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科学吧 关注:1,790贴子:4,616
  • 3回复贴,共1

依止处,在于自己努力实践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尊说:“同样的,涅盘存在,通往涅盘的道路也存在,也有我作为指导者,但是我的弟子在受到这样的教导后,只有一些人能证悟涅盘,有一些人却不能。对此我能做什么呢?我如来只是指路人而已。”
《法句》第276偈:
“你们应自己努力,如来只是指路人;
勤修行的禅修者,将能解脱魔系缚。”
《增支部·五集·须摩那品·第43经》中有说到:
「有五种法是这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哪五种呢? 一、长寿,二、美貌,三、快乐,四、名声,五、生天。我说这种五法在世间可爱、可乐、可意,难得之法,并不能因为乞求、希求、祈祷、多思维而得到的,如果只是因为乞求、希求、祈祷、多思维而就可以得到的话,那么,在此世上还有谁会欠缺这些呢?想要得到这五种法必须能覆修这五法之道(如布施、持戒和禅修)才能获得。」


IP属地:天津1楼2017-01-16 12:01回复
    《大般涅盘经》
    阿难!以自作洲,自作归依,勿归依他人,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而住,勿归依他人!阿难!何故以自作洲,自作归依,不归依他人;以法为洲,法为归依而住,勿归依他人耶?
      阿难!于此,比丘当以身观察身,精勤自觉不怠,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贪欲、忧悲,对受……乃至……对心……乃至……对于法观察法,精勤自觉不怠,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贪欲、忧悲。如是,阿难!当自作洲,自作归依,勿归依他人;以法为洲,法为归依而住,勿归依他人。
    注释书中说:
    一时,阿难尊者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时距佛陀入般涅盘之日未久。
    那时,马嘎塔国王未生怨韦提希子为防范阿盘提国的灯光王,在王舍城建防御工事。
    阿难尊者于清晨着下衣,持钵与大衣,入王舍城乞食。此时,心中生起此念:「此刻到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婆罗门马哈摩嘎喇那今于朝中掌理国防,我何不去其建防御工事之处造访?」
    他于是去到那里。婆罗门见他前来,说到:「大师阿难光临,欢迎大师阿难,大师阿难久违了!请大师阿难入座,此处有备好之座。」
    阿难尊者坐于备好之座,婆罗门则自取下座,坐于一旁,说到:「大师阿难!世上可有一比库具有大师果德玛的所有特质?」
    「婆罗门!实无此人。因为世尊是令未生之道而生者、未造之道而造者、未说示之道而说示者,世尊是知道者、见道者、于道通达者。今随顺于道的诸弟子是依世尊之后而作,才能具足而住。」
    他们的谈话未竟之时,恰有马嘎塔国的大臣婆罗门禹舍来巡视王舍城的工事,在主掌国防的马哈摩嘎喇那建防御工事之处见到阿难尊者。彼此寒暄之后,坐于一旁,说到:「你们两位在谈论什么,我所打断的又是何等议论?」
    阿难尊者告诉了他适才谈话的内容,又补充说:「这便是当你到达时,我们正在谈论而未结束的话题。」


    IP属地:天津2楼2017-01-16 12:02
    回复
      「大师阿难!今日世上可有一比库,为大师果德玛所任命:「于我灭后,你们皆应皈依此人」,你们今日可依止此人?」
      「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的世尊,实未如此任命任何一位比库。」
      「那么,大师阿难!今日世上可有一位比库,曾被僧团所挑选,由众多上座比库所选定:「世尊灭后,我们皆应皈依此人」,你们今日可依止此人?」
      「婆罗门!实无此人。」
      「大师阿难!若今实无人可归依,你们以何原因而得以和谐?」
      「婆罗门!我们非无可依,我们实有可依,法即是我们的皈依处。」
      「大师阿难!但当如何理解以上所说的意义呢?」
      「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的世尊,已为诸比库订定学处,又制定了巴帝摩卡。我们住于同一村邑的比库,每逢半月伍波萨他日便聚集一处,选出熟谙巴帝摩卡的人。如有比库犯戒,以所诵读的巴帝摩卡为据,我们依法、依律而纠正其行,我们并非依人而行,而是依法而行。」


      IP属地:天津3楼2017-01-16 12:04
      回复


        IP属地:天津5楼2018-02-21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