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吧 关注:3,933,334贴子:37,483,867
  • 0回复贴,共1

情感【17-05-29 原创】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Enough is enough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到过大人类似这样的训诫:出门在外,讲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公众号:十点情雨)
人为什么要强调“出门在外”这四个字呢?因为“出门在外”的小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那些场合可以说的话不像在家里那样,可以不计后果。
其实即使对大人而言,场合分寸也是说话中非常难把握的事。在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旦进入主题,便很容易沿着惯性思维一路而去,从而忘却了“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的古训。
这正是很多谈话出现中途吵架或不欢而散的最主要原因。

Some peoplewalk away ,and they don*t go back.
——Jgzx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
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送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
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碴儿,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
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无论朋友还是恋人,分寸感真的真的太重要。可事实上人们又往往不易做到这点。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大概一切想要长久的东西,都必须把握一点分寸感吧。越过了,怕终究是得不偿失的。
人生没有撤销键,如何才能维持长久的感情,秘诀就在于这种分寸感。

有个词叫过犹不及。当过了那个界限,尊重没了,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霸凌。
上周末,朋友跟我插科打诨地开玩笑。朋友说,你要是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把吃饭时抓拍你的糗照发到朋友圈。我以为是玩笑也没当回事。
不一会儿我翻看朋友圈真的发了,但以为是分组可见,在外旅游的我心情正好,就没在意。
过了一会再打开朋友圈竟然看到共同好友在下面点赞,立马火冒三丈。打电话给朋友,极力压抑住怒火,要求朋友把糗照删了,不然朋友真的难做。
只要是因为你开的玩笑,导致别人生气了,你就应该反省道歉,而不是质疑别人为什么这么敏感。
换句话说,幽默感即分寸感,戳到痛处的玩笑从来都不是玩笑 。
当然,我想不管我们
“关系如何亲密”
也要懂的
分寸
别人愿意忍让,是因为重视。但我们总不能因为别人这样忍让了,就变得越来越过分吧?
像电影《七月与安生》,再好的关系,没有了距离感,只能把对方推得更远,产生更大的隔阂。
熟悉的人不是用来随便对待的,熟悉的人才更应该好好珍惜。
刚刚好,其实才是最难把握的度,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掌控好分寸感,而带给对方或自己尴尬且不舒服的感觉 。
分寸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
生活中,那些被夸高情商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其实都是能够巧妙掌握好分寸的人。
他们不一定多么热情,也不是刻意而为,可是他们知道如何说话和办事才能使别人感觉到舒服。
他们总是能够了解别人的敏感点,并知道如何避免触及这些地方。他们没有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而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一种妥当的安全的被保护感。
分寸感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我都有。


1楼2017-05-29 22: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