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儿吧 关注:67,951贴子:2,754,451

【十念】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评《九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文共计6040字,大约需要15分钟阅读。
二专发行时,听到一位词作发出这样的感慨:除了爱,还有什么值得千万次地书写。如今,三专发行,爱国作为古风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不可能绕开屈原,《九歌》是非常优秀的例子。目前微博上有不少人给出了很精彩的翻译,在这里我不采用直译,顺序上会有些许调整,部分字句也会有改动。选择这首歌作为首发,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惊艳都不足以让我来形容词作。
【诗穷而后工】
韩愈曾经提出“不平而鸣”的诗歌理论,在此基础上欧阳修进而提出“诗穷而后工”的思想,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所以,对于我而言,评断一首诗歌是否优异,不看辞藻,不看用典,只看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充分。
那么《楚辞·九歌》是不是不平之鸣呢?通常人们普遍认为九歌是祭神所用,是集体创作,屈原扮演者整理者和改编者的形象。个人认为说屈原的意志存放于《九歌》并不是非常恰当,但是《九歌》可以从侧面反映屈原担任的职务是个闲职,这与其政治抱负并不相符,想必他意难平。
那么屈原表达内心的文法是什么呢?诸子论道,各有所守,各成体系。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时代,屈原身处于这个时代,在人生观上自然也看到了别的主张,受到过辩难。因此,屈原虽然也有所守,但我们可以说他略有体系,似儒而非儒,近道而非道,类法而非法,不同于先秦任何流派。举个例子,《离骚》中写“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这很有意思,他一方面和儒家、道家、法家持有相同观点——臣子须与君主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不强调绝对忠诚,忠诚也只存在于民主贤君。另一方面,屈原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存在的,任何人只要肯修德,都可以获致天命。当然,他的表达方式还有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虽然他体现了战国时代许多流派都具有的自由民主精神,但是他表达思想并不采用诸子百家的散体,反而选择辞赋。他喜欢用一些看来颇为怪诞的物事、意向来表达他的行为和情感,这实际上和《庄子》很相似,所以词作在词中写“蓬莱”、“魍魉”、“屏翳”、“鲲鹏”非常恰当。
【直若砒矢,言若丹青】
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形成了《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之后又一新的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其后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李白、李贺等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莫不得益于此。
来看词作是怎么提笔着墨的:
临风怳兮浩歌,
盍将把兮琼芳,
高飞兮安翔,
聊翱游兮周章。
这四句并非词作原创,而是分别从《少司命》、《东皇太一》、《大司命》、《云中君》中摘录出来的。大体意思是可与赤玉相媲美的花朵相互簇拥着,散发出清香,而我却在风中惆怅,不禁唱起歌来,恍惚中我已在空中飞翔游览四方。
作为引子进来,其实不加注释,是很难发现这四句来源于屈原的不同作品,凑在一块竟然还很和谐。看到妩酥姑娘的一种看法,前两句是祭祀场面,后两句是天帝来到人间。这个说法很有趣,也得到了词作的认可。不过我一直以为这是词作站在屈原的角度上自说自话,而且前面的“临风怳兮”(当风恍惚)恰好可以解释后面高空翱翔的合理性。
屈原在《少司命》中写的是“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大体意思是回望人间,却未见少司命踪迹,不由得在风中惆怅,唱起歌来。如果是祝酒求神,个人觉得用惆怅似乎不是非常合理。这首词名为《九歌》,却不同于《楚辞》里的《九歌》十章,因为这首歌无论是站在屈原角度一抒心中之怀,还是在后人角度缅怀忠烈,前四句都不应该是求佛拜神。
后来杳然妹子提出“意在描绘普通人祭祀时唱《九歌》的场景”这个观点确实和妩酥的想法很接近,既然两者都被词作盖章认证,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而我依然保留我的观点,第一句的基调是在过于悲秋,并不太符合求神的思想,所以我还是认为这是屈原自说自话。每个人的想法一定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推荐给大家品味。
若蓬莱兮有仙长,
拨云一去九千丈,
生民逢之祭秋社,
垂青课农桑。
紧接着第一个神出场了——“蓬莱仙长”,生民祭拜神明。这一段比较好理解,就不做翻译。关于楚地,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屈原生活在“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褥,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业,果顽赢蛤,食物常足”的楚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使生活在此地的人们不需要像北方人那样为了在自然中求得生存而结成强大的集体,他们有着相对较自由的个人空间来发展个性。另外温润潮湿的气候使得这里河湖遍布,树木茂密。如果说北方广阔的原野和大漠能激发人豪壮苍凉的情感,那么这种奥曲多变的地貌特征则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浪漫情思。也就是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屈原的浪漫特征。至于《楚辞·九歌》的形成则是因为楚人“信鬼神,重淫祀”的巫风文化的盛行。如此,屈原喜欢把鬼神融入辞赋,而辞赋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不是就能解释通了呢?
其实屈原作品里“民”字被多次使用,频率相当高。《离骚》中他为民生的艰难叹息流泪“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指责和埋怨怀王的昏馈和不醒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甚至《抽思》中,当他被怀王流放想要出走他乡时,看到人民的痛苦后便决意不走了,“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词作将这首歌安放在什么时间段尚不可知,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这是他初次被楚怀王流放时,词作以屈原的角度所作。
楚水溯兮濯缨凉,
披青萝兮讥魍魉,
处荒略兮望帝乡,
隔水一沧浪。
先来解决“披青萝”这个词,《九歌·山鬼》中写道“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词作是否用的此处典故尚未得到查证,但是这一段是写的屈原自己是一定的了。“讥魍魉”被认为对小人的鄙夷的话,“披青萝”自然就是作为香草美人的一种清高,这一点在《离骚》中表现尤其明显。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说到“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债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必妃佚女,以譬贤臣虫七龙莺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屈原的文章里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以花鸟禽兽来表达内心情感,当然,从侧面也能看出屈原对于比兴的运用是单纯而又直观的。在这个地方,词作很好的把握住了屈原的比兴手法,“披青萝兮讥魍魉”倒是很有屈原的余韵。
“楚水溯兮濯缨凉”出自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司马迁的《渔父》。还记得一开始我们说到“不平之鸣”和“诗穷而后工”吗?这完全可以引申到所有的创作领域里去,而不单单指诗词歌赋。有的人创作为了言志,有的人则是怨刺上政,司马迁写《渔父》为了什么,屈原写《哀郢》为了什么,实际上都绕不开这个主题。
有人说《渔父》是一个哲学命题,只是对于屈原而言,从来都没有第二个选项,自然没有博弈的过程。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宗,和楚国皇室关系极为密切,这一点在《离骚》中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了。他以国为家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楚王,内外兼具的美好品格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使他热衷于服务君主,施行美政的政治道路。可以说,屈原的家庭出身使他在政治角色上有着明晰的自我认识。司马迁在列传中这么写“为楚王左徒,博文强志,明于治乱,细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我们可以一窥屈原的政治才能。然而,这只不过是其政治生涯中美好的一小段而已。楚王不明,听信小人谗言,亲小人而远君子,屈原最终被楚王抛弃,流放在外。《离骚》中通过女婆、巫咸、灵氛三人的劝告和占卜,展现了明哲保身、等待贤君、离开楚国等三种解脱的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一种,都意味着要屈原“远离宗族之国”,放弃高贵纯洁的人格而随波逐流,这任何一种都是屈原不能接受的。所以,即便对于后人而言,《渔父》其内涵多么丰厚,哲学思想多么浓厚,在当时,真正放到屈原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
屈原“欲隐不能,欲仕不得”的痛苦和焦虑连带着对楚王的不痞的痛心和对故土的思念全部溶于一江沧浪里,这沧浪是楚怀王和他的鸿沟。战国时代国家的概念单薄,朝可秦,暮可楚,这与他独醒者的清醒和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质相违背。于是,从屈原踏浪而来回望帝都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要慷慨以赴湘江的必然结局。
佩兰芷兮遗香,
撷云色以为裳,
虹霓饰罗带,
秉珪璋兮堂皇。
这一段类似与《离骚》,实际上就是表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才能。前文我引用了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来解释“披青萝”,实际上这一整段都是同样的含义,表现自己的品格高尚。
这一段作为副歌出现了三次,可能有不少人觉得很奇怪,后文的“归来事吾王”也不过出现了两次,这段话表现的内容并不具有深刻内涵,为何却被词作确认为副歌。在这里,我就揣测原因有三,第一这段文字充分体现出了屈原的狂,第二这段文字是屈原悲剧的开始,最后这也是后来千千万万爱国主义诗人的写照。
先来说为什么屈原狂,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写道“今若屈原,膺忠贞之志,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期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不要小瞧这段话,王逸用寥寥数字勾勒了屈原其人品性,以至于目前我不能找到比其更加全面而又妥贴的评价。
狂是屈原最本质的一个特点,后来者李白也是以狂闻名。在举世皆浊的黑暗环境中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虽九死而不悔,宁自赴湘水,也决不向黑暗的环境妥协。屈原之狂在于他直接赞美和宣扬自己光辉的家世出身、美好品格、才能修养、精神追求等,诗人写到“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终于修能”、“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还有《渔父》中写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汉坟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些都直接的表现了主体的崇高道德理想。
然而非常遗憾的,政治角色本身就不应该具备狂的特点,更不提屈原的狂深藏着黑暗环境中曲高和寡者的孤独和激愤。狂的终极是追求个体自由,后世的嵇康、阮籍、陶渊明无不具有此特质,他们大多是对现实秩序挑战。屈原的狂其实最为偏激和绝对,这从他慷慨赴死就能看出。
这是悲剧的开始,自然也是悲剧的结束。
旷百世而相感,遗憾你“理而愈乱“的无法解脱与救赎的绝望,遗憾后世杜工部、李太白等人的“凌云健笔意纵横”却“出于佗傺困穷”,遗憾古今千百年徜徉于生死之间,被一江沧浪吞没的每一位爱国诗人。
自与君兮离心,
信渺渺兮茫茫,
当怀轩辕谏,
归来事吾王。
这一段也很好理解,我们把后文拎到这个地方一起解释。
昔与君兮离心,
信渺渺兮茫茫,
当怀轩辕谏,
归来事吾王。
两段文字其实只有第一个字,我非常喜欢未见钗头凤姑娘的这两段。两段相对比,不难看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一个“自”,一个“昔”。
过去的这段时间是多久呢?黍稷都已生长好了,这和前文的“垂青课农桑”又相呼应。来看整段文字。
屏翳嬉兮施烟霭,
劳忡而生障,
黍稷足兮野蔓黄,
修远亦涉江。
“屏翳”即为“云中君”。此处援引词作自己的解释“与其说云神嬉闹设下烟雾阻挡,不如说是劳心太多产生了迷惑。”至于下两句,还记得很久以前小曲儿的《谓我》中有这么一段“余归故里,春风不识路,丛生黍稷,此身在何处”,其实两相对比就会发现“黍稷”这个词的底蕴是很足的。我个人认为“黍稷足”不是说自己粮食充足的意思,因为屈原的其他诗歌里我没有找到类似的句子,而且涉江远走和粮食充足不在一个基调上。屈原很少写实,其浪漫主义色彩在于把景物和事实赋予浪漫的想象。我倾向于这是时令的表示,“黍稷足”而“野蔓黄”,这有什么感觉呢?悲秋。
不知道词作是不是有意如此,还是一个美丽的巧合,悲秋这一文学传统确确实实是追溯到屈原。屈原在《湘夫人》中写到“帝子降兮北诸,目渺渺兮愁予。娴娴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我在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实在是太高兴了。虽未明言悲秋,但悲秋之意已深,何其难得。不管是不是出自本意,词作这么写除了感怀更多的是和屈原本人的诗词契合。至于屈原的痛苦和抱负在前文已经阐明清楚了,此处就不再赘述。
御扶摇从鲲鹏,
齐神明兮泱泱。
身化霄汉中,
逍遥兮四方。
最后四句不是说的神明,而是说的自己,“齐神明”就能得到解释。个人认为,此处应该化用的是《庄子·逍遥游》。再次为词作点赞,这是非常漂亮的收尾。首先,这个时候他没有对楚怀王绝望,从之前的“归来事吾王”就能看得出来,他没有达到“一腔孤愤”的地步,这个结尾情绪比较淡,而且也符合《九歌》这个主题。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早在小曲的一专发行之前,我就开始写评,这大概该是我第四十首长评了。很久以前写过未见钗头凤的《封疆》,那首歌也非常优异。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此之前,很少把歌词剖析成这样,而且以往写的歌曲大多是仙侠风,很少涉猎人物歌评和《楚辞》范畴。搜索了不少资料,对于歌曲的理解可能和词作的意图有所出入,所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希望读完文章的你们能给出一些意见。
词作非常出彩,比我想象中要出彩太多了。我本以为会是一个简单的描绘,其实剖析完全词才发现竟然可以如此契合,而且如此柔和。这首词的优点具体都在文中标注了,在此不多赘述。
这篇长评没有从屈原的角度脑补画面,虽然以往我都是这么做的,但是为了避免篇幅太长,就删减了,而且个人感觉屈原其人清冷高傲,实在不太像是一个走煽情路线的人。最后做一个总结吧。
屈原在《九歌·国殇》里写道“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他不是一个文弱书生,相反的,他具有极强的政治抱负,在合纵抗秦上有勇有谋。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有美好才能和优秀品质的人,他饱受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心酸和委屈,然而还是无怨无悔地热爱他的国家和君主。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提出“撰述每出于佗傺困穷,抒情言志尤甚”。其实我们回望整个历史长河,所谓的楚臣去境、汉妾辞宫、骨横朔野、魂逐飞蓬、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蠕闺泪尽、解佩出朝,文人墨客有哪一点越出这个界限?屈原又饱受这其中多少痛苦,这些触动衷肠,让人郁结不平,思绪万端的主题,身离故都而去矣,一息尚存,哀邹怀沙,“骚”终未“离”而愁避之欲罢不能、欲留还离、无可逃避、无所阪依的生命困境,不可解。
穿越千年,依旧不可解。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于是有了《离骚》、有了《招魂》、有了《九歌》、有了《天问》。
近年来多少史学家纠结屈原是否信神,是否有断袖之癖,是否阻挡大一统,从华夏历史上来看是否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诗人。可是谁管历史上的孤魂野鬼们?谁管那化不开的郁结?谁管投江的决绝和排解?谁管浪漫主义情怀?谁管爱国主义情结?
如若泉下有知,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论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又何尝看重这一点?
最终,历史对他所有的注脚不都化作这一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1楼2017-01-25 18:59回复
    来找以前的长评,突然想起来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发帖了……就默默攒个经验。


    2楼2017-01-25 19:00
    回复
      顶顶!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25 21:53
      回复
        前排留名!
        在微博里看过啦嘿嘿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25 23:04
        回复
          在微博看过!(。ò ∀ ó。)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25 23:06
          回复
            同微博看过,来贴吧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1-25 23:31
            收起回复
              啊啊啊啊!!七夕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26 02:03
              回复
                表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26 02:04
                回复
                  前排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1-26 16:00
                  回复
                    啊啊啊七夕写的好棒!!!以前的歌评看过些 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1-26 16:26
                    回复
                      后排(〃ノω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1-26 18:40
                      回复
                        居然现在才看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1-26 18:41
                        回复
                          很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1-26 18:55
                          回复
                            变白七夕宝宝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01-30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