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无双吧 关注:36,598贴子:1,062,954

回复:萩原老师的《武田信玄解谜散步》翻译,走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田信玄的人才登庸法是怎样的?
此问的答案在历史文书和记录中是找不到的,所以我们只得参考《甲阳军鉴》的记述。
遍览全书我们发现信玄会在元服前的少年或年轻人中挑一些有前途或潜质不错的提拔为小姓或近侍,放在自己身边。据信玄所言,“只要待在吾身边一年,大部分的人在行为举止方面都能变得独当一面”。作为国君,信玄时常致力于努力为所有人做一个好榜样。
另一方面,近臣们因为处处都要和信玄打照面,自然一刻也不容懈怠。况且要圆滑地照料信玄的日常生活,互相协作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这般近侍们便能养成规律且与人合作的习惯,同时提高团队意识。而且信玄在处理政务和军事以外的时候会经常与他们交谈。如此日常点滴的积淀能使近侍们了解信玄的思考方式以及心中一些微妙的想法。上述的这些经验日后待他们成为侍大将或重臣后定能成为其宝贵的财富。
在这些成为近侍的人当中,信玄会挑选出武勇或才智过人之辈将其提拔为使番,日后任命为侍大将。有上述这般经历的诸如山县昌景、春日虎纲、土屋昌续、内藤昌秀、真田昌辉、昌幸兄弟、秋山虎繁、三枝昌贞等日后均是武田氏的栋梁。
除此之外,据说从他国而来意欲仕官武田家的人不计其数。而判断从中雇佣哪些人则是交给颇会识人的土屋、三枝、真田昌幸、以及同样是近侍出身的曾根昌世四人。据记载上述四人会与应募者展开会面,从后者的举止、教养、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向信玄报告,且无一例外。那要说为何信玄如此信赖此四人的话,按书上的说法是这四个人均没有“私心”。就这样信玄根据他们的人物评价而作一一考量,决定采用与否。
除上述的登庸法外也有浪人通过重臣引荐而仕官的情况。山本勘助(菅助)便是这样的典型。后者通过重臣板垣信方的推荐得以拜谒信玄,并通过直接面谈而被纳为家臣。
虽说是守护职的大名家,但武田家在人才登庸时能够彻底贯彻能力主义的做法可以说正是拜信玄不被形式主义束缚的弹性思维与强力的领导力所赐吧。
(平山优)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楼2019-10-07 15:23
回复
    武田信玄麾下重臣们的特征是?
    先来列举一下武田信玄麾下的重臣们:山县昌景、内藤昌秀、土屋昌续这几人作为武田家的奉行与侍大将而大放异彩。其中山县和内藤两人还分别是骏河江*城与上野箕轮城的城主。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是他们都不是嫡长子。这三个人分别都是各自家中次男以下的人物。因为取“昌”为讳的人物均代表次男以下之人。而像原虎胤、山本勘助则都是从他国招揽过来的人才。再者马场信春则原是守备甲信国境的武川众中的一员,出自以教来石乡为根据地的土豪教来石氏。而之前有提过的春日虎纲原乃石和百姓。这些人不管哪一位,身份都不见得有多高。
    除上述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些家臣更是人质出身。此类人物的代表有真田昌幸、昌春兄弟以及江马右马丞。昌幸原本乃是被其父幸隆作为人质送往甲府的,但此后因信玄赞赏其才能而将其提拔为近侍,并将其过继给了自己的生母大井夫人一族的分家武藤家做养子。而昌幸之弟昌春(后改名信尹)实际上也同样以养子的身份入赘了武田一族的加津野家,并成功晋升为末位重臣。另一位的江马右马丞是飞驒国的国人众江马辉盛之弟,起初本是僧人,作为人质被扣留在甲府中,但信玄却一手将其提拔成了足轻大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信玄身边的重臣当中长子的比例是相当低的,与之相对次男以及他国出身的人物倒有不少。也就是说信玄在招募重臣的时候对对方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并没有特别重视,反倒是偏好能力本位制的可能性颇高。《甲阳军鉴》中也记载了不少相关的逸话,比方说其中比较著名的语录:
    “いやしくも晴信、人のつかひやう(使い様)ハ、人をバつかわず、わざお(技を)つかふぞ、又せひどういたす(政道致す)も、わざをいたすぞ、あしきわざ(悪き技)のなきごとくに、人をつかへばこそ心地ハよけれ”这句,可以说是明显表达了信玄所提倡的人物本位的登庸之法。
    (平山优)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9-10-08 23:48
    回复
      辅佐武田氏统治领国的“城代”“郡代”是指什么?
      武田信玄、胜赖随着领国的扩大,为了对新占领的地域进行统治会将重臣派遣至相应据点的城中。这即是那些在史料中作为“郡代”“郡司”而登场的人物们。
      最早被任命为“郡代”的乃是在信玄青年时期辅佐之的重臣板垣信方。其于天文十一年(1542)为使武田氏统辖占领的信浓国诹访郡而作为“诹访郡代”去到了上原城(长野县茅野市)赴任。
      按武田氏的说法,那些拥有领域统治权的城主即被称为“郡代”、“郡司”,学术用语则是被称作“城代”。与此相对的,进驻于战略据点城池中的家臣则叫做“城将”,一般虽拥有城内士兵的军事指挥权,但却并没有被授予该领地的支配权。综上所述,武田氏的领土由那些被委让广域的领地支配权的“郡代”(“郡司”、“城代”)与下属复数城池中配置的“城将”所管辖。

      箕轮城遗址
      (群马县高崎市箕乡町东明屋地内 自高崎站乘公交至城山入口下车徒步5分钟)
      那么要说“郡代”所拥有的权限的话:①兼任武田领国内主要城池的城将一职,②诹访大社、富士浅间神社等有力寺社的维持以及为了地区繁荣而举行神法等祭祀活动,③能够对管辖领域中的乡村征行公事(诸役),④对向武田氏发起的诉讼拥有代行权,⑤为实现治安维持与劝农等而具备检断权,⑥管辖领域的所领安堵,⑦担任管辖领地内武田氏的奉书式朱印状发布时的奉者(字据,证判的发放,诸如“春日弹正忠奉之”之类),以上等等。
      这样的“郡代”,推测有信浓国诹访郡代(上原城)、筑摩·安昙郡代(深志城)、上伊那郡代(高远城)、下伊那郡代(大岛城)、川中岛四郡代(海津城)、佐久·小县郡代(内山城)、西上野郡代(箕轮城)、骏河国骏东郡代(深泽城)、富士郡代(兴国寺城)、骏河郡代(久能城)等。
      关于武田氏领国统治的真实情况至今仍在持续钻研中,今后定会有更多新的事实呈现给各位读者的吧。
      (平山优)


      IP属地:上海49楼2019-10-11 21:01
      回复
        专栏:
        川中岛之战究竟有哪些是真实的?
        川中岛之战乃是甲斐武田信玄与越后上杉谦信在天文二十二年(1553)到永禄七年(1564)的足足十二年间,以北信浓的川中岛(善光寺平)地区为舞台的共计五次对阵与反复武装冲突的战乱总称。
        此合战的背后带有信越国境在遭受武田氏屡屡北上的威胁下,谦信应北信浓的反武田国人的要请向其进行反击的浓重色彩。
        不过,从当时武田、上杉两家所处的政治、军事情势来看,此战的性质并不仅仅停留在国境之间的纷争,也就是地域纷争层面。随着时期的推移,诸如信仰中心的善光寺由谁掌控、关东的霸权由谁主导、谁能成功阻止对方的势力扩张等等新的因素又会叠加进来,使双方的冲突愈发白热化。

        信玄、谦信一骑打之像(长野市八幡原史迹公园内)
        不过川中岛之战虽然著名,但合战的真实情况却几乎不甚明了。尤其是永禄四年(1561)九月十日发生的最著名的第四次合战。“啄木鸟战法”、浓雾中的遭遇战、“车悬之阵”、以及信玄与谦信的一骑打等诸多的逸话流传至今。但究竟这些是否都是史实却不得而知。
        第四次合战中现今已证实的仅有以下几点:①九月十日两军展开战斗。②此战中武田方的武田信繁、两角丰后守战死。③上杉谦信亲自拔刀上阵。④战后虽然谦信向自己家臣送去了数封感状,但信玄这边却没有此类行为的迹象。⑤此战中郡内的小山田信有军(不过信有因抱病未能亲自参战)向上杉军侧翼发动进攻并给后者造成了承重的打击,此役后该军队的勇猛顽强周边诸国可谓是无人不知。⑥战后两军同时对外宣称胜利,武田方共计斩杀敌军三千余人,而上杉方则拿下八千余人头。⑦战后武田军得到了上杉军的残党于野*城与市川城内笼城的情报。因此,尽管一直以来都有围绕“啄木鸟战法”、“车悬之阵”或两将之间一骑打的话题展开,但个中的真实性却并没有得到证实,甚至说在历史学者中针对以上三点大致持否定论的倾向更为强烈。今后在没有新史料发现的情况下,对如上三点的争论恐怕还将会继续胶着下去吧。
        (平山优)


        IP属地:上海50楼2019-10-15 00:11
        回复
          第4章 地缘神社·佛阁·史迹·祭典篇


          武田神社
          信玄堤乃是建于此处堤防的总称么!?
          从甲府盆地西侧屹立的巨摩山地流淌而下的御敕使川将盆地冲击成了一块广阔的扇状地,并于自北而来的釜无川融汇于西侧。涨潮时其形成激流涌向釜无川,造成盆地中央洪水肆虐。两川交汇的龙王(甲斐市)被视为治水的难处。为防患水灾武田信玄在河川的流经区域建造了治水设施。
          根据江户时代的地志《甲斐国志》的记录,为改变御敕使川的流向,在河川刚流出溪谷的地方堆起石头将河流导向东北方向,并在其下游设立一处名曰将棋头的圭角堤防用以分散水势。其次为了固定流向于下条南割村(韮崎市龙冈町)龙冈台地的东南端挖了一条33米宽的水渠,并在御敕使川与釜无川的合流地点并排堆至了被称作“十六石”的巨石,希望借巨岩的阻力使汇流于此的两川之水南流,同时在巨岩南侧的釜无川左岸修建堤防来防止河水向甲府盆地的泛滥。堤防的规模上,长约630米,宽约14.4米,同时为了保护堤防四周植上了竹子,并在河流的表侧修起了筑堤石。该堤防日后被冠以“信玄堤”之名流芳百世。

          现在的信玄堤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信玄堤是建于什么时期,不过从永禄三年(1560)八月二日信玄对居住在龙王川除(堤防)一带的居民所颁布的免除其栋别役(税的一种)的朱印状(《甲斐市/保坂家文书》)一事,以及翌年在上述居民家门前搭建跨越水路的石桥工程中我们能得知在信玄堤的河流内侧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村庄,并且我们认为当时堤防业已完成。该村庄叫做“龙王河原宿”,主要用来维持和管理堤防以及着手新田的开发等事宜。
          信玄所造的堤防范围相当于如今从三社神社一带开始一直延伸至信玄桥附近。而在武田氏灭亡后的天正十一年(1583),河道下游的石堤又被延伸了约1.3公里。再后来到了享保十三年(1728)连续堤防的工程开工,之后釜无川的河道便一直固定至今。虽然实际上并非是信玄建造的,但下游的这些堤防最后也一并被叫做了“信玄堤”。
          而县内的其他场所,浊川的土堤防以及荒川流域虽也被叫做信玄堤,不过这些地方几乎不可能追溯到信玄时代,自然也就无法考证了。此外,从釜无川左岸流域的甲斐市开始到中央市附近的旧霞堤实为江户时代所建之物,却也被称为了信玄堤。综上所述,亦即是说如今这些被叫做信玄堤的实际上并非悉数都是奉信玄之命所建造的。
          (山下孝司)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19-10-19 17:24
          回复
            军用道路“棒道”着实存在么?
            棒道是在北信浓攻略与川中岛合战时,旨在以顺利展开军事行动为目的,奉武田信玄之命在甲斐与信浓间创造出的最短距离的军用道路。“棒”有“直线”的含义,如此命名应该是因为此道乃是从八岳南麓笔直通往西麓的缘故吧。
            《甲斐国志》里则叫做“大门岭口棒道”,由通过小荒间进入信州汤川直至竖泽的“上棒道”、大井森通向信州葛窪的“中棒道”、以及由小渊泽开始出信州田端的“下棒道”共计三条道路构成。只不过,在庆安四年(1651)的“逸见筋小渊泽村四村山论裁许绘图”(北杜市乡土资料馆藏)中虽画有途径小荒间的“棒道”(上棒道)和自大井森开始的“中道”(中棒道)两条棒道,但因另一条的下棒道在近代成为了甲州街道的小道,所以近年来的观点倾向于武田家所建的棒道原本实则只有“上棒道”一条的说法。

            棒道
            (山梨县北杜市小渊泽町地内 自JR甲斐小泉站驾车5分钟)
            棒道作为军用道路的说法最初源自《甲斐国志》,原句为“古時軍行ノ広道ニテ”,紧接着还记有“慶長五年台徳廟避和田嶺嶮自此入諏方玉ヒシト云”。翻译过来就是庆长五年(1600)德川秀忠(台德庙)领军避开和田峠而走棒道入诹访。可见庆长五年关原之战之际,对比从江户出发走东海道西上的德川家康,秀忠原本意欲走东山道,但途中遭石田三成方的真田昌幸阻碍展开了上田合战。恐怕正是在那时利用棒道进军的吧。如果认定《甲斐国志》的记载是正确的话,棒道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关原合战时秀忠所率走东山道的德川军作为军用道路而扩建的。
            另一边在关于信玄开发棒道的史料中,有一份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玄受维护甲府至诹访道路的劝请(委托)从而下令开路的武田家朱印状(长野县 南佐久郡左久穗町/《高见泽家文书》)存在。可是,从文字上来看并没有明记“棒道”的字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该朱印状只不过是下令对已经存在的道路进行修整仅此而已。
            根据当时的记录《甲阳日记(高白斋记)》,能看到武田军攻打诹访的时候所采用的路线与经过大井森的“中棒道”重合,待越过大门峠后甚至还走了“上棒道”的一部分。虽然从上述记载来看围绕棒道是否是信玄所开辟的军用道路依旧缺乏明确的根据,但武田军在往来侵攻信浓时毫无疑问走的是八岳西麓这条道。
            (山下孝司)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2楼2019-10-20 16:03
            回复
              如今仍在武田氏的地缘史迹处摇曳着的风林火山旗是因何诞生的?
              在武田家的地缘史迹或寺庙神社等地至今一如既往地立着上书“风林火山”四个大字的“风林火山旗”。此外,据说在展开诸如川中岛之战等激战之时,在武田军本阵四周竖立着的便是这面旗帜。那么究竟这面“风林火山旗”是以什么为参照而被制作出来的呢?
              中国有一本兵法书名叫《孙子》,作为一本论述兵法及战争政略、战略等内容的著作,据说是由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孙武所著。围绕着编撰年月有诸多说法,大致时间被认为是在春秋时代至战国时代初期。据传我国的战国武将也大多通过此书来研习兵法、战略种种,所以不难想象通晓中国各类古书典籍的信玄恐怕一直以来也是手不释卷地从此书中汲取着诸多军略知识吧。

              武田神社入口处摇曳着的“风林火山旗”
              而在这本《孙子》中的军争篇里有这样一段话,“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将此十四个字分作两行写的旗帜便叫做“孙子之旗”,估计是信玄从这仅有的十四个简短的文字中萃取了战争真髓,以至于才会将此旗选为武田家军旗的吧。
              虽然不太清楚该“风林火山旗”出现的时期及背景,不过借由信玄将此之作作为军旗投放战场,《孙子兵法》的极意也就这般逐渐对内对外传达开了,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武田氏军事行动的方针。可以说是只有对中国古代典籍了如指掌的武田信玄才能想到的点子吧。
              (萩原三雄)
              风林火山旗


              IP属地:上海53楼2019-10-27 00:09
              回复
                惠林寺被烧伐殆尽的理由和比叡山一样么!?
                天正十年(1582)四月三日,武田信玄的菩提寺惠林寺遭刚灭掉武田氏的织田军的烧伐屠戮,以住持快川绍喜为首多数寺僧于三门惨遭焚杀。该事件以及快川和尚在临死前的名言“灭却心头火自凉”可谓是相当有名。
                织田氏在将武田氏灭亡后向甲斐国内各地滞留的织田军发布了严禁掠杀暴行的公告,自不必说禁令对象自然也包括对甲斐国内寺庙神社的暴行。那么究竟是什么理由致使织田氏最终将惠林寺一门尽数焚杀呢?
                针对惠林寺的焚烧杀戮事件的前因后果在《信长公记》的史料当中有明确的记载,写下该记录的乃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太田牛一。根据记录,在将武田氏灭门后,进入甲府的信长处收到了惠林寺藏匿佐佐木次郎的密报,于是祭出大军惩戒惠林寺。佐佐木次郎是指原近江南部六角氏一族的六角义定。六角氏在被信长夺走领地后一直在各地持续着对信长的抵抗。

                惠林寺三门
                针对惠林寺藏匿佐佐木次郎一事,据推测是由武田氏灭亡后的遗臣所撰写的史料《甲乱记》中亦有惠林寺被织田氏冠以于寺内庇护“江州佐佐木中务”等人嫌疑的记载。而佐佐木中务真实身份乃是义定一事(官至中务大辅),武田方的记录与《信长公记》别无二致。也就是说,惠林寺确实私藏了佐佐木次郎(六角义定)(或者至少是被织田氏如此怀疑),所以才招致了全寺被烧杀殆尽吧。
                只不过,仅仅是窝藏与织田氏敌对的六角氏族人是不是够得上导致寺庙被焚烧屠戮这个凄惨结局的理由呢。想必这个问题怕还是会遗留下来的吧。
                对此我们能够参考的乃是《信长公记》中元龟四年(1573)的一则记录。四月与在京都的将军足利义昭议和后,信长入近江,逗留于湖东古刹百济寺。主要是为了攻打于不远处的鲶江城内坚守的六角义治(义定之兄)。谁知,百济寺私下援助鲶江城一事曝光,于是信长四月十一日将百济寺烧成了灰烬。
                此外有名的火烧比叡山(元龟二年<1571>)则是以前年浅井、朝仓联军于比叡山坚守顽抗为起因的。当时信长向比叡山发出了“若归降则领内所有寺领皆能得以保全,即便是持中立亦无妨。但若还是冥顽不灵,则定将汝烧杀殆尽”的最后通牒(信长公记)。而后拒绝了信长劝降的比叡山的下场诸位应该也都知道了。
                根据以上的事例,可总结出即便是寺庙神社,只要是向与信长为敌的武将伸出援手的亦会被视作敌对势力而进行攻伐,讨伐手段的话归根结底便是烧杀。那么惠林寺的情况也完全符合以上的理论。正因为惠林寺窝藏了六角氏一族,所以被视作是对织田氏的敌人伸出了援手,连带亦成为了织田军攻击的对象。于是乎以快川和尚为首的一干寺僧终难逃被烧杀的下场。
                (海老沼真治)


                IP属地:上海54楼2019-10-30 22:37
                回复
                  信玄的居城是处怎样的地方?
                  历经战国大名武田信虎、信玄、胜赖三代共计六十二年有余的居城踯躅崎馆是在永正十六年(1519)由信虎创建的。该府邸建于北、西、东三面靠山的相川扇状地的扇顶处,从那儿延伸至南侧扇中央部的城下町即是甲府(甲斐国府中)。作为府中的防卫设施,在周遭的山上筑有山城和烽火台等建筑。而信玄(当时还名为晴信)移住馆内的时候正是他将父亲信虎流放去骏河,并翻身当上甲斐国主的天文十年(1541)。自打那时起直至其元龟四年(1573)亡故,期间三十余年的时光是在此度过的。
                  这踯躅崎馆时不时会遭火灾的侵袭,从而似乎时常需要进行修筑。特别是以信玄继任家督后天文十二年(1543)的那场火灾为契机进行的再建,兴建之时还模仿了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花之御所”。对此在《甲阳军鉴》中有留下“武田的御殿纳用了公方家之作法”的记录。

                  要害城遗址内竖立的武田信玄诞生地之碑
                  当时此馆的正大手门位于东侧,经由架在护城河道上的土桥便可行至馆内。而如今在该馆遗址的建筑内建造的武田神社乃是于大正八年(1919)所建之近代的建筑,同时自南侧通往神社的桥梁以及石阶也一并翻新过了。在土桥前面(东侧)的则是为防御大手门所堆起的石垒,不过此乃武田氏灭亡后由丰臣秀吉的家臣所建。经挖掘在石垒的下面发现了三日月堀,虽从现状已然难以判断其是如何发挥效用的,但在信玄时代丸马出以及该三日月堀乃是为守备大手门而存在的。
                  如今此馆遗址内东曲轮与中曲轮的主城墙、以及西曲轮、味噌曲轮、稻荷曲轮、御隐居曲轮、梅翁曲轮等处被保留了下来。除了当初主城的方形单排城郭和武田氏灭亡后新增的梅翁曲轮以外,其余各处均是为了扩充馆内机能而建成的即时附属物。尤其是西曲轮,作为信玄嫡长子义信的居所增建于天文二十年(1551),其规模相当于主城郭的一半,并于南面与北面设计了枡形虎口。而当时在建造该西曲轮的时候一并将环绕着踯躅崎馆的土垒和护城河改修成了今日的规模,还同时模仿了京都流的棋盘式街道来对城下町进行整备。
                  而坐落在此馆北方约二点七公里背后位置的则是以笼城为目的建造的支城要害城。大永元年(1521)今川氏入侵甲斐之时,信虎的夫人避难于此,并产下了信玄。此外,到了胜赖时代的天正四年(1576)向带那乡(甲府市北部)发布了“积翠寺要害”的普请,并于天正七年下令对此地进行严重警戒,可见要害城乃是武田氏本城的重要枢纽。
                  (山下孝司)


                  IP属地:上海55楼2019-11-02 00:29
                  回复
                    信玄选取的甲府五山是?
                    “甲府五山”,是别称“府中五山”的寺院群。是从存在于战国时代甲斐国中心地甲府的众多寺院中选出的五所寺院,并以“五山”之名制度化后的产物。
                    该“五山制”原本是自中国南宋时期兴起之物,后传至日本,据说伴随着镰仓时代后期的禅宗兴盛之风始成于镰仓。日后亦传播至京都,于是确立了以南禅寺为最高地位的“京都五山”。
                    甲府五山成立的具体经过背景等虽不甚详尽,不过当时该寺院的形式制度被国主武田信玄所采用,择最为笃信临济宗的有力寺院并成立了“甲府五山”。

                    长禅寺
                    (山梨县甲府市爱宕町208 自JR甲府站徒步15分钟)

                    东光寺
                    (山梨县甲府市东光寺3-7-37 自JR甲府站乘公交至市立图书馆入口下车徒步20分钟)

                    能成寺
                    (山梨县甲府市东光寺町2153 自JR金手站徒步10分钟)
                    以与武田家关由颇深,甚至还是信玄之母大井夫人菩提寺的长禅寺为首,加上镰仓时代东渡而来的中国高僧兰溪道隆曾拜访的名刹,内有诹访赖重及信玄长子义信之墓的东光寺、信玄高祖父也就是往上四代的当家武田信守的菩提寺能成寺、信玄之前九代的当家武田信武以及信玄继承人武田胜赖的菩提寺法泉寺、最后还有信玄正室三条夫人菩提寺的圆光院以上五所寺院被选出,并加以武装保护。

                    法泉寺
                    (山梨县甲府市和田町2595 自JR甲府站乘公交至盐部下车徒步15分钟)
                    信玄对佛教实行的保护政策相当优厚,且不仅仅局限于禅宗,甚至对密教系及日莲宗等寺院亦会提供诸类保障。之前提到的意欲复兴被织田信长烧毁的比叡山延历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何况其本人此后也出了家并以法号“信玄”自居。

                    圆光院
                    (山梨县甲府市岩窪町500-1 自JR甲府站乘公交至护国神社入口下车徒步10分钟)
                    京都、镰仓的五山制度虽有名,但从仿效该制度于甲府创立“五山制”的信玄身上,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其继承了新罗三郎义光以及其祖源氏一族血脉的名门意识。
                    (萩原三雄)


                    IP属地:上海56楼2019-11-03 11:04
                    回复
                      信玄筑城的技术特色是?
                      武田信玄不筑城,而是靠掌握人心和其巧妙的政治能力统治领国的传闻脍炙人口,此皆是受《甲阳军鉴》中“人即是城,人即是城墙,人即是护城河,情乃友军,仇乃敌人”这段诗歌的影响。只不过利用石垣筑城已是近代城郭的筑城术了,与信玄所在的战国时代并不相符。在中世的城郭研究领域普遍将信玄评价为是一名积极筑城的代表人物。
                      信玄以诹访侵略为切入点打开了信浓的门户,随后将支配领域扩张至西上野、骏河、奥三河,与此同时在各地展开了城郭建筑工程。作为地区支配据点,信浓的高远城、大岛城、深志城、海津城,骏河的田中城,远江的诹访原城等大规模城池相继被建成。
                      我们来看几座能够展现出信玄筑城技术特色的城池吧。大岛城(长野县下伊那郡松川町)是于元龟二年(1571)由武田氏发布普请而开始改筑的(同县上田市/《工藤家文书》)。该城坐落于天龙川右岸,主城(本丸)设在了台地东端的悬崖边上,向西依次垒起二道城(二之丸)、三道城(三之丸),大手门位于最西边。大手门处加设枡形虎口,同时为防卫虎口还建造了丸马出,并围绕其外沿掘了二重三日月堀。从如今仍可以依稀看到的遗留痕迹中能不看出当时所作的大规模改修。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向上述这种在临川靠崖设立主城,并由二之丸将其围起来的城郭配置为基础,虎口处挖有三日月堀并增设丸马出,或甚至加上三之丸的特征被认为是武田氏的筑城特色。大岛城便基本是这个形式的,例外虽然也是有的,不过像海津城或者诹访原城等其他作为据点的城池也普遍都是这个类型。
                      甲斐国内根据地的踯躅崎馆的城郭配置虽然与信玄侵略地区的城郭大相径庭,不过前者毕竟是继承了守护官邸系谱的产物。天文十二年(1543)的火灾后,信玄着手进行府邸的改建工程,另外还在天文二十年为了嫡子义信建造了西曲轮。据挖掘调查,已证实位于该馆东侧的大手门处有留下丸马出以及三日月堀的痕迹。另外,西曲轮的南北两面还同时设有枡形虎口。
                      不单局限于大岛城,在其他的武田氏据点的城池内也一定会配备的枡形虎口、丸马出、三日月堀可以说就是信玄筑城技术的特征。
                      (山下孝司)


                      IP属地:上海57楼2019-11-05 23:10
                      回复
                        将信浓的善光寺移至甲府的理由是?
                        天文二十二年(1553)到永禄七年(1564)间,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之间展开了五次川中岛之战。由于信浓善光寺坐落于战场的川中岛,势必将会遭到战乱的波及,于是信玄将本尊的阿弥陀如来(善光寺如来)移驾甲府,创建了甲斐善光寺。
                        弘治三年(1557)九月,在第三回川中岛之战落下帷幕后,武田氏的势力范围已经延伸至信浓善光寺周边了。于是翌年的永禄元年九月二十五日,信玄下令将该寺的本尊移送甲府。同善光寺大本愿三十七世镜空一行僧侣一同进入甲斐的阿弥陀如来最开始先被请入了法城寺(废寺),据说此番移驾让甲斐百姓欢欣鼓舞地前来接驾。
                        十月三日于板垣(甲府市)举行为净化土地的地引祭,随后正式开始了寺庙的建筑工程。“新善光寺”于翌年的永禄二年建成,并于二月实行了入佛式。当时阿弥陀如来端坐之处只是一个临时殿,堂宇的建设尚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永禄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本堂正式上梁,翌年永禄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正式开始入佛供养。不过由于木材数量不够,在永禄十一年的时候发布了从其他神社的社林中采伐木材的命令。但于元龟二年(1571)遭到了诸如二宫(美和神社)神社的反对不得不禁止树木的砍伐等等,所以说该寺的建筑工程貌似也并非一帆风顺。待到伽蓝竣工似乎已是举办金堂落庆法会的元龟三年了。

                        甲斐善光寺
                        (山梨县甲府市善光寺3-36-1 自JR善光寺站徒步7分钟)
                        该寺的转移昭示着信玄拥有了保护善光寺如来的权力。能够庇护当时广集全国信仰的善光寺也就意味着信玄肩负起了当世武家政权栋梁一职,在使自己的信浓支配权愈发稳固,并获得百姓拥戴的同时继而为了进一步扩大领土创造正当条件,巧妙地的利用了善光寺吧。此外不光寺院,信玄连门前町也搬了过来,通过引入与寺院息息相关的商人以及职人,意图将后者的机能一同吸收进来。可以预想到前来的参拜者数量定不会少,想必产生的经济效果更能叫人浮想联翩吧。
                        就这样,信浓善光寺的规模、样式给原封不动地复制成了甲斐善光寺。不过宝历四年(1754)的一场大火致使伽蓝付之一炬。如今的本堂乃是宽政八年(1798)进行再建后的产物。
                        (山下孝司)


                        IP属地:上海58楼2019-11-09 23:02
                        回复
                          “信玄公祭”中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是?
                          每年信玄忌日的四月十二日前一个周五到周日甲府市都会举办“信玄公祭”。
                          “信玄公祭”作为以吸引观光客为目的的行政主导型民俗活动,始于昭和四十五年(1970)。该活动起初原本是山梨县内一观光关联团体于昭和二十二年举办樱花祭时的衍射活动,虽然初回被命名为“甲府信玄祭”,不过自第二回开始就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
                          祭典中最重头的武者游行规模是全国最高级别的,骑兵30骑与身着甲胄的武者1500人会在活动中登场。在平成二十四年(2012)举办的第四十一回信玄公祭中参与的“甲胄武士人数世界第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此诞生,个中盛况引来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信玄公祭现场
                          武者游行当天的午后,“出阵”祭祀的武士们会从县内各团体中召集而来,在各自团体的根据地完成出阵式后,组成的部队会最终集结于甲府的舞鹤城公园(甲府城)。出阵式终了后队列会在市内结队游行约两个半小时,最后再次回到舞鹤城公园。观光客能在沿途把这浩荡的军容尽收眼底,该场面也将祭典的热情推向最高潮。
                          武者队列想要再现的是武田军出阵川中岛的样子,但合战当时武田军实际出发的起点自然不可能是甲府城,而是距甲府城北两公里有余的踯躅崎馆。
                          信玄之父信虎建筑踯躅崎馆的时候是永正十六年(1519)。之后又将踯躅崎馆周边整顿成了城下町,这便是我们说的“战国城下町甲府”。等武田氏灭亡后支配此地的丰臣系家臣又在此战国城下町的南面构建了一处新的近代城下町。而如今两者并存于甲府。只不过,从以踯躅崎馆的城下为起源再到甲府城下的繁荣景象来看,“信玄公祭”的为何会有如此盛况应该已无需赘言了吧。
                          (岸川贵文)


                          IP属地:上海59楼2019-11-10 21:49
                          回复
                            你也行!“川中岛合战战国绘卷”中扮演信玄的条件是?
                            说到武田信玄则不得不提及上杉谦信,要说这对已然成为宿敌代名词的二人在历史上的交集的话,“川中岛之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避而不谈的。
                            所谓“川中岛”,原本是针对那些夹杂在河川之间的三角洲的指向性名词。而位于千曲川与犀川之间北信浓的川中岛(长野市南郊)则是直接将该名词作为了地名,即狭义上的“川中岛”。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习惯将长野盆地一带统称为“川中岛”。
                            该川中岛于天文二十二年(1553)至永禄七年(1564)的十二年间经历了五次大战。而这五次合战中战场位于狭义的川中岛之上的只有天文二十四年(1555)的第二次与永禄四年(1561)的第四次。其余几仗则是天文二十二年(1553)初战的八幡、布施之战,弘治三年(1557)第三回的上野原之战,以及永禄七年(1564)第五次的盐崎对阵三场在川中岛附近的合战或对峙。上述五次合战总称为“川中岛之战”。此外,在特别场合下只将其中战况最为惨烈的第四次“八幡原之战”称为“川中岛之战”的情况也是有的。该第四次合战中,面对13000人的上杉军,武田军以20000人的军队迎战,最终演变成了两方战亡人数超过3000人的死斗。

                            川中岛合战战国绘卷中的一幕
                            而致力于将这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完整再现于世的现代祭典则非笛吹市的“川中岛合战战国绘卷”莫属了。该活动作为“桃源乡春祭”最后一日的压轴节目惯例于每年四月甲府市举办的“信玄公祭”一周后的周日举行。说起缘由的话因为笛吹市也有一处叫做“川中岛”的地方,所以自昭和五十四年(1979)起就借机开始举办了。和“信玄公祭”当中出阵式与武者列队的主题不同,该活动既然名为“合战绘卷”,卖点自然也就是模拟合战了。
                            终幕信玄与谦信的一骑打会按照剧本,由总计900人的武士分成武田军和上杉军两派展开“合战”。期间会有上杉氏地缘之米泽藩古式炮术保存会进行火绳枪的实战演练等节目,看点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演出的士兵通过一般募集而来,若要扮演普通士兵登场只消支付报名费4000日元即可。倘若能拿出30000日元的报名费便可获得上杉谦信一角的抽选机会。那么,要扮演武田信玄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谁能猜得到竟然是从当地纳税超过100万日元的应募者中抽选出来的。让当地群众也跟着信玄一起沾光,该活动可以说是个蛮不错的想法吧。
                            (岸川贵文)


                            IP属地:上海60楼2019-11-12 23:42
                            回复
                              专栏:
                              真的有隐藏金山和隐藏温泉么?
                              在山梨县内漫步的话能经常看到一些被冠以诸如“隐藏温泉”、“隐藏金山”等“隐藏”前缀的地名。若要是去泡温泉,“战国时代‘信玄的隐藏温泉’,为治愈战场上负伤的信玄与其家臣之处”这类的宣传文案定是格外惹眼。特别是近几年,以“信玄的隐藏温泉”为噱头的地方开始井喷,且地点不光只在山梨县内,还涉及到了长野县和神奈川县。那么,身处战国时代的信玄究竟有没有开发过隐藏温泉呢?事实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
                              “隐藏温泉”其实并不是什么老名字了。当然,这个名字未曾出现在战国时代,就连江户时代也是没有的。看上去似乎应该是明治时代之后的某一时期突然产生的说法。根据致力于调查“隐藏温泉”历史的山下孝司的研究,该名称诞生于昭和,最早像是使用在山梨县的下部温泉乡那块。的确下部温泉门口立了一块“信玄的隐藏温泉”的招牌,其温泉场内也蕴含着一股同“隐藏温泉”相称的山间秘境般的气息。
                              但是,该下部温泉是早在久远的镰仓时代就被世人所熟知的著名温泉,其被众人光顾之频繁到连被招募至不远处身延之地的日莲宗开山之祖日莲上人所作之书状中也有提及。看上去“信玄的隐藏温泉”这个名字恐怕是进入昭和年代后为了提高下部温泉的营业额所作,且延续至今。
                              该“信玄的隐藏温泉”大都被赋予了“信玄”之名,宛如其众多作品中的畅销系列一般。导致短期内叫“隐藏温泉”的温泉场多如牛毛,不光是山梨县内,甚至还延伸到了县外。
                              甲州市三富町的川浦温泉亦作为“信玄的隐藏温泉”之一而闻名。该温泉的名字——“川浦之汤”在信玄的书信当中也有出现过,是县内唯一受信玄直接下令修筑的温泉场。虽说是座满腹历史与传统的温泉,但相较之下似乎还是“信玄的隐藏温泉”之名更有魅力,所以便将此名拿来作为了卖点。
                              坐落在甲府市北郊的汤村温泉同样享有“隐藏温泉”之名,不过由于近几年的城市化影响,似而稍稍冲淡了“隐藏温泉”的那种神秘感。在江户时代初期的军事名著《甲阳军鉴》中也留下了负伤的信玄于此进行温泉疗养的记载,无疑此处亦是自古就甚为人所知的温泉场。
                              如今“信玄的隐藏温泉”与日俱增的现象归根结底也是信玄此人已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之故,侧面表达出了一种商家意欲借光的希冀吧。
                              而“隐藏金山”的诞生似也大致相仿。虽然不是很清楚源自何处,推测应该是汤之奥金山所处的下部一带吧。原本,像金山或者银山这类矿山产业大多是那些导入了最先进技术的劳动者们的经营之物。除矿山技术者之外,矿山交易在那些倒卖各种物资的商人之间也甚为流行。以至于该矿山产业原本是相当开放的市场。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转变成了战国大名们为了严守从矿山中开采出来的金银而进行秘密作业的场所。于是乎也就诞生了“信玄的隐藏金山”的这个称呼吧。

                              黑川金山遗址
                              这种以“隐藏金山”命名的想法逐渐风靡全国,到了全国各地的金银山都开始使用的地步。再后来就像是为了附会各自“隐藏金山”的名号一样,围绕着各地“隐藏金山”的诸多传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萩原三雄)


                              IP属地:上海61楼2019-11-16 10:32
                              回复