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095贴子:666,048
  • 12回复贴,共1

战神粟裕 | 首战韦岗,威震江南寒敌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2-10 14:12回复
    938年夏,粟裕和先遣支队在苏南每天看到的,都是日军铁蹄下民众苦难的泪水,每天听到的都是苍生痛苦的呻吟。“大地失去了牧童和他的歌声,五月的花不再飘香,一种国破家亡的仇恨在水乡里弥漫回荡。”先遣支队上上下下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向粟裕请战。
    粟裕说:“仗是一定要打的,一定要打好。首战必胜,这是关系共产党、新四军的威望,关系到能否鼓舞江南人民抗战信心的大事。必须做好群众工作,查明敌情,摸清敌人的活动规律,选择有利地形,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初战的胜利。”
    粟裕挂起地图,默默地在图前伫立,一站就是半小时:日军士兵骄傲蛮横,肆无忌惮,三五成群的士兵(甚至有士兵武器都不带)竟敢到远离其据点十里八里的村庄撒野。要煞一煞日军的嚣张气焰,给老百姓壮壮胆子,就得用武力说话,就得找个时机找个地方狠狠敲他一家伙。在哪儿会会他们,怎么敲他们呢?
    粟裕先派出侦察员侦察敌情,于是,40多个侦察员换上便衣,在江南大地上散开,四处寻找适合打击敌人的地点。侦察员邹志成跑了三四天,回来报告粟裕:“听老乡说,鬼子有几台汽车,常在镇江和南京之间跑。”
    粟裕将目光放到作战地图上镇江和南京之间,琢磨了很久,然后看着下蜀附近的韦岗。韦岗离南京不远,距镇江更近,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那里是丘陵和小山地,地形相对复杂,是打伏击较理想的地方。
    但他对侦察情况不太满意,让侦察参谋张铚秀和邹志成再次侦察。邹志成化装成一名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到韦岗将日军汽车来往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句容公路每天有五六十辆日军车辆通过,以上午8点到9点和午后4点前后最多。
    邹志成说:“韦岗地形好,可以打埋伏,公路两边有小山包,都是阔叶树,在公路上看不到山上的部队,利于部队掩护。韦岗山头向北可以看到镇江城外的石马庙,向南可以看到句容城。”
    粟裕问邹志成:“公路有多长,能埋伏多少兵力?”邹志成说:“我没有下过公路,要知道能摆多少部队,我可以再去一次。”
    于是侦察排出动进行第三次侦察。等他们一回来,粟裕直接问邹志成能摆多少兵力。邹志成说摆上三个连没有问题。又说附近有个小村子,部队夜里进入,不会惊动老百姓。向南还有两条老百姓放羊、砍柴的小路,一条通上党,一条通白兔,战斗结束后我们可以经这两条小路撤出。
    听了邹志诚的回答,粟裕决定就在韦岗伏击鬼子车队。决心一下,粟裕又折断一根火柴棍,在地图上一段一段地量出韦岗到南京和镇江的距离,计算出日军增援部队赶到的最快时间。


    2楼2018-02-10 14:13
    回复
      6月11日午后,粟裕收到军部发来的电报,电报转达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的命令:“着该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并将敌情随进具报。等因奉此,着该员即率先遣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四个连),并电台一架,即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达到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道之任务,并将战况及敌情随时具报。此令。”
      同时接到电报的一支队司令陈毅立即让二团长刘培善在全团选调80名作风顽强、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组成临时战斗连,任命童炎生担任连长,程祥元担任指导员,调给粟裕指挥。参加破路行动的还有新四军军部巡视团成员陈茂辉。
      当日午后,粟裕率先遣支队和一支队临时战斗连由溧水县李家山出发,于6月15日拂晓前进抵句容至下蜀公路以东的徐家边隐蔽,当天晚上按计划破坏铁路。因为没有完好的爆破器材,全部以手工进行破坏。在本地百姓的帮助下,指战员经过四个半小时的努力,只将铁道、电线破坏到40米。此时已近凌晨3点钟,粟裕命令部队向火车站守敌发起攻击,同时一边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虚张声势,扬言要在数日内攻克句容县,一边要附近群众逃走,以免遭敌蹂躏。随后部队安全撤退至下蜀以南的东谢村宿营。16日上午8点,敌火车一列驶至该处出轨,日军不得不派出七卡车的日军抢修,京沪铁路交通中断数小时。
      破路任务的完成,大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更使粟裕胸有成竹。粟裕召集钟期光、王培臣、陈茂辉、童炎生及几个连的干部到东谢村的一个竹林里开会,宣布了自己的决心:要在镇江到句容之间打一个伏击战,伏击点确定在韦岗,根据日军车队活动的规律,战斗可能在明天拂晓前后打响。
      要马上投入战斗,当时在装备上是有许多困难的。整个先遣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余的武器都是用旧了的,有的缺少瞄准器,有的是长枪锯成了短枪,有的是埋在地下许久才挖出来的。
      但粟裕意志坚定,指着地图,做了周密的部署。粟裕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把日本人的车队截住,否则我们今后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困难会更大……”
      他离开地图,一手握住竹枝,眼望着青青的竹叶,意味深长地说:“四年前,在方志敏同志领导的抗日先遣队里,我被任命为参谋长,但那支抗日先遣队的历史使命没有能完成,国民党仇恨它,在怀玉山上围困住我们……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搞出一个先遣队,胜利地挺进到苏南,现在我们面对着方志敏同志所预计的一个新的形势了: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他说:“为了求得秘密,伏击队必须在夜间急行军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
      当天夜里下着大雨,不便行军,部队行至杜村宿营。部队指战员从11日晚起,连夜雨夜行军,侦察警戒繁多,又破坏敌人铁路,已经十分疲劳,并且病员加至十多人,如全部参加战斗,不仅迟缓行动,而且会影响战斗。粟裕当晚即进行动员组织,几次三番给战士们做解释与鼓励工作,同时从各连抽选6个步兵班,1个侦察班(着便衣带手枪),1个机枪班(2挺机关枪),各班都配足够的手榴弹组成参战部队,取捷径向伏击地前进;其余部队及行李、病号等由副官处主任陈荷龙率领到达上元庄附近待命。
      战士们都有些紧张。一些战士跑到粟裕和钟期光住处,这个问“打汽车先打哪里呀”,那个问“我们不会讲日本话,向鬼子喊话怎么喊”。
      17日凌晨2点,粟裕率领参战部队向伏击地点进发,以手枪便衣队做尖兵,经徐家边沿高骊山东坡小路前进。雨还在下,而且很大,路也很滑,战士们行走艰难,军部巡视团成员陈茂辉摔了好几跤。出发后六个小时,部队终于接近伏击地点,远远望见敌人一辆汽车在赣船山、高骊山两山之间的公路上向镇江方向行驶。
      8时10分,侦察班到达山间公路北口,粟裕率部分人马进至山间公路。这时从镇江驶来第一辆车向伏击地点驶来,侦察班按照部署隐伏不动,让汽车通过,然后再截断其退路。
      当时粟裕率领的这部分人还未做好伏击准备,敌人的汽车就已闯入机枪射程之内,粟裕连忙大喊:“打!”
      但机枪阵地还没有布置好,机枪手仓促架枪射击敌车车头,将敌车汽缸打穿。敌人的汽车仍向前冲,但冲出山南口后就停了下来。因为参战的六个步兵班尚未到达,车上敌人侥幸全部逃走,仅截获邮件一车。
      不久6个步兵班赶到,粟裕派2个班占领赣船山南公路东侧地点,向句容方向警戒;派1个班警戒镇江方向,其余官兵准备截击敌人的汽车。战士们疲劳至极,全身湿透,但士气旺盛,勇气未减。
      过了六七分钟,敌人的第二辆车由镇江方向开来。这是一辆小轿车!也许是天雨有雾,也许是公路弯道,敌人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没有听到枪声。当这辆汽车离侦察参谋张铚秀只有50米远时,侦察连的机枪手一个点射,击毙了驾驶汽车的日本兵,汽车失控翻入公路以西的水沟里。
      车上有3人,驾驶员即已毙命,一名日军跌入水沟,另一名受伤躲藏在车底未被发现。当粟裕带战士们冲到跌入水沟的日军近前时,日军突然从水沟中跳出,举刀向粟裕劈来,粟裕身后的邹志成发现后当即举枪将其击毙。粟裕和战士们搜查完车内物件准备焚烧该车时,潜伏车底的日军乘机将一战士刺伤,三支队五团参谋兼侦察连长温国德当即和这名日军扭打在一起。温参谋右手握的驳壳枪已没了子弹,但这只手后被日军的左手拼死抓住。日军的右手举着军刀,但这只手也被温参谋拼死抓住。两个人从马路上打到水田里,又从水田里打进几米深的沟里。指战员们仓促之际群起向敌射击,温国德最后夺过日军的军刀终将他刺死,但温国德也被刚才的枪击误伤(温国德后因枪伤不治身亡,成为江南新四军第一位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军官)。
      战士们在打死的军官身边缴获一支手枪、一把军刀,在车上缴获保险箱一只。草草收拾了一下战利品,粟裕让战士们回到原阵地待命。
      过了五分钟,敌人第三、第四、第五辆车连续而至,车上有30多个鬼子。粟裕命令发起攻击,敌第三车被击中于山间公路中段,第四车被击中后停于路南口,而其第五车自行停止在路北口以北。当下粟裕率指战员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将第三车和第四车的日军团团围住。
      日军看到自己被包围,有两个军官右手高举军刀,带领剩下的20多个日军,号叫着向我方冲来,准备用刺刀拼杀。粟裕派另一挺机枪占领路北口右侧高地,实行瞰制射击,打死日军13个,打伤七八个,日军不支全部溃退。
      敌第五车超出新四军机枪火力射程之外,敌卡车仅有踏板,左、右、后均无栏板,听到枪声,车上日军全部跳到车下,利用地形地物,潜伏于公路两侧的草丛中向新四军射击。后来见势不妙就往后退。预先埋伏在路北口的便衣队,因使用驳壳枪,火力不够,未能阻止鬼子后撤,使日军第五车得以装载伤兵数名逃回,残余日军躲入公路西沿的水沟里泅水逃走。
      战斗历半小时结束,战士们开始收集战利品及焚毁汽车。战士们早听说过日本鬼子:他们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在战场上打得国民党落花流水,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气焰嚣张,肆无忌惮,到处野蛮屠杀,疯狂掳掠,奸淫妇女,焚烧村镇,单在南京,他们就杀了几十万人,犯下滔天罪行。来到江南后,战士们亲眼看到过日本人炸毁的房子,就是还没见过日本人,所以都围着那些鬼子的尸体看稀奇。邹志成打死的那个嘴上留胡子,大概30多岁!


      3楼2018-02-10 14:14
      回复
        事后查明,邹志成打死的名叫土井,是一名少佐;被温国德杀死的日军名叫梅泽武四郎,是名上尉。(在陈毅和王培臣的回忆中打死土井的是温国德。粟裕在韦岗伏击战后第二天写的《江南处女战》里说先打死的是土井,潜伏车底、后被打死的是梅泽武四郎。从陈、王二人的描述,温国德打死的不是土井,而应当是梅泽武四郎。因为粟裕的说法来自战斗第二天的总结,而且粟裕又是这次战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所以粟裕的说法最可靠;参战的邹志诚回忆的与粟裕相符,故本书确定土井为邹志成所毙,温国德打死的是梅泽武四郎——编者注)他们隶属于以内山英太郎为旅团长的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当时这个旅团正奉命调回日本,因此运输繁忙,之后也未出现在侵华日军的战斗序列中。
        打了胜仗的战士们兴高采烈。作战参谋王培臣将击毙日军的长筒皮鞋套在自己脚上,又把日本军刀往肩上一扛,格外的自豪和神气。
        粟裕下令:撤!镇江离这不过15公里,敌人的援军不出半个小时就会赶到。
        因参加伏击的部队人员太少,除担运自己的伤员外,仅挑选了一部分重要的军用品,不得不将车上其余物品毁弃,然后带着缴获步枪、手枪、军刀、钢盔、日钞分路撤退。
        此战激怒了日军,他们马上出动大部敌军增援。
        就在粟裕率部撤到离战地约4里时,自镇江增援的10多倍于新四军官兵的敌人,乘17卡车(大约),携数辆坦克、多门大炮赶至韦岗大肆轰击,炸弹、炮弹、机枪,响成一片。敌人不知新四军去向,就将附近房屋焚毁。
        听着枪炮声,那些干部战士都伸舌头:“好险!要不是粟司令能掐会算,这仗难打!”
        随后3架敌机亦赶来盘旋低空侦察,王培臣肩上扛一把日本军刀,穿着日本长筒靴子,陷在烂泥田里拔不出来。这时,敌机朝他飞过来扫射,王培臣只好脱掉靴子,扛在肩上,跑到山林里。
        粟裕看到后笑王培臣:“打了胜仗,还这样狼狈!”
        粟裕率参战人员赶到上元庄与未参战人员会合,当晚进驻句容县白兔镇附近的上兰、贡甲宿营,第二天,经宝埝镇到前隍村与一支队司令部胜利会师。
        韦岗战斗是粟裕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实践。战前选定地形复杂的韦岗,周密安排部队埋伏的位置,规定出击路线,控制制高点,乘敌不备突然开火,敌人混乱后进行脚跟脚的追击,迅速结束战斗后马上撤离战场转移到安全的地点。战后粟裕总结了作战经验,对胜利的意义、敌我各自的优点和弱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伏击日军汽车的十条注意事项。实战结果证明了粟裕游击战术是科学的,用此战术对敌作战是卓有成效的。
        战后粟裕即兴作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陈毅听了韦岗战斗的经过十分兴奋,起身踱步吟诗一首,以示祝贺和赞扬:“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韦岗战斗震慑了日军,鼓舞了士气,也振奋了民心,提高了新四军的威望。
        先遣队在韦岗打胜仗的消息如春风一般传遍江南大地,消灭的敌人也越传越多,越传越神了。本来只消灭了三十几个鬼子,群众就说三百个、三千个……指挥打仗的粟裕司令,是个双枪将,一枪能打十个鬼子……老百姓说:“新四军敢打能打,我们有靠山了!”
        句容县樊玉琳是一位颇有声望的名士,曾当过国民党的区长,他一度对新四军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韦岗伏击战开始让樊玉琳感到新四军“有智谋有办法”,开始积极支持,后来还担任了新四军领导的四县总会负责人。
        三战区一个游击司令部闻讯派来两名副官,向粟裕要日本步枪两支、手枪一支、军刀一把、望远镜一具、军大衣一件、军帽一顶、皮鞋一双等。甚至愿意以一挺机枪换一支日本步枪。粟裕对来人说:“你们要,我们可以送给你们,只要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打个收条给我们。”那两位副官见不给,只好灰溜溜走了。张铚秀说:“粟司令,人家出高价同我们交换,赚钱的生意你不做,还要白送给他们。”粟裕笑眯眯地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小傻瓜,如果按来人的意思做了,我们就上当了。国民党若得到这些日本武器装备,就可以拍出照片,到处吹牛皮,说这仗是他们打的。”
        新四军成军后,江北四支队高敬亭部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首开对日作战纪录,江南战场则是粟裕打下第一仗,所以韦岗战斗又称“江南处女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收到战报后向新四军军部发了嘉奖电:
        叶军长:
        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韦岗战斗正值新四军组建之初,不少人对深入敌后认识不足,是有疑虑的,所以此战对全军的影响和作用不可低估。战果虽小,但证明了中共中央和粟裕对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构想是完全正确的。


        4楼2018-02-10 14:14
        回复
          这篇把韦岗战斗的过程意义写得很详细了。从文中可以看出此次战斗并不算十分完美,战果也不大,但这是基于缺乏对日作战经验、武器简陋等等因素上发生的,因此此次作战成果也来之不易,积累了一定的对日作战经验


          5楼2018-02-10 14:18
          回复
            帅呆了,江苏全是平原,日军据点密集,粟总指挥得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10 20:22
            收起回复
              打仗不忘要“发票”,粟总做生意是好手。。。


              IP属地:江苏9楼2019-06-02 23:40
              回复
                抗战到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6-03 02:2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5-15 09: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