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吧 关注:78,118贴子:143,257

回复:把脉健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中记述了白内障和泪道瘘管等手术,规定施行手术成功时应付给施术者多少钱,如果手术失败则要承担相应责任等,这被认为是最早的医疗立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7-11-04 10:06
回复
    尼普尔医学泥板记录了很多重要的医药信息。从医方所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来看,它们均由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药物组成。其中,植物类有:棘刺梨、木蜜、葡萄树、松树、李树、没药、百里香、芥、枞树、枞脂、无花果、灯芯草、柳树、啤酒、酒糟、植物油,加上一些无法识别的植物共计28种。动物类有:鳖甲、水蛇、怀孕母牛的毛、蝙蝠屎,共计4种。矿物类有:河泥、原油、泥沥青、盐、某种瓶的沉淀物,共计5种。加上开头21行残留的某种植物的根、某某的头、某某羊毛,三类药物总计达40余种。仅15个医方就用到40多种药物,可见当时药物种类之多。从药物的剂型来看,第4~8个医方记载有外敷膏剂,第9~11个医方记载有内服酊剂,第12~15个医方记载有外搽洗剂。从药物的治疗方法来看,除内服法外还有贴敷、涂擦、覆撒、灸等外治法。由此可见,他们当时不仅认识大量的药物,而且在临床医学上已达到了从单味药到多味药的配合应用,并进一步将药物组成软膏、酊剂和药水等方剂应用的先进水平。治疗方法很多样,治疗的疾病也很广泛,涉及内、外、泌尿、妇、儿等各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7-11-04 10:07
    回复
      其他1000多块残存泥板,更是详细记录了各种疾病的症状。例如,在一块泥板上,癫痫发作的某些症状被描写为:“如果发病时患者坐着,那么左眼会斜向一侧,口唇紧闭、口中流涎,左侧手、脚、躯干痉挛,像只待宰的羔羊。”他们对有些疾病的分析、处理,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例如,公元前660年左右,一位名叫阿拉待·纳纳的御医,在给君王学者阿苏尔巴尼帕尔的一封信中写到:“从健康考虑,必须戒备苍蝇、躲避虱子。”他已经认识到苍蝇和虱子是能够传播疾病的。眼病是由于风沙吹入眼内造成的;一些皮肤病是易感染疾病,直接接触甚至间接接触都被认为是很危险的;感染传染性疾病“斯彼图”(麻风)的人要被驱逐、远离城市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7-11-04 10:08
      回复
        根据泥板记载,古巴比伦已经可以识别近250种植物药和120种矿物药,初步了解它们的药性和功能,像植物类的无花果、百里香、芥、颠茄、灯芯草、藕、橄榄、大麻、蒜、罂粟、月桂,动物类的鳖甲、水蛇、蜥蜴、蝎子,矿物类的盐、泥沥青、铜、铁、硫黄、河泥等。尽管依然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但其中不少药物的用法是基本合理的。例如,用硫制剂治疗疥癣,用大麻叶治精神抑郁和神经痛,用芥子作为刺激剂,用罂粟止痛、催眠,用颠茄治腹痛并抑制流涎等。古巴比伦人能够把这些药物精心加工,制成各种药剂,像内服剂、熏剂、涂剂、栓剂等。另外,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已经懂得安全用药。巴尼拔皇宫遗址出土的泥板上就记载了一些疾病的常用药物和用药禁忌。医生还会在药物盛器上贴上标签、标明用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所开处方也很详细,现在保存的一个用楔形文字写在陶片上的医疗处方,其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病名,第二部分是药名,第三部分是用法。对于国王和大臣,医生还会写一些特定的嘱咐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7-11-04 10:09
        回复
          这些古巴比伦记载着医学信息的泥板,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医学活动又有了新起点,西方医学发展史有了文字记载的开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7-11-04 10:12
          回复
            印度是我国的近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很长时间是知之甚少的,直到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才有了初步的交流。我们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了解,大多只是限于佛经,因为宗教性正是古印度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梵文不仅是佛教的经典语言,也是印度的古典语言。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传说它的创造者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创世者梵天,古印度的经典著作都是用梵文写成的。古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妙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佛教的传播、发展、壮大,古印度的医学对藏医学、蒙医学等重要民族医学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7-11-04 10:12
            回复
              在佛教产生之前,印度社会中就已存在着称之为“阿育吠陀”的医学知识体系。现在风靡全球的瑜伽,只是它的一部分。在梵语中,“阿育”的意思是广义的“生命”,不仅包含身体,还包括心智、意识与灵魂;而“吠陀”的意思则是“知识或智能”。因此“阿育吠陀”可解释为“生命知识”。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综合医学体系。再加上医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所以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古印度医学的基本内容,就必须跳出宗教的束缚,寻找“阿育吠陀”原始的梵文文献。好在梵文在印度和尼泊尔并没有灭绝,梵文及梵语直至20世纪初还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印度23种官方文字及官方语言之一,多次普查结果显示,至少有几万人以梵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并有数份用梵文出版的报章和杂志。梵文还是印度和尼泊尔“佛教”和“印度教”高级僧侣之间的交流语言。这种古老语言的延续,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古印度医学的原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7-11-04 10:13
              回复
                《吠陀经》是古印度的梵文圣典,它在印度历史的地位与《圣经》在西方国家的地位相仿。《吠陀经》共有四部,又称“四明”。其中,《梨俱吠陀》最早,其他三部是《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古印度最早的医学记载散见于《梨俱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是赞颂神的诗集,但也提到药用植物,并提及麻风和结核病,但是记录得很简略。《阿闼婆吠陀》是巫祝和祭祀的诗集,其中除了讲述避免灾害的礼仪、咒式外,还有一些医学相关记载,如金石创伤、蛇毒虫咬伤的病例,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草药,共有77种病名;还涉及解剖学,提到骨骼的数目;并提到妇科病和保健术;此外,还记载了兽医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7-11-04 10:14
                回复
                  “阿育吠陀”附属于这四部经典诗集,从内容上判断应该归属于《阿闼婆吠陀》。“阿育吠陀”的理论基础是:健康与疾病的三体液学说。三体液分别是指气、胆和痰,又称“三大”。古印度人认为三者必须均衡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一旦三者出现紊乱,人就会患各种疾病。还有一种说法是:造成人们生病的原因,是体内三大生命能量失去了平衡。这三大能量分别是瓦塔、皮塔和卡法。一旦这三大生命能量太多或不足,都会导致人们生病。这种平衡不单单是人体本身,还包括人体同自然环境的平衡。这两种说法的不同应该是源于理解的差异,前者是从人体、生理角度解释疾病与健康;后者好像站在更高的高度,或是从文字字面意义的探究。尽管现在梵文仍在应用,但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也难免产生意义的差别。“阿育吠陀”将治疗分为8科:一般外科、特殊外科、体疗、鬼神、小儿科、解毒、长寿、强精。由“阿育吠陀”可知,印度古代即已认识多种疾病,而且对医学相当注意。“阿育吠陀”也一直被视为圣学之一,在各时期都相当受重视,如婆罗门教将“阿育吠陀”定为学习的三十二明之一,佛教也将《医方明》列为应当学习的五明之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7-11-04 10:14
                  回复
                    到了婆罗门教时期(约前1000—前500),噉食和他的弟子如火、布哈拉等人又对“阿育吠陀”加以引申和发扬,更加详细地说明了“阿育吠陀”。他们在“三大”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液,成为四体液,又加入了7种成分,即血、肉、骨、精、脂、骨髓和乳糜(消化的食物),认为这7种成分均来源于食物。还有人并入了排泄物:尿、粪、汁、黏液、发爪和皮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疾病来源于体液、身体成分和排泄物的紊乱。如火把众师生的理论观点和诊疗技术加以整理,著有《噉食氏集》,内容也分为8章,论述8科的具体治疗方法:体疗科,全身各部位疾病的诊治;普通外科,拔除异物、敷裹绷带等;特殊外科,使用利器治疗头面五官、头颈病;鬼神,印度人深信各种精神疾病是受鬼神的影响;小儿科,不仅包括胎儿、幼童、孕妇的医治,还包括育儿方法等;毒物学,感受动植物毒物后的症状和解毒剂的配制;长寿科,如何保持头脑清醒、身体强健;强精学,如何达到生育健康。其中不仅叙述了药用植物,还涉及生理学、动物学。由于大象在古代印度战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很多对大象疾病的描述。另外,还有关于牛、马等动物的记载,可见印度在很早就建立了专门的兽医学。另一弟子布哈拉著有《布哈拉集》。可惜,这两本书都失传了。幸运的是,《噉食氏集》三分之二的内容被印度内科鼻祖阇罗迦引用到其著作《阇罗迦本集》中,另三分之一由8世纪时特里达巴罗所整理修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7-11-04 10:15
                    回复
                      在婆罗门教时期,医生地位很低。按照《摩奴法典》规定,将人分为四种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人或商人)及首陆罗(奴隶)。最初一直由婆罗门(僧侣)兼任医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与神最接近。慢慢的,一些婆罗门(僧侣)就主要负责医生的职责了,这时他们的地位略低于婆罗门。随着实际操作医生的逐渐发展,医生就完全独立了出来,此时他们的地位就改为吠舍级了,只高于奴隶。这种地位前后的悬殊或许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尽管医学受到宗教限制甚至打压,但依然不能停下医学独立、发展的脚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7-11-04 10:16
                      回复
                        事物的发展有低谷就会有高潮。到了佛教时期(前5—5世纪),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等级”,主张一切人人平等。这样的教义获得了当时大部分被压迫人民的支持,因而传播很快。为了便于传教,佛教徒开始喜欢研究医学,故佛教时期印度医学最发达。孔雀王朝出现了专门的医学院校——太克拉西大学。月护王的首相迦南克耶曾著《治国要术》一书,文中对医学、药物学有很多论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7-11-04 10:16
                        回复
                          1世纪印度著名的迦腻色加王(大月氏第三代王)的御医阇罗迦著有《阇罗迦本集》,是“阿育吠陀”医学中的权威著作。此书是阇罗迦根据已经散乱的《噉食氏集》重新编排、加工整理所著成的,是内科学的代表。书中提到的草药、矿物药和动物药共有500余种,不仅写到药物性状、适用的病症,还画有一些药的形态,记录了培植和收藏的方法。他认为良药有四种特性:潜力强大、适合疾病、易与他药混合、久藏不坏。阇罗迦不仅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问题,还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百科全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7-11-04 10:19
                          回复
                            此外,阇罗迦还提倡讲究个人卫生,提出日常生活应该规律,并要重视运动的价值。《阇罗迦本集》第7篇第31章中提到:运动能使身体发育均衡、关节和筋骨强健,但不可过度。“瑜伽术”就是运动项目之一。他对医疗设施也有记载:坚固的房间,光线良好,没有烟尘,并应配有浴室、厨房、厕所及运动场所。还谈及医学伦理道德,强调对患者的护理,提出护理人员应有四德:掌握护理患者的知识,自愿为患者服务,爱护并关心患者,注意清洁。从以上内容可知,当时印度医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此书先后被译为波斯文、阿拉伯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7-11-04 10:26
                            回复
                              《妙闻集》是“阿育吠陀”医学的外科代表著作。这本书仅完成了一部分,曾经被人篡改,具体成书时间无法考证。直到4世纪,哲学家兼药学家龙树始将此书修订整理完成。书中论述了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研究医学;叙述了全身骨骼、关节,并提出外科应设立手术室;描述了各种外科器械,它们大都是铁制的;外科医生应当常以动物练习切开、割截、结扎缝合等技术;介绍了切割术、截除术、吸引术取异物、伤口缝合术;记载了脱臼复位法、骨折用夹板治疗等;论述了8种外科手术: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及其适用的疾病。古印度有一种割去鼻子的刑罚,在我国古代也有劓刑的记载。割去鼻子,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它影响了人的外形,对人格是很大的摧残。古印度医生就研究怎样制作一个假鼻子,来美化他们的面容。《妙闻集》记载的具体做法是:先用树叶比照切下的鼻子裁好形状;然后在额头上按裁剪好的形状取一块皮肤,但不能完全剪下来,还要保留一部分,保证这块皮肤有生理活性,这也是额部取皮的原因;最后,把这块皮肤缝合在鼻子伤口上,中间加入填充物保持一定形状,放置两根管子保证呼吸通畅。这样制作的假鼻很是精巧。这或许是记载最早的美容手术。另外,此书还描写了白内障切除术和疝气手术。书中同样特别强调医学伦理,可归纳为:①医生应有四德,即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明的知觉和对患者的同情;②医生要以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③医生要有好的仪表、习惯和作风;④医生要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⑤在外科治疗中,医生要和助手密切配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17-11-04 1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