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吧 关注:372,342贴子:1,879,912

【原创】苏俄内战系列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言
  苏俄国内战争(简称苏俄内战、俄国内战,又称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是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至1920年11月17日间的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史无前例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十月革命引爆了俄国苏维埃势力与反苏维埃势力之间的全面武装冲突,双方在经历三年残酷内战后,反苏维埃势力基本被击败,苏维埃政权将旧沙俄的绝大部分版图纳入其统治,为苏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楼2017-10-06 22:41回复
      苏俄国内战争牵动着复杂的世界局势,对东西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受俄国同志的鼓舞,全世界都掀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无论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还是以德国革命运动为代表,帝国主义国家中人民反对本国反动当局的斗争,都表现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怎样大大改变了世界。
      同样,为了对付苏维埃政权这一史无前例的敌人,当时还分裂成两个阵营打世界大战的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就以各种手段干涉俄国,从直接出兵到间接支持反苏势力无一不用。后来世界大战一结束,国际反苏战线便基本结成。在波罗的海三国,德国军官指挥着当地白军对抗红军;在外高加索,英军控制住了这里所有的石油产地;在俄罗斯南方,法国军队整师整师的对红军作战;在远东,日美军队还不时与游击队交战。
      综上所述,这是一场具有很强阶级性、国际性和影响性的战争。


    2楼2017-10-06 22:41
    回复
      写作思路
        本文选择这一题目,旨在科普苏俄内战这场鲜为人知却在世界现代史上十分重要的战争,论证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总结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国防战备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启迪。
        本系列文章分为正文和相关专题两块。首先是正文,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混乱不堪的1917》,论述从1917年二月革命至1918年初的情况,主要阐明苏俄内战爆发的背景,以及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至1918年2月18日德国对苏俄发动全线进攻,苏维埃政权几乎控制全国的这一时期,本文将之划分为战争的第一阶段。
        第二部分是《残酷严峻的1918》,论述从1918年2月1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的情况,主要讲述白卫运动的兴起、苏维埃夺权后的屡屡失误,白卫军从第一次对苏俄发动全面进攻到被迫退却的过程,本文将之划分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第三部分是《激烈拉锯的1919》,论述从1918年11月11日至1920年2月的情况,白卫军在获得国际帝国主义大批援助的情况下,从第二次对苏俄发动全面进攻到全面崩溃的过程,本文将之划分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第四部分是《美中不足的1920》,论述从1920年2月至1920年11月17日的情况,红军如同旋风一样横扫俄国大地,却不自量力的兵败于华沙城下,但这并不影响国内战争的结局——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最终胜利,本文将之划分为战争的第四阶段。


      3楼2017-10-06 22:42
      回复
          正文以时间作为线索,在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编排,方便大家搞明白这段历史的同时,还会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指导理论,对四个时期的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内战时双方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双方采取政策和发起作战的主观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和评析各种具体事例。
          第二,内战时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这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的立场和目标,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双方的处境以及采取一些具体策略的原因。
          第三,内战时俄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情况,这一宏观因素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战时双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特殊情况和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这块预计于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之际彻底完工。


        4楼2017-10-06 22:42
        回复
            其次是相关专题,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国际共产主义援助》,论述国际势力是如何影响苏俄内战的,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旅俄华工支援苏维埃政权为主要内容。
            (注:本人之前写过一篇【原创】为十月革命而斗争的中国人民,但不够专业和系统,这次将重新再写一篇,而且包含范围和研究深度也将大大提高)
            第二部分是《红白两军控制区的人口、经济与交通情况》,论述如题所示几个方面对战争的影响,主要根据统计性历史资料结合其他史料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苏俄的军工生产、武器装备、军队编制与战役战术》,论述如题所示几个军事方面对战争的影响。
            这部分由于大量涉及外语资料,并且专业程度很高,所以完工日期将会比前一块晚上许多。


          5楼2017-10-06 22:42
          回复
              从世界大战开始到二月革命为止,沙皇俄国共征集了1490万人加入军队,其中大多数都来自农村,这导致农村丧失了近一半的男性劳动力,以及几乎全部的青壮年。为了军事需要,俄国10%左右的马匹还都被军队征用,再加上近10%产粮区的沦陷,导致全俄粮食产量连年下跌,在革命前夕已经跌到了战前的不足70%。


            7楼2017-10-06 22:44
            回复
                然而这还不是问题最大的地方,由于地主、富农和商人囤货居奇、赚取暴利,再加上交通系统因为承受不住战时军事运输需求的急剧增加,陷入了极大的混乱,结果连前线士兵都只能领取到半份口粮,后方的人民群众更是日常挨饿受冻,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以首都彼得格勒的情况为例,1916年底,全城只能得到粮食计划供应量的不足14%,到了二月革命前夕,粮食储量则已经严重告急,以至于当局不得不从3月1日开始实施面包定额配给制。
                没过几天,公历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爆发。


              8楼2017-10-06 22:45
              回复
                总之,一个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俄国,毫无疑问的在走向革命与内战。


                10楼2017-10-06 22:46
                回复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一个政权是苏维埃,另一个则是临时政府。


                  11楼2017-10-06 22:47
                  回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从组织苏维埃的通告发表到开会只有几小时,当时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一票合法左翼政党依靠组织完整的便利,得以通知自己的代表早早来到会场,而那些不合法政治派系的代表们还忙着在街头干革命呢……
                      比如布尔什维克的代表莫洛托夫吧,要不是他在会议即将结束匆匆赶到会场,彼得格勒苏维埃中央怕是都没有布尔什维克的位置了。


                    13楼2017-10-06 22:50
                    回复
                        综上所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这也很好的体现出了当年十分复杂和混乱的俄国政治形势。在这场混乱之中,俄军自然没能幸免。
                        3月14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海军中称“水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同时,取消官兵之间的等级差异,军官的命令只有和苏维埃的决议不抵触才能生效。
                        “一号法令”很快就在俄军中传开了。对于这样一份剥夺军官权力,而让士兵们掌权的法令,俄军军官们基本都拼死抵制和对抗。但在旧政权崩溃的情况下,旧军队还是一步步的走向了瓦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罗的海舰队了。
                        波罗的海舰队是俄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早在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就爆发了多次水兵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也依旧起义不断,可以说是俄军发生起义最多的部队。
                        二月革命后,由于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涅佩宁拒绝效忠苏维埃,水兵们便将他当做反革命分子处决了。随后,水兵委员会便开始了对“反革命军官”的清洗,总共有一百多名军官被水兵处决,波罗的海舰队从此完全被水兵控制。
                        你们军官过去拿绞刑架对待我们革命水兵,那革命后活该被我们杀全家——在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下,群众的思维和作风就是这么简单。


                      15楼2017-10-06 22:51
                      回复
                          一团乱的革命伊始,当然为后来也显得很乱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16楼2017-10-06 22:51
                        回复
                          从二月到十月
                            临时政府虽然在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比较进步的政策,但触及资本家和地主的利益的问题上,不仅许多时候都 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甚至不去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这三个广大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毕竟,不打仗了资本家怎么靠军火赚钱?土地没了又让地主怎么活?不解决前两个问题面包又怎么来?
                            可没有和平、土地和面包,工人、士兵和农民又怎么活?
                            所以,临时政府越是拖延解决这些问题,维护沙俄时期的旧秩序,人民群众就是越是不满。
                            同样的,要不是革命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俄国社会上层人士们也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的。
                            俄国的社会矛盾就这样,在一次革命之后还愈演愈烈。


                          17楼2017-10-06 22:53
                          回复
                              军队逐渐瓦解,群众(特别是工人)对联合临时政府越来越不满,作为竞争对手的布尔什维克还日益壮大……这一切都对联合临时政府来说是致命的,为了拯救它,书生治国的军事首脑克伦斯基决定发动攻势,用军事上的胜利重整军队秩序,提高政府威望,同时打压布尔什维克。
                              于是俄军发动克伦斯基攻势。俄军A了上去!俄军优势很大!俄军打出了GG!


                            20楼2017-10-06 22:57
                            回复
                                随后,介于布尔什维克基层动员能力的巨大威胁,联合临时政府与上层保守势力一同争取到部分军队,镇压了布尔什维克,迫使其不得不重新转入地下活动,同时取缔不可控的工人武装,重新在军队内恢复死刑以重整秩序。


                              22楼2017-10-06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