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茶吧 关注:2,594贴子:12,296
  • 1回复贴,共1

给大家科普一下灌浆壶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丁山紫砂行业就因为有一小撮人在搞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骗局,弄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初级学费壶阶段最容易碰到的就是擦边球,这类骗局非常好识破。下面我就用实例给大家分析下如何判断此类骗局,擦亮眼睛看清楚。
每一种新工艺在开发的前期都是革新,是进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就会变成大家不再接受的工艺,比如化料。所有的这类化料都是大师们的革新作品,普通人在以前是没有财力和机会去做那些东西。但不能说因为是大师的作品我们就要不能反对,说化料无害。
灌浆壶的前世今生:
灌浆壶分早期、晚期、现状:
一、早期由1957年(也有专家说是1958年)无锡惠山泥人厂的两名翻制石膏模的师傅带来量产工艺,并由高永君、汪寅仙等人进行了2年试验。但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紫砂不具备注浆成型的物理特性,即便加入水玻璃也未明显提升泥浆流动性。

二、晚期在1973年由徐秀棠牵头,研究紫砂注浆壶工艺。参加者有:吕尧臣、鲍仲梅、李碧芳、赵洪生等。由赵负责注浆配方。在配方中加入了相当比例的汕头泥(也有说高领土)和水玻璃,此次试验取得了成功,成器外观效果与手工紫砂器极相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推论:1、早在30年代顾景舟和王寅春等前辈大师已经小范围的开展研究和试制,而此举无疑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紫砂艺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标志。2、紫砂注浆工艺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成为紫砂界的研究课题和前沿工艺。3、晚期注浆器经过脱模整理,在外观上几可乱真。4、水玻璃的添加,在注浆工艺中必不可少。但早、晚期的添加目的、比例、作用、效果均不相同。
1、从实用角度看,注浆壶实为炻器,而非砂器。
2、从收藏角度看,注浆工艺的主要优势在于量产,毫无价值。
3、从赏玩角度看,喜好者不多,但早期精品对紫砂史学者和部分专业人士却有重要价值。
三、现状:灌浆工艺又有了提高,在紫砂杯、紫砂茶叶罐中大量采用了灌浆工艺,并且据说已经可以做到60目颗粒的产品,真是叹为观止啊。
灌桨壶的工艺介绍:
灌浆壶也叫注浆壶,是用模具把原材料加入其他材料变为浆之后倒入模型之中,晾干,则可做出茶壶的初型。再把多余的浆水倒掉,取出壶坯后装上壶嘴和壶把,再做加工修饰,即可。
灌浆壶制作原理是: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

灌浆壶的特点:
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变成很细的泥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因为是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成型的,所以灌浆壶里面没有条纹。灌浆壶一般的沙粒质感不强,玻感强,留意仔细可以看到机制模具的痕迹,造型比较呆板欠缺生动。
如何看待灌浆壶?
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正因为这种大批量生产工艺,使之根本没有艺术可言,也没有收藏价值。又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
灌浆壶的分辨:
一、 低档灌浆壶:几块钱一把。所以工艺就很差劲了,脱摸以后基本就不修理了。最容易看的就是在手柄,壶盖处有灌浆痕迹,下面照片是本人买的壶的照片。我通过锐化处理突出了了纹理。



二、 中档灌浆壶:这个档次的灌浆壶已经有了精修和刻绘了,粗看还是很漂亮的。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这类壶还是高目玻璃水工艺,所以外表贼亮,份量明显比正常紫砂壶轻。手感很轻,断面有朱泥类的瓷化现象。下面看下我买的灌浆壶碎片,已经敲碎。


三、 回避价格便宜、怪异器型,我们要知道器型的线条越多或者复杂工艺就越难。且不说全手难做,模具都是很复杂的工艺。所以如果见到器型复杂价格便宜最好回避,比如下面两张照片。


四、从价格来回避:我们分析一把模具壶的成本:烧制两次加整口25块左右,泥料价格5块,工费30块(我们就按照最低计算),快递邮费包装10块。随便算算都要70块了,如果正常卖卖也要150块才有利润,不要看翻倍价格,其实也不会多赚钱,除非向老伤一样能跑的起量。如果工稍微好点的工费起码也要60~70了,成本也要100元了。所以百元以下器型看着完美的基本也就灌浆壶的级别,紫砂无漏可捡。


IP属地:广东1楼2016-06-25 20:47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6-27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