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吧 关注:1,739贴子:25,539

李牧与白起谁更厉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我个人观点,我觉得李牧完胜白起。
先说两人最擅长的战略战术:李牧擅长战略性防守,然后寻找到敌人最佳破绽,经过精密计算,再予敌人精准的致命一击,属于典型的稳中求胜,没有100%把握必胜,就完求立于不败中慢慢经营,其可以升华为战略级的统帅。
白起擅长野战,运动中以万变应不变,总能找到敌人最薄弱之处,从而给予敌人闪电般的致命一击,典型战术型战将。
李牧与白起都是百战百胜,白起消灭之敌人遥遥溢于李牧。但白起指挥的军队是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军队。不论从气势、装备、人员素质,都遥遥冒突于它国,胜之犹如水到渠成、自是事半功倍。白起所到之处犹如秋风扫落叶,当然除了大树级的坚成,莫之奈何。李牧则反之,各方配比都比较逊色一筹,当然除了战绩成果。李牧所过之地犹如摧枯拉朽,可以说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见墙拆砖,其才能体现的尤为全面。而且其消灭匈奴的一战,开启历史先河,其意义旷古烁今,无人能出其右,可以说打破了现代的吉尼斯纪录,非那朝代的任何国家和战帅可比伦。如果按配比计算,就是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战绩也不足比肩;白起的长平之战也黯然失色。
如果白起遇到李牧,白起的野战奈何不了李牧的固守,耗长则生变,白起的阳谋必定陷落在李牧的精密计算当中。早期的长平之战就显足了白起的短板;而李牧的灭匈奴之战则捞足了其攻防兼备的无尽光芒。白起的万丈狂野,好比霸王之宏;李牧的沉着犹如韩信胸竹之巅,优劣即判。
从气势上讲,白起后期表现,太在乎羽毛,没有知难而上的气势,显得畏畏缩缩;李牧则表现出狂挽大厦于将倾,解救危难之舍我其谁气度胸襟,此云泥即判之种种无与伦加。
至于王翦、廉颇之流,不足与论,拟之前两者,不在一个层次。
至于个中细节战绩,就不一一例举,熟悉战国的基本都了解,就不叽叽歪歪的赘述。


IP属地:福建1楼2019-04-21 05:33回复
    白起遵循的是孙膑的“必攻不守”,利用秦国的国力大杀四方,只能说他懂得适应完善的秦国制度和新的战争方式,故能功成名立。李牧则比白起表现的更全面,不论是野战、城池战、阵地战都能稳操胜券。李牧时期的赵国已经千疮百孔,比之秦国当如一方郡县,李牧在防守匈奴期间不停改革赵国的弊病便宜行事最终毕其功于一役大败匈奴,无不体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李牧因之一战成名。其后受命抵抗秦军入侵,在赵国丢了大片领土和大量兵力损失的情况下,还连续击败秦军给秦国统一天下的部署带来战略般的摧毁,这离不开李牧超人的智慧,因为此时他也只能利用这点了。两者相比白起的个人能力并不一定在李牧之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21 10:35
    收起回复
      借花献佛!借大神的收集裱糊一二。


      IP属地:福建6楼2019-04-23 18:39
      回复
        肥下之战也算的上是李牧的经典之作,全歼秦军10万众。当然也有人说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也许并未全歼,只是打了胜仗而已。但是冲整个事件来分析,绝对是全歼无疑。从以下几点可以得出结论:1,此战后,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如果不是特大胜利,不足以获得这样的封赏;2,敌方主将化妆才得以逃脱,主将都没法正常突围,士兵就更不可能突围出去;3,以李牧的风格,又在本国内地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其,全歼只是顺理成章之事。


        IP属地:福建7楼2019-04-23 18:54
        收起回复
          李牧军事操作很像韩信和林彪,都是善于于精算,每个物事都是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帅才在古今都是寥寥无几的,这是贫道最佩服的地方。


          IP属地:福建8楼2019-04-23 19:03
          收起回复
            李牧这种遇到强的将领也是没办法的,楼主吹李牧比项羽粉吹项羽还要神,遇神杀神的李牧怎么遇到王翦就没办法,最后还被搞死,所谓李牧的应变能力在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4-26 05:15
            收起回复
              白起被邯郸之战吓死。
              李牧是临危受命破秦。
              天地之别,怎么好意思对比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4-27 23:52
              收起回复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IP属地:福建11楼2019-04-29 00:41
                回复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与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
                  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IP属地:福建13楼2019-04-29 00:47
                  回复
                    约在公元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
                    ----公元前244年,让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位,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公元前243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河北省固安县南)。公元前242年,赵王派将军庞煖再次进攻燕国,杀死燕将剧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
                    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
                    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
                    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


                    IP属地:福建14楼2019-04-29 00:58
                    收起回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


                      IP属地:福建15楼2019-04-29 01:03
                      收起回复
                        历代对李牧评价: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司马贞:“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徐钧:“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王质:“李牧之在雁门,法主于守,守乃所以为战;祖逖之在河南,法主于战,战乃所以为和;羊祜之在襄阳,法主于和,和乃所以为守。是和战、守本殊涂而同归者也。”
                        苏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司马光:“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13] 何去非:“昔者冒顿之灭东胡、李牧之大破匈奴者,中之以其骄也;赵奢之破秦军,周亚夫之败吴楚者,中之以其怠也。”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牧以小利委敌,而匈奴大至是也。” [15] 刘克庄:“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向令名将在,兵得到丛台。”
                        陈元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 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
                        胡三省:“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黄道周:“李牧良将,为赵守边。市租入幕,飨士无厌。烽火独谨,骑射习兼。边患即入,收保为先。不许浪战,战则斩焉。尽以为怯,易将火炎。战不得一,败亦失千。再请牧出,法只如前。士感愿战,然后戒严。出其不意,诱其兵添。一战破之,胆落心寒。不敢犯境,十有余年。如此功业,宜标凌烟。一不奉命,身首莫全。呜呼哀哉,为将难言。”
                        郑观应:“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IP属地:福建16楼2019-04-29 01:09
                        回复
                          李牧祖父李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后归赵为柏人侯,葬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西。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玑(李玑)。崇为陇西房,玑为赵郡房。自李昙开始,李氏籍贯为柏人(今邢台市),李昙为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共同的祖先。
                          父亲李玑李昙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玑。长子李崇迁居陇西,为陇西李氏始祖。幼子李玑即是李牧之父,居赵郡,是赵郡李氏祖先。赵郡李与陇西李同出一源,李昙是共同的祖先。
                          李牧之孙,李左车(ju)(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柏人(邢台隆尧)人,秦汉之际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IP属地:福建17楼2019-04-29 0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