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54,237贴子:2,685,712

李士懋:中医药善治急危重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士懋:中医药善治急危重症
时间:2017-06-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再康


1楼2017-08-15 07:59回复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亟待挖掘、整理、发扬】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宝贵经验,散落在中医古籍中,需要一大批中医有识之士去挖掘、整理、发扬。例如,临床大家张锡纯对病情危重的脱证有深刻的认识,善用山萸肉敛元气以救脱,并附有医案11则。这11则医案中,患者的症状不同程度地具有遍身冷汗、四肢逆冷、心中怔忡摇摇不支、喘逆气息不续、言语错乱或呼之不应、身躯后挺、不露目睛、脉象无根或若有若无等真气欲脱的危重证候。张锡纯认为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单纯用山萸肉救治了其中4例,以山萸肉为主配伍山药、台党参、龙骨、牡蛎等药物救治了其余7例,疗效显著而迅速。
      李士懋认为,张锡纯所描述的脱证与现代医学中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山萸肉的收敛元气、固涩滑脱之功,不仅具有抗休克的功能,而且具有强心、恢复呼吸、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李士懋在临床实践中,遵张锡纯用药之旨,对真气外越的脱证,常重用山萸肉浓煎频服,常取得满意疗效。这充分说明了张锡纯的经验具有可重复性,经得起临床实践检验。
      李士懋对急危重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中医温病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叶天士温热论求索》《薛生白湿热论求索》和《温病求索》3本温病学专著,为中医急症学的发展提高做出了新的贡献。


    3楼2017-08-15 08:01
    收起回复
      【中医急症学的研究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急症学才可能有较大突破和迅猛发展。例如,李士懋开展了山萸肉救脱复苏的现代研究,也即肝主疏泄与脱证的研究。他认为,脱证是指正气衰亡而脱越,阴阳势将离决的垂危状态,现代医学的重度休克、心衰、心律失常、心梗等,皆属中医脱证范畴。中医将脱证分为阴、阳、气、血、津液、精等类型,历来皆扶正固本以救脱,从没有人提出从肝论治脱证。
        唯独临床大家张锡纯提出了“肝主脱,凡脱皆脱在肝”的学说,认为肝气虚极,疏泄太过,导致真气不藏而脱越。目前国内多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经湿热入手对中医肝脏加以研究,但对肝主脱证的研究极为少见。抗休克治疗也多从具有益气、养阴、温阳作用的人参、附子、麦冬、生脉饮、参附汤等入手加以研究,而从收敛元气之山萸肉入手加以研究者较少。
        李士懋选择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多病种开展了“肝主脱和山萸肉敛元气”的全面系统的临床研究。他组织科研团队,将山萸肉有效成分分离提取制成山萸肉注射液,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和家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开展了山萸肉注射液的实验研究,从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酶学、细胞因子、C~fos和C~myc基因表达、钾钙离子调节、线粒体、心肌细胞培养、血流动力学等多侧面、多层次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为张锡纯“肝主脱和山萸肉敛元气”学说提供了现代实验依据,为中医应用山萸肉开展急症工作奠定了现代药理学基础。


      4楼2017-08-15 08:01
      回复
        【李士懋:中医药善治急危重症】,其实是还在研究中的“善治”。山萸肉注射液,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和家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开展了山萸肉注射液的实验研究,还没有定论,更别说临床是否能“善治”了。中国中医药报竟也是这么能忽悠!


        IP属地:辽宁6楼2017-08-15 14:58
        收起回复
          中医药如能善治急危重症 ,怎么急诊科不见中医药身影,将危急重症抢救拱手让给了西医?!中国中医药报就能吹牛皮。


          IP属地:辽宁7楼2017-08-19 11:33
          收起回复
            楼主发盲肠炎,记得也要用中医调理,不要开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23 21:37
            收起回复
              急症用中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24 11:21
              收起回复
                急症不能用中医啊


                10楼2017-08-24 19:00
                回复
                  中医为什么在现代急危重症上落后了?有中医自身原因,科研不足....也有体制的问题!


                  11楼2017-08-25 18:26
                  回复
                    “天鸽”来袭中医药急救得力时间:2017-08-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通讯员陈佳佳)8 月23 日 12 点50 分,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登陆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4 级,这是今年以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严重影响珠海、中山两市。截至23 日17 时,珠海市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 万亩,2 人死亡,倒塌房屋275 间,直接经济损失55 亿元。
                    在灾难降临的危急时刻,中医人没有迟疑,始终坚守在救治伤员最前线。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山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抢救伤员中度过了忙碌的不眠夜。在停电的情况下,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特色中药制剂为急救争取了时间,节省了空间,保证了疗效。

                    医生为伤者清创。

                    医生为伤者包扎。
                    中医药参与急救优势凸显
                    “天鸽”的威力让许多市民始料未及。 23日中午时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的病人慢慢增多。截至24日早上,该院共接诊病人220 余人。面对不断涌来的病人,院领导现场指挥调度抢救工作,召集内外科多个科室医生到急诊支援。
                    受台风影响,珠海全市大面积停水停电,医院许多手术仪器和医疗器械无法使用。此时,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优势更加凸显。
                    56 岁的李阿叔被大树砸伤右上臂,导致骨折。当被送到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科时,他手臂变形,活动受限,十分痛苦。接诊医生详细检查了患者的情况,诊断为肱骨骨折,当即为患者进行小夹板固定,避免骨折端移位,既不损伤骨膜,也有利于骨折愈合。张阿姨因台风下雨地滑,不慎摔倒后手掌着地,导致桡骨远端骨折。骨科医生为其进行了手法复位,随后进行小夹板固定,既便捷安全,又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医生让张阿姨3 天后再到门诊复诊,并指导她如何进行中医康复锻炼。台风肆虐时,张先生刚好在户外活动,他着急往家赶,不小心摔倒了,踝关节受伤。医生检查后让他不用太担心,骨头没有大碍,只是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医生为其配以该院特色中药制剂,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康复。
                    争分夺秒 有序救治
                    23 日,一对年轻夫妇急匆匆冲进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室,丈夫怀里抱着一个4 岁多的男孩,男孩头上流着血,手上也满是血迹。这对夫妻哭着冲向医生,“医生,我儿子手被砸了,断了两根手指,快点救救他。我们去了另一家医院,他们让我们来中医院,说中医院能帮我们!”
                    骨科医生陈朝赶紧让这位父亲把孩子抱到检查床上,检查后发现,孩子的两根手指已经断了,陈朝意识到孩子病情严重,马上联系了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的医生。当天晚上,供电一恢复,骨科医生即为孩子紧急实施了保指手术,希望最大限度保住孩子的手指,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双手。
                    在珠海医院的重症医学监护室里,也有感人一幕——来自广东省梅州市的1岁小患儿之前刚刚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病情尚不稳定,需要多种仪器帮助康复。但是由于突然停电,这些救命的机器都停止了工作。医院第一时间启动了一级应急预案,包括改用带电池的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
                    医患如亲人 患难见真情
                    在灾害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医患如亲人,暖心故事不断上演。
                    台风肆虐,珠海医院科主任微信群、员工微信群里出现了许多主动请缨的信息。不少员工发信表示:“今天不值班,但只要需要我们支援的,随时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时刻准备着。”
                    对于住院患者,珠海医院采取分人负责的方式,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坚守,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室内温度很高,医护人员顾不上自己身上的汗水,用纸折成扇子给病人扇风降温。
                    为了不耽误救治病人,没有电,医护人员就打起手机灯光照亮抢救床,为病人清创。电梯停了,医护人员就抬着担架爬楼,把患者一个一个平稳送到病房。医护人员们说:“我们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尽快抢救病人!”


                    12楼2017-08-25 21:03
                    回复
                      现今的中医院,尤其骨科,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模式诊治疾病,在急救领域纯中医已经不存在了。清创是西医方法,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是中医方法,手术是西医方法。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是不分中医西医的。


                      IP属地:辽宁13楼2017-08-26 16:47
                      收起回复
                        李士懋开着个皮肤诊所,他见过几个急危重症?有人去找他治疗急危重症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8-31 07:08
                        收起回复
                          学校里面的这类“中医专家”特多,比如李士懋的同事杨牧祥,名头听起来更吓人,又是博导,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有什么教材主编等等吧,那著作都不能用等身来形容了,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能出一本,摞起来能吓死你,可河北这一片搞中医的谁不知道杨牧祥不会看病?可架不住人家名头大啊,楞有那么多SB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9-05 17:16
                          回复
                            教育经历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李士懋工作经历1962~1979年大庆油田医院1979年至今河北中医学院1997年12月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李士懋研究方向在临床上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发热等急症。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治疗急诊。李士懋学术兼职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三、四、五批高徒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药审委员,河北十二大名医。李士懋学术思想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即:第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第二从整体观出发,第三以虚实为纲,第四以脉定证,第五动态辨治,第六崇尚经方。具体学术思想体现:第一在脉学方面,提出脉诊在四诊中当居四诊之首,权重占50—90﹪,以脉定证,法依证立,方由法出,方无定方,法无常法,谨守病机,园机活法。第二在温病学方面,提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温病只分两类,温热与湿热,不存在伏气温病,温病的治疗大法为:“透、清、滋”。第三对汗法的见解,认为发汗法不仅用于表证,而且大量用于里证。发汗法用于寒凝证的治疗,并提出寒凝证的标准,即脉痉、寒象、疼痛。第四火郁发之。对火郁概念、分类、病因病机、传变、临床特点、涵盖范围、治则、治法、方药等,尽皆论之。提出脉沉而燥数,是诊断火郁证的重要指征。总之,在临床上遵从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即“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对西医知识积极借鉴,但不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诊治和用药,也没有僵死固定的套路,追求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是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谨守病机,灵活辨治。李士懋科研成果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为第一主研人);获河北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一项;获国家三、四批优秀传承导师奖二项;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各一项。李士懋获奖情况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为第一主研人);获河北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一项;获国家三、四批优秀传承导师奖二项;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各一项。2014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李士懋教授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是河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医专家。


                            20楼2017-09-05 18:04
                            收起回复
                              李士懋善治急危重症,还在实验阶段,就吹上了,真不知羞。


                              IP属地:辽宁21楼2017-09-05 18: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