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越柒豪吧 关注:27贴子:542
  • 2回复贴,共1

语文答案 一定要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


1楼2009-06-27 18:03回复
    语文试卷答案
    .(1)内心的悲哀愤慨之情。作者一心为国,却遭人嫉恨,灰心失望之余,上朝回来典衣买酒,以醉消愁,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牢骚不平与悲愁怨愤。(作者情感2分,结合诗句和注解具体分析2分)
    (2)前两联叙事见情,后两联情景交融。万花深处,蛱蝶翻飞,时隐时现;蜻蜓点水缓缓飞翔,姿态从容。 “深深”“款款”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蝴蝶蜻蜓的赏爱,更反衬了自己内心的失意悲慨。(结合诗句理解“深深”“款款”2分,仅从声韵角度赏析1分;春天美景反衬内心的失意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6.A(“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7.C(A.“之”①宾 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两个“若”都是人称代词“你”。D.“以”①因为;②在。)
    8.B(应是齐人为石庆立祠。)
    9.B(①写的是石奋四个儿子的事情;④写的是石奋的长子石建对待父亲的作为;⑥写齐鲁诸儒自比不如石奋,是间接写石奋为官行事恭谨。)
    10.A(“无才能却颇受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一句有误:官至“太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8.D  “信”是“确实”的意思。 
    9.B  ②属于间接说明。
          ③⑤分别是家人和友人行为。
    10. B (“恒从小奚奴”意为“他经常带着小奴仆”。
    (1)等到晚上回来,太夫人就让丫环接过锦囊倒出里面的东西,看到李贺写得很多,就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吐出来才要停下来啊。”
    (正确翻译“使”“书”“呕”“已”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5分。)
    2) 那么以天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凡世的人,为什么唯独顾恋长吉,使他不长寿呢?
    (正确翻译“宜”“愈”“眷眷”“寿”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5分。)
    秋叶凋零。而只有梧桐的叶子落尽,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现出来。 
         是谁打碎的/一块一块/巨大的/秋天的玻璃/从天而降/划破了/谁的脸/谁的手背 
    是古代一位采风的乐官吧,梧桐。他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忘记回去复命。他走不动了,因为背负的实在太多。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儿,就令他热血澎湃。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啊,听啊,听天之音,听地之乐。他听到了河水的倾诉,听到了云彩的感叹……而且,他听到了人。最重要的,他听到了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时间太长了,他的双脚长在一起,陷入了茫茫大地。或者还有另外的传说:知音不在,弹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润,活为佳树;丝弦已失,谁识此木? 
    现代文之《梧桐》
    1、答:【梧桐心自灵通,爱恨悲欢情感丰富,具有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2分)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典型细节,能够具体生动地表现梧桐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的情形。(2分)】
    (错误:① 答非所问,如答成“梧桐有着音乐的天赋,酷爱音乐,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这一类的较多,这类答案均没有抓住“心性”作答。② 不扣文本,想当然,如答成“善良的心性”“思乡爱国”等。③ 将题干中的“这样写”确定为“拟人化的写法”,答不到“运用典型细节”,作用自然分析不当了。)
    2.【①梧桐有着音乐天赋,对万籁的取纳造就了他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②桐木制作为琴,琴声可演绎人间爱恨悲欢,千般情感; ③即使不为琴,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④投人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答到一点即给2分) 】(错误:① 对“梧桐的全部生命”理解得太实,答题时将梧桐肢解,从梧桐的枝、干、叶各方面作答。② 只关注局部信息,不观照文本整体,导致采点不全,大多数同学答出一点、两点。)
    3.不能:因为①梧桐是“取纳万籁’’的主体,而“雨声等是取纳的对象,写进梧桐落叶的声音会混淆取纳的主客体关系;(2分)
    ②此处如果写落叶的声音,与本段重点表现梧桐的襟怀不吻合,与全文激越的抒情基调不协调。(2分)
    (若有学生认为可以,只要言之成理也给分,但要兼顾文章的基调和构思两个方面来陈述理由) 4.幸。①我深知音乐是梧桐的灵魂和生命是它的知音(2分)②尽管“丝弦已失”,制成书桌,我却能识此木,与其声气相通;(2分)③我不仅理解梧桐爱乐的天性,还追慕它的执著精神和至高境界。(2分)
    5.答:1、对物不能尽其用的惋惜。2、对梧桐做琴者少的理解。3、对灵秀雅致声音宏美的爱慕。4、对慷慨志节、爱乐之魂不死的赞叹。(答到二点即给4分)
    6.答:1、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2、统率下文,形成全文内容的总纲。3、赞叹梧桐的形象和品德,突出全文的主旨。4、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 (答到二点即给4分)
    现代文之《远方的夜》
    14.写灯火是为了衬托夜的单纯,单纯的夜和几盏灯火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写萤火是为了衬托夜的透明,透明的夜和一路萤火带给作者无穷的乐趣。 
    都表现了作者对夜的喜爱,与后文形成对比。
    15.1。雨敲打叶子的声音是最美最有代表性的乡村音乐。
    2.生活不再是原来的生活,夜的本来面目已经改变,灯光使得夜晚失去本来面目,不再单纯,人与人之间产生隔膜,不再单纯,失去了空间和自由,在灯光照耀下,生活不再是本来面目,人失去了自由。等
    16.  都用了比喻,黄昏和黎明前的黑暗都比作了门,形象地说明这是一个界限;
        都用了拟人……极具情态。
    17.(1)照应标题,点明纯洁的夜所代表的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已经消逝;
       (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失落之情,令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2楼2009-06-27 1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