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吧 关注:1,738贴子:25,513
  • 25回复贴,共1

“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真假之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句出自《齐策一·张仪为秦连横章》,原文为“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已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黾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河关,指搏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此策文确实为伪托之作,策文作者应该为战国末期时人,策文中写有“秦赵战于河漳和番吾”,观赵国立国至灭国这段历史,秦国和赵国同时在河漳之上(黄河和漳水之间地区)和番吾(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发生战争,也只能是公元前232年的“番吾之战”了,这一战李牧确实将秦军击败了,策文至此不存在错误,秦赵四战也确实在李牧时期。但有一点我们要知道,私学之作一贯重说理而轻事实,为了以理服人,往往会夸大其词,可想而知涉及说理的文章对史实考证几乎没什么价值,拿来作旁证并不能达到还原历史的目的,却有了以讹传讹之嫌。此策文就是一篇说理文章,试图用真假参半的事例来行连横之事。此类文章在战国策多不胜数,漏洞百出,难以成为一家之言。
结合《史记》来看,策文中的“四战”“胜秦之名”确实符合史实,而“赵亡卒数十万”不过是纵横家“言过其实,危言耸听”的一贯作风,如《燕策二》苏代语“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陆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齐策六》即墨大夫语“齐带甲数百万”、《淮南子》“相置桀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仗尸流血数十万”等等都是夸大之词,不足为信。我们可以看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32年(番吾之战前)五年间和赵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阳。
公元前234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十月,桓崎再攻赵。
公元前233年,桓崎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李牧与之战于宜安,大破之。
五年间赵国屡受兵祸,兵源几乎损失殆尽。到了番吾之战时赵军还能“亡卒数十万”,除非赵国五年前国力恢复至长平以前,否则不可能。所以“亡卒数十万”是不可能得,此句只能说明赵军损失不少。
至于“亡卒数十万”后句“邯郸仅存”无疑完全与事实不符,据史料记载番吾之战李牧不仅打败了南北两路秦军,而且收复了一度被北路秦军攻下的番吾和井陉关以及被南路秦军占领的邺城,保障了赵国常山郡和邯郸郡的完证。但事实上此役后赵国还有几个郡呢,我们大可往下看,
赵国鼎盛时(长平之战前)拥有的郡:
太原郡(前260年秦占,前258年赵复,前247年秦复占)
雁门郡(前234年秦占)
云中郡(前234年秦占)
九原郡(前234年匈奴占)
代郡(前222年秦占)
上党郡(前236年秦占)
常山郡(前228年秦占)
河间郡(前228年秦占)
巨鹿郡(前222年秦占)
邯郸郡(前228年秦占)
从以上可知,赵国曾拥有十个郡,番吾之战前夕即公元前232年时赵国丢了雁门郡、云中郡、九原郡和上党郡,也就是说赵国还有六个郡在手,番吾之战以赵国大胜告捷,六个郡自然也没有丢失,所以,“邯郸仅存”根本就不存在。
最后我想说的是,番吾之战赵国确实损失不少,但此战赵国以大胜告终,南北两路秦军被击败,至此,秦国灭赵的计划完全破产,这是正史所载。不是你们秦吹装傻充愣就能否定的,已经是盖棺定论的共识,秦吹们就不要白费蛮劲,净出笑话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5-04 13:29回复
    “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齐策一》与《李牧列传》中“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是互为对应的。“战于河漳之上”和“南距韩魏”(《冯唐列传》为“南支韩魏”)为同一局部战役。而“战于番吾之下”和“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则为同一局部战役。并非某个史盲移花接木大法将此役说成肥之战,肥之战是李牧打了个奇袭全歼了桓崎军,跟番吾之战硬抗秦军是不一样的,后者损失大很正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5-04 13:48
    收起回复
      战国策中的错误很明显,张仪说齐宣王是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此时距离李牧的番吾之战中间隔了几十年,张仪比苏秦还早一个时代,活动于秦惠文王时期,李牧的番吾之战是在秦王政时期,此时张仪和齐宣王去世几十年了。唯一自圆其说的解释就是李牧的番吾之战前,秦赵已经有过几次番吾之战。另外《史记》中记载张仪和苏秦也有错误,把苏秦说成张仪的长辈,事实上张仪死后,苏秦才开始活动的


      IP属地:山东3楼2020-04-06 14:40
      收起回复
        个人认为实际上这段整段都和李牧没有任何关系,河漳与番吾的四战也与李牧完全无关。这段很可能全文都是捏造的,即使对应事迹存在其发生时间也当早于李牧参与对秦作战之前。考虑到秦史讳败,这四战可能发生过但没被记载,但是也可能根本没发生过。事实上这段资料不能独立来看,而需要结合与之相关的另外3段资料一起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7-21 08:04
        回复
          战国策·赵策二·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
          ……
          ……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
          赵王曰…… 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7-21 08:04
          回复
            战国策·齐策一·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黾池,割河间以事秦。
            ……
            齐王曰……献鱼盐之地三百于秦也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7-21 08:05
            回复
              战国策·楚策一·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 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
              ……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7-21 08:05
              回复
                战国策·韩策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
                ……
                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7-21 08:08
                回复
                  上述4段明显是对应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这4段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来确定时间。
                  庄襄王元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史记·秦本纪》
                  首先很显然这4段如果都真实存在那么发生的时间应当不晚于公元前249年,因为自此以后成皋都不复为韩国所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7-21 08:43
                  回复
                    这就已经排除了其中事件与李牧的关联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7-21 08:44
                    回复
                      而另一个可以用来进行时间定位的点是秦迁九鼎。秦迁九鼎发生在公元前255年。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四段都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发生在公元前255年之后,公元前249年之前。那么在这段时间附近或之前是否有发生过“赵亦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的”的历史事件呢,答案是有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7-21 08:48
                      回复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
                        公元前259年,邯郸之战爆发,至公元前257年结束。
                        此外,《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所以如果以上四段真实存在,那么亡卒数十万和邯郸仅存指的应当是长平——邯郸之战。而河漳番吾的四战非常可能是邯郸之战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四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07-21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