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阁吧 关注:8,407贴子:36,136

《求道七步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法派龙门开立以来,长春真人邱祖爷布全真之道于天下广行,乃使玄风之盛从古未有。然世间时势往来,气数有法,观今日之人,道德日下,不复往时。玄风披靡,不得振兴,诸求道之子于求道途中正邪难辩,真法难闻,见者不识,识者难遇,更有者多被旁门蛊惑而不得醒悟,此景如何能不叫祖师痛心?吾昔时于昆仑山万神宫中,皈依无上三宝,承昆仑玄清法统,誓愿弘道嗣法,但见今日道风不振,身在玄门,自当难以苟善己身。天尊曰:“赠人以财,不若赠人善言。黄金虽贵,用之则穷,善言于心,终身为宝。”吾今体祖师之言,当即著下《求道七步文》,仅愿此微薄之力,能使有善性者,则助其善,有道性者,则助其道。乃至大众向道之子,早承玄门正法,破尽歪道邪门,普利人我,只待炁荡诸天,我道兴隆。


IP属地:山东1楼2016-09-01 18:36回复
    第一步:勤读经典
    “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诸道子求道之初未曾学道,多数不知,道为何物,再者无师承教,所谓“蓬莱隔弱水,常以经典为径。”诸善当以勤阅道书,初以经典为师,未通大理,当常看正统经教,以备求道之功。道德南华,诸仙语录,可阅之初识道体。《太上感应篇》《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等,可鉴以修道之初,人道为本。亦有《七真传》《金莲仙史》等前人所撰妙文,可以通古之意,明修道之艰。体仙道,感人道,纳古仙心传,此三者虽不能使初学者一时穷尽通达,但足顾求道初需。 不识道体者,则不辩正邪。不明道德,乃至遇人不正,多数误入旁门而身不知。一旦堕入邪途,则酆都有名,再难往复。不学人道者,仙道亦远。《仙经》云:“欲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未尽,仙道远矣。”勤学道者自然明知此理,奈何如今求道者多,而如意者稀,只因多是心浮骛远,不肯务实勤学,所以不明真修之道,更有者摒弃人道而妄求仙道者,即如不知行而妄求跑也。道祖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逝者如斯,当下抓紧次第,以望早修正道,方是至事。“莫道老时方学道,自古孤坟多少年!”。 若能持以上之理勤阅典籍,则正法可认,道路可明,纵有徒口浪子捏造歪曲,亦不能欺,匪人骗子更是无从下手。


    IP属地:山东2楼2016-09-01 18:36
    回复
      第二步:虚心忏悔
      如今修道人中,鱼龙混乱,善者不善者尽皆有之,但观诸事,务必先明以客观思学,置身于外,不强认,不断否,不为一切外相所迷。 学道者,更不可以凡心为固,框牢自心,闻人所云,莫凭一己之见当即驳斥,古言:“忍者身之宝,慎勿与人争。”我辈常与将心比心,和气语论方是善举。虚心参访,必得其真。诸善当知“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是人血肉之躯,皆非完人,无从全知全见,言者未必是错,我见亦未必是真,与人当有海纳之心,虚心请教,抛却我见之执,方能进道一寸。邱祖云:“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即是教人虚怀若谷,恭敬他人。“人生于世,如在宝山,种种善缘,皆为宝也。”所以与之能遇即缘,心和即善,能惜缘宝,深察长短,相互补鉴,方才是上上之选。
      诸善,倘若己身道行未固,法理未通,正统未全,法无所鉴。务必常思先善己身,莫凭固见,好为人师。己尚未明而好教人知,须知诸恶有尽,而误人子弟,断人法缘,引人入邪,其恶为最,一世法缘,须累千生之功,害此者其罪无尽,生有鬼神伐身,求生不得。一旦身死,径入地狱,吞火食炭,求死不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助人之心不可无,而助之有道。不可贪图虚名妄为,否则贪得一时,断送的乃是永世。
      今事道之士多为全真,正一二者。然万法殊途而同归,虽教门名异而同源。祖师曰:“万派支流,同归于海;万法纷纷,同归于道。众生执着,自生分别,故堕**之界。”诸道派本是出于同源之处。所以门户之别当鉴祖师之言果断弃之。大道无亲疏,圣眼无贵贱,一切众生,皆以平等解。众生尚且无别,诸法何来有差?派别皆有自家之长,无有高低之理,当应多思同参妙道,虚心互学。
      若与人有犯,则应多思己过,多向自身察失,所以欲求师明道,需知忏罪消愆之要。诸众生所以辗转轮回,只因其无始劫来,历劫沉沦,犯造诸业,乃至世世轮转,昏沉迷乱,即使不堕三涂,转为人道,亦是旧业未尽,而多造新业,所以难得脱离。《仙经》云:“魔障蠲除,道心即生。觉性显现,迷心何存。”所以诸向道善人,欲见道心,当常念己过,忏今生罪业,忏过去罪业,忏未来罪业,忏子孙罪业,忏父母罪业,忏九玄七祖罪业。忏至念念虚心契道,不造新业。三业不消,大道难成。若能勤行,则成真有望,天尊曰:“若有男女,处世以来,于仙圣前,内省于中,至心地清净,已无可忏悔自新之事,是为古仙,不名新圣。” 所以诸善只要道心精诚,则太上有感,以一念时,消万劫殃。业障总有尽时,成仙只在咫尺。


      IP属地:山东3楼2016-09-01 18:37
      回复
        第四步:勤积功德
        “凡欲修道,建功为先,利人济世,功德益彰,是以诸天仙真,咸以功德超圣真位,积功满千,形神俱仙。”此功德者非是凡心所思有为之物。诸善,布施济度,积功累德,本是出于无心之举,建功于无为之中。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功德者,功、德兼备。然为求功而行善者,着相有为而无德也。有余而施非难,不足施之为难。施己非爱不难,施己珍爱甚难。若只因功利之心所趋,虽有功而无德也。无德者,则仙道不达,所积之功,不过利益福报。却不知诸相无相,皆从修心而来。所以心性不修,则功难聚,德难就,功德相依,不可二分,心为主之。 吕祖云:“自来升仙之人不一,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未有不由善功圆满而成。但阳善人知之,阴善人不知,小善在一家,大善于在天下,总之补完缺陷,无有余善三百,不能求地仙,无有余善一千三百,不得求天仙。”
        海蟾祖师功满三千三百,吕祖始授以金液还丹之道。越十年心性纯熟,功足五千,吕祖始给以丹缘而行道。重阳祖师年四十三,立善三百六十,始闻道;越五载,道心坚定,善满千三百,始得口诀细微;又三十九年,功满四千,方了返还之事。 紫阳祖师善满千三百,始闻道,又十九年,功满四千,本当洽缘入真,因妄传匪人,折功一千,又十一年,方为圆满。累德积功者,守之艰难,失之甚易,当应时刻谨守道心,须臾不离道行。
        欲求明师者亦复如是,德不就,功不行,亦是枉然之事。修道路难,求道之途,魔考孰多,更有无始劫来业障纠缠。《悟真篇》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障缘一生,则道心难守,道心一失,纵有真师当前亦难结缘。《仙经》云:“但真师难见,高弟难求。须知弟子无出世的真心,虽遇真师,鬼神不使他见,掩他慧性,见不能识其为真了。”修道人,虽身于俗而心已出世也。出世之心,即是离凡道心。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灵,是真道心而鬼神自当有察,一旦功行具足,德行配位,则真师有感。
        未得师者,亦莫急于当下,“千处寻师千处降,爱河常作渡人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求道者则以当下自省,察己之过,诚心忏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此道者则天心有感,必将相助,得遇真师只待时机也。


        IP属地:山东5楼2016-09-01 18:37
        回复
          第六步:不迷行气炼丹
          如今好道之人,非是执着术法,即是捣汞弄铅,沉迷练气之说。更有者把我道丹功与民间气功混为一谈。 所谓气功者,乃从我道分流,作个民间养生之术。炼至得端,不过在皮囊上作个功夫,血肉得些长进,尚未入大乘正统。所谓修道者,修之以性,了之以命。邱祖云:“道涵天地,神统百形,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有形者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 求道人若能修心遵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炁顺则神宁,命自立也。世人知晓养生之理,劳形以术,以为是道,而心不真纯。虽得以养形,总属私心,虽得以小术而不合道心。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待阳寿尽,不过一堆白骨,大众自可思量。得长生者,肉身虽灭然神存灵显,上乘道法无不心法相承。
          我道了却性命之法自古相传,而今日网络互通,种种经卷丹籍亦是流入平民之家,尽人皆知。此种幸事本应欢喜,只叹今时之人多个把丹经之法当个气功来炼,尚不得师承诀窍而妄自修持,岂不知此乃大忌。世俗之中,如此而为者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者数之不尽,只是善人未曾遇到。
          但观那些以为懂得烧个铅、炼个汞,处处宣扬甚气感周天,迷惑初学以为道即在此者,不知苟害多少向道之士。在道者闻之笑煞,不知者闻之羡煞。 岂不知无有传承而终日贪恋,落得个下乘后天,死后这假身飞灰,六道门前有路,而南宫仙居无门。 今日尚且沉迷于流传丹籍者妄自修炼者,小道奉劝此等善人及早皈依三宝,寻访明师以入真道。 纵观历史,百千载来,金丹大道乃是人天共秘,不传下士,密旨丹诀,历来口心相传。古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须丹经千万卷。” 吾非言丹经无用,只道多是古人留下于有师承修道者借鉴参学,而穷其理并非完整之功。凡人知见有障,需以师传为真,秉师所承而为之。而今之人,得之即以为修真之路俱在其内,进而师不要、心不修,累其数年,不得真见。终日妄想经脉周天,不知有真道人内修心性,外积功德,以道为事,直悟天心。其道人行道于四时之中,即有八部龙神,天兵护法相守。 通经脉,行周天,尽是弹指之事,奈何有人穷尽一生还迷在个任督二字,实乃可悲可叹。
          白玉蟾祖师曾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今志于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于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吾言不思龙虎汞铅,亦非弃之,只是教善人莫要主次颠倒,妄盖空中楼阁。应从基础入手,先明法理后入正统,皈依三宝,方可从师承而得真丹之法。 奉劝善人且将那杂乱之心尽皆收下,明得抱一之理而传承正统,方可事半功倍不入歧途。


          IP属地:山东7楼2016-09-01 18:38
          收起回复
            方才看了道师求道七步文,明了该做之事,正了我之心,多谢道师!唯祝道师更上一层楼,早日入仙宫。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9-05 18:48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1-19 09:34
              回复
                南华经里的一句:至道,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我觉得这就是修道的核心吧。人心死,道心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1-19 09:3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4-11 23:25
                  回复
                    前来报道,敬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4-11 23:26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7-10-22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