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语吧 关注:3,320贴子:363,980
  • 24回复贴,共1

《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谁看过?讨论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
来自语言学论丛
Essays on Linguistics
2016年01期
作者
朱蕾
摘要
本文以泾县方言为代表,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论证皖南的强势方言江淮官话不是北方移民带来的,它的形成主要是明清以后标准语通过文教力量在皖南持续推行的结果,泾县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形成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双方言格局,说强势江淮官话的主体人群是皖南原住民而非移民.皖南江淮官话可为研究明清官话的性质和基础方言提供一份新的活语言材料.


IP属地:北京1楼2017-11-02 21:12回复
    我很赞同,皖南腹地的也就上世纪才有江北人过去。
    他丫的皖南本土淮官和江北话只是貌似神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23 19:31
    回复
      能给个百度链接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23 19:36
      收起回复
        求问,皖南淮官有统一性吗,和江北什么异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3 19:39
        回复
          皖南本地很多人将土著吴语作为本地话,将本地江淮官话称为“普通话”,移民带来的方言则分别以移民原籍称呼,特别是江北移民所操的江淮官话,被本地人称为“江北(佬)话”。这就对皖南本地的江淮官话系江北移民带来这一传统观点打出了很大的问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23 21:19
          收起回复
            朱蕾在《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一文中,指出:“音韵文献也显示,至清代,整个皖南都受到近代官话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孙宜志(2006)研究,清代芜湖人萧云从所著《韵通》反映的芜湖方音已和现代较为接近。《音韵正讹》据高永安(2008)210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三辑)的研究已表现出宣城吴语向江淮官话靠拢的若干趋势,《字汇》的直音也有相同情况。”
            朱蕾并以泾县为例,详细的论证了江淮官话成为主流的原因:1、明清官话通过文教力量在皖南传播,;2、20世纪30年度后新学普及,双方言格局形成。因土著吴语互相不能通话,江淮官话成为新学的主要传播语言;3、清代泾县文人的标准音的特点和现代泾县江淮官话基本一致,而与今北京话则有若干不符之处;4、从音系特点的分析比较可以进一步推断,泾县江淮官话应是明末以后的官话音和本地吴语结合的产物,其中官话音成分是主要的。
            朱蕾在该文得出结论:“通过以上语言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现在通行于皖南的强势方言江淮官话和近代移民带来的客籍话性质不同,它的形成是明代以后标准语通过文教力量在皖南推行的结果,在芜湖等沿江城市由于商业的发达最先取得优势地位,泾县等近江区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陆续成为江淮官话和吴语共存的双方言区,此后江淮官话持续侵蚀吴语,在县城等区域已经取而代之。使用强势江淮官话的主体人群是土著而非移民。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主要来源于明清标准语,这也在文献之外为我们讨论明清官话的性质和基础方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活的语言材料,虽然由于复杂的方言接触,现代的皖南江淮官话已不等同于当时的官话标准语。限于篇幅,本文未能就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留待今后继续研究。本文对明清官话的推行及江淮官话的形成的讨论范围仅限于皖南,在同为吴语区的苏南、上海等地,推广官话的文教措施一般只留下读书音而非双方言,与泾县方言的情况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北部吴语内部可懂度较高,无须再形成一个共同的强势方言来完成交际;而皖南的宣州吴语内部分歧,如泾县西南乡和东南乡地理相邻,同属宣州吴语,却完全不能通话,需要形成一个共同的强势方言,即普通话,才能互相交际,所以才会形成今天的双方言格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3 21:21
            回复
              《皖政辑要》光绪三十年部分县土客人口
              泾县确实是土著比例很高的宣州县
              【这个只代表清朝末年的情况 民国和以后的移民是不包括的 且调查并不全面(妇女、老幼都有遗漏)】
              泾县:土男61318 土女38733 土总100051 / 客男6334 客女4043 客总10377 -----【1931年人口22万】
              青阳:土男28133 土女19392 土总47525 / 客男30377 客女18375 客总49112 -----【1931年人口14万】
              郎溪(建平):土男14858 土女9806 土总24664 / 客男38215 客女23764 客总61979 ------【1931年人口14万】
              广德:土男8341 土女5191 土总13532/ 客男63437 客女38631 客总102068 ------【1931年人口18万】
              宁国:土男14801 土女12122 土总26923 / 客男70858 客女49273 客总120131------【1931年人口14万】
              歙县:土男104407 土女90450 土总194857/ 客男14011 客女11076 客总25087-------【1931年人口29万】


              10楼2018-02-24 19:53
              回复
                看了,安师大文学院的,还是比较细,肯定实地去过的,个人觉得要是把江北话和皖南淮官,再和芜湖南京沿江淮官做个比较就好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6 15:42
                收起回复
                  皖南并不是都是淮西,芜湖有的地方说的话和扬州一模一样,比仪征话更接近扬州话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2-27 16:59
                  收起回复
                    就感觉皖南洪巢资料上遇摄庄组像南京一样多读u 而o类字数明显比皖中洪巢和皖北低


                    13楼2018-02-27 17:59
                    回复
                      不过现在,也会和江北淮西话越来越趋同了,毕竟江北淮西话在安徽还是强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3-01 0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