达成,这声贺早该在外公病逝您拜相时说,怪伯秦愚钝。
                      【委曲求全只为如今,是否与阿娘的一桩婚事也在算计之内,萧公之婿在朝堂可不是多了很多便利么。】
                      【持礼之姿未收,抬眸看他,目光灼灼声平气扬】
                      您对阿娘——可曾有过真心?为何又要与四姨成婚,崔府早今非昔比,崔相续弦,普天之下想嫁的何止千万,谁人不行,非得是四姨。
                      【崔府攀着萧公光耀门楣,别看如今的崔相风光,当年还不是因了他妇翁,萧公逝后,树倒猢狲散哟,看看如今的崔相,忘恩负义——诸如此类的流言听的多了,过耳不入心,从来都知阿耶为官之路走的不易,崔府不知在多少人看来是沾了萧公的提携,一句话便否定崔氏儿郎所有的辛勤刻苦,就如三品四品官统统是他人白送的一般。】
                      广厦将倾,根基尚在,阿耶是想做重新撑起广厦的柱石么?圣人的心思您当最清楚。
                      【崔】
                      他讽谏之态,七分类我,三分似宛宛,却十足十地不像我们。淮生从未这般忤逆过,他的父母也从未这般忤逆过。
                      一番责难下来,面色沉静,唯扶着屏几,强忍着怒气。
                      “阿耶痛啊,痛你的圣贤书全已读忘了。阿耶不是你的至亲?昏因不为合两姓之好?”
                      零散言语下来,已不想再听他说下去;在淮生身上我赌了半世,如结果令人失望,又该归咎于谁人?打断他道:
                      “前些年曲阜孔氏入京,我代你缔了婚约,聘书已下。何为两姓之好,你得仔细琢磨了。”
                      【崔既明】
                      【 将他眉目间一触即发的怒气看的清晰明了,可今日自己偏不懂收敛,不知进退。】
                      两姓之好——崔与萧不正诠释的极透彻明了。
                      阿耶,儿想知道,您对阿娘到底有没有过真心?
                      【木已成舟本不该深究,可自幼便当他为深夜行路的明灯,避风躲雨的广厦,无所顾忌的依仗,容不得半点污点,更容不得父子龃龉。而今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婚姻嫁娶,两姓之好便都成了崔相收拢人心争夺权势的筹码,陡然扬唇露几分薄笑,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儿心系奉礼,不能与他人成婚。
                      【崔】
                      “你这样已足以让你阿娘伤心。”
                      瞳孔猛地一收,仆射悔婚?天大的笑话!向来重诺,本以为已可效仿季布,谁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呜呼!
                      孔氏乃大宗传礼,未婚丧夫尚且要过门守节,更何况这姻亲早已经订下;文宣公家门是一家之门,可也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庭啊!我不气他,我最气自己:自尊被自己的失败而摧毁,信仰因他的忤逆而倾塌。
                      眼眶一湿,情绪失控般吼道:
                      “跪!跪穿了祠堂你也得娶孔氏!”
                      须子也在颤抖。我这一片丹心,看来将体无完肤;崔家家门竟有龙阳断袖,更是闻所未闻!究我一生,守的不过是个名节礼义;而这不成器的竖子,偏要逼着他阿耶的心凉透!我已身心俱疲,无暇去顾及孔家顾家;心如刀绞,气得抬脚踢去:
                      “逆子,给我滚!”
                      【崔既明】
                      【阿娘,他提及阿娘戳中心中一处珍藏,后话全数堵在喉间。突如其来的暴喝让我知道,我戳中他的逆鳞,而他也握住我的软肋。澄启十二年的冬,风雪浸骨,灵贶的血腥浓的化不开,阿娘就躺在满榻猩红里再没说过话,若她知自幼疼爱的小妹嫁给她的夫,甚至等不得丧期过,是否会比知道我忤逆阿耶更伤心呢。】
                      阿耶息怒。
                      【薄唇紧抿,端持一礼,垂眸看着地上桌案投下的光影,掌心尚握着那枚已暖热的葡桃,肩上突然传来的力道迫的自己直跪身形后退半步,痛已不觉,俯身拜下再抬首,声朗气稳。】
                      跪穿了祠堂,儿的两姓之好也是崔既明和顾易。
                      【一言过后起身阔步出屋,抬眼掠向天际,方才的晴光丽日转瞬便被浓云遮住,风雨将至无处可避。】
                      【崔】
                      我能在武成殿尽人臣之言,目光里都是短兵相接;我能在政事堂与整个帝国的洪流周旋,无论是力挽狂澜,或是暗中周全;我能承受大难临头的圣怒,能禁受万般棘手、进退两难的考验。但最最不能容忍我的儿子,与我毕生所愿背道而驰。
                      我所不能的,甘愿为他垫脚,让他去实现;我所能的,也想倾我所有,尽数予他。我指望他活得比我更出色,更不必被自己的出身掣肘——年幼所有的委曲、所有被击垮的自尊,这些残骸碎片点点滴滴汇聚,都随着热液汹涌地夺眶而出。
                      我用尽余生奋斗,为的只是给他铺一条路。可在我殚精竭虑为他满打满算的时候,他却非但不能理解,反要以荒唐与虚妄步步紧逼。儿啊,你究竟是糊涂,还是恨你的阿耶?
                      你的阿耶今年已经不惑了。天下千钧在肩,群雄狼顾在背,金銮天威在顶,谁知道我寿命还剩余几何?谁知道这山河,会不会如同我的信仰一样,在一朝一夕之间倾颓?
                      我后退一步坐回榻上,仰着头看换到一半的竹绿窗纱,一旁已经没有人了。
                      没有人了,没有人了。
                      ——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1-27 20:59
                      回复
                        这个戏剧情非常不错,个人与家族、家族与朝廷两条线走得自然而流畅,戏友间也自成默契,彼此埋的线索都能接上,再加之文字清新,叙事点到为止,我给7分。
                        好的,给完红枣再给一块菠萝——
                        说说问题:
                        ①大概是侧重剧情的缘故,人物塑造方面显得薄弱了一点,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单调,也让戏文画面感不足,建议遣词用句方面多做斟酌,也可适当用些叙述性比喻,以便加强读者代入感。
                        举例:
                        【回礼后同人提步入屋,戏谑话语入耳,宽掌握拳笑捶上人肩。】
                        这一句其实偏流水账了,又无人物特色,可以更精练。
                        ②对戏进行到中后期,基本分成了两条线——一条讨论国事,一条讨论家事——同时进行,让人以为出现了平行空间,给人以隔离感,无法代入人物情绪。
                        个人建议:
                        以后再出现一段里面戏友回两个问题的情况,选择其中之一回答就好。
                        唔,那我就再画一个梨子送你吧!@崔既明


                        IP属地:湖南23楼2016-01-27 21:34
                        收起回复
                          【背景:澄启十五年春,崔既明为母守丧期满,其父同他亡母的小妹订亲,坊间传言二人在丧期间已勾搭在一起。】
                          优点前面说过,这里就不夸了,直接进入主题。
                          ①戏还没有形成个人风格,换言之,你还没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尚有进步空间,建议多练。
                          ②长短句的使用恰当,给人感觉比较舒服,但有些词句建议多做斟酌,目前,尽量不要多用生僻词句:
                          【流言经坊间修饰伴着春风吹进和光同尘】→不是很通顺
                          全篇没有大的硬伤,我给你几朵花吧!@崔既明


                          IP属地:湖南24楼2016-01-27 22:01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1-27 22:25
                            回复
                              楼主好认真,感觉画技越来越好了,点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6-01-27 23: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