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97,126贴子:16,490,250

【西哲】《行动哲学》简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作为哲学行动的思想分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13 19:44回复
    思想分析——最早是由苏格拉底的对话、运用罗格斯主义或者准确说是理性逻辑方法对有“思想问题”的人进行启迪的过程或活动——即所谓的“助产术”。思想分析的一个教义是“分析即是治疗”,因此,思想分析即是思想治疗。从事思想分析工作的哲学家可以称为思想分析师、思想医生或者哲学医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13 19:44
    回复
      思想分析是一种哲学践行。哲学践行是哲学化的过程或活动。在古代哲学中,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佛陀,他们都是做哲学的哲学家。在他们那里,哲学一直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孔子为人答疑解惑,苏格拉底时刻在雅典与他人辩论,佛陀更是践行哲学家,他所思考的是如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13 19:45
      回复
        但是,哲学的这个现实功能逐步被宗教以及心理治疗所替代; 哲学则变成纯粹学院式的理论思辨。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是我们熟悉的哲学大师。20世纪 20 年代,德国哲学家尼尔森( Leonard Nel-son) 尝试性地用苏格拉底方法教哲学。在尼尔森看来,苏格拉底方法,不是教哲学的艺术,而是做哲学的艺术,是使学生成为哲学家的艺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13 19:45
        收起回复
          但遗憾的是,这种尝试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哲学践行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13 19:45
          回复
            第二章:“行动哲学”的由来和意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13 19:46
            回复
              德国哲学家阿亨巴赫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个行动哲学研究所。尼尔森、阿亨巴赫等人将行动哲学看成哲学教学的一种模式,通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让对方( 学生) 进行哲学地思考。然而,这样一种哲学模式已经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自此行动哲学作为哲学活动的一个新型态,逐步恢复哲学在起步之初被赋予的实践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行动哲学是一场真正的哲学革命——它开辟了从事哲学的一种新模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1-13 19:46
              收起回复
                行动哲学的核心是行动(实践),而不是形成哲学理论。行动哲学有多种功能,如批判性思维提升功能、教化功能、治疗功能等等。思想分析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而治疗功能是思想分析的主要功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13 19:46
                回复
                  通过分析,健全人的思想病症得到消除,而这样的功能本属于心理治疗。思想分析有自己的理论预设或前提,这里要分析的预设是: 第一,思想问题,即所谓的“惑”,其根源是认知冲突; 第二,有思想问题的人,即“惑者”,有健全的心灵; 第三,思想分析遵循价值中立原则。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13 19:46
                  回复
                    第三章:思想问题的根源是认知冲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1-13 19:46
                    收起回复
                      (哲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即柳艺诚思考的产物便是思想或认知。在人的心灵中存在一个被称为思想的领域,它指导着我们的行动。然而,思想领域中的元素不总是运转良好的,元素之间会出现不和谐。思想之间的不和谐能够引发痛苦,这样的痛苦可以称为思想病症。这是思想分析的一个预设。思想病症是一个我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的痛苦。我们的生物意义上的躯体存在健康与疾病,心理存在健康与失调,思想同样存在健康与否。我们不严格地将这种因思想而造成的痛苦称为“病”。这里用“惑”来称谓它,以与生理的病以及心理紊乱相区别。这个惑是广义的,迷惘、苦恼、困惑、内疚、绝望等等,都是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13 19:47
                      回复
                        惑的根源是思想上的冲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痛苦是症状,而思想上的根源是病因。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1-13 19:47
                        收起回复
                          一切惑的根源或“病因”是认知上或者说是信念上的冲突。惑之产生不是因心理而产生的创伤,更不是生理病症。因而,惑不应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它的治疗不是心理治疗师的任务。在传统上,我们都一股脑儿地将之说成心理问题。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1-13 19:47
                          回复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被严格区分开来。心理病症有生理基础,它之产生可能是由于生理刺激,也可能是由于心理刺激。但无论是哪种刺激,最终转化为生理上的创伤。我曾见过一个癫痫病人。该病人是一个小学生,来自农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1-13 19:48
                            回复
                              他的父母说,他在上学途中目击了一场车祸,他看到了血淋淋的场面,从此患上了癫痫,到处求医问药。通过吃药治疗,发病次数降低,但有一个麻烦,当听到农村吹办丧事的唢呐时,便发疯似的追过去。癫痫病是一个有生理基础的病,这个小孩因外界的刺激而发生了生理上的病变。可以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不能分开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1-13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