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吧 关注:368,187贴子:8,099,853

半两钱币的简单断代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主要起源于装饰品和劳动生产工具的交换。例如贝币就是直接起源于装饰用的海贝,后来材质和工艺又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出现了骨,石,玉,青铜等仿贝壳货币。而在殷商著名的妇好墓中,曾发现了玉质纺轮,绿松石贝,以及天然贝壳。这些都是当时的劳动用品和装饰品。其中纺轮和后世的圜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圜钱则是半两钱的鼻祖,也可以说是后世所有圆形货币的开端。


1楼2017-11-26 11:35回复
    之前一个介绍五铢钱分类方法的帖子被吞了,跟百度反映情况,然后告诉我违反百度协议,不予恢复。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一个认真点的道理——百度XX,真把自己当官了。


    IP属地:上海2楼2017-11-26 11:48
    回复
      @谁动了我的奶茶 就这帖子了,帮忙加一下,否则又被吞。


      IP属地:上海3楼2017-11-26 11:48
      回复
        纺轮式的圜钱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的秦国,钱文是有一两和半两的区别的。
        最初出现的应该是一两面文的钱币,但是不久即被半两钱币所代替。
        最初出现的半两钱币,不仅形制和纺轮接近,而且从侧面看,做工也和纺纱的轮相似,中间厚,边缘逐渐变薄。采取的铸造方法原始,中间的穿孔也忠实还原了纺轮的圆形。
        后来在实用过程中,为了打磨的方便等原因,中间的穿孔逐渐变成了方形,这也是工艺进步的结果,这些钱币最早出现在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然后一直到了商鞅变法,也就是秦孝公十八年的时候,颁布了度量衡的标准,而方孔圆钱则正式成为一种定制,之后各朝各代基本沿用了这种铸造式样,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长达两千多年,可谓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IP属地:上海4楼2017-11-26 11:49
        回复(1)
          根据汪庆正先生的《半两》考议中所论述的,半两的价值,最初是和集市抽税有关的。秦献公讲集市集中起来交易,以便从中抽税,而在货币不足的情况下,布帛是一种代替货币的交易媒介。其兑换比例为布帛二端为一两,一端为半两。秦律中也有记载:钱十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以律。所以可以看出,半两钱的钱文,并不是指半两本身的重量,而是对布的一种折算,也就是说,在秦国的社会中,布是一种很重要的交易单位。秦国将半两作为布帛交换贸易的一种补充,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秦国的贸易,远不如中原地区发达,仍旧停留在以物以物的基础上。


          IP属地:上海5楼2017-11-26 11:55
          收起回复
            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26 11:57
            回复




              盒范半两就是一种复范工艺,也就是钱币两面都有模具,共同合在一起铸造出来的钱币,秦模仿六国铸造布币和刀币的方法来铸造半两,但是因为工艺不到家,加上半两只有一面需要刻画文字,所以原始的单范反而更加美观。鉴别这种半两可以通过证明和反面的边缘和内穿看出工艺特征。钱币中间逐渐变窄,出现类似两面压出来的毛边,大家可以感觉一下夹心饼干那种样子。当然后期也有一些战国晚期甚至汉代早期的半两,也有合范工艺,特点是直径通常都比较小,很少有过25MM的,而早期战国的合范半两直径通常都超过30,重量在10克以上。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IP属地:上海7楼2017-11-26 12:28
              回复
                总体来说,半两钱作为一种货币,经历了战国,秦,汉初三个朝代。整体的形制发展,遵循一个从重到轻,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篆到隶的过程。
                从重量上说,早期半两钱币重量大致维持在十克以上,但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过去研究一直认为有些大直径的秦半两,直径在35以上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铸造的半两。其实这只是一种猜测,半两到秦始皇年代,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期间,官府一直没有对民间铸造半两提出过禁止或者相关规定。因此,民间为了牟利,将半两钱越做越小,混同官府发行的大型半两,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当时的通行标准是“美恶杂之,勿敢异。”这就符合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没有人愿意拿好货币去交换劣质货币,为了更大的利益,总是趋向于生产更加廉价的货币来获取更大的收益。在官府也是如此,铸造中等大小的钱币有利可图,所以官府和民间都不约而同的把钱币越做越小。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直径低于28MM,重量在4到6克之间的“秦半两”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能见到的所谓的六朱半两。


                IP属地:上海8楼2017-11-26 12:44
                回复

                  六朱半两在市场上俯拾皆是,价格也很平,大多数非战非汉的都是这类六朱半两,因为大型半两多半退出流通,或者被销毁重新铸造小半两,因此秦半两直径大于32,重量大于10克的半两比较少见。偶然所见小半两能达到七八克,乃至十克的,都是个别例子,比如铸造工艺造成铜水过多等,并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IP属地:上海9楼2017-11-26 12:48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10楼2017-11-26 12:4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1-26 12:55
                      回复
                        汉代半两和秦代半两有过度类型的,被称为八朱半两,这种类型的半两有说是秦末的,也有说是汉初的,八朱半两总体特征,直径在30到32之内,重量一般不超过6克,通常在3到4克左右,文字扁平,有秦半两的字风,但没有秦半两文字的凸起特征。总体版式较为规整统一。


                        IP属地:上海12楼2017-11-26 12:57
                        回复
                          莫道区区仅半两,曾看刘项入咸阳。
                          秦汉交际之际,天下大乱,物价飞涨,民间私铸钱币达到鼎盛时期。奸商为了谋取最大利益,把钱币铸造到空前小的规模,而且小不是重点,重点是轻,为了让钱币尽可能的少用铜料,就把钱币做薄,做小,穿孔做大,最后以至于造出来的钱币,出来就是坏的,出来就是个C而不是个O。一千枚钱币,两只手可以全部握住,放水里不会沉,用手揉一下就会碎。
                          所以,当时刘邦项羽入咸阳的时候,看到的应该是这种钱币。





                          IP属地:上海14楼2017-11-26 13:15
                          回复
                            最后,总结一下各时期半两的大致特征。
                            战国半两:文字篆书,大篆豪放的为早期,小篆规整的为晚期;合范工艺外加文字古朴的基本都是早期,数量较少;直径过32,重量过10克的基本为早期。重量在7到10克,直径在28到32之间的多半是中后期。部分高挺字口,重量在十克左右的可能是战国晚期边境军队贸易使用的半两钱。
                            秦半两:文字小篆,比大篆规整,边缘也大多平整规范。直径很少超过28,但也很少有26以下。重量基本能维持在4到6克之间,根据工艺不同,有些超重或者超轻的,但一般不会超过这个范围。秦统一后基本没有铸造过大型钱币,直径过30的钱币在民间无法流通,流通也被毁了重造,所以官府也不造这种大型钱好多年了。
                            汉半两:初期八朱半两仍旧在争议中,总体认为一种直径介乎秦和战之间,约28到31左右,文字扁平,字风有规整和豪放,通常有明显浇注口的薄片半两为汉代吕后八朱半两。重量比秦半两还要轻一点。
                            四朱半两分为有廓,无廓,肉好周廓几种,文字都是方块一样的汉字隶书,也有一些豪放的写的跟毛笔字一样,也有类似战国大篆的,但总体文字都很规矩。直径和重量也都很规矩,24到26之间的直径,大多在25左右。重量3到5克都有,一般在4克上下。分为多种版别,无数种标记,比较常见的有邓通半两,多几个铜疙瘩。有蛇目半两,多个半圆的圈等等。
                            秦末汉初乱世半两:最没有节操的半两,又小又薄,又轻,穿口又大,文字漫漶不清,有些甚至就没有文字。直径大小很不统一,大点的接近2.5,小的就没谱了,几毫米的也是很常见的。
                            希望这些特征能帮助对半两有兴趣但又了解不多的朋友,迅速的认识自己所看到的半两,并能对其年代和价值做一个大致初步的判断。若能如此,则不胜荣幸。


                            IP属地:上海15楼2017-11-26 13:32
                            回复
                              然后附上一点各年代拓图,供大家参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1-26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