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长计划2吧 关注:141,800贴子:4,380,310

【写文】大风歌(历史地狱刘邦为摹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02-06 16:20回复



    2楼2019-02-06 16:25
    收起回复
      楔子 初始
      当朝天子刘邦擅权术、厚黑学,多疑,心思明慧通达。最忌不忠与欺君之行。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招揽无数英雄好汉,尤以丞相萧何、大将军韩信、御史张良、治粟内史曹参为代表。
      丞相萧何,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之功。为人圆滑老练、谨慎,尤擅察言观色。早年为天子、治粟内史上司,与天子私交甚好。推荐大将军入朝,有第一功臣之称。
      大将军韩信,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之功。为人直爽,快言快语,不会拐弯抹角,意志力坚强。与天子之间有些说不明的东西。
      御史张良,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之功。为韩国贵族,为人聪慧,心性高傲,知世故而不世故。最得帝敬重。
      治粟内史曹参,有攻城野战之功。大智若愚、忠厚老实。





      3楼2019-02-06 17:11
      回复
        dd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06 18:13
        收起回复
          看到开头那些话了🐴,说好的百万雄兵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06 18:31
          收起回复
            第一章 初登帝位
            天子刘邦登临帝位,成为第一个布衣天子。
            1月,按照惯例,查户、祭祀、大赦、巡检。接受丞相萧何建议,实行中外朝制。晚间御书房学习巧遇曹参,君臣二人共同学习,进步甚快。深夜按例去了皇后吕雉宫中,却献上一件宝物并推荐其弟入朝,帝欣然接受。
            2月,丞相萧何以“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为由,提出休养生息政策,帝欣然接受。
            御史张良,提出为帝者应以身作则,劝说刘邦用一年时间读史学习,帝不以为然,再三劝说后,帝从之。帝思贤如渴,颁布求贤诏。深夜,帝再临幸后,第二日,侍从来报,吕后受孕。
            一连几月,帝深受御史张良所言,潜心学习。除5月、10月,帝于养心殿休息,夏秋晌午打猎消遣外,其余时间竟全用来御书房学习, 群臣深受感动,主动为帝讲解,君臣一心,帝进步飞快,君臣关系也渐入佳境,后妃也准备茶点,供帝享用,一片风平浪静。




            6楼2019-02-06 18:57
            回复
              什么难度的吼?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2-06 20:58
              收起回复

                4月,科举得一臣子王莽,似沽名钓誉之徒,文治水平尚可,野心却大得很,能力与野心不成正比,做太守,不放心,做中央官员,不够格,这便只有一种路可走,晌午,帝将王莽任命为嫡长子刘宁的老师。
                5月,帝见学士孟昌教二皇子三常五纲,想起自己是个无赖,边做罢了,匆匆离去后,越想心中越难受。
                年少时自己在马公书院读书,却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常被父亲训斥,常说他不如自己的大哥刘仲会经营。成年后,他当上泗水亭长。向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嗜好女色,经常入不敷出。于是,经常到别人家中去蹭酒喝,并且包养一个姓曹的情妇。打江山、夺社稷时,上不顾父母的生命,下不顾对儿女的死活。在逃难时,只顾自己的性命,竟三次将亲生骨肉推到车下,以便自己逃命。父亲被死敌俘虏,又说过‘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我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也配成为一国之君,仅仅一瞬间后,帝便对大臣有了疑心。
                上朝时有一臣子弹劾廷尉胡伯生,恰巧撞在枪口上,原牢狱之灾被帝加重为死刑,众议纷纷,帝却不管于此,当众发火后,便匆匆下朝。
                6月,皇帝生辰,众藩属国送来贡品,帝仍郁郁寡欢。至张良推荐两名贤臣卫青、郦食其后,才笑逐颜开。卫青,虽未闻其名,却发现此人在军事上的才能不亚于大将军韩信,品德更是贤良,年龄与自己相仿,出身微寒,不仅有其产生共鸣。郦食其此人早有耳闻,人称狂生,有其三寸不烂之舌。二人皆是中央的好苗子。


                10楼2019-02-06 22:31
                回复
                  多久退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2-07 00:4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07 00:54
                    收起回复

                      7月,迂陵发生蝗灾,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帝深感痛心,将此事让与丞相萧何处理,赈灾银11万两,帝与众臣商讨此事,得知有一密县在大蝗灾中安然无恙,帝初不信,亲自巡游迂陵密县,这才不得不信,并对县令的才德深为佩服。
                      帝经过此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政者能德才兼备,用善行德政化及百姓,使整个地区人心向善,道德回升,那么便符合了天理,所以自然得到了上苍的赐福和护佑,远离天灾人祸。
                      帝实行教化百姓之策,此后,龙明年间再无农业灾祸。


                      14楼2019-02-07 09:45
                      回复



                        8月,帝赠众多宝物于大将军韩信,晚上为群臣设宴,未央宫里,夜未央。
                        雨夜撩拨暮色微风,未央宫内火光未歇。
                        宴间欢声笑语,席后宾客皆散,唯独韩信一人留在长乐宫中继续着不长眼色的敬酒之举,也不顾帝早已耐受不住醉红了脸的模样。
                        帝深知灭秦楚夺天下,要多多依仗大将军韩信,便一一接受,哪怕早已不胜酒力,也得暂且以舌根上顶封闭喉头,不让酒水能够流入,一直待得口腔渐渐适应了那烈酒的灼热难当之后,才慢慢的咽下。
                        几杯烈酒下肚,已是醉得帝是看东西都看出重影来了。
                        直至走出筵席十几步之后,秋风拂面,头脑才勉强清醒过来。
                        深夜,大将军来至养心殿,向帝请教,帝欣然接受,表示乐意效劳,后二人同寝而卧,帝脱其衣赠与大将军,表示以身相许,大将军以性命起誓,虽死不易,好一个虽死不易,这是源于信仰,还是源于感激,亦或是源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15楼2019-02-07 09:50
                        回复
                          9月,帝招17万农夫,修匠人所、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另有近臣大将军韩信进言应加强新兵训练强度,帝闻后,下令修建地方校场,下令全国成年男子皆需参加,至少三月,十月起实行,训练内容包括军令、队列、战术、射击、卫生、防护、行军、体能。
                          帝又得一人才,常惠,此人文武双才,却不善政治、统御,价值野心过高,帝任命其为学士,负责二皇子学习。


                          16楼2019-02-07 10:09
                          回复
                            dd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2-07 15:09
                            回复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里的小伙伴真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2-07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