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部落吧 关注:223贴子:2,478
  • 32回复贴,共1

高一2班 尔雅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组员交作业啦!!!!


1楼2016-03-05 18:30回复
    《琵琶行》赏析——琴声中的诸多比喻
    琵琶行其诗,讲述了作者夜晚送客在江边巧遇琵琶女,二闻琴声后互诉身世的事情。作者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详细的写下了这段经历。而全文中有一句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不仅是行文线索,也是诗人的写作目的,后面会详细提到。诗人对琵琶声的描写不同,沿着琵琶声,诗歌便如一幅画卷便慢慢的铺开来。但琵琶行并不是山水画,而是一幅萧瑟幽静的月下听琴图,而这幅图中的情感,便是都融于琵琶声中的了。
    按此下去,也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赏析了,只是我不大愿意那样写,望老师允许我小小的任性,像这样写一次。
    我犹爱此诗对琵琶声的描写,准确而生动,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调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使人如同身临其境,能让人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感受。而这种感受我是极为理解的。我一直觉得,白居易从琵琶女的琴声中获得共鸣落下泪来,除了有琵琶声好听的原因外,也有对她的经历感到与自己相类似的情绪。我还未达到后一种境界,可我曾清楚的感受到过诗人的情绪,在人声中。
    在去年的一个夜晚,我们去参加了一场音乐盛宴,在那里我听到了由台湾爵诺人声乐团带来的演出,阿卡贝拉下的人声演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我犹为记得当时的场景,当橙黄的灯光缓缓打下,一阵轻柔的女声响起,前奏若有若无的“叮”声,宛如天籁,我不由得闭上双眼,脑海中便极自然的浮起诗中的情景,元夕节晚华灯初上,花灯千盏万盏,灯火辉煌,街头艺人们挥舞着长长的鱼龙形灯,当真是热闹非凡,人声慢慢的唱着,间杂的男声也出现得逐渐多了起来,在这极尽繁华喧闹的时刻,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走向顶峰——然后是一片寂静。我屏息聆听,终是听到一声带着轻叹声的尘埃落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那一刻仿佛是身处辛弃疾的位置一般,灯火阑珊处静静地站着一个人。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毫无征兆的便落下泪来,抬头一看,身边的同桌也已泪流满面,其实我们都很明白,不是被声音美哭的,而是被那种情绪和意境,深深的吸引进去了。所以白居易的感受又有何难去理解呢?他在那样一个要送走朋友的夜晚,心中积压的是忧心国事却无人能理解的苦闷,忽然听到了一阵京都的琵琶声,一开头,他大概是因乐声之美妙而被吸引,就像我刚刚听到前奏一般,单纯觉得很美罢了,可是当添酒回灯重开宴,这名女子低眉续续弹时,他便从琴声中听出些什么来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种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的声音交织起来,琵琶女心中定是五味杂陈的吧,错杂弹,不正是她内心情绪极为复杂的表现吗?以大珠小珠为喻,蓦地一把洒在玉盘中,使人不由一震,就像前奏里面的“叮”声。此处就如交响乐的第二乐章,琵琶声渐渐转变,一时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在两种变换中,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我是否能将那婉转流畅的莺当做之前五陵年少争缠头的琵琶女,而那受阻的水是如今年老色衰的她呢?使人顿生哀凉的琴声骤停,余韵却未散去。幽怨暗生,而下一秒便与这种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琴声再一次爆发,或许是再度忆起年少旧事,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感慨吧。
    附一小段并不正式的好诗推荐
    古往今来之人,表达愁绪都不同,有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我最喜爱的方式大概是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与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了。实际上,后一首也可以是白居易的写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比之前,白居易仍是幸运的吧,至少,他遇到了与他相类似的琵琶女。]


    IP属地:广东3楼2016-03-05 22:29
    收起回复
      《琵琶行》赏析
      本文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也最有“味”便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坦白说,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
      琵琶女是个有曲折经历的有情人,只有弹者入情,情琴相容,才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力量。若没有情,哪怕你有弹出“嘈嘈“”切切”的技术,却不能让人感到如急雨打在身上的同,如私语一般轻轻挠着心,或许只是一重一轻两音,让人听起来不痛不痒、不麻不酥的。
      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可以官与倡,却因琴(情)而相识。他们从繁华高贵的京城人,到颠沛流离的官人与倡女;从家庭圆满到独自一人。或许这些都不算什么,这世上总有些更凄惨的人,这些事放在肚子里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可当一位经历相似之人出现时,一切都变得不那么一样了,因为他与你有着相同的感受,你无需自怨自艾,如同战火硝烟中与你同行的战友,你清晰的感觉到,你并不是一个人。如同千里马之有伯乐,如鱼之有水。爸爸说,当兵的人在一起就像是亲兄弟一样,或许这与诗人所说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有些许相像的情在其中。
      我想,只有人的经历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读懂诗,现在的我们,懵懵懂懂,说懂了诗人,其实还差的远,无论如何赏析,都是无法写出那心境。当你真正明白之时,也无谓向他人解释一二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3-06 02:34
      收起回复
        对于贴吧作业我好像一直挺任性的。他人都说这篇文里的琴声描写实在好,我也赞同。可我觉得古人写文是为了抒情,当你懂了那份情,那种感触之后,或许其它的描写都不太重要了???(本文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情与心境,却不能超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3-06 02:43
        回复
          初闻琵琶行,就给人一种朦胧美好静谧的意境美。试想,茫茫的江面上,雾气缭绕,一丝丝醉人心扉的气息,荡漾开来。月儿浸没在江水之下,天与地仿佛融为一体。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心醉其中。这时,琵琶声悠悠然地飘了过来,弥漫在江中,心中。文章的一开头,就给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舒心的环境,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更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做好了华丽的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便“移船相近邀相见。但琵琶女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增添了琵琶女的神秘感,更吊人胃口,使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只见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体现了琵琶女的琴艺高超,专注于琴。正如白居易的那句"自弹自感暗低容“。曲声把诗人与我们引入了一个只属于琵琶女的、悲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平凡的琵琶女不一样的琵琶女。一位'’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才女。那时的她风光无限,多少江南才子,多少有学之士,都拜倒在的她的石榴裙下。她是众人眼中的万人迷,众人眼中那可望不可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时的我,也如这琵琶女一般,名流异士,皆聚我麾下,诗人想。但是,无奈“夕阳无限好”,却“只是近黄昏。”那些荣华富贵,那些荣耀光彩,却都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罢了。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而我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与琵琶女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啊。于是便心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是啊,原来这世上有与我同病相怜的人呐。即使我们地位不同,社会角色不同,但,经历是相同的,感慨亦是大同小异。我诗人愿“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郑重地写下琵琶行!


          6楼2016-03-06 14:40
          回复
            论农民工进厕拖鞋一事
            一位年过六旬的农民工,因怕弄脏公家厕所的地面,不惜脱下自己的鞋,赤脚走进公家的厕所。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其实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敬。
            但是,上个厕所真的要这么感动吗?其实不然。上厕所乃人之常情,免费上厕所更是无可厚非。农民工兄弟大可不必如此感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往而不来非礼也的关系。你对我好,我自然会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没有必要对你好。农名工兄弟辛辛苦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们是祖国的建设者拥护者爱戴者。所以公家让你免费上厕所是应该的而你免费进厕所更是你应得的,这是你的权利。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你尽了自己的义务,也该享受一下自己的权利了。所以我觉得,上个厕所不必如此感动,更不必脱下鞋子,自降身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


            8楼2016-03-06 17:34
            收起回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横遭贬谪的官员和一个漂泊沦落的歌女,在月下的浔江上相遇。往还之际,竟寻找到了知音,顿生天涯沦落之感,无关风月。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两人的情感交融,是以乐声为介,持续递进的。诗人初闻琵琶声,听出了琵琶声中暗藏的忧伤凄凉,所以将船靠近邀琵琶女相见。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用琵琶遮挡半张脸,并非是因为她的排场大,而是说明她内心有难言之痛,不愿见人。而诗中的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琴声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诗人借琴声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两曲完毕,琵琶女克服了内心的矛盾,向诗人互相吐露自身遭遇。而结尾的琴声,更为凄悲,因感情达到巅峰,诗人由此泪湿青衫。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女怀念以前年少时风光无限的日子。如今晚景凄凉,不再有人欣赏她的才华。我觉得琵琶女可以更加豁达,毕竟表面上的风光只是一时,稳定的生活才是普通人所希望的。但这也是白居易自身的投射。诗中所表现的,是社会的动荡,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3-06 20:44
              收起回复
                祥林嫂之死,封建制度罪责难逃
                祥林嫂是鲁迅塑造的经典悲剧人物。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已成为了不幸之人的代名词。关于她的死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封建制度罪责难逃。著名作家丁玲曾说过:“祥林嫂必须死。”这句话并不是说她罪孽深重,而是在当时的时代,她的悲剧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的。在封建制度下,百姓没有人权,更何况是祥林嫂这种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没有名字,没有出身,只是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而来到鲁镇。
                刚来到鲁镇时,祥林嫂就是个不幸人。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她工作十分麻利,也许是因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忘掉那些不幸,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脸上渐渐有了笑影。这时的她善良,朴实,勤奋。当她再次来到鲁镇,穿着虽然没有变化,可她心如死灰。“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大不如前。她丧夫丧子,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她向人人泣不成声地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久而久之,人们都厌倦了她的故事,对她由同情转为嘲讽,祥林嫂面对这些不善的目光和言语,她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抗议。虽然她不是很懂得怎样同人相处,可她还是善良,朴实,勤劳,有尊严的。这样的人,最终被逼上绝路。鲁四老爷,柳妈,鲁镇的人们都是迫使她死亡的催化剂。鲁四老爷嫌弃她是寡妇,在听闻她的死讯时生气得骂她是谬种。四嫂不让她碰贡品,这无意中也伤害了她。更可悲的是,柳妈以“好人”的姿态告诫她去寺庙捐门槛,实在是荒谬至极,可祥林嫂还是信了,她相信自己浑身罪恶,只有捐了门槛赎罪,才能得到解脱。可捐了门槛之后,人们还是那样的姿态对她,于是她完全的绝望了。在新年夜的寒冷夜晚,众人相互的祝福声中,离开了这使她饱受苦难的人间。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批判了残害人民的封建制度,同时也抨击了当时人的无情和冷酷。在旧社会,有无数像祥林嫂一样饱受苦难的人们,生当乱世如浮萍。他们也许有反抗精神,但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3-12 23:21
                收起回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fe49d0100qevt.html 我觉得这个写的挺好


                  IP属地:广东14楼2016-03-13 14:36
                  回复
                    流星
                    流星,是一瞬还是永恒?
                    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幸福是暂时的,成功是短少的,经常有人


                    17楼2016-03-26 23:19
                    回复
                      《流星》
                      流星,是一瞬还是永恒?
                      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幸福是暂时的,成功是短少的,经常有人这样说。是对?是错?谁也说不清楚。
                      我因父母的不理解,从而感觉很失落,连续几天的心情都是如一场即将到来的倾盆大雨,闷闷的。
                      我静静地站着,望着一闪而过的流星出了神,默默看着漆黑的夜空,流星是转眼间的童年更是转眼间的,但是是永恒的,永生难忘的。流星一次又一次的绽放,永不停歇。就像我们的人生,会跨过一片又一片的海洋。翻过一个又一个陷阱又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雨。
                      当流星划过的时候,许个愿吧!流星肯定知道,自己的生命不过就一两秒,但却让多少人为它感慨,为它喜悦,甚至连烧尽得蜡烛都重新燃烧火来,流星成了推动人们前进波浪,人生也是这样吗?我记得今夜的流星。
                      流星易逝,生命的长与短已不重要,它将已生命奉献,已经让别人深刻地记住了它,将自己的痕迹留在世人,它是人们眼中的瞬间的永恒。


                      18楼2016-03-26 23:25
                      收起回复
                        我发得晚了点,请组长见谅


                        19楼2016-03-26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