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吧 关注:5,974贴子:23,633
  • 1回复贴,共1

我读《土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土门》依然是贾平凹的一贯写作作风,还是小人物登场亮相,与以往不同的是,贾平凹更注重从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衬托人物,这与作者以往的作品有很大区别,更能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比如,贾平凹写画家被杀,写道了狗,写老冉和梅梅,写道了狗。有时候真感觉这是贾平凹在凑文字,本来是一句话,分成了几句,夹杂了大量的周围元素,也许这就是贾平凹的文字创造


1楼2009-03-09 22:08回复
    。《土门》里的人物生存环境是将要改造的城市边缘的农村——仁厚村。他们是农村人,但是将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们用徒弟来换取城市人的称号。虽然梅梅、云林爷、成义……他们在于保留城市边缘最后一块净土的卫士,但是他们不是变革的能人,在保护和维护中他们所作的都是浪费,什么明朝阵鼓,这就暗示出仁厚村只能是历史的记忆;梅子说成义修楼碑是形象工程,其实是暗示是历史的纪念;谁阻挡了城市化进程,谁就阻挡了城市的发展。让成义当村长,一个仁厚村走出的青年,他还记得“仁厚”吗?一个走南闯北的青年,是见过世面的人,文章里说他做过许多大城市,但是他去的是西藏,暗示出一种隔绝;为了筹集资金,他循规蹈矩,是仁厚村的村长吗?暗示出仁厚村将来必定被城市化。除了老冉和范景全,眉子好好像即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里人,她处在过渡期,眉子喜欢城里人的时尚,但是她有忘不了自己是从村人,再伪装的外衣下,她活得很累。受到村里人白眼即使梅子是她最好的朋友,也会冷眼看这“夹缝人”。眉子逐渐在于城市接近,被同化。几次人流,她还是她自己。梅梅虽然表面清高,但内心一塌糊涂,既不像农村人,又不像城市人,没有农村人的坦荡性格,没有城市人开放的胸怀。《土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市向农村推进,土地受到了城市化,土地在地产商的开发下穿上了人造的外衣。作品里没有写到被城市化的人到底咋样生存,城市化到底带给农村人的是利还是弊?贾平凹关注民生,但是没有写出结局,也许这就是贾平凹的局限性。贾平凹的作品土气,一个字“俗”是农村人的土气,是农村人的俗,也许这就是风格。


    3楼2009-03-09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