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泉吧 关注:179贴子:10,416
  • 4回复贴,共1

「书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谢谢机油。


IP属地:上海1楼2016-11-10 13:48回复
    逯耀东《魏晋史学及其他》
    《魏晋史学与社会思潮》
    王仲荤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
    萧华荣《华丽家族》《簪缨世家》
    弗雷泽《金枝》


    IP属地:上海2楼2016-11-10 13:49
    回复
      太史蛇宴里面有龙、虎、凤。龙即是蛇,虎即是果子狸,凤即是鸡。
        蛇宴的主角却是一盘汤羹:太史蛇羹。太史蛇羹的秘诀在于蛇汤与上汤要分别烹制。
        蛇汤要用远年陈皮和竹蔗一起煲,之后弃尽汤渣,再加入上汤和配料同熬。多年来,外间一直认为太史蛇羹是“龙、虎、凤”共赴一炉的大杂烩,但据江献珠回忆,蛇羹里面没有“虎”—果子狸,果子狸是蛇宴的压轴大菜,蛇羹之后才上的。
        上汤的品质决定了蛇羹的成败。上汤是由老鸡、猪瘦肉及金华火腿为主料,熬好之后,去掉肉渣。这些肉渣是“下栏”,江家不要的,厨子把它倒入竹箩,卖给邻街一个家庭式的小食工场加料翻制成肉松,再卖给小学生们当零食。这笔可观的“下栏”费就成了厨房伙计们的外快啦。
        配料有鸡、吉品鲍鱼、鳘肚、木耳、冬菇、冬笋、生姜、陈皮等,全都要切得细致均匀,最后汇合未经熬汤的水律蛇丝,打上薄芡,上面撒上薄脆、菊花、柠檬叶丝。
        太史菜讲究刀工,最精细的是佐料里的柠檬叶,切得细如发丝。采柠檬叶有讲究,嫩叶不够味,老叶太硬,要挑不老不嫩的叶片,撕去叶脉对半折叠,卷成一个小筒,即切即用,务求香味更鲜。炸薄脆也相当讲究,厨子“把面团开薄,撒好粉,用棍子卷起来,再把棍子拉出去压薄面卷。之后,把面卷摊开,擀薄,又再撒粉,卷起,压薄,擀开,直至面皮够薄了,便切成榄核形小片,投下油锅炸脆,好吃得很。”(江献珠语)
        菊花是佐料中的主角,并非一般菊花都吃,要选一种状似大白菊颜色白中透出淡紫、名叫“鹤舞云霄”的菊花,这是食用菊中之精品。太史第有四位“花王”:两人养兰,两人种菊,专门种养这种菊花供食。要用的时候,女仆把大朵的菊花摘下来,倒着放入一大盆清水里,手执花柄在水里摇,把花里的虫子、纤尘去除净尽,再用剪刀逐瓣剪出备用。
        傍晚时分,宾客到了,抽大烟的被请进江太史的书房去叹烟;不抽烟的,到客厅去,用茶谈天,吃江家自制的茶点。茶点有蜜饯、酸菜、酥炸核桃和淮盐杏仁等。蜜饯有番薯、栗子等,最讲究的是“四季仔”红心番薯,比拇指大一点,蒸熟去皮晾干再用糖来饯。
        蛇宴开始,首先上的是四热荤,都是十分精巧的菜式,其中一定有“鸡子锅炸”,这是太史筵席的看家名菜,少不得的。此外还有炒响螺片、炒水鱼丝、太史豆腐等。“除蛇羹及蛇胆酒外,并无其他以蛇为主的菜式”。蛇羹里面的汤料全都幼细如丝,没骨没刺,上面铺着土黄色的薄脆、淡紫的菊花和翠绿的柠檬叶丝,美得不可方物。“果狸是压席大菜,跟在蛇羹之后,通常是斩件用双冬火腩同炆,但一定要加陈皮及炸香蒜子以辟腥味……有时会用广肚件同炆,减去冬笋火腩。广肚沾满了果狸的汁液,味道极其浓郁。果狸上过便是饭菜,有大良积隆咸蛋、炒油菜、蒸鲜鸭肝汤以及煎得香喷喷的糟白咸鱼,上浇些浙醋及砂糖。还有,江兰斋农场特产的泰国种黑壳香米饭。瓦罉一打开,香气四溢。”(江献珠语)


      IP属地:上海3楼2016-11-29 12:22
      回复
        王美怡《太史第》)。


        IP属地:上海4楼2016-11-29 12:26
        回复
          为保证太史第美食的出品质量,来自农场的四时鲜蔬佳果不断运进府内,为太史第的繁华食事锦上添花。江献珠最难忘的是去农场吃“露水荔枝”的情景。祖父认为只有经过夜晚的温凉,糯米糍方能显出其香、甜、鲜、脆的最佳状态。每年夏天,江献珠总是随祖父到农场去,“在晨光熹微下自采自啖沾满了露水的糯米糍”(王美怡《太史第》)。


          IP属地:上海5楼2016-11-29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