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吧 关注:128,626贴子:1,796,929
  • 106回复贴,共1

说到sha婴,举两个身边实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是我堂姐、一个是我妻兄,二人均是早产两个月,出生时相对来说很羸弱。这二位一出生都是被自己的奶奶所放弃,未死就直接被丢了。后来又都是被自己外婆捡了回来,在那个没有医疗保障的时代顽强的活了下来。
没接触过旧社会传统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在中国绝大多数情况是老祖母做出了sha婴的决定。很多弱认知的人说古代是男权社会,但对于普通家庭一家人的生活规划都是压在女性身上的,所以老祖母的压力很大的。(这段可以用来反驳男权sha婴论,也同样能用来反对男权社会论。古代社会普通家庭,男人困于家庭生计、族税、乡税、徭役、农业税、田租,是无闲暇顾家的。看到古代男人压力有多大了吧!)
话转回来,继续谈老祖母们,她们之所以会弃婴,是因为她们认为这些新生儿会拖累全家,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一家人的生存,我认为不身感其压的人是无权评价其善恶的。
我有幸身感其人,弃我堂姐的二奶奶也是我幼年的主要看护人之一,她对我这个没有直接血缘之人的关爱我是能够清晰感受到的,之所以会弃婴,她倒并非压力所致,文化影响的延续所致。
至于我妻兄,由于是姥姥捡回来的,姥姥认为不能给亲家添麻烦,所以就抱回了自己家养着,快到四岁了才给送回来。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责任转移了,其实这老太太对待自家人无比严厉,严到酷。但是老太太出身地主之家,家庭影响就没有弃婴的习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7 07:10回复
    道理它们不是不懂,双标逻辑是惯性而已。
    但是“压力论”一个危险之处在于——太多人沿用,以致于产生一个“逻辑惰性”:XX都是因为压力的原因,所以才会选择放弃,所以没有什么对不起,所以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一来违约的低成本就被合理化了,感情的纽带也就消失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07 07:32
    收起回复
      在二楼缅怀下我的先人,我非常佩服的曾祖母和祖父。他们是一对好搭档。我曾祖母几乎经历了所有封建社会女性所能经历的困姑苦。最初是骗婚,相亲的是我曾祖父的堂兄,迎亲的是我曾祖父,据说我曾祖母还是个美女。随后是青年丧夫,估计是死于二十世纪初的流感,年富力强的就丢下美女不应该啊。同年产下遗腹子,我祖父,开始拉扯一女一儿守寡,至于家产么三亩盐碱地。
      对于曾祖母来说,还算幸运的是没有遇到夫族恶霸,估计是因为曾祖父这一族都是较贫困的农民的原因吧,总之还能帮着拉扯拉扯。更幸运一点的是曾祖母还有两个能干的内侄,我祖父就是跟他表兄学了很多。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吃的苦可想而知,听父辈们回忆说“曾祖母是村子里最节俭的女人,炒菜只用菜叶蹭下油,点灯只烧蓖麻子”“而祖父是村子里最勤奋能干的,犁地都是一个人干,赶牛扶犁各用一手。没事了就下水捕鱼,冬天也是如此,溺水的他一生中救过两个”
      母子二人用各自的半生一起努力,最后生生从赤贫奋斗到了地主,祖父一共有七个子女,解放前就为四个儿子准备了砖瓦房。
      我想对于解放前的一个丧夫女人,去世前看着自己的儿孙,她本应该是幸福的吧。这是她一生的坚持,一生的成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7 07:40
      收起回复
        压力其实是“基础生存和更高的效率”。雌性本能中也有放弃弱后代的一面。包括雌性后代。性别利益一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1基因复制利益2合作中相互牵制(博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07 07:57
        回复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转变 就是高度集群+农耕, 极度贫困也能生存,但这种情况下 ,生活条件严重内卷,导致道德降低和精神文化极度稀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7 08:00
          收起回复
            在中国,杀婴入刑是在溺(女)婴公开化的12世纪,从宋代江西赣州的法令来看,女孩遭殃的原因除了日益兴盛的理学在发挥作用,还有就是经济账:无法承传姓氏、无法祭祀祖宗、出嫁需要嫁妆、成人要付人头税。宋之后,元、明、清皆有惩治措施出台,康熙帝甚至在1697年下诏禁止杀婴,均无法撼动来自民间的性别选择。
            究其原因不过是,“杀婴被视为产后的堕胎,父母借此选择后代的人数、次序及出生性别,以配合自身的短期经济状况及长期的家庭计划”。在性别选择传统源远流长的亚洲人口大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性别检测费用的降低,科技也沦为了选择性堕胎的帮凶,一位印度作家形容,“连没有水电的地方都有胎儿性别检验诊所”。
            性别选择的初衷是为了限制资源的消耗,但由于人类无节制地进行性别选择,这些“消失的女性”反倒增加了对资源的竞争。极度的性别失衡和性别歧视,最终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毁灭。
            _节选自鲁大师的文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07 08:03
            收起回复
              可以这样讲,歧视女性的形式根植于早期侵略史,却最终在一个建立在权力地位世袭、阶层鸿沟分明、婚姻模式特殊(一夫多妻制)及经济动机纯粹(女人及嫁妆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复杂社会体系中成型。它确有“可怜”之处,但更多的是“可恨”之处:(同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07 08:08
              收起回复
                可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07 0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