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业务员吧 关注:83,822贴子:238,467

个人发展空间预测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2-29 01:45回复
    一、如何判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等几个大类。
    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
    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
    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2楼2016-02-29 01:45
    回复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
      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
      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3楼2016-02-29 01:47
      回复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在工作中会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
        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
        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


        4楼2016-02-29 01:48
        回复


          7楼2016-02-29 01:52
          回复
            虽然离开惠普仅有十五天,但感觉上惠普已经离我很远。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规划自己第二阶段的人生,这并非代表我对惠普没任何眷恋,主要还是想以此驱动自己往前走。
            万科的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我宣布退休后,接到同事朋友同学的祝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能够在这样的职位上及年龄选择退休,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福气。
            还有一部分人怀疑我只是借此机会换个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机会离开。
            我多年来已经习惯别人对我的说三道四,但对于好友,我还是挺关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由于受我父亲早逝的影响,我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不要像我父亲一样,为家庭生活忙碌一辈子,临终前感伤,懊恼自己有很多没有实现的理想。


            8楼2016-02-29 01:52
            回复
              三、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想法真正付诸实践?
              但我不想终其一生,都陷入在运营的领域,我想象企业家一样,有机会靠一些点子(ideas)赚钱,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值得一试,即使失败,也不枉走一回。
              Carly Fiorina曾经对我说:“这个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实现的人很少。”
              2007年5月21日,我在北大演讲时,有人问起那些书对我影响较大?
              我想对我人生观有影响的其中一本书叫 “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把握机会采取行动。
              我这些愿望在我心中已经酝酿一段很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年想个一两次,过了也就忘掉,但逐渐的,这个心中的声音,愈来愈大,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高,当它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来与我对话时,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样,要丢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所熟悉的环境及稳定的收入,转到一条自己未曾经历过,存在未知风险的道路,需要绝大的勇气,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励。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难,我很高兴自己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谢HP的EER提前退休优惠政策,它是其中一个关键的TriggerPoints,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发生的事。


              10楼2016-02-29 01:53
              回复
                做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士,虽然只有十多天的时间,但我发现我的脑袋里已经空出很多空间及能量,让我可以静心的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细致的调研及规划。
                我预订以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转轨的准备工作,并且花多点时间与家人共处。这两年的时间我希望拿到飞行执照,拿到管理有关的硕士学位,提升英文的水平,建立新的网络,多认识不同行业的人,保持与大陆的联系。
                希望两年后,我可以顺利回到大陆去实现我的愿望。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发现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二十多年来,我生活的步调及节奏,几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断涌出的deadline及任务驱动我每天的安排。
                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来驱动每天的活动,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态度绝对不正确。
                放松自己,不给事情设定目标及时间表,或者对错失时间目标无所谓,也不正确,没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计划也不正确。


                13楼2016-02-29 01:55
                回复
                  第一个快乐的体验就是准备及参加大儿子的订婚礼,那种全心投入,不需担忧工作数字的感觉真好。
                  同时我也租好了公寓,买好了家具及车子,陪家人在周末的时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Tahoe我去了多次,但这次的体验有所不同,我从心里欣赏到它的美丽。
                  但同时我也在加紧调研的工作,为申请大学及飞行学校做准备,这段时间也和在硅谷的朋友及一些风险投资公司见面,了解不同的产业。


                  14楼2016-02-29 01:56
                  回复
                    我的人生观有三条:1、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2、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3、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声。
                    我离开时,有两位好朋友送给我两个不同的祝语:Baron的是“多年功过化烟尘”,杨华的是“莫春者,风乎舞雩,咏而归”。它们分别代表了我离开惠普及走向未来的心情。


                    15楼2016-02-29 01:57
                    回复
                      新年知道自己的发展,好好干!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6-02-29 10:59
                      收起回复
                        我先研究研究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6-02-29 11:18
                        回复
                          文章挺长的,不过说的有点道理,先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2-29 11:21
                          收起回复
                            看了一下还是有点道理,值得再仔细看看


                            20楼2016-02-29 12:07
                            回复
                              改变这个环节印象深刻,因为我们现在的领导老说:敢于面对不敢面对的人和事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6-02-29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