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见过张译三次。
第一次还是在中戏念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经常在校外的“锦绣”吃饭,老板娘也豪爽,经常给我们穷学生赊账,月底结清,甚至有的同学毕业了才结清。
那时候陈思诚已经小有名气,有次晚上,看到陈思诚还有李晨两人扶着一个半醉的人走在校门口附近,那个人估计很难受,后来就站在那里靠着墙,看着陈思诚和李晨笑,我路过,递过了一瓶农夫山泉,那个人摇摇手,抬起头来,努力笑着,说着谢谢。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张译。
第二次,是在北京运鸿宾馆。那时候刚毕业,正是迷茫的时候,有朋友叫我去剧组帮个忙,修改剧本打打杂什么的,那时候的运鸿宾馆是剧组集中的地方,演员人来人往,有一天就来了一个穿军装的,说是演员,声音好听,眼睛里透着清澈,还有一副温柔的神情,听说是哈尔滨老乡,赶紧让他坐,倒了杯水聊了两句,他很客气,笑得很羞涩,还没来得及留电话就走了,那时候和旁边的副导演提起他,副导演笑笑,说这个人肯定不行,长得没有特点,不帅也不好看,我还说了几句好话,后来那个电影资金出现问题,我也就离开剧组,但那个人的笑容我还记得,希望他能在演员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直到某一天,我的发小做录音,说拍了一个叫《刑警张玉贵》的电视电影,我在电视上看了一眼,直到看到那个被李晨按到墙上的小警察,不禁笑了,这个家伙,总算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啊!再后来,看到《民工》,那个瘦瘦的,却憨厚到让人以为是找了个生长在玉米地里的本色演员,的确让我觉得这个家伙演技了得。
再后来,很少看到他在银幕上出现,知道有次上街,看到街边卖盗版压缩电视剧,封面上那个满脸泥巴,却有深邃眼神的老乡张译,立感亲近,赶紧买下回去看。
后来大家知道了,班长史今圈了一大批粉丝,我也不例外,知道了他的很多信息,回哈尔滨的时候,到我叔家住,发现他们家就隔了几条街,而且还离市场很近,于是去转了转,还去了索菲亚教堂附近的哈尔滨话剧院,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距离,体会了他当年那种的心态,那是一种不自信却又憧憬的复杂。
好了,我可以说,我对他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访谈和《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对他的欣赏,都是来自银幕上的塑造的角色和他的某些观点,很多人问我你干嘛这么欣赏他,或许从见到他的时候,我就能知道他和我是一类人,同类都能捕捉到同类。
比如我们差不多大,童年都是在哈尔滨度过的,冬天的哈尔滨,路面都是冰镜子,让人寸步难行,下了雪,小孩子几乎齐腰,经常足不出户。我小时候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很少出门,也不爱说话,只是独自看着小人书或者玩有限的玩具,据张译说,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怕吵,所以他也独自安静的在一旁玩玩具。从小孤独的孩子,到了班上,或者社会,特别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所以有时候会过度,比如我就把朋友锁在屋子里,而他,也曾片场和人打成一片,要么调皮的在《生死线》现场,要把人绑在柱子上,要么就成立个小帮派,那都是童年太孤独所致,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要不羞涩到极致,要么开放到极致,但一旦受伤,就会缩到那个小小的角落,用孤独的孩子的世界看世界。
因为孤独,朋友不多,因为孤独,读了很多书,因为孤独,他能深入每个角色,也因为孤独,他找到了特殊的朋友,猫咪。从这个朋友身上他学会了表演的真听真看真感觉,也学会了如何安放自己的爱心。
看采访就知道,从最初开朗的“班长”,眼神清澈实在,以为世界接纳了自己,于是敞开心扉,把心掏给世界,可到了现在,连记者都说,他把自己封闭了,眼神也失去了那种纯真,你可以说他成熟了,但更多的,是他开始退缩到自己的角落,不是那个说我是水……瓶座的那个真挚的,想和你打成一片的大男孩了。
这个大男孩自卑过,没有上自己喜欢的“北广”的播音系,从哈尔滨话剧院的自费生到了“战友”,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因为单一审美的外貌,很多人觉得他不是概念中的浓眉大眼说他当不了演员,连拍《乔家大院》,导演胡玫都说一个男演员28岁还出不来也就这样了,演个《士兵突击》话剧版都会上场一分钟,更多的是当场记,好容易拍个电视剧还被拿下,那时候的他,跑遍图书馆看了很多苏联话剧,却不知道未来如何……
但机会还是来了,或许《士兵突击》就是命定,本来想演许三多的他,却阴差阳错演了史今,却因退伍的戏和自己经历重合,让人心疼万分,还因为角色带来的魅力,让更多人认识了他……自然,以前很多人说的缺点,正巧是人物的特点,银幕上的独一性,让人能记住这个形象,温润的,倔强的,如师如父,有着憨厚笑容的史今,戏份不多却让人难忘。
但他不是史今,他有史今身上的干净,纯真,却比史今坚忍,深沉,如同他的星座,如一个瓶子,按照水的所有形状,将角色融入其中,用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演绎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自此他敞开世界,开始自信,迎接一个个新的角色,也想好好拥抱世人,热爱生活,自此一系列的角色都可以留在电视剧史,不论是知青,还是画家,还是无赖男友或者上门女婿,甚至还有无奈北漂,都可圈可点,有一阵还被爱带标签的宣传圈成为中国好老公,也是这是有了争议,演员就怕定型,而我也想他能火,因为眼神清澈温暖的男演员太少,也因为外貌和周边人有争执,但我也不想他太火,因为这样就会迷失自己……
就在这时有了第三次见面,在北京签售会,
本来写的一个剧本一个打拐题材,想找他演,那时候正逢我生日,也想亲自看看他的状态,于是在休息室和他见了面。
看到我,他都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就站起身来主动的和我握手,然后就埋头接受采访,他的助手一边吃饭一边吐槽说从早上到中午他都没吃饭,反倒手都签肿了。我带了一会儿,和他那时候的经纪人聊了几句,合了个影就离开了,只记得我说谢谢他说不客气的情景,还有遗憾地是他签名的海报丢失的情景。
那个剧本到最后也还没拍,不过他接了陈可辛的《亲爱的》,老韩在饮料机前的痛哭让我在银幕下心疼,也在吉林的金鸡奖颁奖的时候为他欢呼,小太爷拿奖了!他终于靠自己的实力获得了专业和观众的认可!
后面自不必说,从电视剧里的老好人和都市青年,变身银幕千面人,似乎一夜之间,小太爷进入了多产期,从杀手到锦衣卫,到警察,到回归银屏的鸡毛,俨然成为演技派的代名词,也把自己忙的连看亲爱的猫的时间都没有,也换来肾结石的伤痛。
人红是非多,他终究是把自己打开,又封闭起来了,对演员来说,经历多了是好事,对一个孤独的孩子来说,又开始对世界又一次怀疑。他以赤子之心看世界,毫无防备,却被世界所伤,如同贾宝玉,明知道一场离散,却投入的去爱去经历,究竟被现实所伤……
未来的日子,多注意身体,多出好作品,也请多多爱护身体里那个需要呵护的孩子吧,让那个孤独的孩子快乐起来,就像你配音的小王子一样,度过不一样的时光,高高飞到天上,善良着单纯的善良……
第一次还是在中戏念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经常在校外的“锦绣”吃饭,老板娘也豪爽,经常给我们穷学生赊账,月底结清,甚至有的同学毕业了才结清。
那时候陈思诚已经小有名气,有次晚上,看到陈思诚还有李晨两人扶着一个半醉的人走在校门口附近,那个人估计很难受,后来就站在那里靠着墙,看着陈思诚和李晨笑,我路过,递过了一瓶农夫山泉,那个人摇摇手,抬起头来,努力笑着,说着谢谢。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张译。
第二次,是在北京运鸿宾馆。那时候刚毕业,正是迷茫的时候,有朋友叫我去剧组帮个忙,修改剧本打打杂什么的,那时候的运鸿宾馆是剧组集中的地方,演员人来人往,有一天就来了一个穿军装的,说是演员,声音好听,眼睛里透着清澈,还有一副温柔的神情,听说是哈尔滨老乡,赶紧让他坐,倒了杯水聊了两句,他很客气,笑得很羞涩,还没来得及留电话就走了,那时候和旁边的副导演提起他,副导演笑笑,说这个人肯定不行,长得没有特点,不帅也不好看,我还说了几句好话,后来那个电影资金出现问题,我也就离开剧组,但那个人的笑容我还记得,希望他能在演员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直到某一天,我的发小做录音,说拍了一个叫《刑警张玉贵》的电视电影,我在电视上看了一眼,直到看到那个被李晨按到墙上的小警察,不禁笑了,这个家伙,总算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啊!再后来,看到《民工》,那个瘦瘦的,却憨厚到让人以为是找了个生长在玉米地里的本色演员,的确让我觉得这个家伙演技了得。
再后来,很少看到他在银幕上出现,知道有次上街,看到街边卖盗版压缩电视剧,封面上那个满脸泥巴,却有深邃眼神的老乡张译,立感亲近,赶紧买下回去看。
后来大家知道了,班长史今圈了一大批粉丝,我也不例外,知道了他的很多信息,回哈尔滨的时候,到我叔家住,发现他们家就隔了几条街,而且还离市场很近,于是去转了转,还去了索菲亚教堂附近的哈尔滨话剧院,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距离,体会了他当年那种的心态,那是一种不自信却又憧憬的复杂。
好了,我可以说,我对他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访谈和《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对他的欣赏,都是来自银幕上的塑造的角色和他的某些观点,很多人问我你干嘛这么欣赏他,或许从见到他的时候,我就能知道他和我是一类人,同类都能捕捉到同类。
比如我们差不多大,童年都是在哈尔滨度过的,冬天的哈尔滨,路面都是冰镜子,让人寸步难行,下了雪,小孩子几乎齐腰,经常足不出户。我小时候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很少出门,也不爱说话,只是独自看着小人书或者玩有限的玩具,据张译说,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怕吵,所以他也独自安静的在一旁玩玩具。从小孤独的孩子,到了班上,或者社会,特别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所以有时候会过度,比如我就把朋友锁在屋子里,而他,也曾片场和人打成一片,要么调皮的在《生死线》现场,要把人绑在柱子上,要么就成立个小帮派,那都是童年太孤独所致,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要不羞涩到极致,要么开放到极致,但一旦受伤,就会缩到那个小小的角落,用孤独的孩子的世界看世界。
因为孤独,朋友不多,因为孤独,读了很多书,因为孤独,他能深入每个角色,也因为孤独,他找到了特殊的朋友,猫咪。从这个朋友身上他学会了表演的真听真看真感觉,也学会了如何安放自己的爱心。
看采访就知道,从最初开朗的“班长”,眼神清澈实在,以为世界接纳了自己,于是敞开心扉,把心掏给世界,可到了现在,连记者都说,他把自己封闭了,眼神也失去了那种纯真,你可以说他成熟了,但更多的,是他开始退缩到自己的角落,不是那个说我是水……瓶座的那个真挚的,想和你打成一片的大男孩了。
这个大男孩自卑过,没有上自己喜欢的“北广”的播音系,从哈尔滨话剧院的自费生到了“战友”,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因为单一审美的外貌,很多人觉得他不是概念中的浓眉大眼说他当不了演员,连拍《乔家大院》,导演胡玫都说一个男演员28岁还出不来也就这样了,演个《士兵突击》话剧版都会上场一分钟,更多的是当场记,好容易拍个电视剧还被拿下,那时候的他,跑遍图书馆看了很多苏联话剧,却不知道未来如何……
但机会还是来了,或许《士兵突击》就是命定,本来想演许三多的他,却阴差阳错演了史今,却因退伍的戏和自己经历重合,让人心疼万分,还因为角色带来的魅力,让更多人认识了他……自然,以前很多人说的缺点,正巧是人物的特点,银幕上的独一性,让人能记住这个形象,温润的,倔强的,如师如父,有着憨厚笑容的史今,戏份不多却让人难忘。
但他不是史今,他有史今身上的干净,纯真,却比史今坚忍,深沉,如同他的星座,如一个瓶子,按照水的所有形状,将角色融入其中,用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演绎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自此他敞开世界,开始自信,迎接一个个新的角色,也想好好拥抱世人,热爱生活,自此一系列的角色都可以留在电视剧史,不论是知青,还是画家,还是无赖男友或者上门女婿,甚至还有无奈北漂,都可圈可点,有一阵还被爱带标签的宣传圈成为中国好老公,也是这是有了争议,演员就怕定型,而我也想他能火,因为眼神清澈温暖的男演员太少,也因为外貌和周边人有争执,但我也不想他太火,因为这样就会迷失自己……
就在这时有了第三次见面,在北京签售会,
本来写的一个剧本一个打拐题材,想找他演,那时候正逢我生日,也想亲自看看他的状态,于是在休息室和他见了面。
看到我,他都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就站起身来主动的和我握手,然后就埋头接受采访,他的助手一边吃饭一边吐槽说从早上到中午他都没吃饭,反倒手都签肿了。我带了一会儿,和他那时候的经纪人聊了几句,合了个影就离开了,只记得我说谢谢他说不客气的情景,还有遗憾地是他签名的海报丢失的情景。
那个剧本到最后也还没拍,不过他接了陈可辛的《亲爱的》,老韩在饮料机前的痛哭让我在银幕下心疼,也在吉林的金鸡奖颁奖的时候为他欢呼,小太爷拿奖了!他终于靠自己的实力获得了专业和观众的认可!
后面自不必说,从电视剧里的老好人和都市青年,变身银幕千面人,似乎一夜之间,小太爷进入了多产期,从杀手到锦衣卫,到警察,到回归银屏的鸡毛,俨然成为演技派的代名词,也把自己忙的连看亲爱的猫的时间都没有,也换来肾结石的伤痛。
人红是非多,他终究是把自己打开,又封闭起来了,对演员来说,经历多了是好事,对一个孤独的孩子来说,又开始对世界又一次怀疑。他以赤子之心看世界,毫无防备,却被世界所伤,如同贾宝玉,明知道一场离散,却投入的去爱去经历,究竟被现实所伤……
未来的日子,多注意身体,多出好作品,也请多多爱护身体里那个需要呵护的孩子吧,让那个孤独的孩子快乐起来,就像你配音的小王子一样,度过不一样的时光,高高飞到天上,善良着单纯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