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20贴子:2,975,749
  • 16回复贴,共1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十五章(道行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楼2019-07-09 09:21回复
    二、译文:
    古代运用天道自然修行的人士,运化于小的、微妙的而又能通达大的天道自然,道法之深不能相识。正是因为不能相识,所以也只能勉强的形容一下他的情形:他谨慎的就象一种叫做豫的动物一样,在冬天的冰面上走过大河;警觉的就象一种叫做犹的动物一样,怕惊扰四周邻居;庄重的象去人家中做客;处理事情就象消融的冰,一点点化开一样;敦厚的就象最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树木一样;心胸宽阔的就象无尽的山谷一样;对待事务就象把各种因素混和在一起一样,没有特殊的矛盾,没有阴阳之分。谁能把正混浊在一起的事物静下来,再让它慢慢的恢复本原呢?谁能把安静的事物让它动起来,再让它渐渐地化生新的事物呢?能运用这个方法的人是不会自满乃至骄傲的,正是因为不会这样自满骄傲,所以才能把原本的事物运化起来而化生成为新的事物。


    2楼2019-07-09 09:21
    回复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译文:古代运用天道自然修行的人士,运化于小的、微妙的而又能通达大的天道自然,道法之深不能相识。正是因为不能相识,所以也只能勉强的形容一下他的情形。
      解析:古代修道的人掌握着天道玄机的变化,他们深厚的修为层次我们是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到的,所以也只能勉强的进行一下大概的形容。


      3楼2019-07-09 09:21
      回复
        2、(1)豫兮若冬涉川,(2)犹兮若畏四邻。
        译文:他谨慎的就象一种叫做豫的动物一样,在冬天的冰面上走过大河;警觉的就象一种叫做犹的动物一样,怕惊扰四周邻居。
        (1)豫:属古象类。“豫”虽身大力大,但是遇事常无主意。
        (2)犹:属猿猴类。“犹”虽灵巧,但却生性多疑。
        解析:古修道人做事象犹豫那样,并非胆小怕事,而是因为对万物的慈爱。他不想为了自己而打扰到别人,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做法而给别人带来麻烦,更不想影响到万物顺天则昌的自然规律,所以做事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


        4楼2019-07-09 09:21
        回复
          3、(1)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译文:庄重的象去人家中做客;处理事情就象消融的冰,一点点化开一样。 (1)俨:庄重
          解析:古修道人爱护万物、尊重万物,所以他的风范就很端庄、厚重,不夸浮虚伪、自私自利。他处理事情,就会在他端庄的风范,宽厚的胸怀感召与影响下,自然就解开了,就象消融的冰一样渐渐化开了。


          5楼2019-07-09 09:21
          回复
            4、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译文:敦厚的就象最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树木一样;心胸宽阔的就象无尽的山谷一样;对待事务就象把各种因素混和在一起一样,没有特殊的矛盾,没有阴阳之分。
            解析:古修道人敦厚、朴素,心胸宽阔象无尽的山谷。敦厚朴素纯洁的本性可以塑造一切所有,无尽的宽阔胸怀可以容纳天下万物,各种事物的矛盾、有无就在其中混元,有、无、无有、无无、无利、无害、无贵、无贱,又无所不有。


            6楼2019-07-09 09:22
            回复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译文:谁能把正混浊在一起的事物静下来,再让它慢慢的恢复本原呢?谁能把安静的事物让它动起来,再让它渐渐地化生新的事物呢?
              解析:谁能将混浊的事物安静下来再变得清静?谁又能将安静的事物活动起来化生成为新生事物?那么也只有能承载混浊与安静,承载活动与化生才可以做得到。而这一定是具有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的独特性质才可以达到的。这里指着古修道者具有淳朴的本质、宽阔的胸怀、包容万物的修为,而这些正是运化事物的法宝。


              7楼2019-07-09 09:22
              回复
                6、保此道者不(1)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能运用这个方法的人是不会自满乃至骄傲的,正是因为不会这样自满骄傲,所以才能把原本的事物运化起来而化生成为新的事物。
                (1)欲盈:自满、骄傲。
                解析:拥有深厚的修为,可以运用“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人,是不会骄傲自满的。反之,如果骄傲自满,也就不会拥有这种修为。只有不骄傲自满,才可以将陈旧的事物运化起来而产生新的事物。


                8楼2019-07-09 09:22
                回复
                  四、运用法门:
                  本章很重要,阐述了修道人应该具有的形象、胸怀、状态与做事方法。
                  本章指出了只有爱护万物、尊重万物,不自私自利干扰万物,事物才会在你端庄的风范,宽厚的胸怀感召与影响下,象消融的冰一样化开了;只有用敦厚朴素纯洁的本性,才可以雕塑出无数幅美丽的画卷;只有用可以包容无数事物的无尽胸怀,才可以“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只有不骄傲自满,才可以得心应手的运化事物。


                  9楼2019-07-09 09:22
                  回复
                    请问楼主,你是如何“修行”的呢?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7-09 10:02
                    收起回复
                      阅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9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