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杂志吧 关注:226贴子:7,564
  • 6回复贴,共1

山西襄汾:光耀华夏的四大文化品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丁村人:为中国人争气  
=================================
    丁村人,于今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其中有着丁村人的合法席位。其实,所谓的丁村人只是3枚儿童牙齿化石和一块幼儿右顶骨化石。即使加上在此地发现的2005件石制品和28种动物化石,5种鱼类化石,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大观园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发现,屡屡走进考古学家的笔下,而且尚能跻身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一件奇事了。 
    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在《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一书中写道:“当丁村人在那里居住的时候,河身不但比现在宽得多,河水也比现在既大且深。”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也在《中国原始人类生活环境》中说:“当丁村人在汾河岸上居住的时候,汾河不像现在那样,河水湍急而混浊。当时汾河水应当很大很深,还可能比较清些,流得比较缓慢一些。至少在河湾处有深而静的清水,河旁边有茂密的水草,水里游着巨大的鲤鱼和青鱼。当时丁村附近的气候比现在还要温暖一些……”原来,丁村人的发现让考古学家由此探视到了一个远古的时代。这是丁村人引人注目的原因吗?还不是。 
    让丁村人举世注目的是他面世出土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初,国际上刮起了一股“东方文化西来”风。说什么我们中国人断了代,现在的人是从西方土地上迁移过来的。人家敢于这么蔑视我们,是因为自北京猿人发掘后,至现代人之间我们再没有考古发现。既然没有实证,怎么能说明你的祖先一脉相承,传续至今?我们可以不服气,但是,只能生闷气。恰在此时,丁村人面世了,虽然仅仅是3枚幼儿牙齿化石,但是,它们正好是1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说明北京人之后,我们古国的大地上仍然生活着先祖,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继往开来,我们勿须高声喧哗,那鼓吹“东方文化西来论”的人就哑口无言,羞色满脸了。  



IP属地:山西1楼2009-06-07 09:51回复
    -
    陶寺遗址:让尧都平阳有了底气 
    =======================================
     尧都是临汾历史上最为光彩的写照,至今临汾人仍引以自豪。 
     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各种典籍均有记载。《帝王世纪》记载:“帝尧,陶唐氏、祁姓也……都平阳。”《通鉴外纪》也记载:“帝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号陶唐,都平阳。”临汾古称平阳,当然也就是帝尧都城了。临汾人以尧都为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这光荣因为缺少考古实证也遭遇了尴尬。山东的定陶因为与陶唐的陶搭界,而以尧都自居;河北的唐县则因与陶唐的唐有缘,也以尧都相称。一时间,尧都变得扑朔迷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这种状况,临汾人想说句大话,可是缺乏证据,少了底气! 
     今天,临汾人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临汾才是古尧都!因为我们有了底气,是陶寺遗址给了临汾人大声发言的胆量和气魄。上世纪70年代,陶寺墓葬开始发掘,大量的文物出土了。考古学家将这些墓葬划分为三类,其中大墓9座,最为突出的有5座。这些墓中撒满了朱砂,随葬物在一二百件以上。闻名中外的龙盘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还有鼍鼓、特磬、土鼓、彩绘木案等物品。中型墓90座,也有随葬品,但是,比之大墓就差多了。小型墓最多,达到610座,可是没有任何随葬品。由此大家达成共识,这说明当时等级分化明显,国家的雏形已经出现。而这个时期,考古界公认在4000年至4500年之间,也就是属于龙山文化晚期,说穿了恰逢尧舜禹时期。 
    陶寺遗址:让尧都人无奈的脸上挂上了喜色 
     发掘继续进行,成果不断展示。2000年以后,陶寺遗址的发掘更让临汾人,乃至国人露出更大的喜色,这里发现了尧时期的古城址。如果说墓葬的发现只能证明国家的形成,无法判断都城的实有。那么,这一回都城不再是虚幻的了,而是实有的了。陶寺遗址在一步步为尧都古城的真实存在提供佐证。 
     最有力气佐证是“观象台”的发现。在陶寺中期大城东南面,考古学家挖掘出11个夯土列柱,列柱间形成了10道缝隙。这些缝隙围绕台基中心展开,像是一个扇面正好对着崇山的各个山峰。经过多次观测得知,古人在这里观察太阳出山时的变化,以此确定季候节令。此时,《尚书·尧典》的“敬授民时”跳出发黄的书卷,成为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原以为成书于战国年代的《尚书》不过是记录了一些传说,因而不少史学家都将尧舜那时列为史前时期,现在看来这种列法有违事实。尧舜那时是一个真实的年代,而且为中国的文明,乃至人类的文明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陶寺遗址,又为尧都提供了新的亮点!


    IP属地:山西2楼2009-06-07 09:54
    回复
      .
      三公旧村:收藏着赵氏孤儿的义气 
      =====================================
       
       《赵氏孤儿》是一出戏剧。由于是戏剧便唱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实,登上戏台的《赵氏孤儿》是真实的历史。晋景公的时候,司寇屠岸贾掌握了朝中大权。但是,赵家势力雄厚,他难以为所欲为,便上奏国君要捕灭赵族。凑巧,晋景公也感到赵家权势过大,有意要削弱,便准奏了。可是,杀人灭族总得找个说法呀!屠岸贾找到的借口是,赵家曾经杀了晋灵公。杀死晋灵公是赵盾干的,时下赵盾早去世了,这笔血债居然要他的后世子孙偿还,这借口有点荒唐,可是这荒唐的借口晋景公居然应允了,赵家面临着血光之灾。 
       大夫韩厥知道了这消息,秘报赵朔要他逃命。哪知赵朔是个死心眼,居然不逃,只把自己的妻子送进宫去。所幸,妻子是晋成公的女儿,屠岸贾奈何不了她;所幸妻子身怀有孕,赵家企盼生个儿子来日报仇。赵家蒙难了,孤儿出世了。屠岸贾要斩草除根,灭掉孤儿。在这危急时刻,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站了出来,演出了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仁义大剧。程婴新生一男,愿意献子救孤儿。公孙杵臼愿意为救孤儿献身。谋划好,公孙带着孤儿入山,程婴则去告密。屠岸贾带着程婴去搜捕,一捕就准,将孤儿(当然是程婴之子)摔死在山沟,又乱棍打死公孙杵臼。趁机韩厥从宫中带出孤儿,之后,程婴带着孤儿逃进荒山僻岭牞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直到15年后,韩厥奏请晋景公恩准,孤儿赵武才还朝袭承父位,而后除了屠岸贾。这感天动地的历史事实走向戏台,唱遍华夏,也唱到了国外,名曰:《中国孤儿》。 
       这仁义之举就发生在今日襄汾。可能在孤儿还朝时,晋景公已将都城迁往新田了。但是,赵家蒙难、义救孤儿都发生在襄汾,也就是赵康古城。如今,在襄汾县可以看到程婴故里程公村,且有程氏墓冢;可以看到三公村,据说这是三位义士谋划救孤的旧址。由此地西行不远就是姑射山,山上有个没娃沟,程婴携孤儿逃出后曾在此避难……这些古老的村落早被新屋重叠了,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遗迹仍在诉说着昔日的往事,往事里则饱含着中华民族的大义。我们的民族是个见义勇为的民族,为了这个义字,千百年来人们塑造了关公这位义彪万世的楷模。岂不知道,在关公之前,在襄汾古址上,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就将大义镌刻到了历史的峰巅。


      IP属地:山西4楼2009-06-07 09:56
      回复
        原文地址:http://user.qzone.qq.com/100860292/blog/1241156475


        IP属地:山西5楼2009-06-07 09:57
        回复
          学习了 顶起来


          IP属地:山西6楼2009-06-07 09:57
          回复
            汾城呢???


            删除|7楼2009-06-07 21:45
            回复
              写得很好。希望楼主能多多转发这方面的文章。


              8楼2009-06-08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