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科学吧 关注:1,790贴子:4,616
  • 2回复贴,共1

佛學與科學 ——中國近代科學家對佛教的科學分析及比較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麻天祥
武漢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內容摘要:佛教傳入中國後,大乘、小乘,空宗、有宗,分頭並進,各派學說奔競而起。近代佛學復興,西方的科學主義也在國內普遍蔓延,於是,學者、科學家,以及僧侶,也多借自然科學的成果和方法詮釋“空”義,在方法、內容、本體論,或者人生觀各個方面,對佛學做科學的詮釋,並對佛學、科學作比較研究。王季同、尢智表便是其中的代表。


IP属地:天津1楼2016-05-01 20:26回复
    宗教與科學原本並行不悖,宗教組織在理論上自然與科學有本質上的相通之處。誠如愛因斯坦雲: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中國近代社會思潮新舊交錯並陳,佛教文化更是包容儒道,兼采中西,入世出世、歷史現實、理性信仰,對立統一,為救亡圖存的社會思潮覓得一個新的理論源頭。佛教與科學尤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攜手連袂,竭力為佛學尋求“實驗的證據”,在有限的程度上,使佛教文化煥然一新——以佛家的思維方式探索社會與心性問題,借自然科學的成果與科學方法為佛學提供理性認識的依據,及先驗的論證。其中,西方科學主義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與馬克思·繆勒(F.Max Muller)以科學處理宗教,或者說對宗教進行客觀性研究的“宗教學”(Science of Religion)在思想上遙相互應。


    IP属地:天津2楼2016-05-01 20:27
    回复
      譚嗣同著《仁學》就是欲將“科學哲學宗教冶為一爐,而更使適於人生之用”。太虛聲稱,佛學與科學“關通甚切”,建議用唯物的科學“闡明唯識宗學”,並有大量“唯識通科學,科學近唯識”的論說。他以微生物學解釋“身為蟲眾”,用精子的功能佐證“起身根蟲”的佛家緣生之理;以天文知識證明佛說“日夜之別”的科學性;以光學原理附會佛學“刹那生滅流動,輾轉和合而起”變易無常的理論,並由此推斷“佛乘唯識學其貴乎理真事實,較唯物科學過無不及”。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張化聲同樣襲取物理、化學等科學成果,對佛理進行科學分析,指明佛學所詮之色、空,乃抽象之概念,理化所謂之色、空則有具體之佐證,由是而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理化談》,採用會通比較的方法,為佛學的色空觀念確立科學的依據,或者說實驗的證據。梁啟超更是弄潮濤頭,亦欲冶科學宗教於一爐,使佛學通之於科學,專著《佛教心理學淺測》,旨在用科學知識解釋“五蘊皆空”之佛理。他著重強調“研究心理學,應該以佛教教理為重要研究品”,因為佛法為“證明無我的道理”,早已“把心理狀態研究得真確”,並據此斷言:佛法“就是心理學”。還有曾任東南、東北大學哲學系教授的景昌極,索性以唯識學代替認識論,同樣表現了對佛學的科學轉化與詮釋。


      IP属地:天津3楼2016-05-01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