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水冷吧 关注:1,796贴子:4,024
  • 1回复贴,共1

骨痂征服者分体水冷安装教程与心得手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不会讲述系统如何安装,机箱如何拼装,主板、CPU、显卡、内存的安装方法,本手册着重介绍了根据骨痂征服者这款机箱的分体水冷走管技巧等一些实用性技巧,意在让看完本手册的你,能够了解到分体水冷的一些实用性技巧,或者说是让初入门分体的你有所感悟,如果你是玩分体十多年的大佬,欢迎互相分享各自经验。
进入正题,首先你要明白,装一套分体水冷,你需要准备如下配件:管钳(至少两把)、弯管器、倒角器、割刀(切管器)、热风枪、硅胶管(橡皮热弯管)、PETG或亚克力水冷管(数根)、弯管驳接头(各型号数个)、水冷排(240与360水冷排各一个)、五个散热风扇、水冷液(至少两瓶)、水箱、水泵、显卡水冷头、CPU水冷头,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可选择水路板、放水阀、放气阀、水流计、温度计等等一系列水冷配件,本手册使用了水流计与温度计PS:不好意思,个人比较穷,所以几乎都用的是by的水冷套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冷套件。
准备工具如图:







首先,先上一张完成后的成品图:

当我放出成品图之后,我发现这个手册完全没有必要再写下去的必要了,但是本着善良与正义的原则,我还是有必要说一下,具体的驳接头使用与弯管切管的技巧,当然如果有错误的地方,也希望各位指正。
个人建议水排、风扇、驳接头三样一定要在未上机箱之前安装好,个人经验来看,如果把风扇与水排单独提前上到机箱上,会导致后期加驳接头时,费时费力,如果用的不是特别好的驳接头,这样也会增加驳接头拧断的几率,既然说道水排的驳接头,那自然要提根据本机箱合理的使用驳接头的方法,当然你可以在所有可上驳接头的地方全用快拧来减少装机成本,但是个人还是不建议这样做,至少本着美观的角度来看,还是不太建议各位全用快拧。当然还是那句话,你快乐就好!
水排驳接头与CPU水冷头驳接头组合:

当你看完这张图后,我相信,极其聪明的你已经学会了80%,甚至更有同学已经不需要再继续看下去本手册,剩下的自己摸索就可以了,但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再说一下其他零件用的驳接头型号:
水箱上部用的是直角+快拧的组合,水箱与水泵用的是对丝连接、水泵用的是直角+10+直角+快拧的组合,当然我这里用的是evga 750G+这款电源,因为电源长度的原因所以多加了一个10延长,如果你用的是普通长度的电源完全没有必要增加一个10延长的成本,只需要直角+快拧即可。显卡驳接头组合为直角+快拧与30延长+直角+快拧的组合,当然这里说一下,如果你准备不是这样走水路,是下图这样的话:


如果你这样设计水路,你甚至都可以惊奇的发现,你竟然可以省出一个30延长的成本,是不是赚到了!?这样的水路只需要在显卡上装一组直角+快拧的组合就可以了,当然别忘了,你的显卡冷头上需要装堵头,要不然漏了别怪我没说哦!对了,如果你的水箱、水泵需要堵头的话,千万别忘记堵!
最后在来说一些小技巧:每一个快拧都是有内延的(就是这张图标出的地方)

水管一般都会抵在内延这个地方,以安全的保证不会漏液,当你发现你把管子两端都插入后,发现有一端甚至两端出现没有抵到内延时,你就需要注意了,这是一个有风险项的地方,最低标准是两端插入后,用灯光查看,最低不能高于从外向内数第三个密封胶圈。当然如果你的快拧不是这个样子,也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个人建议,应无限贴近内延以减少漏液的可能性。
当你粗剪(根据目测与比对,大概剪出需要管子的长度)完毕后,应该进行在两个快拧间的精细修管步骤,以达到上面所说的无限贴近内延的目的。大致分两个步骤,一端抵住快拧外环壁的内线凹槽,另一端比对管子与另一端快拧的长出来的距离,建议高出另一端快拧外环壁内线凹槽2~3mm左右,这样两端都插入后,能够实现无限贴近内延,如果两端同时比对并且都精剪到同时抵住快拧外环壁的内线凹槽,你会发现当你同时插入两个快拧后,至少有一端快拧出现无法贴近内延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要从新来过了(纯属经验之谈,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自己行尝试,如果你刚好发现我说的是错的,那你就当我说的是错的好了!随时记住四个字“灵活应变”)!或许单纯这样用文字描述不够清晰,下面上图,以更好的描述我文字的内容。



当然剪管完成后,别忘了倒角,倒角的标准是管子的剪口外壁平顺光滑、无毛刺,能够很顺利的插入快拧中,当然如果你很难找到这个顺滑的感觉到底是一种什么玄学的手感,你可以尝试不倒角把管子往快拧中插入的手感以此来进行对比两者的区别,相信我,你尝试过之后,你会爱上这种顺滑的感觉而不是硬插带来的感觉,并且硬插也会导致快拧内部的密封圈(黑色橡胶圈)一定程度的损坏,漏水就别怪我没提醒你哦!上一张最为粗糙的倒角图,在你倒角的时候,最次也不应该次过这张图的倒角,因为这张图的倒角已经让我体验到了一丝硬插带来的阻尼与“痛感”。

友情提示一下,在你拿着剪钳剪管时,尽量把管子的切口处剪的平整一些,不应该是某半圈比另外半圈高的情况出现。再说说快拧的密封圈,这要视你快拧的规格情况来是否要听取我这条建议,我手中的快拧,他会带两个外置密封圈来防止漏水,一个是粗一点的但是半径会小一点的,另一个是半径大一点但是细一点的这两个密封圈,这两个密封圈都需要用上,套管时,先把快拧帽套在水管上,再把细一点的密封圈套上,最后套上粗一点的密封圈,这样的顺序。你可以根据你手中的快拧灵活发挥。如图:



最后再说一下弯管技巧,在你粗剪完毕后,开始进行弯管,首先把硅胶管(橡皮管)塞进PETG或亚克力管中,然后打开热风枪对着管子一顿乱吹就行了,哈哈,其实我是开玩笑的,当你把它塞进管子里后,你要找到你需要弯管的那个点,然后开始热吹那个点与那个点左右至少3~5cm的地方,以避免在弯管的时候出现管子过渡不自然(弯部出现左右两侧明显的凸起)的情况,

打开热风枪开始吹吧,吹着的过程中,细细感受管子的变化,慢慢的你会发现,它变的越来越软,当你明显感到它变软后,你就可以把管子放到弯管模具中了,然后根据模具弯出相应的角度,所以说你手中至少要有一个模具或者专业一点弯管尺,为什么说一定要有这样的模具,应为当你选择徒手弯的话,管子弯出来后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形,你可以自行尝试一下,以此来对比用模具与不用模具的区别,当然你会在之前的一些人的教程中听到诸如“用模具的都是新手”、“模具就是鸡肋”这样的言论,或许他们能够徒手弯出相对比较完美的管子,但是弯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弯出的管子一定要平整并且上手触摸管子后,感觉不出明显的凸起,顺滑、平整是弯管的唯一标准,所以我在这里还是建议那些不熟练的人,还是用模具辅助一下会比较好,当你轻车熟路后,再去提升自己的弯管技术。说回本手册以征服者为例的机箱,因为很少用到标准的90度弯管,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弯管模具+徒手弯管进行弯出任何角度的水管,步骤大概分这么几步:首先把管吹软后,放入模具,经过几秒定型后,管子还没有彻底凉下并且还有软度时,把管子从模具中拿出,在机箱外部进行比对角度,调整到适合的弯管角度,最后待管子彻底成型即可。介绍一个实用的小技巧,在粗剪时把管子两端多留出一部分,可以让后期弯管后有更多调整的空间!如图:

最后再说一下,一般理想的水路应该是:水泵-冷排-显卡-冷排-cpu-冷排-水箱-水泵这样一个循环,但是在实际的装机过程中,要灵活应变,不应该死板。
写到这里差不多就已经要结束了,最后放几张征服者的图吧!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谢谢你的喜欢,如果不喜欢,那也谢谢你的不喜欢,咱们江湖有缘再见!写于:2019年6月15 作者:GY_戚风 注:未经作者同意,私自转载、盗图,均追究法律责任。







IP属地:山东1楼2019-06-22 23:54回复
    这个整套预算要多少


    IP属地:浙江2楼2020-10-20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