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韶华吧 关注:21贴子:4,349
  • 15回复贴,共1

[๑]说好的总在晚点,也怕后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加油呀。
要好好学呀。
要证明呀。
三年后,
我希望还能像这年这天晚上这般笃定的告诉姐姐,追求你想要的,过希望的生活。
生活没有不可逆转,事在人为。
明明我自己还什么都没做,这么讲着大道理着实可笑,所以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姐姐的咖啡店,我希望能成全。
爸爸妈妈的心愿,有一天也能做到圆满。
一定可以。
不光是靠无敌的好运气。
我要做到,我能做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7 01:38回复
    1、用感觉来找音乐,这段片子需要紧张/愉悦/伤感/深思感,即这段片子应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情绪点,这个很关键,一般我会在songtaste (http://SongTaste 用音乐倾听彼此)里面找音乐,里面往往会把这是一首什么歌的情绪\乐器\节奏形容出来,也有很多不错的歌单。
    2、想象应该用怎样的乐器,如果在一个片子里,可以使用比较成系列的。推荐百度音乐和虾米(寻找类似音乐功能)。举个例子,在制作某个关于乡愁的纪录片中,我就大量的使用了古筝、鼓、萧和埙来叙事,比如一开场需要有种很坚定的音乐配合很坚定的话语,就用了古筝《十面埋伏》,鼓点进一步加深保卫战的气氛,之后有个冷场我就用了萧,因为萧给人带来娓娓道来的感觉。在这里不用二胡,是因为像二胡这样的乐器太悲苦了。埙的话有点呜呜咽咽的感觉,很适合放在片尾,有种欲哭还休的感觉,能够增加片子张力,让片子更有想象空间。
    3、找到相应的喜欢的音乐人,个人喜欢陈伟伦、Ludovico Einaudi、Audiomachine
    的音乐。基本上都是音乐觉得一首歌特别好,再去深挖,成为备用库。
    4、其他的比如新CG儿音频素材_新CG儿里面有大量的音乐素材。
    ps:除了音乐之外,记得在视频里多加些音效细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7 01:39
    收起回复
      那么音乐这块儿 听不来感觉就得研究乐器了 我好笨好笨 笨鸟要多听!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7 01:43
      回复
        这便是你思维的心理过程,。在剪辑影片时,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的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整场戏(纪录片称段)快、慢节奏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都是通过剪辑技巧得到真实、合理地反映。所以说外部节奏是受内部节奏制约的,但内部节奏是通过外部节奏来表现的。应该说利用镜头组接产生的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手段,也是你的心理过程在技巧中的再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07 20:49
        回复
          以上,节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7 20:50
          回复
            无缝剪辑是在数字技术的参与下,许多画格与画格、镜头与镜头间的接缝被取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转场方式。数字技术可以把形成影像的不同成分分解开,单独拍摄下来,然后再把这些分别拍摄下来的影像成分经过处理后有机地、按照人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天衣无缝、如同单一镜头拍摄下来的电影影像。
              无缝剪辑的运用
              1.模仿人眼无法看到的运动走向
              2.展现时空的无限绵延
              3.将梦幻般的运动构造成现实的自然形态
              (三)“无缝剪辑”的意义
              1、叙事意义
              对于电影的镜头叙事功能而言,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现在已经可以由一个数字化成像技术生成的、不露中断痕迹的“超”长镜头完成,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意义在这样的一种技术手段中,将要被消解得无影无踪。
              2、美学意义
              几乎所有使用数字特技制作出来的镜头,与传统影视镜头比较,其美学向度,均指向人类潜意识的深层欲望:窥视、探索未知的世界、挑战极限、生命永恒等等。
            哈尔滨完美动力(www.cghlj.com)小编提醒剪辑从业者在剪辑作品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链接两个相似镜头时,要注意其中镶嵌一个相异的镜头画面,解决跳接用最大的差异,明快的处理连续的镜头,是观赏者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和顺畅感。解决跳接最单纯的对策是,首先把前镜头和后续镜头影像的大小差异加大。就是近镜后接中景,中景后接长镜,长镜后接特写。这种大小不同的连续镜头,可以使不连续感和不愉快的异样感得以一举解除。
            2信息量与画面长度的关系
            画面的时间长度和流畅性有关联性的。如果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都一样长,节奏感完全一致,很多时候会使观赏者感觉单调乏味。从来画面长度就有“适当最好”的说法。一般而言,一固定画面影像的大小为例,近镜所需时间较短(2-3秒),长镜所需时间较长(5秒)。显然,近镜角度信息量少,观看者能够较快的明确画面中的意思,而长镜包涵信息量多,各个方面的信息都会传达给观众,因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观看者理解。
            3剪辑点的选择
            分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画面剪辑点分为:动作、情绪、节奏剪辑点。下面只讨论动作剪辑点。
            动作剪辑点:视频剪辑中最常遇到的莫过于:起坐,器卧,拥抱,握手,脱帽,穿衣,抽烟,开关门窗,走路,跑步。
            情绪,节奏剪辑点:需要加快节奏的时候,可以把下个镜头的画面少用几帧都没有问题。例如第一个镜头是手解除门窗的时候结束,下个镜头门窗已经开了一部分了。就是这个意思。
            一些视频剪辑和声音的处理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思维逻辑选用那些镜头,怎么样将他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前进式句型:远景,全景,近景,特写过渡,表现有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近到远,表现由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拓展到全部。
            环形句型: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3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题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度的目的,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他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
            4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首先按根据要表达的内容满意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其次还要烤炉到画面构图等因素。远景中景等画面包涵内容多的时间长些,近景特写包含内容少的画面停留时间短些。另外,一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则长度应长一些。重点表现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表现静的部分时,持续时间该稍长些。
            5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7 20:50
            回复
              恋空、近距离恋爱、她爱上了我的谎、女主角失格、邻居同居、青春之旅、闪烁的爱情、才不要对黑崎君言听计从、狼少女和黑王子、情书、好想告诉你、今天开始恋爱吧、nana、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的约会、向阳处的她、一周的朋友、属于你的我的初恋、四月是你的谎言、高校新人、爱的成人式、我少女还有猫🌝马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27 02:55
              回复
                软件方面FCP 7/Avid是主流,少数用Premiere和FCPX,但是premiere现在处于上升位置,和AE的workflow结合的很好: ) AE对于做预告片的来讲当然是大加分。另外国外做预告片的公司同时也会做电影宣传的其他方面,所以如果会flash PS html或者任何其他相关软件/语言的话他们会很高兴留下你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12 06:11
                回复
                  这便是你思维的心理过程,。在剪辑影片时,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的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整场戏(纪录片称段)快、慢节奏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都是通过剪辑技巧得到真实、合理地反映。所以说外部节奏是受内部节奏制约的,但内部节奏是通过外部节奏来表现的。应该说利用镜头组接产生的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手段,也是你的心理过程在技巧中的再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12 06:12
                  回复
                    分割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2-12 06:45
                    回复
                      1.慎用转场,正常使用,黑场+叠化,基本已经可以满足所有需求了,自带的三维转场,都是丑暴了的节奏。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都是直接硬切的,至于剪辑中如何让硬切流畅,可以参考丹麦交响曲,以及对应的案例分析
                      Danish Symphony 丹麦交响曲 清晰版
                      视频比较早,80年代的片子,但是里面的技巧的确至今都很实用。分析的话,可以百度,有很多人都写过。
                      2.小心字体,剪辑中偶尔会用到字幕,多多注意字体的间距,大小,字体等。杜绝word艺术字,还有一些常用的字幕预设,那个都比较杀马特风范。这点涉及到平面设计的东西,我也还在钻研中。个人建议是多用微软雅黑,不过雅黑不适合大字,方正正中黑和方正大黑也可以推荐一下,一些毛笔字体也还行。颜色一般黑白红,三色是比较正常的。偶尔可以尝试阴文。
                      3.注意音乐,剪辑很多时候会考虑音乐节奏点的问题,不要强行卡点,有时候在逢点必卡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剪辑注重舒缓。快切多了,可以适当方面疏松一会。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就是有起落。有些拍摄还不错的片子,也会因为同期声录音比较渣导致完全毁了意境。
                      4.注意画面,选择镜头时,就该注意稳定,严重抖动的镜头,除非是特殊需求,不要千万不能采用,画面的构图也有很多问题,什么割了头啊之类的残缺构图,新生基本是很难驾驭的。
                      5.色彩,这个可能涉及到了调色的问题,不算单纯的剪辑问题了。不过楼主是为了做视频的话,后期在基础色彩预设的前提上,进行一定微调,统一色彩,能让视频增添不少亮点。反之,很多学生作品,都是灰蒙蒙的,一看感觉就是浓浓的山寨味,根本没有任何看下去的欲望。
                      以下为整理答案,转自小赖aqlai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12 06:45
                      回复
                        分割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2-12 06:48
                        回复
                          节奏
                          我觉得节奏 也可以理解为变速 但是肯定不是我们给素材变速啦 我指的是变化
                          不光是音乐需要节奏变化 画面也需要节奏变化 演员的表演也需要节奏变化 整个电影故事也需要节奏变化
                          就好像一个人跑步 先开始慢跑 节奏慢慢加快 慢慢跑累了会小跑 然后在加速跑 然后冲刺然后结束
                          脑中想像一部电影
                          先开始呢 慢慢讲故事 讲故事发生在哪 交代人物 交代矛盾冲突
                          渐渐的中间会安排一场激烈的动作戏 或枪战 或武打 或者矛盾冲突类的戏
                          然后这些戏 过去后
                          这时需要留口气 会有一段留白的时间 帮助观众整理思绪
                          然后缓缓进入抒情段落 或者对话段落
                          再过一段时间会再次加入节奏强的一些戏 或者故事内容 来调节节奏 调节观众的情绪
                          这就是一种节奏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 电影整个故事的节奏 其实和 电影的预告片的节奏差不多
                          甚至都可以用在广告片 婚礼片 等等其他片子当中 所以节奏无处不在 我们必须掌握它
                          只不过一个是90分钟 一个可能是90秒
                          我们给电影的预告片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先从音乐上来讲
                          一个好的预告片 离不开音乐
                          假如我们需要剪辑一个预告片的音乐
                          首先要对音乐的结构作简单的了解
                          开始段落---a段落--b段落-c段落-结尾段落
                          假设我们把开始段落称为“开”。 把结尾段落称为 d
                          那就是 开-a段落-b段落-c段落-d段落
                          a段落对于一首歌来说就是主歌部分
                          b段落对于一首歌来说就是副歌部分即发展高潮部分
                          d结尾部分
                          既然我们已经对音乐的节奏 机构有了一个了解
                          我们还要知道 节奏是怎么产生的 ---它是通过对比来产生的
                          所以:对比产生节奏
                          所以,以后不管是剪辑预告片 还是剪辑广告片
                          在剪辑音乐时,要注意节奏变化
                          注意到这个之后,我们来分析下如何剪辑音乐
                          例如我们要剪辑一个动作类的电影的预告片的音乐
                          我们在找素材时,需要找三种音乐
                          第一种是节奏快的 符合动作片的特点
                          第二种是节奏舒缓的 可以于节奏快的形成节奏上的对比
                          第三种就是半音效似的音乐
                          如何剪辑呢?
                          先看下面的结构
                          开--a段落-b段落-c段落-d段落
                          “开”(舒缓的半音效音乐)--a段落(过度到舒缓的音乐)--b段落(节奏快的音乐)-c过度(可以使用音效)-结尾
                          有时候这两种快慢的风格不一样的音乐 很难剪到一起 会感觉怪怪的
                          在“开始部分”我们用一首半音效式的音乐,作为音乐的开始部分 作为一个带入 半音效的音乐 更适合代入
                          然后我们用了慢节奏音乐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想进入快节奏
                          像你们说的一样风格不一样如何衔接
                          这是关键
                          方法:
                          第一个就是OS或者对话台词
                          第二个就是音效
                          我一会儿举例子
                          进入快节奏,后到达一个小高潮之后,我们想再次进入一个缓节奏(c段落)
                          为什么呢?
                          因为节奏变化是需要产生对比的
                          并且观众需要缓冲的时间,一直处于快节奏是不行的
                          快节奏与慢节奏之间,一样需要同期和音效来做处理
                          然后在进入快节奏高潮再结尾衔接的办法是一样的
                          如果在这个高潮之后 即 c段落之后应该是d
                          在预告片中,你还想交代演员整容 那我们就不进入d 还需要再进入一次b快节奏
                          你可一直重复下去
                          反正需要把客户的要传达的东西都传达出来
                          即:开--a段落缓节奏--(音效或者os过度)--b段落 快节奏(发展高潮)音效--c段落(如果不需要
                          可以省略c段落)---b段落---(如果没讲完还可以 音效-b段落)。。。。--d段落
                          办法大家明白了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举例说明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zU4NDg0.html?from=s1.8-1-1.2
                          大家先看以上预告片
                          我们分析下:
                          开始部分缓节奏a段落 (这个片子没有使用半音效的音乐作为开始 直接进入a段落)
                          在7秒时
                          一个巴掌的音效进入缓节奏
                          11秒的时候再次进入开头音乐20秒之后,
                          通过一个女人的喘气声音+巴掌音效+OS这什么活儿,+亲嘴音效+os+爆炸刀剑音效
                          此时节奏音乐趁虚而入 进入发展高潮也就是b段落
                          我们是通过音效+同期对话的方式 来使两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衔接在一起
                          54秒通过一个叫喊声开始进入缓节奏 节奏需要变化
                          1:02秒开始通过“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句os加音效,进入快节奏,然后音乐一直重复
                          1:19秒又通过一个鞋打脸的音效键入缓慢节奏通过一个人呢喊的音效再次进入快节奏又开始重复
                          1:40时一个扭脖子音效+刀剑的音效,进入出字幕。字幕出来后进入缓节奏,赵本山的一句话,然后再上映日期
                          大家把我说的对照预告片看一下
                          你会有收获的
                          大家可以再看一个我的学生剪辑的预告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ODYzNjk2MA==.html
                          音乐部分
                          只是开头用了一个音乐
                          b段落发展高潮在用一个音乐 后面演员整容一直到最后,都是一个音乐一直重复最后节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2-12 06:48
                          回复
                            分割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12 06:49
                            回复
                              作者:Oliver Peters
                              目前我正在剪辑一部数字影片,让我不禁思考起编辑风格的问题。我认为,以下的十二点技巧可以帮助任何初露头角的电影编辑人员做的更好。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因为它们都源于我个人方法和风格。然而,我仍希望这些技巧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价值。
                              1、剪辑要紧凑
                              ——最好的方法即剪辑紧张场面但不使之过分剪短。这意味着需要剪辑掉演员对话中不必要的停顿。缩短每句中间的空白部分,甚至可以减去冗长不重要的对话。不过在剪去对话前,请先征求导演的意见。
                              通常来说,我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剪辑出精确的版本,而非剪出较长的电影再缩减。大部分电影观众的注意力一般不超过90分钟,相当于一般电影的长度。如果初剪完后电影长度大约100分钟,那你基本上还需继续剪到90分钟使电影更紧凑。但如果初剪完后电影长达两个小时甚至更长,那就需要“动大手术”了。
                              2、临时音乐
                              ——许多剪辑师喜欢用临时背景音乐剪辑电影,把临时音乐当做占位符。
                              在此我提出不提倡该做法的两个原因。
                              第一,一旦人们喜欢上临时音乐就很难再找到感觉不错的合适配乐。
                              第二,临时音乐会成为你的“精神支柱”。当无趣的场景配上有趣的音乐时,你会更加宽容。我更愿意剪辑出有力的电影场面并通过适当编辑使它完美呈现。如果一个场景可以自己站得住脚,那配乐会锦上添花。唯一的例外是蒙太奇镜头的音乐设置。因此,我在剪辑时候可以做的更好。
                              3、不要使用法网剪辑方法。
                              最初的法网电视连续剧使用特定对话剪辑方式: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不存在重叠部分。
                              常用的方法是:剪A画面—A讲完对白—剪B画面—B讲完—剪回A画面,就这样一直轮流剪辑下去。
                              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将这种剪辑方法命名为法网风格剪辑法。但事实上,观众对与声音和画面剪辑不重合的反应更好。这种音画分离的剪辑方法称为split edits, L-cuts 或 J-cuts.
                              我认为这种剪辑方法更贴近现实生活,我们先是听到有人开始说话,然后才抬头去看。或者一个人正在说话,我们会看看我们的朋友的反应。这种剪辑方法更贴近人的自然反应,会使影片更加流畅。
                              4、动作配合
                              ——使用演员手势,道具,视线或者走位是剪辑方法之一。
                              但沃尔特·默奇说,最好的方式是让情绪自然流露,或者剪出流畅的叙事节奏,技术上的剪辑反而是最不需要考虑的。
                              但也绝不可忽略,因为动作不相配会让观众难以入戏。然而一个编辑朋友经常告诉我,“过分注重匹配会束缚剪辑”。如果观众能完全入戏,那他们常常会忽略那些镜头存在的不连续问题。剪辑的职责就是尽量使观众融入剧情之中。
                              杜琪峰在《夺命金》中较为常用视线剪辑
                              5、移动拍摄镜头
                              ——移动镜头是拍摄动作片的主要方式,可以是轨道摄影机,旋臂摄影机,摄影机稳定器或手持摄影机。
                              动作电影通常要呈现出紧张的氛围。当我剪辑电影时,我喜欢在镜头运动时作剪辑,保证一个接一个的镜头都处于运动状态,但许多导演兵不同意,他们更喜欢在摄影机开始移动前或停止移动后才剪辑。但我更喜欢紧凑的剪辑方式,让观众目不暇接。
                              6、不要一直用同一个角度进行剪辑
                              ——如果导演拍摄了许多不同角度的镜头,不要一直机械的切回到同样角度,或者重读不久前使用的同一系类镜位。
                              当然,在一个对话场景中只有两个角度,难以避免重复剪辑,但是如果导演根据不同需要不同镜头框架进行拍摄,那不妨通过剪辑体现导演的意图。不要被剪辑规则束缚,比如主镜头/单镜头/反转,主镜头/单镜头/反转等等。可以尝试混搭一下。
                              7、镜头三个一组
                              ——当需要切换场景时,通常都是三个一组。至少保持1.5到2秒也可更长。
                              举个例子,在主角进入房间环顾四周的场景中,以三个为一组剪辑视点镜头可以直观展示给观众主角所看到的整个场景,模仿我们真实的世界让观众身临其境。
                              8、重点剪辑演员的眼睛
                              ——演员在电视上、电影中和舞台上都凭脸蛋吸引注意,但最重要的是演员的眼睛。
                              当剪辑激烈的对话场景时,我都注意演员的眼睛。他们是否传达出适当的情绪?对戏的演员反应如何?演员的表演决定我的剪辑。这个原则使我更专注于传达对话的主要演员而剪掉其他人的反应。
                              9、排除演员表演中的“空气”
                              ——和第一点相似—我喜欢紧凑的剪辑。注意大多数演员都表演夸张,超过合适的程度。演员会强调停顿、比脚本要求的增加更多错误、表现的更为口吃、瞥的时间更长,但剪辑的职责是通过适当剪辑使表演恢复正常。剪掉冗长动作和对白,使电影真实而不做作。
                              10、形成故事情节
                              ——据说世界上有三种电影:剧本型、拍摄型、剪辑型。
                              无论你剪辑哪一种类型时,都要高度注意故事脉络,不要害怕改变剧本或拍摄内容,只要是有意义为之。许多剪辑师利用在画面分镜剧本作记录从视觉上呈现出故事情节。这可以帮助你确定以最通顺的逻辑呈现故事给观众。
                              11、利用数字辅助设备
                              ——像现代的NLEs和finishi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2-12 06: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