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猫吧 关注:441,841贴子:9,936,004

【随想+探究】为什么Doraemon动画可以继续,漫画却无法继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阅览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时,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美利坚,《米老鼠》这样的经典漫画,可以由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前赴后继,不断延续下去,而在大洋彼岸的日本,许许多多的经典漫画随着原作者停笔而寿终正寝了?但是又一想,Dora一年一部的电影却在1996年之后继续存活了下来,其中,1997~2005年都是全新的故事;2006年开始则是翻版和创新交替出现。
根据我读到的材料和自己的印象,似乎日本动漫有这样一个趋势:某热门漫画作者一旦停止连载,该漫画即倾向于寿终正寝,不再继续。而动画界的情况似乎要好一些,某些热门动画在原作者停笔之后仍会以集体作品的形式继续播出,也即是说其他人会接手继续创作。我所知道的这样的动画有三部——Sazae-san(海螺小姐)、Chibi Maruko-chan(樱桃小丸子)和Doraemon(哆啦A梦)。其中Doraemon动画电视剧有点特殊,虽然在不断地制作新剧集,其故事内容却基本是业已存在的漫画的翻版,鲜有全新创作。而《海螺小姐》和《樱桃小丸子》动画连续剧却是在不断地创作新的故事内容。除了这三部,也许还有其他这样的动画,欢迎补充。
知乎里的一篇文章指出:“日本漫画有一个现象,由别人来制作原作者的漫画,评价往往比不上原作者。名侦探柯南就这么由原作者画了这么多年,美国最伟大的侦探之一蝙蝠侠却不知道已经换过多少代人来画”。(来源见图片)如果这种解释属实,那这种“评价下滑”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另外,为什么转到动画界后,情况要稍好一些呢?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原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补充其他原因。
1.日本经典漫画似乎倾向于高度人格化、个人化。
尽管两国的动漫产业都很发达,但是美利坚凭借的是雄厚的资本、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作为一个民族和政治实体,美利坚历史不过两个多世纪;但作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则必须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算起)、较长的现代经济历史和动漫产业历史。相比之下,日本脱亚入欧不过一百多年,资本主义经济历史也就一个多世纪,动漫产业的兴起更是二战之后的事。整个日本经济的奇迹,可以说似乎是日本人以"Karoshi"(过劳死)为代价换来的。通俗地说,日本人太“拼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动漫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这种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经典漫画似乎乃是作者拼了命地创作的结果。漫画是一种思维的产物,漫画作者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创作,这样的作品就已经成了作者人格的体现。或者说,这样的作品已经高度人格化、个人化了,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再去模仿这样的经典。
因此,如果这样的漫画由其他人接手创作,结果恐怕会沦为“狗尾续貂”,评价自然会下降了。看过24卷超长篇Doraemon漫画的读者应该会发现Fujiko(藤子)先生去世以后,由他的弟子创作的作品,也即是第18~24卷,似乎明显抓不住Fujiko原作的精髓。从2005年开始,超长篇黑白漫画即被停止创作。
2.海螺小姐、樱桃小丸子、Doraemon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电视、电影和漫画书不同,它们似乎吸引着更多的成年观众。成年人的消费能力大大高于少年儿童,所以似乎只要能抓住一小部分成年人,他们贡献的收入就足以支持作品继续制作下去。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的审美观和少年儿童大概是不一样的。也许少年儿童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但成年人大概更懂得欣赏一种文化符号。这些由别人接手的作品,它们的故事内容质量也许已经不如原作者,正如前文所述,但是对于成年人而言,它们似乎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继续存在:
这些作品早年是如此精彩,在成年人的少年时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当之无愧是美好的童年回忆;
这些作品已经连载、播放了那么多年,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观看他们成了一种民族习惯;
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海螺小姐大概反映日本传统的理想家庭模式、樱桃小丸子则似乎是蒸蒸日上的日本70年代的缩影,Doraemon则似乎宣发了大和民族对于科学技术、未来与现实的深切关注)。
换言之,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而继续博得成年人的青睐。
不过,为什么成年人更倾向于看电视和电影,而不是漫画书呢?原因可能是:
1.在日本,漫画连载似乎处于动漫产业链的第一环。
日本动漫产业链的第一环似乎就是黑白漫画连载杂志。因此各种各样的漫画都在杂志上连载,相对而言,比较鱼龙混杂。有的获得了很好的响应,甚至大受欢迎,而有的反响平平,有的不怎么吸引人。当然,那些不受欢迎的连载应该是会被“腰斩”的。但是动画就不一样了,大都只有那些质量高的、受欢迎的、人气高的漫画才会被改编为动画和电影,在电视和影院里播放。这样,在从漫画走向动画、电影的过程中,作品经过了一轮残酷的筛选,留下的都是精华。
少年儿童似乎对动漫本身更感兴趣,所以他们更会去选择鱼龙混杂的第一环——漫画杂志。而相对不太感兴趣的成年人则更会去选择看电视、电影——只欣赏精华作品就够了。
2.作为媒介,电视和电影比书籍更适于多人分享。
成年人观看动画电视、电影的一大形式就是亲子一同观看。的确,在很多文化中,电影和电视是适合多人分享的一种媒介。
一可能是因为电视、电影的影像和声音同时传入所有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大家可以同时对信息作出反应:这才能出现一同哭、一同笑,一同哀伤、一同欢乐的情形。相比之下,似乎很难想象买很多本相同的漫画书,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因为每个人的阅览速度不一样,所以大家不能同时作出反应。这样,分享效果也就不佳。
二可能是因为看书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安静,以免妨碍别人的阅览,这样就不热闹。而人的本性是倾向于热闹的,尤其是大家在一起时。
三可能是因为书籍只能给一个感官——视觉带来愉悦,而电视、电影能同时给两个感官——视觉和听觉带来愉悦,所以更热闹,也就更适合多人一起分享。
四可能是因为即使只比较视觉,会动的图画也比静止的图画更符合人本性的喜好,因而也就更适合多人分享。
相比一声不吭,热闹喧哗更受人欢迎。日、中文化比较接近,在我们的文化里很难想象在家中招待客人的时候,不是去开电视机一起热闹,而是人手发一本书让大家安安静静地一起看。当然我不能完全肯定可能有的文化更青睐用书籍来分享——他们就是爱好看书。不过这样的文化即使存在,似乎也是少数。
为什么Doraemon动画、电影仍在播出,短篇漫画却寿终正寝?以上就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探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


最近买到的米老鼠杂志:


1楼2017-11-29 14:42回复
    这么长的文章竟然没有被系统立即吃掉。真搞不懂究竟触发哪些关键字才会被吃。看看能坚持多久。


    2楼2017-11-29 14:46
    收起回复
      感觉漫画的话要原创的人才好吧。才会有人愿意去看,也是对藤仔的尊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29 14:50
      收起回复
        其实嘛这个是因为美漫的形象是公司的不是个人的吧。
        在日本像游戏的衍生漫画,就不一样了吧。感觉宠物小精灵就可以一直画下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29 14:53
        回复
          游戏王的漫画不还是一直在画吗。因为形成卡片产业了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29 15:43
          收起回复
            您说米老鼠的问题,米老鼠可是迪士尼自己创造的形象吧。那当然不一样。这个嘛,迪士尼主业是乐园和动画。当然会出漫画给公司做宣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1-29 15:49
            收起回复
              蝙蝠侠一开始就是在dc的旗号下推出的 不管漫画、动漫、电影 都是由其负责 事实上知道dc的人远比知道蝙蝠侠最初创作者的人多 因为在dc 漫威这类美漫中 人物归属于公司 日漫好多都是归属于作者个人 换人创作的话很难让人接受设定 但蝙蝠侠方面不管画师如何换 在大众眼里都是dc出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1-29 16:10
              收起回复
                听不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1-29 17:04
                收起回复
                  欧美系的我只看的进去成龙历险记什么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都欣赏无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1-30 00:43
                  收起回复
                    说什么个个性的问题,当年台湾盗版那么多故事不还是一样能画吗?因为原版不够,那出版社为了凑齐故事自己的漫画家出漫画啊。


                    IP属地:重庆12楼2017-11-30 10:53
                    收起回复
                      10月的特刊我上个月就买了

                      这是我15~17年的杂志哦~(不包括特刊)


                      IP属地:湖北14楼2017-12-02 17:27
                      收起回复
                        有一点要注意,米老鼠的漫画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人画的,之后就算是迪斯尼公司也有多个作者花米老鼠的漫画。之后卡尔.巴克斯建立了麦克达克家族,将之前的一些设定整合后,各种作者的创作更加有序了。
                        之后丹麦买了版权,更多的欧洲作者加进来,可以说把以前迪斯尼的设定都给颠覆了。可以说改变最大的就是米奇。
                        你看迪斯尼早期的作品,米奇也可以说是个小丑角色,甚至可以说和唐纳德的差别不大。如今的米奇,更加成熟稳重也更加能干


                        IP属地:湖北15楼2017-12-02 17:33
                        回复
                          卡尔.巴克斯笔下的人物,也有变化。
                          如《熊山上的圣诞节》里面的史髙治,就比之后的设定更加贪财更加无情


                          IP属地:湖北16楼2017-12-02 17:37
                          收起回复
                            好文。纠正一下,超长篇哆啦A梦并没有在2005年之后停止更新,后面还连载出版了新魔界大冒险,绿巨人传,人鱼大海战,奇迹之岛,秘密道具博物馆和宇宙英雄记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12-02 22:50
                            收起回复
                              好问题
                              1美漫和日漫创作模式不同,楼上说了。感觉两种模式各有优劣,美漫模式让作品保持了长足的生命力,但限制了题材的多样性,所以美漫很少有超级英雄以外的题材。而日漫的主心骨是作者,在内容创造、题材选择上更为自由,但少了作者就没戏唱了。从历史上看,日本漫画起步晚,美国算是给日本开了个头。美漫作者当初没想太多,就想卖点钱,到了战后那会,日本人看到美漫的兴隆便产生了创作的想法,自然是更有想法了。所以说,作者的创作初衷影响了创作模式,而创作模式又影响了往后的作品
                              2成年人更倾向于看动画这一点不一定,动画化的确是质量保证,但动画时常比不上原作,近年哆啦的动画就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万变不离其宗,对哆啦这样经典的作品最好从原作看起。而海螺樱桃小新巨人一拳的原作并不出彩,动画则弥补了一些缺点,值得一看。所以这事也不一定吧
                              3说得对,合家欢很重要
                              个人观点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12-03 03: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