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吧 关注:269,470贴子:3,860,970
秋天来了,大家也逐渐开始播种。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刚接触播种的人,播种的帖子有很多,但是都是大同小异,这篇帖子为了让大家打破传统固化思维,跳出所谓大神经验。 经过前后万粒播种,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贴的误区。开门见山:
1、用土。很多帖子推荐大比例泥炭(甚至超过50%),因为能给种子保湿、营养、扎根。 其实这是针对纯新手来说,大比例泥炭是能保证不错的出芽率。但是泥炭土有个先天的缺点,细菌繁殖、虫卵、苔藓,前期消毒杀虫没到位,后期各种原因挂苗现象很常见。其实自从种子发芽一周后就要减少土壤湿度到50%,一个月后土壤10%-20%湿度都够。这样即不容易徒,变相导致光照需求时间缩短。但是如果泥炭比例偏多,你无法控制土壤湿度,重力水偏多。 个人建议泥炭比例不宜超过20%。我自己的配土(颗粒1-2mm 百分之85%-90% 锁水疏水均衡,泥炭5%,稻壳碳5%)。 这种土可以在保持长散光的情况下,天天浇水都不会徒。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03 21:03回复
    没啦?还没看够呢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03 21:14
    回复
      1(序)也许有人说纯颗粒没营养,不利于扎根。关于扎根,只要能保证颗粒在1-2MM之间,根据实验,种子出苗后在纯颗粒土里和大比例泥炭土里扎根效果一样,不同的是,泥炭比例偏高在浇透水导致重力水偏多时,反而抑制根系呼吸并生长。关于营养,如果说用泥炭就是为了扎根和营养,扎根已验证没优势,那么你就要学会利用颗粒土补充营养。 泥炭土里那单薄的生物肥和无机肥效果比起来还差点意思。施肥建议薄肥勤施,1-2个月一次,可使用A2缓释肥配土,定期用水溶喷雾追肥,水溶用花多多低氮高钾肥或磷酸二氢钾,比例在建议的倍数上在稀释10-20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9-03 21:14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9-03 21:18
        回复
          2、光照。用土解决了霉菌、虫子后 可以无限降低化水概率。其次,光照过强导致化水也是苗期一大致死原因。那么苗到底需要多少光照呢。根据实验表明,纯散光加上10000lux补光灯(12-14小时)可以完全不晒太阳直到一脱而不徒,前提是你能用大比例颗粒土进行更好的控水(见第一条)。植物长徒两大因素,水大、光照不够,用土解决了水大,如果不用补光灯的情况下,一天两个小时日照(早晨、下午4点以后)可以满足小苗的生长。但是这两小时的光照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你对家里的阳台光照度的把控,很多地区连日阴雨让人很脾气,有个全光谱补光灯是一个很稳定而省事的办法。 根据能量守恒,植物从光合作用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只能提供一定量的细胞分裂能量,却光后水大,植物按本能生长找光,当纵向发展过多时,会消弱横向发展能力。所以雨天不浇水一是水分蒸发慢,二是光照不够。 所以控制住水分的同时,只需少许阳光、钾肥,可以保持小苗纵横均衡发展。切记紫外线过强(灼伤)和长时间荫蔽突然见强光(气孔惯性全开导致蒸干、晒伤)。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9-03 21:36
          收起回复
            3. 管住手。 小苗挂的第三大元凶,受伤化水。 我在开始育种的时候,总是喜欢没事看一看,调整种子位置,扶正,帮小苗把快褪的种皮弄掉。 后来发现,小苗的种胚里有大量营养液,在手动弄掉种皮的苗子后期发育不良或者僵苗。根据后期总结,点播时到位可以有效解决后期不用扶苗、埋根(非点播你是不在意出苗率的),这样减少种苗受伤概率。 什么叫点播到位呢,我的习惯是把种子沾水点到缝隙里(胚根朝着缝隙方向),这个缝隙即不容易掉下去,又不容易被浇的水冲走为宜。这样保证种子光照、呼吸、吸水都不误。 关于闷盖,个人建议,前三天全闷,本人在35太阳下,盒子内温度50度闷后的种子仍然可以健康出芽。 三天后在出苗前直接揭盖,只要种子没问题,我一般出苗率都在90%-100%,这次夏播好几盆种40出40。 别听卖种子的闷到出芽一半,那纯属扯淡,除非你想种豆芽。足够的耐心,每天给没出的种子的地方滴或喷点水就好,总会慢慢出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9-03 21:52
            收起回复
              等更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9-03 22:03
              回复
                等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03 22:09
                回复
                  等更,楼主快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03 22:22
                  回复
                    做好以上1、2、3点,基本遏制了苗期几大杀手,除开先天体质因素,一脱前基本不会有什么损失。一些白化苗、残疾苗,它们的命运似乎就是等待化水。 在提几点注意事项:1、配土若颗粒比例偏高,表面颗粒较大,缝隙较大,一定要用泥炭土活着1MM蛭石在表面薄薄撒一层,如果种子掉到缝隙很深,那么基本宣告GAME OVER,不是很深的偶尔还能顶起石头破土而出。 生石花种子是需光发芽种子,所以不建议播种后铺面。2、关于后熟期,这个很难验证,但我个人感觉,生石花种子后熟期仅影响发芽速度,不太影响发芽率,种子根据不同种类、后熟程度,发芽时间是不同的,一般小种子发芽快,大种子发芽慢,个别品种除外,如比较慢的寿丽、巴里等。3、提高发芽率,点播为好,相信名贵种子你们也不会随便撒播。 4、把握从出苗逐渐减少水份的原则,养出健康屁屁,别怕它干死,没那么容易。5、管住手, 有时候你看到裸根,就想给它埋一埋,手法不好的直接搞断,后期要么僵要么挂。 简单方法就是用土盖一盖,复杂的就旁边掏个洞,把那裸根连同根附着土一并放洞里。6、放平心态,名贵的种子也许等你种出来长成珠就不明贵了,毕竟生石花一次结种量还是相当多的,所以任何受欢迎的品种都是呈指数型增长。 所以用心呵护,无论贵贱,都是自己的孩子。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9-03 22:26
                    收起回复
                      楼主辛苦,等更!


                      11楼2017-09-03 22:28
                      回复
                        看完了,给楼主鼓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9-03 22:46
                        收起回复
                          一直覆膜到百分之80出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9-03 22:55
                          收起回复
                            写的很好,用心在养屁屁,谢谢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03 23:06
                            收起回复
                              下面说说日常养殖的经验误区:1、夏天不宜动盆。错!试验过一批1年珠上盆五天,发根后,拔出来把新根拔掉在发,共循环五次,每次5颗,无一状态变差。发根期间能不能晒太阳取决于埋的深度和土壤湿度。结论:方法得当一年四季都可以随便动盆。
                              2、生石花必须修根上盆,并利于生长。 错!建议修根别太短, 越短花费的能量和营养越多,我有个把根拔掉只留生长点的超徒李夫人就僵苗了一个半月才发根。根越长越密越容易发新根,只不过不便于上盆。所以修不修根只要方便种植就好。
                              3、纯颗粒土不利于生根。大错特错。首先看你用的是什么颗粒,其次看你颗粒大小。 经过试验,一脱苗在1-3赤玉+轻石的纯颗粒土里发根只需三天,一个月后,发根效果和泥炭相当。
                              4、纯颗粒土没营养。错!肥料是什么,有机酸、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主要以氮磷钾为主。先搞清楚肥的机理,各类土土中含微量元素的比例,以及种植种类,再来说颗粒土是否有营养。根据经验,一年只张几毫米、只需要几十滴水的屁屁,颗粒土的肥力勉强足够,不够就加点稻壳碳
                              5、PP受伤后给PP动了手术需要涂抹高锰酸钾稀释液或者多菌灵。错!只需自然多风干几天就好(如果喷土湿润建议挖出来放阴凉通风处),用了药会使附近大面积细胞缺水坏死,加大受伤程度,伤及元气,难以恢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9-03 23: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