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源吧 关注:159贴子:7,787

學習安化黑茶第一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慶倚兄盛情厚意,以茶會友,品茗交流。
過程方式:
1、飲者(樓主)隨機選取品飲,發湯照及感受文字。
2、待本次十款茶嘗試完成後,辨者可開始根據品評識茶。(可不限於慶倚兄參與)
3、樓主公佈茶評對應的編號、茶照、葉底照。
4、慶倚兄公佈十款茶品名、編號、特性介紹。


IP属地:广东1楼2018-04-02 18:18回复
    期待学习中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03 08:05
    回复
      欢迎开汤交流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03 08:39
      回复
        “可不限於慶倚兄參與”
        不情之请,可否此帖盲喝茶评部分用简体字学识不够,有些繁体字词无法清楚了解词意


        IP属地:新加坡4楼2018-04-03 08:46
        收起回复
          開湯前鋪墊說明。
          樓主在年初以一餅三鶴0307入手從中發現了六堡茶的優點且為之所吸引,由此展開兩波學習,第一輪摸查名廠三鶴產品脈絡尋找中、高、頂各級標杆,此目標在最近品飲了頂級的精品老師傅特級茶及高山大樹餅後算是達成。該輪同時啟動農家六堡野生茶的入門試探,同時反復磨練煮藝。
          在第一輪的體會以及對農家六堡野生茶的初步認知基礎上,進行第二輪尋找高端氣韻厚實茶品,雖僅六款茶樣,卻每款皆精品收穫甚豐,甚至有款令我體會到茶道之新境。上月中拿到的茶品,至今仍有三款預計氣韻厚重未敢下手,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非聚精會神凝神靜氣後不敢輕易開湯。
          學習過程,切身體會歸納:口感體感氣感,三個層面,以氣領馭為核心內在驅動本質。下手三步曲:熬煮、飲用、運化,如此方為完整品茶過程。三個月似短實長,有恍如隔世之感。從中領悟印證到不少相通的知識,深感先賢大哲所流傳下來中華文化的深遠價值所在,值得究極一生追求。


          IP属地:广东7楼2018-04-03 15:01
          收起回复

            A款。(注1)
            柿子先挑軟的捏,想儘量選款輕量級,不過第一次接觸安化黑茶,兩眼一抹黑一點分數都沒有。
            .
            取乾茶若干,乾爽無油感,松煙香。深嗅太陽穴有氣至隱約放鬆感。(注2)
            玻璃煮壺,水300毫升,溫升,嚴陣以待,可別一上來就踢鐵板上,來個下馬威。
            水開,幸好,足振略微,可稍放鬆警惕。
            香氣溢出,找不到其它相似的比喻,只好說像老樅水仙。
            慢火熬煮,持續吸收到茶香、氣,上頜後至喉部漸有甘味泛出,清爽透徹,兩頰開始生津,頭顱有氣舒展。
            第十五分鐘,色金黃,香氣未見明顯變化,繼續,以求一壺煮化。
            三十分鐘停火靜置後出湯。
            .
            飲用:老樅味微花蜜香入水,口感偏單調清爽明亮輕快,略苦,澀弱,較快可化,未見甘味,喉微甜,生津強有穿透感,打嗝,鼻息通暢感至印堂有放鬆感,額溫體漸熱,足溫振。飲後口腔清爽舌面微清涼,生津強度降低大半但仍有持續。
            再加水煮了一次,水開取了一點試稍甜,應該可以收工,發評,發揚實驗精神,繼續煮測試下葉子的耐煮度。
            .
            氣韻:涉及印堂、大椎、手、足,強度中低柔和,發作緩慢,悠長有後勁,寒氣不明顯或未察覺。
            .
            注1:茶樣實際編號為數字,這是按品嘗順序選定的字母序號,方便後續討論引用。
            注2:很喜歡這種松煙香氣,很像從前接觸過的茶品,時隔八年之久遠,依稀憶起松煙味的武夷小種紅茶。


            IP属地:广东8楼2018-04-03 15:07
            收起回复
              这个学习了。仰望楼主的喝茶水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03 16:59
              回复
                17年五龙山本色手筑黑砖,不同于手筑茯砖,此茶没有发金花,没有深发酵,保留了天然本味,此茶直甜明显,伴有生津,中后段叶底糯香显,耐泡不足,但气韵独特很舒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03 20:57
                回复
                  六號葉底,確實原味清爽,淡,一時還沒从六堡的濃味轉換過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03 21:21
                  收起回复
                    1号,中药陶罐,1小时老火,焖红薯、甘蔗夹粽竹叶香,微苦涩,回甘显著并收敛,过喉略粗微燥,伴丝丝清凉可感觉到茶气迅速上头并散布,额温身热,足底温振,茶汤入腹无刺激感,打嗝通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03 23:11
                    收起回复
                      谢谢兄的好茶,今天有时间开喝,此茶茶汤饱满,算浓稠,茶汤油亮,入喉顺畅,回甘不错,就是涩重难化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4-06 17:02
                      收起回复
                        92年的茶砖,看着用料等级高,,闻干茶仓味明显,少投冲泡,茶汤深红,真的不适应六堡老茶这种浓郁的仓味,入口麻舌,舌面有异物粘连,重度锁喉,同品五人,喝后全都不适。兄这茶千万别喝了!
                        好老茶为什么贵,因为好老茶少,首先必须干净,舌面干净。无异味,无霉味仓味。没回苦,恶苦。入喉顺,不锁喉。茶汤油亮通透亮红,不是深沉红。最后体感,温暖,茶汤入胃全身发热,此砖如果是兄看上的,有点担心兄的品饮水平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06 17:19
                        收起回复
                          正帶孩子在外,看到給幾位未見過面的朋友帶來如此感受,甚為難過,無論如何都是我的過失,先承兄大度包涵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06 18:29
                          收起回复
                            各方面交待一下,以免負慶倚兄的淳淳信任:
                            1、寄給慶倚兄的四款茶品,是自己認為最好的茶品(除九八年133款外),其餘三款分別位於我當前所知茶品前三位(前面還有三款,但歷史無法對比原因,不再參與排列):畅谈普洱吧,“品茶辨氣”帖子,第19樓。
                            2、畅谈普洱吧,“看一下,一起来晒学费。”,第18樓,這裏列出了我學茶以來的所有茶品清單,所有茶品來源均可以追溯。我一直按以體收茶的方式,其中四款存在問題的茶,都源自實體店,都會在自身的症狀上有所反應,其餘未見問題。當然,這也是我身體敏銳度高才會有所反應,如問題老茶頭,店主說她也一直在喝得挺好,所以給我換了餅熟茶。
                            3、92磚路子跟0408相近,兩款的第一次品飲體會,同時發在:畅谈普洱吧,“淺識六堡”,第10樓。
                            4、第三次品92磚時,得到了新的突破,所以會對此茶推崇備至。希望可以有老道的六堡茶友對此茶把下關。或建議僅投茶1~2克,水300毫升,沸後轉慢火,期間輕聞溢出的氣味變化感受一下。
                            5、品質優良的桂青種茶葉,會對舌感產生一定的刺激,易被誤認為麻舌;又由於其特殊檳榔香(此為地理性農產品特徵)對口腔、喉嚨的強烈衝擊感,有可能會被誤會為鎖喉。
                            6、中醫思維,氣性溫良厚重的茶品,可能會有較強的藥性效果,若身體健康存在某些不通暢,可能會出現一些排病反應,表面上會產生不適感,待反應過後會感覺舒暢,提請知悉留意此現象的存在。


                            IP属地:广东17楼2018-04-06 21:19
                            收起回复
                              右为煮后的汤色,确实好很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4-06 2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