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同契吧 关注:197贴子:419
  • 21回复贴,共1

解《周易参同契》 -韩金英- 【 下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 卷
伏食成功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炁长存,积累长久,变形而仙。】
过去的得道圣贤们,怀揣玄理,胸抱真一,炼成了至尊无比的九转还丹。他们将自己的形迹化去,如蛟龙隐藏深潭,不露痕迹。他们饱含天地精华,养化先天诸神,其德行已经象日月星三光一样普照大地,其精华溢流于皮肤表面,如鹤发童颜,肾气充盈,筋骨反复调整得至坚。一腔正气,邪气不能干扰,长期积累,肉身变形成仙。阴性的功德越来越大,阳性的精华愈修愈强,肾水的能量日渐增加,达到一定的能量。就能改变身形的存在状态而进入仙境了,这个时候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处于自由王国的人。
【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着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
成就的前辈对后来的好道者忧虑和怜悯,这些好道的人们,不识道性深浅,崇尚名人,好以成名的文章来作为修道的依据,将古人的经验描画成图书一类向后代展示,实际上已经暗藏了不知多少谬误。没有实修经验的,也写书误人。古人的描写,只是表象的枝条,根本是隐藏的。加上古今概念不同,使后人对名号入座,落入负阴抱阳,造成了名和实的不符。历史越长久的书,人们的译注越远离真机。而求学的人得到了这类书籍,还将其珍藏在匣子中以伴终身的修炼。而后父志未酬,子继父业,孙子则仰观祖宗,将其视作传家宝流传下来,其中带来的种种弊端迷惑了无数的人,而世人却丝毫看不到这一点。随着人们欲望的升级,其谬误的毒害就逐渐显现出来,当官的不做官了,务农的放弃耕耘,商人丢下生意不做,都去按图索骥的希求神仙,结果使得大多数的有志修真的人士家贫如洗,实在是因为不明白“生活就是道”的真谛。
【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我对上述弊端,非常伤感,决定写录此文,著述清楚。文字简单,容易悟透。九转还丹这个事情很简单不繁琐。将此文分成几部分写出,反复的推敲,可以了解真正的金丹。有些地方反复强调,有些地方轻描淡写,在文字上区别得很清楚的。但是也难免落入到与古人之论相同的命运。所以,在本文之末写了一篇辞赋,来总计前面德理论。灵性高的人,用意多悟,用心实修,破解其中玄机并不是一件难事。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9uw.html


1楼2017-11-07 16:41回复
    鼎炉妙用章第三十二
    【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
    炉鼎取法乾坤,圆以象天,方以象地。圆以象天,源自河图,河图周围无四隅,东三南二合成一五,北一西四合成一五,中央戊己自成一五,合之而三五始圆,三五环绕同归中央,中央虚位不过一寸,是天心所居之室。方以象地,方寸之义,源自洛书,洛书有四正四隅,东南西北为四正,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隅,四正即四象,四正兼四隅即八卦,子午中分南北,即两仪。方寸中开窍处,有口之象;上下两釜分界处,有唇之象;四象八卦环布四周,应造化之四时八节;乾上坤下,平分两仪,应造化之南北二极,是从一中分出来的二。两仪既分,从子到巳为六阳,应造化之春夏,是为进火之候;从午讫亥为六阴,应造化之秋冬,是为退火之候;一岁之候即一月之候,一月之候即一日之候,刚柔不偏,寒暑合节,叫“长尺二,厚薄均”。
    【腹齐三,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三百六,善调均。】
    方寸中间一窍,空洞无涯,有腹之象。水火在中土汇合,便是三家相见,当其交会之时,但坐守中黄,勿忘勿助,直待水火二炁调燮得中,方觉暖意,真种自然生。离火本在上,然离中真水流下归戊;坎水本在下,然坎中真火奔上就己,全赖中间真土为之调停。一首一尾用武火,中间用文火。开始占七十,结束占三十。从朔到晦一周之象叫“终三旬”。始须野战,终则守城,俱是武火用事,即所谓“首尾武”。三百六十日实应周天之度,七十、三旬首尾除去百日,其余二百六十日以二百日中分阴阳,一子一午应冬夏二至,倂一首一尾合成三百日,恰当十月胎圆之期;中间尚余六十日,恰当卯酉两月,一卯一酉应春秋二分,是为沐浴之候。所以说“二百六,善调匀”。调匀,指不冷不热,温温然调和得中,即“中间文”的含义。要知武火烹炼,在一南一北之交入,文火沐浴全在中宫内守,念不可起,意不可散,火候妙诀只在片刻中。
    【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性情纯。却归一,还本原。】
    此节讲金丹初结,炉中温养之功。离中真汞是为阴火,却从乾金匡廓中化出,白中有黑之象叫“阴火白”;坎中真铅是为黄芽,却从坤土胞胎中迸出,铅中产金之象叫“黄芽铅”。七为火之成数,离中流珠既称阴火,坎中黄芽便称阳火,两火会聚,含育神室中真人,在辅佐真人。大药初生,产在坤炉,时至机动,却须上升乾鼎,乾鼎在天谷脑户中,为百脉总会之窍。药生之时,须用真意以采之,会自动直升天谷。真种既升天谷,旋降黄庭,具体而微,状若赤子安处黄庭之中,优游自在,一得永得。赤子安处鼎中,环匝关闭,本无去来,亦无出入,即使出入亦不离元牝之门,叫“来去游,不出门”。其初只一黍之珠,温养既足,渐渐充满长大,情返为性,叫“渐成大,情性纯”。此点真种原从太极中来,自一分为二,遂成两物,二分为三,遂成三家,又分而为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之类,此降本流末,顺而生物之道也。而今两物交倂,会三为一,以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之类,无不复归于一。此返本还原,逆则成丹之道。
    【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乃圭沾,净魄魂。得长生,居仙村。】
    先天祖炁为君,后天精炁为臣,鼎中既得先天一炁,却借后天精炁乳哺而环卫之,比喻臣既敬君,君亦爱臣,君臣之间,相得无间。丹道以九转功完为一周,十月结胎,三年乳哺,其间运用抽添,纤毫不可懈怠。元神既存丹扃,当以真意守之,密密堤防护持,须臾不可离,若真意一离本地,恐有昏迷走失之患。元神不行而至,上天入地,只在顷刻间,却又杳冥恍惚,无迹可求。所以说“途路远,复幽玄”。丹道有两般作用,以金丹而言,坎离一交,真种便得;若以还丹而言,必须炼精化炁,炼炁化神,重安炉鼎,再造乾坤,向上更有事在,所以说“若达此,会乾坤”。一黍之药号为刀圭,刀圭才沾入口,阴魄尽消,阳魂亦冥。所以说“刀圭沾,净魄魂”。魂魄既净,我之元性卓然独存,不随人心飘荡,肉身在三维物质世界,神居太虚之境,所以说“得长生,居仙村”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驾龙鳞,游太虚,谒仙君,录天图,号真人。】
    道有其根,只在抱一。世人只在枝叶上搜求,离根愈远,离道就越远。造化之妙不出五行,五行有顺有逆,顺则成凡,世间之造化。逆则成圣,出世之造化。然五行颠倒之旨最为玄奥,若铢量分数一错,定不结丹。丹道之秘全在火候,从上圣师必须心心相印,学道之士但可心存,心领神会,不得形之于口;但可默契,不得执着于文字。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脱胎弃壳之时,或驾白鹤,或乘火龙,遨游太虚,觐见三境至尊,从此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位证大罗天仙,而有真人之号!龙鹤即自己元炁,太虚即自己玄窍,仙君即自己元神,天图即浩劫以来混洞赤文,真人即未生以前本来面目。真人之义有二,在凡夫分上叫法身,人人具足;在圣人分上谓叫报身,惟证乃知,圣人所证之报身即凡夫具足之法身。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9xw.html


    2楼2017-11-07 16:42
    收起回复
      火候全功章第三十三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星纪兮,人民皆惊骇。晷影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
      炉鼎法象,以乾鼎法天,坤炉象地,可见人身具备一天地,天地即我一大炉鼎。天关地轴相去八万四千里,中间即是玄沟,界断上下,有金木间隔之象。河鼓共三星,中为大将军,左为左将军,右为右将军。有芒角,主军鼓声音,在牛宿之北,正枕天河星纪,是十二辰中丑位,即河汉所经也。河鼓本非丑分之星,今越次临于星纪,使河汉之内星宿错乱,水害将兴,未免可惊可骇。人身子丑之交,正当阳火发生之地,若时未到而妄动,则周身精气奔驰,百脉俱乱,这是惊骇之象。冕星属日影,借言天星进退之度,比喻身中进火退火。进火为前,退火为却,不当前而妄前,不当却而妄却,非太过即不及,即如二至二分不应漏刻,而召水旱之灾矣!河鼓临星纪是进火失度,以致水灾,尧有九年之水。九年正应九转法象,进火失度,一转既差,九转俱失,当然是大凶。皇上指元神,王指识神,天帝俯瞰告诫元神, “退自改”,改其“前却”之失,进退合度。元神识神,其体则一,其用则二。性主无为,寂然不动,安处神室;心主有作,感而即通,斡运天经;如此火候之进退,都会与天同频。
      【关键有低昂兮,害炁遂奔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天道关键全在南北二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一低一昂之象,周天璇玑昼夜不停,南北二极虽主运旋而常不离其所,是以经纬顺序,害气不生。吾身天关地轴一低一昂,正应南北二极,运火之时须要关键牢密,是为天关在手,地轴形心,到此周身阴气自然剥落无余。天一生水,弥漫大地,仰仗着大海作为归宿,才能避免泛滥之灾。人一身内外都是阴气,即众水所流注。昆仑之巅有元海,为众水之所朝宗,南北二极关键既密,促百脉以归元,自然炁归元海,像江淮之朝宗于海而不至泛滥。此段先以天上元沟喻炉鼎之法象,继以天星行度喻火候之准则,失度则召洪水之灾,得宜则获归元之庆。一得一失,火候于是可准,是本章挈领处。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
      这一节讲坎离交姤,配合之法象。子为六阳之首,应乎冬至;午为六阴之首,应乎夏至;子午二候,一阴一阳,南北互为纲纪,正水火交会之地,日月到此必徘佪而不马上进退,所以太阳当中天,古人谓之停午,即徘佪之意。丹道水火升降,只在子午二候,坎中真火上升,一阳初复,阳炁尚微,宜闭关静养;离中真水下降,一阴来姤,阴炁初萌,宜该静养。造化之妙,全在午后子前,也应当以真意徘佪其间。阳火虽胎在子,到寅方生;阴水虽胎在午,到申方生;太阳得火之精,故出于寅而没于申;太阴得水之精,故出于申而没于寅;可见寅申是阴阳之祖乡,造化出入之门户。丹道亦然,坎中一阳虽复于子,直到寅位真火才得出地;离中一阴虽姤于午,直到申位真水才得长生;一出一入,终而复始,方见真阴真阳同出异名之宗祖。招摇一星,在梗河之北,有芒角;芒角一动,便主兵革;北斗第五星名衡,即斗柄,主布政天中,临制四方。或指子午,或指寅申,以定木金水火之位,以分春秋冬夏之时。招摇本欲妄动,惟循斗杓而动,则动必应时,不失其纪。丹道法天,全仗天心斡运,斗柄推迁。天心居北极之中,兀然不动,惟视斗杓所指,斗杓指于子午,则水火为之徘佪;指于寅申,则金木于是交并;亦犹招摇之循斗而动,以定周天之纲纪。此段言水火之所以交,金木之所以并,全仗斗柄斡旋,这是坎离交姤之初功。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设下。白虎导唱前兮,苍液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遭遇罗网施兮,压之不得举;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颠倒就汤镬兮摧折伤毛羽。漏刻未过半兮,鱼鳞狎鬣起。五色象炫耀兮,变化无常主。潏潏鼎沸馳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迭累兮,犬牙相错距。形似仲冬冰兮,瓓玕吐钟乳。崔嵬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柱。阴阳得其配兮,淡薄而相守。】
      此节讲乾坤交姤,煅炼之法象。金丹大药养在坤炉中叫熬,炉中温养已足,一阳初动,自尾闾穴逆流上头顶,有升熬甑置于鬲上蒸煮之象。西方金精为白虎,东方木液为苍龙,龙阳主倡,虎阴主和,现在虎在前作倡,龙转在后作和,此皆五行逆旋,阴阳颠倒之象。朱雀是南方火精,位镇离宫,其性飞扬不定,一遇真阳即翱翔而去,不可控制。朱雀本性极其飞扬飘举,一切不能制之,惟一见北方玄武,方才束手受制。乾坤交姤之时,火从下升,水从上降,玄武擒定朱雀,互相钳制,抵死不放,就像遇到罗网扣住不能飞走。火本炎上之物,一时被水压住,其性情急欲升腾,有如失母婴儿悲鸣哀慕,其声嗷嗷,所以说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火腾水降,主宾颠倒,朱雀与玄武相吞相啖,一时闭在鼎中,无由复出,就像毛羽摧折,永不复飞扬矣。水火已经相擒制,龙虎也必降伏,金木水火四象攒聚鼎中,固济不泄,只消片刻之间结而成丹。鼎中既备五行之气,变化自生,如神龙行空,鳞动鬣扬,五色炫耀变化之象不可名状。当其升熬于鼎之际,龙争虎斗,撼动乾坤,霎时金晶贯顶,银浪滔天,若甑中蒸饭将熟,鼎内之水百沸不休,滂沱四涌。正当沸驰不止,再加火力以足之,接连重叠,相继熏蒸,直到火足气圆,鼎中真炁自然絪缊充满,若犬牙之相错。交姤既毕,金鼎汤温,玉炉火散,一点落于黄庭,先液而后凝,渐凝渐结,凝而至坚,有如仲冬之冰,又如阑干石中迸出锺乳。鼎中真液一炁循环,轻清者凝于泥丸,重浊者归于炁穴,有崔巍杂厕之象;真种既凝,无质生质,有交积支拄之象,所以说“崔巍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拄”。以上俱一时得药成丹法象,因乾坤大交之时,真阴真阳匹配无差,故有如上之证验也。从此罢战守城,全用文火,勿忘勿助,静守中黄。此段是乾坤交姤一时事,前面言煅炼之法,中间言结聚之象,末了言温养之功,是通章关键处。
      【青龙处房六兮,春花震东卯。白虎在昂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杂南午。三者具来朝兮,家属为亲侣。】
      此节讲四象五行合并归一,是结丹的法象。前面大交之时,青龙白虎朱雀三家俱颠倒逆旋,此则复还其本位矣!青龙本位在东,东方房宿属木,八乙木,却说是六。六为癸水,木液原从坎水中流出。东方之龙于时为春,于卦为震,于辰为卯,木旺在卯,草木发而为华。白虎本位在西,西方昂宿属金,九庚金,却说是七。七为丙火,金精原从离火中煅出,西方之虎于时为秋,于卦为兑,于辰为酉,金旺在酉,谷实结而生芒。朱雀正位在南,南方张宿属火,二即火之生数也,南方朱雀于时为夏,于卦为离,于辰为午,火旺在午,能燔木而镕金。交会之时,一东一西一南,俱来朝拱天心北极,三家会成一家,相克而相生。本是真阴真阳相配,变成四象的木与火为侣,金与水为朋,倂中央之土便成五行。
      【本之但二物兮,末而为三五。三五并与一兮,都集归二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先白而后黄兮,赤黑达表里。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究其根株,只是两物化出枝条,乃为三家,为五行,合成三五十五之数。顺生从一个根株上化出,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分为五,是常道;逆生,还从一个根株收来,五返为三,三返为二,二返为一。倂为一者,一是先天一炁,指真种也;归一即归中,心光的成长。三家相见五行合一,是与上圣师心心相印,如规律之不可违,依此修行,决定成丹,但非一日之功,日积月累,从开始到成功三年。丹之初结,本是乾金,更加种在乾宫,其色纯白,及至落到黄庭,送归土釜,以坤母之气含育之,渐渐变成黄色,从头到尾,取南方离火煅炼而成,因赤色叫还丹。乾坤交姤之后,加以沐浴温养,鼎中黍珠自结矣。
      【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山泽炁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麴糵化为酒。同类易施工兮,非种难为巧。】
      此节讲还丹是自然之道。真阴真阳自相匹配,以返我先天虚无一炁。虽说要这样,要那样,丹实质上是无为的,都是出于天机自然,不像旁门小术,搬运采补种种扭捏作怪,欺世惑众,即太上所说的道法自然。二气交感熏蒸,化成真液,好像山泽通气,自然蒸而为云,兴云而为雨。泥土干枯就成为灰尘;火性活跃,熄灭之后仍然化成为土;黄柏用来染物,自然成为黄色;蓼蓝染丝织品自然得到蓝色。皮革能够熬成胶,酒曲可以酿造出酒。同类事物的变化和改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不是相同的物类,硬是强扯在一起作为,那将是徒劳无益的。功化自然,不用纤毫造作,还丹也是同理。
      【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世后兮,昭然自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粲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吾。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入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这里所介绍的炼丹妙术,涉及到真谛的传播,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敢掺入丁点的浮夸之辞。即使是传到了亿万年以后,仍然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其中提示的道理,如同天上明星一样灿烂、如同百川归大海一样分明。一定要熟悉全书的结构,要反复地上下穿阅,融于己心,千遍万遍地在实践中读熟,其中所提示的真谛就会一目了然,读到神明相通,即会豁然开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只要你重视德行的修为,上天会赐给你修炼金丹成功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a0a.html


      3楼2017-11-07 16:43
      收起回复
        三道由一章第三十四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阙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逮,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参同契》只是说了一下炼丹的梗概,其细微的地方未讲,今天增加这一部分,弥补遗漏。深奥的地方仔细润色,使内容连贯,通有入无,力争使无形的一面能够同步。其宗旨与原作是等齐的,没有相违背之处,因此写录此文,命名为三相类。那么,《周易》所揭示的道理可以尽情地在此得到佐证了。
        【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华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说到大易便认作常道阴阳的采补;说到养性却认作肉团身心,意守泥丸;说到炉火又认作伏砂乾汞,流入烧炼;研究黄老之学,比较本书可以变为时间。炉火的事情有根本的道理作为依据。药物、炉鼎、火候此三道均出自于一心所控,心要清静专一,这是给后人指的明路。就像一株枝叶丰满,果实垂布的树没有根将一事无成一样,这种以修心进道的方法,其道理是很朴素的,这都是发自内心的忠言,有经验的人一定知道照此作为不会出错。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a2z.html


        4楼2017-11-07 16:44
        回复
          四象归根章第三十五
          【象彼仲冬节,竹木皆摧伤。佐阳诘贾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
          世人但知后天四象,不知有先天四象,乾坤坎离便是后天四象,四者混沌,复返虚无,方是先天四象。后天四象有形有名,可以说清楚,因为它们是枝茎华叶;先天四象无形无名,说不尽,因为是根本。一部参同契处处发挥乾坤坎离,几于尽言尽意。作者怕读者忘记根本,特别在末讲无文之言,无象之意。世间一切草木枝茎长于初春,花叶敷于盛夏,果实结于正秋,三者虽具,尚未归根,直到仲冬之时,天地闭塞,所有枝茎花果之类,剥落无余,但剩一根株。在造化为藏用之会,在我身即归根复命之时。一阳初动,万物未生,虽动而未离乎静,此时一点天地之心,深藏九渊,关键牢密,内者不出,外者不入。真人潜处深渊,不出不入,一切驰求之念不复起。冬至之时,虽动而不离乎静,顺节令之自然。闭塞其兑,抱一守中。
          【天道其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廓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金丹大道与天道同其造化,天道有元亨利贞,循环无端,浩浩渊渊,莫可穷究,元亨主发育,为造化之出机;利贞主归藏,为造化之入机。当其归藏之时,迎之无首,随之无尾,所谓说天道甚浩荡,太元无形容。天地为太虚之真胎,日月为太虚之真息,时当仲冬,亥子之交,天地媾精,日月撢持,日月之真息藏于天地真胎中,不可见,不可闻,璇玑停轮,复返混沌,此时,无天,无地,无日,无月,无乾坤门户,无坎离匡廓,寂灭一片太虚,是为真空,是为妙有,是为羲皇未画之易,是为老子无名之道,是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是为未生以前本来面目。所以说虚寂不可覩,匡廓以消亡。混沌中之天地即一乾一坤,混沌中之日月即一坎一离,无象之象,乃是真象,无言之言,乃是至言,明眼者从此参取先天心易,直可不设一象,不烦一言啦!然此道惟上根利器触着便会,其余中下之流,但知有象之易,岂知无象之易?但知有形有名之乾坤坎离,岂知无形无名之乾坤坎离?若闭口不谈,真怕笼统,以致差别未明,作用未究,令后学一切谬误,哪里去找依据?若妄生枝节,又恐头上安头,骑驴觅驴,令后学一切穿凿,未免反伤其根本。于此反复思量,不得已而篇分三段,段分各章,分别而次序之,叫此乾坤门户,坎离匡廓,乾坤炉鼎,坎离药物,这那就是大易性情。会而通之,则黄老之所养也是此乾坤坎离,炉火炼的也是乾坤坎离,无非为盲夫指路,费尽周折;若为明眼者说,不烦种种分别。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a5q.html


          5楼2017-11-07 16:44
          回复
            自叙启后章第三十六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勿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
            作者很谦虚地自我介绍,他自称是郐国的无用之人,隐居的鄙夫。好喜抱朴怀素,不喜欢权贵和做官,居住习惯选择偏僻简陋,对于名利更是无意去追求,保持着恬淡安宁的生活,对于时间的长短已不在心。平静安逸中写了这本《周易参同契》,大易经过了三位圣人,画卦系辞作翼,无非示人尽性致命之功,外参造化,内印身心。概括起来,不出坎离二用,其体为性命,其用则为精神,性命之理既顺,精神之用方全。神得了能量,身体受益,四海升平。
            子南午北,互为纲纪;建纬卯酉,璇玑循环,即厯法之祖。君主无为,明堂布政,国无害道,即是治世之准则,也是炼丹的原则。实行起来并不繁琐,以外象言之,清凈无为之道本诸黄帝老子;以内象言之,人身九宫之中有丹扃黄庭,为中央黄老君之所治,老子中堂坐,心光的成长。内藏祖性,天真自然,所谓养性者,养此而已。祖性即上德,本来无失无得,不灭不增,学人若洞明此性,当下可以归根复命,返本还元。
            【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雄雌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
            祖性本是一体,分为两用,便属身心二物,但心非后天意识,而是元神;身非四大之身,而是元精;此两者,人人具足,一切修证不离此。祖窍是真中,身心两家会归祖窍便是真一,人能守中抱一,一天24小时不停,那就是长生久视之道。以内象言之,本是真性真命,一阴一阳之大道;以外象配之,喻为真铅真汞,一雌一雄之两物;以魂魄相制叫降龙伏虎,相吞而言则谓之食,是金液还丹作用,不是旁门所说的服食。世人闻说炉火,定猜作五金八石,闻说雌雄,定认作雌黄雄黄,不知此皆有形有质后天渣滓之物,这些物质造就不了无形的真人。祖师再三审度,知世俗所最珍重者,黄白之物,故借假说真,寓言金丹伏食之妙用。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硌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意大,后嗣宜尊。】
            大易性情隐藏坎离药物,黄老养性隐藏中黄炉鼎,炉火伏食隐藏煅炼火候,露其枝条,藏却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身心意之三家,也是元精元气元神。枝茎虽列三条,根本实为一致,三家相见,便结圣胎,三元合一,便归太极。只有三者相参,金丹之作用才完备。然三条之中,举一即三,会三即一,处处合同,确然一贯,即太上所说的同出异名的众妙之门。从三上说,好像复杂,在堆砌辞藻,其实,有至真之道隐于其中,外契造化,内契身心,天人性命之理无不相印,若合符节。如璞玉之藏石中,剖出即现。如果是敷衍荒谬之词,诳惑后学,岂不遭天谴?此书之成,取名参同契的原因,正以三家相参,同出一门,乃契无上至真之妙道。学者能探厥端绪,方知其辞虽寡,其道甚大,尽性至命之道尽出其中。
            【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化形而仙,沦寂无声。百世而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根本的避免伤害,就是功成身退。元神是无形的,在无形中的十法界,和众生的灵体做邻居。光能化出人的身体的样子,大道玄师的模样,叫化形而仙,这种演化都是悄然无声的。等到死了肉身不在了,光态生命体金丹可以遨游人间,广施功德。来去自由,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看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形即“天不足东南”的地貌。还可以追溯到成汤时代旱灾和水灾的历史状况。世上的繁荣和茂盛都受到新陈代谢规律的左右,而德行深厚的得金丹者,可以永远跳出这个规律的约束,因为他们是吉人天相,已经将自身存在还原到了天地存在的原来形式中,“外其身则身存”。以上词句藏字“魏伯阳告”“委”“鬼”是魏,“百”与“人”为伯,“陈”与“阳”和为阳,“吉”与“人”合成“告”。
            本文转载自 韩金英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c0930102xa87.html


            6楼2017-11-07 16:45
            回复
              异说纷呈,这才是人间世。你以为解说《参同契》的人有绝对正确的吗?除非是魏伯阳本人。


              IP属地:湖南7楼2019-01-08 23:30
              回复
                你要是明白这一句,“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就算你入了大道之门,这一句都不明白,你就别胡吹乱砍了。


                IP属地:湖南8楼2019-03-17 22:56
                收起回复
                  大哥 怎么修炼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22 2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