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献血吧 关注:31贴子:134
  • 0回复贴,共1

献血与健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献血与健康
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 在科学技术还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献血是以利他人为基础,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交流,相互扶助的文明体现。
正常成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8%。体重50~60公斤的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有4000-5000毫升(即8-10斤)。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的20%,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2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8-12天。
人体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不失血的情况下,血细胞 也在不断死亡和破坏。 我们全身的血液每120天就要换一遍,每天有30-50ml血液被新陈代谢掉。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10-1/20,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只要补充一些水分就能恢复健康,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因为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
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 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滞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可延年益寿: 坚持适量 献血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另外体内产生的年轻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素的能力,从而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
献血的前一天不要过度疲劳,最好洗个澡,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晚上不要饮食过量,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要有充足的睡眠。献血当天 思想要放松。
献血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剧烈的活动,并且增加营养(如 瘦肉、鸡蛋、动物肝等)和水分,有利于血液的恢复,但不应暴饮暴食。献血后,针眼周围 有青紫现象,可做一下热敷,过几天即可消退。 什么是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
无偿献血是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推崇的献血形式。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IP属地:山东1楼2019-02-17 19: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